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沥青混合料渗水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渗水是沥青路面出现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渗水原理及试验方法的分析研究,定量分析了多种因素对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渗水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空隙率、混合料类型及级配、集料最大公称粒径与结构层厚度对沥青混合料渗水特性有较大影响.集料最大公称粒径与混合料空隙率越大、混合料级配越粗、结构层厚度越小,沥青混合料就越容易渗水.与传统悬浮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相比,SMA混合料渗水特性更易受空隙率影响.成型方式在混合料空隙较大时对其渗水特性有明显影响,旋转压实方法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能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设计堵塞试验和渗水试验研究了多孔沥青混合料的抗堵塞性能,分析了空隙率、公称最大粒径、级配变化以及堵塞物的粒径大小对混合料空隙堵塞的影响规律,研究了发生堵塞后混合料渗水能力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材料组成的不同导致多孔沥青混合料抗堵塞性能的差异,通过增大混合料的空隙率、公称最大粒径以及空隙率相近时采用粗型级配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混合料的抗堵塞性能.多孔沥青混合料PAC 13发生堵塞的位置集中在试件最上部的30mm内,粒径118~2.36mm的颗粒是造成混合料表面空隙堵塞的关键粒径,粒径0.15~0.30mm的颗粒则是造成混合料中上部空隙堵塞的关键粒径.  相似文献   

3.
对于表层排水沥青路面,其排水能力主要通过内部侧向排水实现,但使用过程中的孔隙堵塞会对该类路面的排水能力产生影响,为此通过堵塞试验进行了研究。堵塞试验中分级添加单一级配或混合级配的颗粒物,依次测定堵塞后的渗水系数,以残余渗水系数反映孔隙堵塞对排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堵塞试验开始阶段排水沥青混合料的渗水系数衰减速度最快,随着堵塞试验次数的增加,渗水系数衰减速度逐渐变缓。各试件渗水系数的变化规律与堵塞颗粒物的粒径有关,空隙率较小的PAC13-Ⅰ试件容易受到较大粒径(0. 3~2. 36 mm)颗粒物的堵塞,而空隙率较大的PAC13-Ⅱ试件容易被粒径为0~0. 6 mm的小颗粒物堵塞。由最终的残余渗水系数可知,PAC13-Ⅱ试件的抗堵塞能力显著优于PAC13-Ⅰ试件。  相似文献   

4.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对于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而高温稳定性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选择2种沥青、3种级配共计6种沥青混合料,进行了不同的室内车辙试验,测定了不同混合料的动稳定度,用灰色关联理论对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从大到小为最大公称粒径、软化点、粉胶比、空隙率、0.075 mm集料通过率、针入度、油石比、沥青饱和度和4.75 mm集料通过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初步提出了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市政道路设计、施工中沥青混合料集料最大公称粒径与沥青面层压实层厚度的几何匹配关系、表面层矿料级配的选择、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密度的选取以及沥青混凝土压实度和残留空隙率的控制几个应该把握的关键环节进行了阐述,对城市道路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排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对磨耗和飞散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磨耗(raveling)试验和肯特堡(Cantanbro)飞散试验,考察了粗集料、细集料、结合料的不同配合比和排水沥青混合料的不同空隙率对排水沥青混合料磨耗和飞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粗集料用量在78%~86%(质量分数,下同)之间变动、细集料用量在9%~17%之间变动对排水沥青混合料的磨耗和飞散特性没有明显影响,但结合料用量在4%~6%之间变动则有明显影响,即随着结合料用量增加,排水沥青混合料的耐磨耗和抗飞散性得到提高;空隙率对排水沥青混合料的磨耗和飞散特性也有明显影响,但其实验数据较分散.所以,为了确保排水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在集料、级配和结合料选定后,对于结合料用量和空隙率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制作3种不同空隙率试样,进行一系列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级配分形维数、空隙面积占有率和空隙等效直径的增大,排水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均呈下降趋势。需提高其路用性能,在集料级配满足空隙率要求前提下,则应尽量降低大粒径集料比例。基于此,参照相关文献调研和试验研究成果,对福建省排水沥青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指标建议如下:稳定度≥5kN、飞散损失率15%、析漏损失率0. 8%、动稳定度≥1500次/mm、浸水飞散损失率20%、构造深度≥1. 6mm。  相似文献   

