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以该院门诊收治的5例具有痉挛性截瘫合并共济失调表型的家系先证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高通量测序芯片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对这些家系先证者进行致病基因动态突变检测。发现了一个家系先证者携带有ATXN3/MJD1基因CAG重复84次,其妹妹CAG重复82次,其父CAG重复73次,该家系拟诊为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CA3/MJD)家系,并具有明显的临床异质性及遗传早现现象。建议对于兼有痉挛性截瘫及小脑性共济失调表型的患者,特别是具有显性遗传家族史的患者,应进行SCA3致病基因的动态突变检测,同时对家系内表型正常的成员应仔细查体,以防漏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宁夏地区临床诊断为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3个家系(2个汉族家系、1个回族家系)进行SCA3/MJD基因检测,探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特点,以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3家系受试者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系谱调查,部分行头部MRI和肌电图检查,以及SCA3/MJD基因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重复数目检测。结果3家系中共计8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汉族家系1中6例、汉族家系2中1例和回族家系中1例),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以共济失调与构音障碍为主要表现,其次为眼外肌麻痹、眼球震颤、慢眼动、锥体束征等。其中汉族家系1和回族家系明确诊断为SCA3/MJD家系,两家系中7例患者(汉族家系1中6例、回族家系中1例)及2例临床表型正常亲属(两家系中各1例)检测出SCA3/MJD异常等位基因,其CAG重复数目为66~81次。汉族家系2中1例患者及汉族家系1中4例临床表型正常亲属SCA3/MJD基因CAG重复数目为20~33次。正常等位基因与异常等位基因CAG重复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9,P=0.000)。结论宁夏地区回、汉族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中存在SCA3/MJD基因型,基因检测分析有利于明确诊断脊髓小脑共济失调且能够检出症状前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1~3型基因的突变。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一家父子2例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及其21名家系健康成员SCA1~3型基因CAG重复数进行检测。结果2例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SCA3基因突变,其异常等位基因的CAG重复数为80和75;SCA1、SCA2基因无突变。家系健康成员SCA1~3基因均无突变。结论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有SCA3基因突变;其可能与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或SPG)患者的MJD1基因突变特点,进一步探索HSP和遗传性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CA)的遗传和临床异质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8%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DNA T载体连接测序等方法对78例临床诊断为HSP的患者进行MJD1基因突变分析。结果在18个HSP家系中检出SCA3/MJD1家系2个,占11.1%,该2例家系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例家系先证者在临床上符合HSP的诊断标准,突变的MJD1等位基因CAG三核苷酸异常重复次数分别为65和69次,散发的HSP病例未发现MJD1等位基因的异常。结论HSP和SCA都具有明显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其表型在临床上有相互交叉现象,部分SCA3/MJD1患者临床上可为典型的痉挛性截瘫特征而无任何明显的共济失调表现。对临床表现为HSP的患者,尤其是有明显阳性家族史的患者进行MJD1基因诊断可以弥补HSP临床诊断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宁夏地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患者基因突变的特征。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毛细管凝胶电泳(CGE)及DNA测序方法对1个临床诊断为SCAs的宁夏籍家系中6例SCA患者和4名亲属进行SCA3/Machado-Joseph disease(MJD)基因三核苷酸CAG重复序列检测。结果此家系中6例患者及1名表型正常的家系成员检测出异常SCA3/MJD等位基因,CAG重复数为66~81次;确诊为SCA3/MJD。其余3名家系成员CAG重复数正常(22~33次)。结论宁夏地区SCAs患者有SCA3/MJD亚型。提示基因检测对SCAs患者的明确诊断及分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2型、3型患者的基因突变特点及临床表型。方法总结4个SCAs家系的9例患者和1例散发患者的临床表现,对全部患者、43名家系成员及60名健康对照,采用PCR、荧光PCR、毛细管电泳等技术检测分析SCA2、3基因内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的长度及拷贝数。结果3个家系中的6例患者、1例散发患者存在SCA3/MJD(CAG)n扩展突变,CAG重复数为68—75次;1个家系的3例患者存在SCA2(CAG)n扩展突变,CAG重复数为39—41次。两型患者的临床表现有重叠之处,但在发病年龄、病程进展、神经系统受累部位等方面有明显差异。结论SCA3/MJD型与SCA2型在临床表现上存在一定差异性,有助于鉴别和分型,但基因检测是明确诊断的惟一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个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SCA3)家系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影响其特征、异质性及严重程度的原因。方法 采用PCR、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对1个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家系进行基因检测明确分型并获得等位基因内CAG三核苷酸重复扩增次数; 对比该家系中5例患者的典型症状、非典型症状,了解其临床异质性并分析产生原因。结果 确定该家系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3型,发现3名表现正常的女性携带者。CAG重复次数与病程长短呈负相关(r=-0.942,P<0.05); 病程与共济失调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1.000,0.913,P<0.01)。结论 该家系所有患者以明显共济失调及构音障碍为临床特征,特别是躯干及下肢的共济失调; CAG重复次数、病程及共济失调严重程度之间有明显相关性; 认知功能障碍随着疾病的进展逐渐显现; 眼肌麻痹、括约肌功能障碍或吞咽困难与CAG重复次数之间无明显关系但增加疾病持续时间; 锥体束受损及严重程度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SCA)7型(SCA7)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AGE)等技术,检测临床诊断为SCA的5个家系26例患者和37例表型正常的家系成员的SCA7基因内CAG三核苷酸重复次数,对异常等位基因片段进行DNA测序,分析临床表现和基因突变的关系. 结果 2个SCA7家系患者的SCA7等位基因内CAG重复数目为44~50次;临床表现主要为共济失调、视力下降及视网膜色素变性.该家系内表型正常的家系成员SCA7等位基因CAG重复数目为10~30. 结论 CAG过度扩增为SCA7的致病原因,分子遗传学分析有助于SCA7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6型的分子遗传学诊断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6型(SCA6)的基因诊断方法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的36个家系43例患者及38例散发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SCA6基因含有CAG三核苷酸重复片段进行扩增,并对异常等位基因片段进行DNA测序,计算CAG重复次数;对2例SCA6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人的SCA6等位基因CAG重复数目为10~13。本组检出家族性患者1例,散发患者1例,其异常等位基因内CAG重复数目分别为25、24。患者临床基本特征为缓慢进展的小脑性共济失调、眼震、构音障碍。结论 致病基因内CAG三核苷酸重复异常扩增是SCA6的确诊依据。SCA6的临床表现与其他SCA亚型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家系进行基因诊断.方法 采用PCR技术,对一汉族SCA家系(包括3例患者及3位无症状成员)及50名正常对照者的SCA1 ~3基因进行检测,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产物直接测序法计数等位基因内CAG三核苷酸重复次数.结果 该家系中所有成员SCA1、SCA2基因CAG三核苷酸重复次数在正常范围;3例患者SCA3 CAG重复次数分别为67、68和66次,1位无症状成员为71次.结论 该家系为SCA3,基因检测诊断出1例症状前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