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林宁 《微特电机》2022,(3):26-30
研究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电梯曳引轮磨损检测方法,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实现电梯曳引轮磨损量的非接触式精准检测.通过CCD相机与高倍高分辨光学镜头结合的方式,采集电梯曳引轮图象,利用畸变模型校正图象采集过程中的畸变情况;通过双边滤波、梯度计算以及双阈值化处理三个过程,预处理畸变校正后图象;利用校正后图象通过轮廓定位与边缘拟合方法...  相似文献   

2.
轮对作为列车走行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踏面轮廓的在线实时检测意义重大.为实现非接触式在线测量,基于图像处理的自动检测方案可以实时准确的检测轮对踏面轮廓,以激光作为光源照射轮对,同时用面阵CCD采集踏面光带图像,通过分析光带图像特点以及Hough变换获取轮对轮廓,提出了对Hough变换方法的改进,包括前期图像预处理、边缘检测和直线圆弧信息聚类存储算法.在实验室模拟了现场试验,分别对改进方法和未改进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同时将基于该方法下提取的轮廓测量的几何参数与传统测量的几何参数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证明提出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测量的效率、实时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图像测量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性能测量技术,近年来在测量领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具有非接触,精度高,速度快等优点,如今已广泛被用在几何尺寸测量领域。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Sobel边缘检测技术和一种基于Gaussian-Hermite矩的亚像素重定位算法,并在电缆护套材料厚度测量系统中应用这两种算法,实现快速、精确测量。  相似文献   

