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再次肾移植患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与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的关系。方法追踪2000年3月~2010年10月收治的再次肾移植患者45例,于近期再次检测PRA及血肌酐、尿素氮浓度。PRA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血肌酐和尿素氮检测数据由检验科提供。结果(1)移植肾存活5年以上组患者13例,HLA—A、B、DR和DQ抗原错配2个抗原4例,肾功能正常,PRA阴性。错配3个抗原的1例,肾功能丧失,PRA阳性;错配4个抗原的8例,PRA阴性,肾功能正常。(2)移植肾存活5年以下组患者32例:HLA—A、B、DR和DQ抗原错配1~2个抗原10例,其中8例PRA阴性,肾功能正常;2例PRA阳性,肾功能下降。HLA—A、B、DR和DQ抗原错配3个抗原患者3例,其中2例PRA阴性,肾功能正常;1例患者PRA阳性,肾功能下降。HLA—A、B、DR和DQ抗原错配4个抗原患者9例,肾功能正常5例,PRA阴性;4例患者肾功能异常,其中2例PRA阳性。HLA—A、B、DR和DQ抗原错配5个抗原7例,4例患者肾功能正常,PRA阴性;1例患者目前肾功能下降,PRA阳性。HLA—A、B、DR和DQ抗原错配6个抗原患者3例,目前肾功能正常2例,1例已丧失肾功能。结论HLA配型是维系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但抗-HLA对移植肾长期存活和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更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肾移植受者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增高的检测结果进行调查,分析其致敏因素及抗体分布,为临床肾移植手术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2005—2008年728名肾移植受者术前的PRA共计,对高PRA患者进行致敏相关因素及HLA抗体分析。结果135例标本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高,PRA增高水平自10%—90%不等。移植后的患者易产生PRA抗体,不同性别PRA增高的原因存在差异,男性以输血致敏为主,女性以输血、妊娠为主。135名高PRA患者中59名存在Ⅰ类HLA-IgG抗体,28例存在Ⅱ类HLA-IgG抗体,48例同时存在Ⅰ类和Ⅱ类HLA-IgG抗体。检出HLA-A、B、Cw、DR、DQ抗体分别为18、22、8、15和8种,其中以HLA-A11、A23、Bw6、DR52、DR53等位基因产物的抗体频率较高,频率分布与HLA抗原频率分布不尽一致。结论移植史、输血史及妊娠史是致敏因素,这些致敏因素有协同作用,可提高致敏率。某些HLA抗原更易使机体产生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和分析移植肾失功患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法对23例移植肾失功患者的PRA进行检测.观察抗HLA-Ⅰ类和抗HLA-Ⅱ类抗体产生的情况,比较两类抗体在轻中度致敏组(PRA 10%~50%)和高度致敏组(PRA 51%~1oo%)中的差别,并对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阳性率与PRA水平变化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中,PRA阴性10例,阳性13例.抗HLA-Ⅰ类抗体阳性2例(15%),抗HLA-Ⅱ类抗体阳性7例(5 4%),抗H,A-Ⅰ+Ⅱ类抗体阳性4例(31%).分别检出抗HLA-A、B、Cw,DR、DQ特异性抗体8、6、1、7、5种.检出DSA以抗A11、抗DR7、抗-DR9居多,且DSA阳性率随着PRA水平的升高而增加(x2=4.790,P<0.05).结论 肾移植可导致患者血清中抗HLA-Ⅰ类、抗HLA-Ⅱ类抗体水平及DSA阳性率升高.抗HLA-Ⅱ类抗体与移植肾的成功率及远期存活率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PRA和HLA配型与移植肾功能延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的患者与PRA、HLA配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美国OneLambda公司单抗湿板进行供受者HLA-Ⅰ类分型;应用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进行HLA-Ⅱ类基因分型;通过补体依赖微量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受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分析54例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的患者与PRA、HLA配型的关系。结果 54例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患者中,有45例PRA阳性,占83.3%。但仅有12例PRA值超过30%,其中9例术前、术后PRA值均阳性;3例术后阳性,但其抗体强度较弱。而另#b30例中,6例术前、术后阳性(3例为Ⅱ类抗体);24例PRA值均低于30%,且反应强度较弱。HLA-A、B、DR和DQ8个抗原的比较显示,0~4个抗原错配的占38.9%(21/54);5~8个抗原错配的占61.1%(33/54)。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患者中HLA-Ⅰ类和Ⅱ类抗原均无0错配,可见HLA抗原0错配在移植肾功能延迟患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结论 肾移植患者与供者HLA错配率高,PRA阳性患者所发生的移植肾功能延迟就相对高,良好的HLA配型和PRA阴性可降低移植肾功能延迟。  相似文献   

5.
