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再造单侧乳房中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即刻或延期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一侧乳房患者的临床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管蒂来源, 切取的股后内侧皮瓣包括6种类型:股动脉穿支皮瓣、股薄肌肌皮瓣、大收肌穿支皮瓣、半膜肌穿支皮瓣、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皮瓣、坐骨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皮瓣。血管吻合方式包括4种:(1)外增压方式1, 胸廓内血管近心端和远心端与两侧皮瓣血管蒂分别吻合;(2)外增压方式2,胸廓内血管和胸背血管与两侧皮瓣血管蒂分别吻合;(3)内增压方式, 胸廓内血管与一侧皮瓣血管蒂吻合, 皮瓣血管蒂分支与另一侧皮瓣血管蒂吻合;(4)外增压结合内增压方式, 胸廓内血管和2套皮瓣血管蒂灵活组合。两侧股后内侧皮瓣摆放方式包括3种:横行摆放、垂直摆放、斜行摆放。对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再造乳房外形、供区瘢痕、对下肢功能的影响及乳腺癌复发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12例患者, 年龄(37.4±3.6)岁(27~47岁)。肿瘤均为单侧, 其中左侧7例, 右侧5例;即刻乳房再造8...  相似文献   

2.
Wang J  You L  Yan XQ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9):594-596
目的 总结采用腹壁下动脉穿支游离皮瓣再造双侧乳房的经验。方法 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对3例双侧乳房改良根治术后的患者,应用DIEP皮瓣行二期乳房再造术。结果 3例患者6个皮瓣均成活。随访3个月以上,双侧再造乳房双侧对称,外形满意。未见腹壁疝和腹壁膨出发生。结论 选用DIEP皮瓣游离移植再造乳房,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恢复双侧乳房外形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双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再造乳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报道对有纵形剖腹产瘢痕的乳腺癌根治术后所造成的胸壁畸形,应用双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再造乳房的临床效果,从而说明胸廓内动脉远心端供血的可靠性。方法 应用游离的双侧腹壁下动静脉为蒂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与胸廓内动、静脉远近心断端分别进行端端吻合再造乳房4例。结果 临床应用4例,皮瓣全部成活,再造乳房的形态较满意。术后随访l0~26个月,无腹部薄弱或腹壁疝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胸廓内动、静脉可提供远近心端两组可靠的受区血管。以双侧腹壁下动、静脉为蒂的横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适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的乳房再造,特别适用于有纵形剖腹产瘢痕及腹壁较薄者的整形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乳腺癌切除术后,乳房缺失的病人建立一种供区隐蔽、损伤小,形态逼真,多数病人愿意接受的自体组织移植乳房再造的方法.方法 在以腹直肌为蒂的横型腹直肌肌皮瓣TRAM的基础上,保留腹直肌及其前鞘,形成以腹壁下动脉及其肌肉穿支直接供血的横行下腹部游离皮瓣进行乳房再造.受区血管选择同侧或对侧胸廓内动、静脉.根据再造乳房的水平高度,血管吻合点定位在不同肋间.皮瓣移植后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本组用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游离移植乳房再造,共46例,41例双蒂穿支皮瓣的病例全部成活;5例单侧穿支供血的皮瓣其中2例远端出现缺血现象.随访5个月~3年,再造乳房外形、质地满意,未见腹壁薄弱、腹疝等腹部并发症发生.下腹供区瘢痕隐蔽,同时也达到了腹壁整形减肥的效果.结论 横行下腹部DIEP瓣乳房再造,供区损伤小、组织量充足、血供丰富,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手术方法.DIEP瓣也能根据需要修复多种软组织缺损,本方法在满足受区需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供区的损伤.这种皮瓣的应用代表了整形外科皮瓣移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股薄肌皮瓣联合大收肌穿支皮瓣的股内侧皮瓣形式移植再造乳房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12月至2019年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1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27~59岁,平均40.3岁。