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张力  姚丽娜  袁玮  秦冰  刘平燕  李含笑 《口腔医学》2021,41(10):905-909
目的 运用数字模型进行咬合接触分析,指导咬合接触重建.探讨数字化技术在治疗垂直型食物嵌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74例垂直型食物嵌塞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3shape口内扫描仪获取牙齿解剖形态及咬合关系信息,生成数字化模型,对数字模型上显示的咬合接触区接触分布及强度进行分析、诊断.对照组常规使用咬合纸检查咬合接触.两组患者均采用调牙合和微创修复治疗方式改善咬合接触.术后1个月进行临床效果评估,统计两种方法咬合接触位点重叠率.结果 食物嵌塞治疗有效率试验组94.59%,对照组97.30%,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方法咬合接触位点重叠率95.7%.结论 使用数字模型对食物嵌塞进行分析诊断操作简便直观,能正确指导临床调牙合与咬合接触重建.  相似文献   

2.
张力  姚丽娜  袁玮  秦冰  刘平燕  李含笑 《口腔医学》2021,41(10):905-909
目的 运用数字模型进行咬合接触分析,指导咬合接触重建.探讨数字化技术在治疗垂直型食物嵌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74例垂直型食物嵌塞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3shape口内扫描仪获取牙齿解剖形态及咬合关系信息,生成数字化模型,对数字模型上显示的咬合接触区接触分布及强度进行分析、诊断.对照组常规使用咬合纸检查咬合接触.两组患者均采用调牙合和微创修复治疗方式改善咬合接触.术后1个月进行临床效果评估,统计两种方法咬合接触位点重叠率.结果 食物嵌塞治疗有效率试验组94.59%,对照组97.30%,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方法咬合接触位点重叠率95.7%.结论 使用数字模型对食物嵌塞进行分析诊断操作简便直观,能正确指导临床调牙合与咬合接触重建.  相似文献   

3.
张力  姚丽娜  袁玮  秦冰  刘平燕  李含笑 《口腔医学》2021,41(10):905-909
目的 运用数字模型进行咬合接触分析,指导咬合接触重建.探讨数字化技术在治疗垂直型食物嵌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74例垂直型食物嵌塞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3shape口内扫描仪获取牙齿解剖形态及咬合关系信息,生成数字化模型,对数字模型上显示的咬合接触区接触分布及强度进行分析、诊断.对照组常规使用咬合纸检查咬合接触.两组患者均采用调牙合和微创修复治疗方式改善咬合接触.术后1个月进行临床效果评估,统计两种方法咬合接触位点重叠率.结果 食物嵌塞治疗有效率试验组94.59%,对照组97.30%,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方法咬合接触位点重叠率95.7%.结论 使用数字模型对食物嵌塞进行分析诊断操作简便直观,能正确指导临床调牙合与咬合接触重建.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数字模型进行咬合接触分析,精准指导调(牙合)与咬合接触重建.方法:使用口内模型扫描仪获取牙齿解剖形态及咬合关系信息,生成数字化模型.根据数字模型上显示的咬合接触区分布及咬合过程中牙齿接触强度变化进行牙齿受力分析,查找产生食物嵌塞的原因.运用调(牙合)与修复技术消除不利型咬合接触,同时建立有利型咬合接触.术后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ScanⅢ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结合咬合纸印记指导全口义齿调[牙合]的效果。方法:选取门诊无牙颌患者21人,常规制作全口义齿,去除明显的咬合干扰点,戴入2周后,指导患者从下颌姿势位(MPP)咬合达牙尖交错位(ICP)。用T—ScanⅢ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分析诊断患者的咬合情况,结合咬合纸印记,对早接触点及胎力异常大的接触点进行调[牙合],达到牙尖交错位的广泛接触,对调胎前后的咬合接触时间、后牙接触点、后牙接触面积,胎力分布平衡度进行比较,同时进行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21例患者在调[牙合]前后的咬合接触时间明显缩短短(P〈0.05),后牙接触点明显增加(P〈0.05),后牙接触面积增加,[牙合]力分布平衡度明显减小(P〈0.05);患者满意度〉9.0分。结论:咬合纸印记结合T-Scanm咬合分析仪指导全口义齿调[牙合]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重建邻接面紧密度预防垂直型食物嵌塞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固定修复中冠与邻牙最适的接触紧密度,防止冠与邻牙之间垂直型食物嵌塞。方法:三个临床客观指征:就位完全,咬合完全,冠对邻牙有一定挤压感的方法,判断粘固前修复体与邻牙达到了最适合的紧密邻接关系,复查观察了冠与邻牙相邻接触面1400个。结果:均无食物嵌塞,成功率100%。结论:为临床修复体粘固前就能预防食物嵌塞,重建两者接触区正常的位置和良好的接触关系提供了一条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TMD患者进行调牙合治疗的意义。方法 :应用先进的T ScanII咬合接触测定分析系统 ,在患有TMD的患者调牙合前后分别进行咬合接触检测 ,结合疼痛症状分析表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调牙合治疗后咬合接触点明显增加 ,且双侧趋于平衡接触 ,VAS指数明显降低 ,由原来 5 .3降为 1.9,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调牙合治疗对TMD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垂直型食物嵌塞的调牙合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垂直型食物嵌塞的调牙合治疗探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515041)翁秋玮刘国华垂直食物嵌塞是相邻两牙邻接区出现间隙,加上对牙合牙尖或边缘嵴咬牙合力量异常,将食物残渣塞入牙间隙,进一步使两牙推开,压迫牙龈及牙周膜,出现牙挤压,胀痛感,嵌塞物的进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在三维打印诊断性全冠上运用功能引导路径(functional generated path,FGP)技术获得修复体功能性[牙合]面形态,探索减少修复体面调改量以及避免干扰的临床方法。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需行下颌第一磨牙全冠修复的患者10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29.6±7.4)岁;进行基牙预备体模型扫描并获得数字化模型;分别为每例患者制作两种全冠修复体。试验组:制作三维打印聚乳酸基底冠和蜡面,通过口内FGP法直接获得具有功能接触形态的面,扫描后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氧化锆全冠修复体;对照组:按照数据库及经验常规设计制作氧化锆全冠修复体。临床试戴后用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udio&Quality)对修复体[牙合]面调改前后的咬合接触位置及面积、咬合接触程度、面调改高度和体积等指标进行数字化定量分析,并对两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通过FGP法获得面形态。试验组修复体[牙合]面调改体积[(7.320±4.238)mm3]显著小于对照组[(20.178±9.650)mm3](P<0.05);调改前试验组咬合高点高度[(0.043±0.019)mm]显著低于对照组[(0.594±0.201)mm](P<0.05),咬合接触面积[(11.430±4.102)mm2]显著大于对照组[(4.808±3.223)mm2](P<0.05)。结论运用三维打印及功能引导路径技术可获得修复体[牙合]面的个性化功能接触形态,可比常规方法显著减少修复体[牙合]调改量并降低咬合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老年修复患者口腔情况,探讨老年人牙列缺失缺损后的修复特点.方法分析348例老年人牙列缺损缺失的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进行修复,并进行5年随访.结果老年人牙列缺失缺损在注意咬牙合重建、抬高咬合、防止食物嵌塞情况下进行活动义齿修复.结论 活动义齿是老年人修复治疗的主要方法,老年人活动义齿修复应注意咬合重建,防止食物嵌塞.  相似文献   

