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中的动物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制与应用渐受重视并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已涉及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14种证型,140多种造模方法,相关文献800多篇,主要涵盖模型研制的思路、方法、动物外观状态及检测指标和药物反证的问题(就是“像不像”问题),但对实验动物本身(就是“像不像”的物质基础问题)研究尚少。本文拟结合我们研究工作的逐步展开,对该问题作一分析讨论,以期为进一步研制证候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罗小泉  陈晓明  万睿  吴伟  祁风义 《陕西中医》2007,28(12):1657-1658,1687
目的:论述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的困惑与思考。方法:通过分析近年来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命题进行分析探讨。结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目前尚难成为揭示中医基础理论和辨证论治的理想载体,今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应在优选纯化造模因素的基础上,深化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加强对自发性证候动物模型的定向培养,力求使现有证候模型完整、规范,使中医证候动物模型能够更好地为中医药科研服务。  相似文献   

3.
动物模型与中医证候关系释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目前中医药研究所采取的常用的三种动物模型进行了中医证候属性的分析,明确指出病理型模型不属于中医证候模型,病因型模型接近中医证候模型,病因病理结合型模型更加接近中医证候模型,但仍然不是标准的中医证候模型.同时本文针对以上三种动物模型复制时的特点、优点、缺点及其与标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之间的关系和差距,提出了如何研制标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4.
动物模型与中医证候关系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益群  吕健 《中医药学刊》2004,22(9):1665-1666
就目前中医药研究所采取的常用的三种动物模型进行了中医证候属性的分析,明确指出病理型模型不属于中医证候模型。病因型模型接近中医证候模型。病因病理结合型模型更加接近中医证候模型,但仍然不是标准的中医证候模型。同时本文针对以上三种动物模型复制时的特点、优点、缺点及其与标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之间的关系和差距。提出了如何研制标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5.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制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开展中医证候规范化及实质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医实验研究的可行性。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制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我国科研工作者共研制出了30余类100多种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然而能够成功复制人体证候、具有指导意义和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却极少,这应该引起业界的重视。 1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中存在的问题 综观已经研制出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大部分难以确切揭示中医证候的实质,对中医研究缺乏有效的指导作用,探索的多而实用的少。笔者认为其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rn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肺部感染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分析196例AIDS肺部感染患者的中医证型,并根据不同病情程度和CD4+数值分析各证型分布特点。结果中医基本证型归纳为风热外袭、痰热壅肺证61例(31.1%),肺脾两虚、痰湿阻肺证64例(32.7%),肺肾两亏、阴虚内热证71例(36.2%)3大类,3证型病情程度和CD4+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DS肺部感染病位涉及肺、脾、肾三脏;病邪涉及“风”、“热”、“痰”、“虚”,中医证型的分布与患者的免疫力情况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
日本证动物模型的研制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平  夏天 《中医研究》1993,6(3):47-48
随着中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细致,中医证动物模型的研制显得越来越重要和急迫。中国于60年代初开始了证动物模型的研制,日本则较之晚了近20年,但日本学者利用遗传学方法研制的证动物模型强调包括人在内的动物个体的自身因素,非常符合中医学的“素体”观,将其与国内现有的造模思路和方法相比较,给我们诸多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中医动物实验中的核心问题,只有建立科学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才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真正地开展中医动物实验研究。中医证候动物模型评价应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对造模方法的评价(即采用此种方法造模后全面评价动物模型是否符合临床证的“原型”),另一个是在采用  相似文献   

9.