肿瘤均为单侧,左侧9例,右侧7例;直径1.5~4.5(2.9±0.3)cm;全部为一期病例。病理诊断浸润性导管癌9例、浸润性小叶癌7例。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用股内侧穿支皮瓣移植再造乳房,患者分为A、B两组。在A组切取股薄肌皮瓣联合大收肌穿支皮瓣,在B组直接制备面积较大、宽度可达到股薄肌前缘前方的大收肌穿支皮瓣,用ICG荧光造影技术验证皮瓣血运后所有皮瓣仅通过一支大收肌穿支血管作为血管蒂。结果共切取移植8例股薄肌皮瓣联合大收肌穿支皮瓣和8例大收肌穿支皮瓣,皮瓣长(27.5±0.4)cm、宽(7.1±0.5)cm、厚(3.8±0.4)cm,股薄肌皮瓣血管蒂长度(7.4±0.3)cm,大收肌穿支皮瓣血管蒂长度(10.8±0.5)cm。皮瓣重量195~315 g,平均255 g;皮瓣缺血时间55~90 min,平均75 min。16例患者都选用胸廓内血管近远端作为受区吻合血管。仅吻合大收肌穿支血管就可保证皮瓣血运可靠,两组均未用血管吻合备选方案。所有皮瓣均一期成活,再造乳房外形弹性好,无明显皮瓣挛缩变形。16例平均随访12.5个月,患者自我感觉外形较满意。股内侧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位置隐蔽,髋关节及腿部功能无影响。结论以大收肌穿支血管为蒂可安全可靠切取大面积股内侧穿支皮瓣,无需额外制备股薄肌血管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再造一侧乳房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6例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1~47岁。肿瘤均为单侧,左侧3例,右侧3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对6例乳腺癌患者行一期或二期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移植再造乳房。一期再造3例,乳腺肿块直径2.5~4.0 cm;二期再造3例。术后对皮瓣和供区的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6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切取皮瓣长(24.4±0.5)cm、宽(8.3±0.5)cm、厚(3.4±0.5)cm,血管蒂长度为(8.9±0.4)cm,动脉管径为(1.5±0.4)mm,静脉管径为(1.9±0.3)mm。皮瓣平均质量为235 g(165~345 g)。1例皮瓣供区术后1周出现淋巴漏,经持续负压吸引于2周后自行愈合。6例获5~8个月随访,平均5.5个月,所有皮瓣均成活,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皮瓣挛缩变形,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无下肢功能影响。6例效果均较满意,未发现乳腺癌复发。结论应用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一侧乳房效果较好,方法可行,可作为特殊情况下乳房再造的备选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应用彩色多普勒在术前对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进行精准定位后, 切取不携带主干血管的短蒂单穿支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9月, 我科对15例四肢中小面积皮肤缺损患者应用短蒂股前外侧单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 皮瓣供养动脉与受区动脉端侧吻合, 皮瓣静脉与受区静脉端端吻合。皮瓣切取面积6 cm×5 cm~11 cm×7 cm, 所有皮肤缺损创面均伴有肌腱或骨外露, 皮瓣均为单穿支皮瓣, 皮瓣的游离时间为30~40 min, 平均切取时间为35 min。皮瓣供区一期缝合。结果术后15例皮瓣全部存活, 随访时间3~12个月, 平均7.2个月, 皮瓣外形满意, 供区创面Ⅰ期愈合。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在股前外侧的近中段对皮瓣穿支入皮点及穿支血管在皮下和肌肉内的行径进行精确定位, 选择合适的穿支作为皮瓣的供养血管, 应用"Free-style"理念切取短蒂股前外侧皮瓣, 对供区损伤小, 切取较传统方式简便, 手术时间短, 供区能直接缝合, 是一种理想的应对血管变异的手术方法。对显微外科技术和彩色多普勒操作技术和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游离穿支皮瓣组合在四肢复杂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8年1月—2022年6月,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四肢复杂创面患者, 其中男8例、女3例, 年龄28~55岁, 创面位于上肢者4例、下肢者7例, 均采用不同类型游离穿支皮瓣组合进行修复。清创后, 创面面积为7.0cm×6.0cm~28.0cm×12.0cm。