张敏  李留洋  郭颖  陈剑荣  钱俊  赵明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2):2075-2077
目的:探讨群体反应性抗体(pannelreactive antibody,PRA)与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opathy,CAN)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CAN患者(CAN组)和106例移植肾功能稳定受者(对照组)术前PRA、术后PRA及其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1)CAN组术后PRA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8.3%vs20.8%,P<0.05),术前PRA阴性而术后转为阳性者比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51.7%vs16.3%,P<0.05);两组术前PRA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2)CAN组术后抗HLAⅠ类抗体阳性2例,抗HLAⅡ类抗体阳性16例,抗HLAⅠ、Ⅱ类抗体均阳性3例,对照组术后抗HLAⅠ类抗体阳性8例,抗HLAⅡ类抗体阳性8例,抗HLAI、Ⅱ类抗体均阳性6例。CAN组抗HLAⅡ类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6%vs36%,P<0.05)。结论:术后PRA与CAN的发生有关,抗HLAⅡ类抗体介导的慢性体液性排斥在CA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动态监测肾移植受者术后PRA变化,对寻找及区别引发CAN的主要病因,选择最佳的防治方案和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LA(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的三种检测模式对肾脏移植的影响。选择最佳检测模式。方法对本院2000-2004年的所有行肾脏移植的患者(482例),按术前HLA抗体检测模式分为3组:单纯CDC(交叉淋巴毒试验)检测组87例(A组);PRA(群体反应性抗体)和CDC平行检测组109例(B组5;先做PRA检测,呈阳性的再做CDC检查组286例(C组)。观察三组患者急性排斥反应(AR)和超急性排斥反应(HAR)。结果A组患者AR、HAR的反应率为16.09%(14/87);B组患者AR、HAR的反应率为6.42%(7/109);C组患者AR、HAR的反应率为6.29%(18/286)。A、B两组差异显著(x^2=7.43,P〈0.01);A、C两组差异显著(x^2=4.23,P〈0.05);B、C两组差异无显著性(x^2=0.002,P〉0.05)。结论三种模式中B、C模式较A模式能更好地减少AR、HAR的发生率,其中B模式是最佳的检测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安徽地区人群中白血病的易感性与HLA—A、B、DRB1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联。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对安徽地区140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84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IJL)、9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IJ)患者以及916名健康的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了HLA基因分型,分别比较了病人组及正常对照组的HLA—A、B、DRB1位点的基因频率,通过x。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CML患者A2、A11、B58、DR9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DR7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AIJIJ患者A11、B13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ANLL患者A24、B58、DR9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HIA—A2、A11、B58、DR9是CML的易感基因,DR7是其拮抗基因;HLA—A11、B13是ALL的易感基因;HLA—A24、B58、DR9是ANLL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HLA—A、B和DRB1基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8名临床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血样,采用rSSO HLA流式磁珠分型方法进行HLA—A、B和DRB1基因定型.统计DR患者HLA—A、B和DRB1三个基因座的基因频率;并引用以往本实验室调查的汉族健康对照人群的HLA基因频率数据,采用Woolf法计算相对危险度值。结果48例DR患者中。HLA—A、B基因频率的分布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DR患者HLA-Ⅱ类DRB1基因.DRB1*01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DRBI*12基因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人群,计算RR值分别为5.32和0.34。结论DR患者HLA—A、B基因频率分布与正常对照人群无显著差异,但HLA—DRB1基因与DR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HLA—A、B和DRB1基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8名临床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血样,采用rSSO HLA流式磁珠分型方法进行HLA—A、B和DRB1基因定型.统计DR患者HLA—A、B和DRB1三个基因座的基因频率;并引用以往本实验室调查的汉族健康对照人群的HLA基因频率数据,采用Woolf法计算相对危险度值。结果48例DR患者中。HLA—A、B基因频率的分布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DR患者HLA-Ⅱ类DRB1基因.DRB1*01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DRBI*12基因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人群,计算RR值分别为5.32和0.34。