阴虚热盛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阴虚热盛型2型糖尿病的病症结合动物模型,探讨阴虚热盛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成模标准。[方法]模型组大鼠灌服中药干姜、附子,连续4周,然后用玉女煎对模型组大鼠进行反证。[结果]在高脂加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造模方法的基础上,再根据中医理论运用中药四气五味的药性来研制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候的动物模型是切实可行的。从而将阴虚热盛“证”动物模型与糖尿“病”动物模型结合起来,使糖尿病动物模型证候化,与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相一致,以便为广泛开展糖尿病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中医脾虚证动物模型研究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物模型的研制对医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医动物模型已成为中医科研方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中医证候及中药新药实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复制脾虚证动物模型将为关于脾本质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手段,同时亦为益气健脾治则与方剂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动物模型复制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医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及科学性.本文拟对以往脾虚证动物模型研制状况加以评价,以探讨脾虚证动物模型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证候动物模型是中医研究的重要实验手段,模型研制的理论、构建流程、评价方法等方面已初步具备了发展的基础条件,但现有模型仍存在中医特色不强、造模方法不成熟、缺少公认评价方法等问题。对证候本质的把握、种属间表征的差异、宏观表征与微观指标的关联等关键科学问题成为制约证候动物模型成功研制的瓶颈。应加强临床基础研究,阐释证候现代内涵;基于药(方)效和现代临床数据,建立证候动物模型评价规范;通过造模因素效应的动态、系统的研究,探索复合因素造模;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表型库,明确模型病理过程。从基础证候模型研制入手进行协同攻关,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开展中医证候实验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它的研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医实验研究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本文指出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中易陷入的几个误区,并阐明了研制工作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中医证动物模型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有关高血压病中医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方法和临床应用。方法:通过比较临床高血压病证型与中医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探讨中医证动物模型在实际研究和应用的可行性和方法。结果:研究人与动物沟通的信息,动物模型才能对中医临床研究发挥实际应用价值;中医应将高血压作为独立疾病认识,加强针对性。结论:中医高血压病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既要立足于中医原有的理论基础之上,又要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求,其研究方向应是“病证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治痹经方与RA病理模型的相关性研究入手,运用以方测证的反证法和比较医学手段的正证法两种方法,从正反两面来探讨RA病理模型的中医证候属性和病、证、方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建立标准化高、可控性强、病证统一的中医痹证动物模型,并为今后以证测方和治痹方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痹证动物模型的选择和参考,也为当前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制和方证相关性的动物实验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虽然单纯证的动物模型的现代医学疾病属性确定无疑,但证的属性则因中医病因造模、干预后动物症状体征辨证和理化检测指标异常与证没有特异性对应关系而无法确定。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叠加了现代医学疾病模型和中医证模型两种造模方法,此类模型不仅自身存在各种弊端,而且还存在两种造模方法叠加后不确定的关系。病证结合模型通常不是在同病诸证的比较中建立起来,因而不具备排他性。中医证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和证属性评价方法存在众多问题,根本原因在于西医疾病诊断的症状体征与该病所辖诸证的症状体征相差悬殊,西医疾病的症状体征甚少,而病辖诸证辨证的症状体征远远超出疾病的症状体征,辨证症状绝大多数来历不明,以一种虚拟状态存在,进而导致由虚拟症状抽象出众多虚拟证,并通过相关辨证标准得以体现,给动物模型的研制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6.
论脾虚动物模型的造型要求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脏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为阐明机体的某些生理活动、病理机制和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了主要的理论依据,一向为历代医学家所重视。中医动物模型的建立是脾脏学说理论深入发展的内在动力,自从1960年邝安研制了首例中医动物模型之后,各类“证”的动物模型应运而生,脾虚模型则是其中开展较早,研究工作量最多的一种中医动物模型,是脏腑虚证的代表模型之一。本文就脾虚动物模型的造型要求与研究思路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证”的研究是中医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属于阶段性诊断 ,是具有动态意义的概念。近年来 ,随着中医微观辨证学的发展 ,人们开始从分子、细胞乃至基因水平来深入研究“证”的本质 ,这其中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作为研究对象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问题。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现代中医动物实验的代表 ,它在受试动物身上体现了中医理论和证候特点。目前 ,它的研究内容包括阴阳、寒热、肾虚、血瘀、脾虚、肝郁等多方面 ,几乎覆盖了所有辨证领域。而热证造模是属于其中开展较早 ,研究也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18.
自1960年邝安研制了首例中医动物模型之后,各类证的动物模型应运而生,脾虚模型则是其中开展较早,其研究工作量最多的一种中医动物模型,是脏腑虚证的代表模型之一。因此,关于脾虚证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的现状和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勇  李政木 《河南中医》2007,27(10):14-15
现阶段,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总体上处于停滞状态,由于缺乏恰当的客观化、规范化标准,“证”实质的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其研究的思路、方向仍不明确。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离不开中医“证”的规范化研究,也需要结合临床及生化指标、病理形态的改变,制定出能反映“证”本质的特异性衡量指标,并综合考虑到病因、动物的优选,才能研制出真正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能够较好地模拟临床,是诊断治疗及新药研发的基础。本研究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以脾虚肝亢证抽动障碍为切入点,就动物的选择、“病”和“证”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和模型评价体系进行回顾性综述,探讨脾虚肝亢证抽动障碍的实质,以期进一步制备更精确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规范中医药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