8.
扭转导致集料飞散是排水沥青混合料常见的病害之一。采用旋回式车辙试验仪评价影响排水沥青混合料抗扭转性能的因素,包括胶结料类型、级配类型和空隙率、碾压温度与次数、分块施工等施工工艺因素,以及温度、旋转半径、荷载等使用条件因素。结果表明,采用性能更优的高黏度改性沥青可以提高抗扭转性能,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抗扭转性能优于排水沥青混合料,减小空隙率提高抗扭转性能;降低碾压温度、减少碾压次数、分块施工会影响抗扭转性能;温度升高、转弯半径减小、荷载增大会影响抗扭转性能。最后提出提高排水沥青混合料抗扭转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通过离散元方法对沥青混合料单轴贯入试验进行模拟,选择AC-13、SMA-13、OLSM-25三种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模拟,得出相应结论:颗粒间接触力沿外力作用线方向以大粒径颗粒为中心向两侧传递,且不同混合料接触力分布情况也有所差异,AC-13接触力分布比较均匀,SMA-13、OLSM-25接触力分布较为分散;颗粒位移矢量与混合料结构形式有关,AC-13颗粒位移较大,SMA-13、OLSM-25颗粒位移较小,同为骨架结构的SMA-13和OLSM-25,随着最大公称粒径和空隙率的增大,颗粒位移矢量减小;骨架型沥青混合料比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强,增大最大公称粒径有助于提高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  相似文献   

10.
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集料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分析和利用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集料分形特征,基于分形几何的基本理论,推导出了集料的质量分布分形几何模型,并以SMA-16混合料为例,探讨了集料分维值(D)的最小计算粒径;结合SMA-16混合料体积参数的测试结果,研究了分形维数与体积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SMA-16混合料,分维值的最小计算粒径为0.6 mm;规范级配范围对应的分维值为2.355~2.457;分维值越大,混合料级配越细;分维值与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等混合料体积参数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5)
[目的/意义]当前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十分普遍,教师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协调发展对满足教师职业发展需求和实现高校职能至关重要。[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教师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失衡的现象,从政府与高校排名的宏观环境、高校教师绩效考评制度的中观层面和教师个人的微观层面探讨了教师重教学轻科研的成因。[结果/结论]宏观上,从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建立多渠道教育经费筹措机制,高校排名需考虑高校特点和学科差异、设置惩罚机制;中观上,高校应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微观上,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转变思路实现教学与科研能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1):9-11
智力与能力是指成功地解决某种问题(或完成任务)且表现出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智能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发展水平、发展方式、组成类型、表现范围上,智能具有不同的结构分类。从智能培养的角度看,概括是思维的首要特性,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与能力的突破口,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思维发展与培养的目标。从学科能力的角度看,某学科的特殊能力是该学科能力的最直接体现,一切学科能力都要以概括能力为基础,某学科能力的结构,应有思维品质参与。强调学科能力模型在教育系统运作中的地位,学科能力模型是影响教育标准制定的核心环节。  相似文献   

13.
郑徽 《中国电梯》2010,(2):50-50,54
市场包括消费者、客户、供应商、技术、投资者、政府等各方面的因素,其中任何一方面的变化都可能转化为对企业变革的要求。能否管理好这些变革,尤其是重大变革,是企业在竞争中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3)
创意书写表达是前书写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兴趣和基础、现状、价值考虑,研究选择某幼儿园两个大班幼儿为实验对象,一个为实验组,一个为对照组。在进行前测显著性检验后,采用五种策略开展长达六周的教育实验干预。通过后测检验,实验组幼儿的创意书写表达经验能力从初始阶段提升到拓展阶段,教育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8)
无论是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还是讨论交流,当研究的课题被确定下来之后,学生会有意识地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12)
随着我国国际实力的不断提升,与世界各国的往来愈发紧密,具有良好的英语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需求。由于我国在之前一段时期一直实行应试教育,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育,使学生不再愿意自主学习。而当学生升入大学之后,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意识,致使利用再多的时间来学习英语,效果依然不理想。本文根据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学习现状,依照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来提出培养能力的方法,以期对今后的自主学习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桥梁工程教学中若干能力培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适应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需要和桥梁工程自身特点,在桥梁工程教学中结合相应教学知识点的讲授,增强美学、力学分析、防灾减灾、极端事件、工程风险等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密切联系的能力,培养素质高和创新能力强的桥梁工程专业学生。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33)
本文依据"Visual Fox Pro数据库"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面向应用、提高能力、培养创新,探讨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突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新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36)
作为语文老师承担着传授文化知识,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学生读写水平的责任,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2,(3)
科学探究是物理教育中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它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发现、认识、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