4.
在易燃、易爆的危险场所,防爆电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由于其使用环境的特殊性,防爆电梯在设计上采用了多种措施来达到防爆的要求,除了采用隔爆和本安电路2种方法以外,还需要对电梯各零部件之间的碰撞和摩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碰撞火花和限制摩擦产生的温升。对容易产生摩擦的电梯曳引轮和曳引钢丝绳在运行中的摩擦生热问题,利用有限元方法做了模拟仿真分析,以确定其在防爆方面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胡明胜 《电气技术》2010,(12):70-73
本文以安徽九华山花台客运索道钢丝绳绳位检测系统(RPD系统)为例,简要分析了Doppelmayr的钢丝绳绳位检测系统的功能、原理及维护技巧,以供从事该类设备维护的技术人员工作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磁场定向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初始磁极位置检测方法.论述了其在永磁同步电动机电梯曳引系统中的实现,介绍了磁极初始位置检测自学习控制器的设计.通过在实际电梯曳引系统中的应用,证明了该方法具有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磁场定向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初始磁极位置检测方法。论述了其在永磁同步电动机电梯曳引系统中的实现,介绍了磁极初始位置检测自学习控制器的设计。通过在实际电梯曳引系统中的应用,证明了该方法具有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图像处理的椭圆形孔径参数自动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实际的工业应用中实现对工件椭圆形孔径的精确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检测技术的高精度测量方法.通过CCD相机,图像采集卡进行图像采集,运用MATLAB数字图像处理工具对图像预处理,对椭圆孔径进行特征提取和参数计算.将该方法用于实际工件测量中,获得了较高的测量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检测精度,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9.
针对CCD轮对图像背景噪声干扰较多,难以识别踏面损伤区域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anny-YOLOv3的踏面损伤检测方法。采用Canny边缘检测算法对轮对踏面进行边缘检测,精准识别和分割出轮对踏面区域,并统一踏面图像的尺寸大小;又采用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YOLOv3检测出踏面图像中的损伤区域,从而完成轮对踏面的损伤检测。仿真结果表明,在相似图片干扰较大的背景下,该算法能够较准确地检测出损伤的位置和区域,且IoU值设定为0.5时,AP值可达83.19%。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远心镜头因自身特性无法调节视场大小,难以适应直线轴承测量时一次性获取零件完整图像的问题,利用HALCON图像处理软件通过图像拼接方法进行直线轴承的长度测量。综合考虑特征点提取和边缘轮廓获取效果,采用背光与正向照明相结合的方案,建立了基于组合照明的直线轴承测量系统;在图像拼接中,提出了一种在图像近似重合区域内使用图像金字塔分层搜索的方法进行特征点检测与匹配,以提高图像拼接效率;最后通过Canny算子和最小二乘法拟合进行图像边缘定位,完成长度测量。实验结果表明:组合光源能更好地兼顾图像表面特征点与边缘轮廓提取效果;提出的拼接方法检测时间在0.2S左右,相比于传统方法检测时间减少了88%;基于图像拼接的视觉测量误差小于0.1mm,测量重复性上相比于传统方法更稳定,测量最大标准差为0.005。因此,保证了视觉系统的检测效率、精度以及稳定性,在工业自动化检测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海洋绞车现有排缆方式易受环境干扰、接触摩擦磨损影响排缆精度问题,采用非接触式视觉检测直接表征排缆质量的排缆间隙的排缆方式,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Zernike矩的海洋绞车排缆间隙亚像素测量方法。首先将二维图像梯度信息垂直投影为一维波形,提出基于Scharr梯度信息的垂直投影排缆间隙定位方法,快速定位间隙区域;然后通过主梯度方向插值改进Zernike矩的亚像素边缘检测,提高亚像素边缘检测精度;最后采用基于DBSCAN的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方法实现多条不相交曲线拟合,实现排缆间隙大小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相比于拟合法、插值法、传统Zernike矩法亚像素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测量精度,排缆间隙测量误差在0.1 mm内,相对误差可达8.60%以内,为有效实现精准排缆提供前提保证。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电梯轿厢的安全运行,避免电梯超载判定单一依靠重力传感器所引发的安全事故,研究设计了基于ARM处理器实现的轿厢人数检测结合重力传感器的双重判定控制系统。系统以ARM Cortex A8处理器为主控制器,视频采集电路模块、语音报警电路模块、Linux2.6.32内核及智能识别算法等软硬件构成,实现对电梯轿厢人数检测、双重判定、语音报警和电梯运行等控制。系统通过仿真调试,运行可靠、控制准确,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云南至广东±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工程采用六分裂导线,22标段根据现场地形条件分为四个放线区段,其中第二放线区段全部位于高山大岭上,导线展放难度最大,为此我们根据本放线段进行放线准备,如牵张设备、牵引绳、放线滑车等工器具选择,并先行展放较为容易的放线区段,积累经验,为第二放线区段导线展放打下基础,从而使本标段导线展放能够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4.
无齿轮永磁同步电梯曳引机在电梯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电气性能测试亦随之受到关注.介绍一种无齿轮永磁同步电梯曳引机整机性能测试系统的研制,详细说明了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重点阐述了制动器响应时间的测试等.该系统测试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针对于常用风电叶片疲劳加载方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电机-卷筒驱动的牵引式疲劳加载新方法,设计了单轴和双轴加载控制策略。首先,对牵引式疲劳加载系统进行了动力学分析,说明了半波简谐周期性激振力的可行性;其次,设计了动态更新激振力振幅和激振频率的单轴加载控制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轴加载控制策略;最后,利用Adams与MATLAB进行联合仿真分析,验证了双轴加载控制策略的合理性,为后续牵引式疲劳加载系统的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压接导线主要应用于架空线路建设,其对边距对线路安全运行及服役期限起到重要作用。针对传统人工测量存在的可靠性差、效率低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压接对边距测量方法。首先根据图像的累计灰度突变点自动裁剪被测区域并进行中值滤波,然后基于改进Otsu阈值法获得边缘连续的二值图像;再分别使用形态学处理和高斯曲线拟合法对边缘进行二次定位,得到亚像素级边缘点;最后采用基于随机抽样一致性(random sample consensus,RANSAC)的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完成上下边缘点的曲线拟合,实现压接对边距的测量。通过模拟试验表明了RANSAC拟合经过10次迭代后测量算法的效果较好,测量误差小于0.1 pixels;而实际导线测量试验结果表明,改进Otsu算法对光照强度具有适应性,同时与人工测量相比,图像测量方法的最大相对偏差为1.82%,重复标准差提高60%,平均耗时仅为人工测量的1/10,能够实现压接对边距高效可靠的测量。  相似文献   

18.
动力伞放线具有较高的抗风性和稳定性,它的主要功能是由自身携带专用牵引绳进行飞行作业,然后再由地面人员使用专业施工机具对牵引绳进行进行二次牵引,从而解决了放线作业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不能准确获取牵引供电系统详细的拓扑及参数时,很难对其频域阻抗特性进行量化计算与分析。为得到精确的牵引供电系统频域阻抗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宽频带扰动的牵引供电系统频域阻抗精确测量方法。介绍了牵引供电系统频域阻抗测量原理;基于正弦脉宽调制(SPWM)机理,结合能量谱分析,提出了一种只需一次实验即能得到牵引供电系统测量点处精确频域阻抗特性的测量方法;通过软件仿真和实物实验分别对所建牵引供电系统模型进行频域阻抗测量,结果表明阻抗测量值均能够与理论值保持一致,共同验证了所提阻抗测量方法的正确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