应用穿支皮瓣组合类型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3叶皮瓣者6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联合斜支穿支皮瓣者2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分叶皮瓣联合对侧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者2例、双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联合甲瓣者1例, 单个皮瓣切取面积为2.0cm×2.0cm~25.0cm×6.0cm。对供瓣区创面行直接拉拢缝合或移植皮片/皮瓣修复。游离移植皮瓣时, 根据皮瓣实际携带穿支情况进行裁剪、分叶, 并将供区与受区血管进行端端或端侧吻合。术后观察原发受区移植皮瓣成活情况、是否发生血管危象, 供瓣区创面愈合情况及供瓣区移植的皮片/皮瓣存活情况。随访时, 观察原发受区移植皮瓣血运、外观及质地, 同时观察足底受区负重情况以及皮瓣有无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肋间神经营养血管穿支能否为下腹部皮瓣供血。方法 2017年6月—2020年12月,对39例下腹部优势穿支来源于肋间神经营养血管的女性患者,选择以腹壁下血管主干联合肋间神经营养血管穿支制备游离下腹部皮瓣再造乳房。患者年龄28~52岁,平均38.6岁。左侧16例,右侧23例。乳腺癌病程3~32个月,平均21.8个月。病理分期:Ⅱ期31例,Ⅲ期8例。其中,25例一期肿瘤切除及乳房再造,14例延期乳房再造。结果 术中32例制备一侧血管蒂下腹部皮瓣,均为腹壁下血管主干联合肋间神经营养血管穿支供血;7例制备两侧血管蒂下腹部皮瓣,其中4例为一侧腹壁下血管主干联合肋间神经营养血管穿支联合对侧传统腹壁下血管穿支供血,3例两侧均为腹壁下血管主干联合肋间神经营养血管穿支供血。以腹壁下血管主干联合肋间神经营养血管穿支供血皮瓣中,肋间神经营养血管穿支为一支型15侧、一支+网状型19侧、网状型8侧。皮瓣切取范围为26 cm×10 cm~31 cm×13 cm;厚2.5~5.5 cm,平均2.9 cm;血管蒂长度7.0~11.5 cm,平均9.2 cm;皮瓣质量350~420 g,平均390 g。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35个月,平均25.4个月。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满意,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无明显影响。随访期间未见乳腺癌复发。结论 腹壁下动脉直接穿支血管不能为下腹部皮瓣提供可靠血供时,选择腹壁下血管主干联合肋间神经营养血管穿支可以确保皮瓣血运。  相似文献   

10.
穿支皮瓣在组织器官缺损修复和再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介绍5种穿支皮瓣在乳房、舌等器官再造,肿瘤切除或外伤等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05年6月~2006年6月,应用游离或带蒂的穿支皮瓣修复组织缺损和器官再造31例。其中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修复头颈部恶性肿瘤16例,包括恶性黑色素瘤9例,鳞癌4例,基底细胞癌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肿瘤累及舌并行3/4舌切除再造舌3例;最大供瓣范围为26cm×15cm。腹壁下动脉系统穿支皮瓣(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 flap,DIEP)乳房再造10例,游离横形腹直肌肌皮瓣(free 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 flap,FTRAM)2例,其中9例为单侧,3例为双侧;择期再造9例,即期3例,即期再造者行保留皮肤的乳腺切除术。臀上动脉穿支皮瓣(superior glute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SGAP)、臀下动脉穿支皮瓣(inferior glute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IGAP)再造乳房各1例。胫后动脉比目鱼肌带蒂穿支皮瓣(posterior tib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PTA)15cm×5cm修复小腿中下段缺损6cm×4cm伴骨外露1例。供瓣区直接缝合27例,3例ALT皮瓣和1例PTA皮瓣应用刃厚皮片覆盖供瓣区。结果应用游离皮瓣30例,带蒂皮瓣1例。皮瓣完全坏死1例,为ALT皮瓣修复肿瘤切除后颈部缺损,吻合血管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与甲状腺上动脉,术后6d行坏死皮瓣清除,应用右侧胸大肌肌瓣加游离植皮术修复创面。1例双侧DIEP者部分脂肪液化,2例FTRAM乳房再造者术后2周腹部疼痛。PTA带蒂皮瓣远端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远端2cm×1cm坏死,经换药愈合。所有患者获随访3~6个月,余各皮瓣成活良好,质地柔软,供区无并发症,供区植皮均成活。结论尽管穿支皮瓣存在血管变异,对解剖及手术操作技术要求高等不足,但在修复重建外科中仍代表最重要的进步,能以最小的供瓣区代价达到最高效的修复再造。  相似文献   

11.