结论DR患者HLA—A、B基因频率分布与正常对照人群无显著差异,但HLA—DRB1基因与DR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肾衰竭患者的PRA水平及抗-HLAⅠ、Ⅱ类抗体的种类与频率。方法 2010年1月—2018年4月在本配型中心做PRA检测的肾衰竭患者519名。采用美国One lambda公司ELISA抗原鉴定板(LAT-1240)检测,以HLA Fusion3.0软件分析抗体阳性率及类型。结果 519例肾衰竭患者中:PRA为0—10%轻度致敏者占26.6%(29/109);10%—50%中度致敏者占47.71%(52/109);≥50%高度致敏者占25.69%(28/109)。不同性别患者男、女的PRA致敏率分别为17.6%(72/409)和33.64%(37/1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容易产生抗-HLA。所有患者中PRA阳性者共80例,占15.41%(80/519),其中抗-HLAⅠ类抗体阳性患者占8.86%(46/519);抗-HLAⅡ类抗体阳性患者占4.05%(21/519);抗-HLAⅠ+Ⅱ类抗体阳性患者占2.5%(13/519)。PRA阳性患者中:65例(包括46例HLAⅠ≥10%+13例抗-HLAⅠ+Ⅱ均≥10%+6例HLAⅡ≥10%的HLAⅠ轻度致敏者)检出HLAⅠ类抗体,包括:抗-HLA-A 19种,抗-HLA-B 21种,抗-HLA-C 4种;37例(包括21例HLAⅡ≥10%+13例抗-HLAⅠ+Ⅱ均≥10%+3例HLAⅠ≥10%的HLAⅡ轻度致敏者)检出HLAⅡ类抗体,包括:抗-HLA-DR 12种,抗-HLA-DP 3种,抗-HLA-DQ 5种。结论 PRA能够反映肾衰竭患者是否存在针对HLA抗原的抗体及其水平,反映患者致敏状态,本研究提示患者女性较男性易产生抗-HLA,HLAⅠ类抗体较Ⅱ类抗体易产生,某些抗原易导致特异性抗体的生成,如A23等,与其抗原频率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亲属肾移植患者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产生的频率和肾功能的变化,为预测移植肾长期存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7年9月可追踪的74例亲属肾移植患者进行PRA检测和血肌酐/尿素氮观察。74例患者术前PRA均阴性。结果 23例患者接受了父亲提供的肾脏,5例PRA阳性患者,其中1例抗HLA-I+II类抗体,4例抗HLA-II类抗体。23例患者中21例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在正常范围,2例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不正常,且均为抗HLA-II类抗体患者。19例患者接受了母亲提供的肾脏,2例PRA阳性患者,其抗体分别为抗HLA-I+II类抗体和抗HLA-II类抗体,且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不正常。在26例兄弟姐妹之间供肾的患者中,25例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在正常范围,仅1例患者肾功能不正常;26例兄弟姐妹之间供肾的患者PRA均阴性。结论接受亲属移植肾的肾移植患者术后产生抗HLA抗体的几率低,移植肾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与术后早期排斥反应间的关系。方法对256例肾移植受者术前测定其血清PRA水平,并对PRA与术后早期排斥反应(超急性、加速性、急性排斥反应)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PRA阴性组、轻度致敏组、高致敏组3组间术后早期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3,P〈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8.32~-2.87,P〈0.05、0.01)。男性组PRA阳性率低于女性组(χ^2=14.18,P〈0.01);无输血史组PRA阳性率低于有输血史组(χ^2=5.39,P〈0.05);有妊娠史组与无妊娠史组PR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66,P〉0.05);二次移植组PRA阳性率明显高于初次移植组(χ^2=20.10,P〈0.01)。结论输血、再次移植是PRA阳性的危险因素。随着PRA水平的升高,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升高。肾移植受者血清低水平的PRA可降低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发生,提高人、肾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再次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和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再次肾移植手术患者HLA供受者分型和PRA水平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60例患者中HLA-1~6个抗原错配的患者分别为3例、16例、19例、12例、9例和1例;PRA阳性患者分别为2例、3例、7例、1例、3例和0例.肾功能下降或丧失患者分别为2例、5例、6例、1例、4例和0例.抗体阳性与抗体阴性患者比较,肾功能下降或丧失的比率具有显著性差异(χ2=30.72,P〈0.001).HLA配型与肾功能下降或丧失无显著性差异(χ2=0.19,P〉0.5).结论 再次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与PRA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患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和肾功能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可追踪到具有PRA结果的63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患者。于2012年10月采用美国GTI公司提供的ELISA筛选HLA-Ⅰ类、Ⅱ类混合抗原板,检测肾移植术后PRA。肾移植术后未发生恶性肿瘤的肾移植患者为正常对照组,共计902例。肾移植患者移植手术时间最早在1995年11月,最迟移植患者手术时间为2008年3月。结果 63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患者中,PRA阳性患者11例,占17.46%(11/63),移植肾功能下降患者5例,占45.45%(5/11)。902例正常对照组的肾移植患者中,PRA阳性患者94例,占10.42%(94/902),移植肾功能下降患者83例,占88.30%(83/94)。