11.
12.
A model descri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reported quality of restorative dentistry and dentist characteristics for 119 Montana general dentists is presented. The best predictors formed a significant model explaining 22% of the variance of the quality measure. Results are contrasted with a previous estimation of the model for 102 Washington general practitioners. Evidence for the external validity of the model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剂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的溶解性和表面微观形态改变,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将3M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及GC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分别在人工唾液中浸泡30 d,冷热循环15000次,烘干测重,比较前后质量变化,计算溶解率,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微观改变.结果:不同剂型的玻璃离子水门汀溶解率由高到低分别为3M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水粉剂型)、GC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3种玻璃离子水门汀经浸泡溶解后,SEM扫描表面微观形态可观察到GE玻璃离子水门汀(双糊剂型)表面形态改变较少,其他2组玻璃离子水门汀表面微观改变较多.结论:双糊剂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理化性能及溶解率均低于传统水粉剂型,是未来临床修复治疗的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6.
A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Sancti Spiritus Province in the 1984-1986 period about the results of the treatment of lip cancer. Male patients were the most affected by lip cancer (CIE 8-140) in our series. The place of the tumor was predominantly the lower lip (p less than or equal to 0.001). Surgical treatment was used in 96.8% of the cases and the cuneiform (wedge-shaped) exeresis wa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ethod in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disease (T1 y T2). Casta?ón keloplasty was the reconstructive procedure used in 18.7% of the patients. Local sepsis was present in 31.2% of the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occurring most frequently in upper lip tumors.  相似文献   

17.
口底癌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底癌的临床特性、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我院自1992—2002年住院治疗的34例口底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口底癌患者中,男28例(82.4%),女6例(17.6%),男女比为4.7∶1,平均发病年龄58岁。发病部位:前口底22例(64.7%),后口底12例(35.3%)。淋巴结转移率41.2%。单纯手术组、化疗加手术组、放疗加手术组、化疗加手术加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5.5%、60.0%、50.0%、62.5%。结论口底癌以中老年患者好发,男性居多。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综合疗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选用成年Wistar大白鼠42只(其中6只为正常对照),经肠系膜静脉分别注入平骒霉素(24只)或鱼肝油酸钠(12只)后,分别于注药后0.5,1,2,4,8,24h,切取肝脏组织,通过酶组化染色法测定肝窦内皮细胞的5’-核苷酸酶,肝细胞的琥珀酸脱氢酶(SDH)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注入药液后,肝窦内皮细胞的5’-核苷酸酶,肝细胞的SDH和LDH活性随时间逐渐下降,其中平阳霉素组下降较轻微,结论:平阳霉素和鱼肝油酸钠都可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损伤,损伤的性质一样,均为非特异性,但平阳霉素损伤程度轻微,而鱼肝油酸钠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