穿支皮瓣移植在手指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设计和手术技巧.方法 切取小腿前外侧、小腿内侧下部、小腿外侧血管穿支皮瓣以及远段骨间背血管蒂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指小创面13例.结果 13例皮瓣全部存活,受区与供区的功能、外观均良好.结论 在肢体部位以皮穿支或轴型血管为蒂设计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创面,患者痛苦小、损伤小,创面能获得满意覆盖.这为手外伤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对术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重建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胸壁巨大缺损的手术策略。方法2007年8月至2018年10月,共收治病灶切除后继发缺损需行下腹部皮瓣移植修复的局部晚期乳腺癌女性患者89例,继发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5.0 cm×12.0 cm~31.0 cm×16.0 cm,全部采用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为26.0 cm×12.0 cm~35.0cm×15.0 cm。本组患者均为乳腺癌扩大根治术后遗留的单纯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联合皮瓣的具体形式分为两种:①对侧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同侧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②同侧带蒂腹直肌皮瓣联合对侧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的受区血管选择包括胸廓内血管、胸外侧动静脉、胸肩峰血管、胸背血管、胸背血管前锯肌支和颈横动静脉。采用第二种皮瓣形式时不能选择胸廓内血管作为受区血管。结果采用第一种联合皮瓣形式57例,其中4例腹直肌带蒂皮瓣一侧术后发生边缘部分坏死;采用第二种联合皮瓣形式32例,其中2例在切取过程中发现带蒂腹直肌皮瓣完全没有血供,改为游离腹直肌皮瓣联合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移植,3例腹直肌带蒂皮瓣一侧术后发生边缘部分坏死,清创后再采用局部推进皮瓣修复。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瓣完全成活。所有患者顺利完成后期治疗,术后随访12~96个月,平均(29.5±0.3)个月,11例患者失访,完成随访的78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局部肿瘤复发(5.1%),4例患者发生脑部转移(5.1%),3例患者发生肝转移(3.8%),6例患者发生肺部转移(7.7%),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皮瓣外观、功能恢复满意,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联合下腹部皮瓣移植安全性高,有助于控制局部晚期乳腺癌病灶,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其中第一种联合皮瓣形式移植血管吻合选择更加灵活,皮瓣血运更加可靠;第二种联合皮瓣形式手术时间短。两种术式具体选择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和带蒂转移修复四肢及颈部、腋窝、肩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用同侧带血管蒂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5例颈部、腋窝、肩背部创面;选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11例四肢骨外露或肌腱外露创面.其中12例以胸背动静脉-外侧支-穿支为血管蒂,4例以胸背动静脉-前锯肌支-穿支为血管蒂,皮瓣不携带深筋膜、背阔肌和胸背神经.皮瓣面积最小10 cm×5 cm,最大26 cm×10 cm.结果 术后16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与受区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 24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皮瓣供区瘢痕不明显,肩关节功能无影响.结论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质地良好、供区隐蔽、血管蒂长、血供可靠,且不牺牲背阔肌和胸背神经.带蒂转移是修复同侧颈、肩、腋窝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游离移植适合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下腹部腹直肌肌皮瓣联合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行乳房再造的手术方法,并分析其适应证。方法 以健侧腹直肌为肌蒂、患侧腹壁下动、静脉穿支为吻合血管蒂形成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与腹壁下动脉穿支联合皮瓣,将腹壁下动、静脉与患侧胸背血管或胸廓内血管相吻合,进行乳房再造。结果 自2003年以来,于临床应用17例,所有皮瓣皆成活,随访3~12个月,再造乳房外形满意。结论 下腹部腹直肌肌皮瓣联合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具有血运可靠、提供组织量丰富、塑形自由度大、供区损伤较小等优点,尤适宜需要移植体积多以及胸廓内血管受损的乳房再造患者。  相似文献   