肾移植术后正常患者与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患者肾移植术后产生PRA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2.33,P0.25)。结论虽然免疫抑制剂可抑制移植肾的排斥反应,但在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和正常患者间产生PRA的几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术前输血与群体反应性抗体产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6年4月肾移植前1034例患者,其中输血患者374例。采用美国Onelanmbda公司和美国GTI公司抗原板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结果374例肾移植前输血的患者中,男性136例,女性238例。男性和女性PRA阳性率分别为11.76%(16/136)和20.59%(49/238)。结论输血是导致群体反应性抗体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女性患者抗体产生的概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抗HLA抗体与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前已行移植肾手术的652例肾移植患者,于2009年10月-2010年4月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而后每年连续观察肾功能.结果 652例肾移植患者中,抗HLA抗体阳性患者81例,占12.42%(81/652),移植肾功能下降或丧失患者71例,占87.65%(71/81).PRA阴性患者571例,占87.58%(571/652),移植肾功能下降患者44例,占7.71%(44/571).PRA阳性与阴性对肾移植患者移植肾功能的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χ^2 =306.64,P<0.001).结论 抗HLA抗体可能是引起移植肾慢性失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背景:液态芯片技术(Luminex)检测方法是近年来兴起的检测方法,应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抗群体反应抗体,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干扰少,高通量等优点。 目的:比较ELISA和Luminex两种方法对肾脏病患者血清标本中群体反应性抗体的检测差异及灵敏度。方法:选取280例肾脏病患者血清标本,同时应用ELISA和Luminex两种方法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率,并运用配对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ELISA法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率为18.9%,Luminex法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率为33.6%。ELISA法检出抗HLA-Ⅰ类抗体和抗HLA-Ⅱ类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2.8%和12.5%;Luminex法检出抗HLA-Ⅰ类抗体和抗HLA-Ⅱ类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0%和20.7%。Luminex法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ELlSA法且Luminex法能准确检测到低浓度抗体。配对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P<0.01,显示两种方法检测肾脏病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显示与ELISA法相比,Luminex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更适合应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移植肾长期存活与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时已超过10年存活的377例肾移植患者进行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肾移植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结果 377例存活大于10年以上肾移植患者中,301例患者PRA阴性,76例患者PRA阳性。男性与女性患者间PRA阳性产生的频率具有显著性差异(χ2=5.85,P<0.025)。PRA阴性患者移植肾功能正常率明显高于PRA阳性患者,差异有显著性(χ2=179.26,P<0.0001)。结论男性肾移植患者产生抗HLA抗体的几率高于女性;PRA阳性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抗HLA-II抗体和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相关链A基因(MICA)抗体与移植肾存活的关系。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8年前手术的321肾移植患者,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和抗MICA抗体,PRA检测采用美国莱姆德公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抗原板检测抗HLA抗体,抗MICA抗体检测采用流式筛查技术。结果 321肾移植患者中共检测出抗HLA-II类抗体阳性患者66例,抗MICA抗体阳性患者18例,分别占肾移植术后患者20.56%(66/321)和5.61%(18/321);抗体总阳性率26.17%(84/321)。66例抗HLA-II类抗体阳性患者中,9例患者肾功能正常,占13.64%(9/66);57例患者肾功能下降或丧失,占75.76%(57/66)。18例抗MICA抗体阳性患者中,肾功能正常患者2例,占11.11%(2/18);肾功能下降患者或丧失患者16例,占88.89%(16/18)。抗HLA-II类抗体和抗MICA抗体阳性与抗体阴性患者对肾功能下降的影响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145.80,P0.001)。结论抗HLA-II类抗体和抗MICA抗体是引起移植肾慢性失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