15.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乳腺癌术后一期乳房再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 igastric perforator,D IEP)皮瓣游离移植在乳腺癌术后一期乳房再造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17例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并同期应用D IEP皮瓣再造乳房的乳腺癌患者,其中Ⅱ期9例,Ⅲ期7例,Ⅳ期1例,行改良根治术Ⅰ式13例,Ⅱ式2例,常规根治术2例。Ⅲ、Ⅳ期患者术前常规新辅助化疗2~3周期。10例术后行放化疗。结果全部皮瓣均成活,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脂肪液化、皮瓣挛缩变形;无腹壁疝和腹壁膨出。15例获随访,平均2.4(1~5)年,1例2年后死于全身转移,1例8个月后胸壁局部复发放弃治疗。结论乳腺癌术后一期应用D IEP皮瓣游离移植再造乳房,具有皮瓣血运良好、再造乳房外形满意、腹部供区并发症少,可同时行腹壁整形等优点,是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的理想方法之一。且放化疗不影响皮瓣的成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开展保留感觉神经和部分腹直肌功能的下腹壁横行腹直肌肌皮瓣 (TRAM皮瓣 )及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DIEP皮瓣 )乳房再造手术方法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9具 18侧 10 %甲醛溶液防腐固定的成年女尸腹前外侧壁进行大体及显微解剖 ,观察T8~T12 肋间神经的走行及分布 ,重点解剖腹直肌区域内肋间神经分支。在 15例DIEP皮瓣乳房再造术中 ,观察肋间神经在腹直肌内的走行分布特点及其与腹壁下血管穿支的关系。结果 肋间神经在腹直肌外侧 1/3区域内穿入腹直肌 ,其运动支在腹直肌内有交通支形成 ,相邻神经可重叠支配节段性腹直肌。感觉神经支分为内侧穿支和外侧穿支 ,与腹壁下血管穿支形成血管神经束进入皮下组织。纯感觉神经蒂长为 (2 7.6± 12 .2 )mm。结论 在应用TRAM皮瓣和DIEP皮瓣进行乳房再造时 ,可以保留感觉神经蒂进行神经吻合以恢复乳房感觉功能 ;而在切取TRAM皮瓣时 ,保留外侧 1/3腹直肌不会导致术后肌肉失神经萎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血管端侧吻合方式在游离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21年6月-12月收治的16例四肢软组织缺损创面均采用游离穿支皮瓣并行改良血管端侧吻合的方式修复。游离穿支皮瓣来源于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穿支皮瓣及股前外侧动脉斜支穿支皮瓣。术后严密观察皮瓣血运及成活情况,随访创面外观及皮瓣质地、弹性,供区瘢痕增生、感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且血运良好,随访12~20(16±2)周,皮瓣外观、质地及弹性良好,无色素沉着,供区存留线性瘢痕,无感觉功能异常,临床效果满意。结论游离穿支皮瓣血管蒂部动脉行改良端侧吻合的方式,更符合血流动力学原理,不损伤受区血供,安全可靠,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再造中, 非血管蒂原因如深浅静脉系统之间缺乏有效连通所致的皮瓣弥漫性淤血十分罕见。该文报道了1例乳腺癌术后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乳房再造的32岁女性, 影像学提示双侧腹部均缺乏优势的腹壁下动脉穿支, 且深浅静脉系统间缺乏交通。术中提前解剖腹壁浅动静脉备用, 术中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提示皮瓣动脉灌注不足和静脉淤血, 利用预留的腹壁浅动静脉进行超灌注回流成功挽救了皮瓣, 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该年轻患者的腹壁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采用腹壁浅动脉(superficial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SIEA)蒂游离腹壁皮瓣乳房再造术方法 、特点及适应证.方法 术前采用多层螺旋CT(multipledetector-row computed tomography,MDCT)三维血管造影及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查SIEA的直径、走行及分布,于脐与阴阜上缘之间设计皮瓣,采用单蒂或双蒂SIEA,与胸廓内动,静脉吻合,腹部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4例乳房再造病例皮瓣全部存活,皮瓣和腹部供区无脂肪液化、坏死、切口裂开、腹壁薄弱及腹壁疝等并发症的出现,再造乳房外形效果满意.结论 SIEA蒂游离腹壁皮瓣与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横行腹支肌肌(TRAM)皮瓣乳房再造术提供同样的腹部皮肤和组织量,但却减轻了对腹部功能和形态的损害,在做好充分的术前血管评估、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技术的前提下,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乳房再造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带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联合皮瓣适应证选择标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2年4月,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乳房整形科和乳腺综合整形科采用双蒂下腹部皮瓣行乳腺癌术后延期乳房再造的患者资料。根据不同血供来源将患者分为TRAM+DIEP联合皮瓣组和双蒂DIEP皮瓣组, 比较2组的自体乳房再造特点。TRAM+DIEP联合皮瓣组适应证选择标准:胸部受区无法提供2组吻合血管, 腹部供区无优势腹壁下穿支吻合血管, 既往行腹部吸脂手术或剥离范围较大、瘢痕较重的腹部手术, 无法耐受长时间手术或具有显微外科手术的高风险因素。根据数据资料性质,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2组患者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乳腺癌手术距乳房再造手术时间、放疗史、化疗史、吸烟史、下腹部手术史、高血压史、原手术切口类型、切取皮瓣长度及宽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等,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54例女性患者, 均为单侧乳房再造, 平均年龄42.2岁(30~59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