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急性单侧前庭病(AUVP)的诊断标准,即以往被称为“前庭神经炎”的同义词,由Bárány协会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定义。AUVP表现为急性前庭综合征,由于急性单侧外周前庭功能丧失,而无急性中枢或急性听神经症状或体征的证据。这意味着AUVP的诊断是依赖于患者的病史、床边检查以及必要时实验室评估。其主要症状为急性或少见的亚急性发作的旋转或非旋转性眩晕,伴有不稳、恶心/呕吐和(或)振动幻视;主要的临床体征为自发性前庭外周性眼震,即眼震方向固定,去除固视时眼震增强,眼震轨迹与所累及的半规管相一致(一般为水平-扭转)。委员会将诊断标准划分为四类:①“急性单侧前庭病”;②“进展中的急性单侧前庭病”;③“很可能的急性单侧前庭病”;④“既往急性单侧前庭病”。具体诊断标准如下:“急性单侧前庭病”:①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的中重度持续旋转或非旋转性眩晕(即急性前庭综合征),症状持续至少24小时;②自发性前庭外周性眼震,其轨迹与受累的半规管传入相一致,一般为水平-扭转,方向固定,去除固视时眼震增强;③存在与自发眼震快相相反的一侧前庭-眼反射(VOR)功能减弱的明确证据;④没有证据表明存在急性中枢神经、耳科或听力学症状;⑤无急性中枢神经体征,即无中枢眼动或中枢前庭神经体征,特别是无明显的眼反向偏斜,无凝视诱发性眼震,无急性听力学或耳科体征;⑥不能用其他疾病更好地解释。“进展中的急性单侧前庭病”:①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的持续旋转或非旋转性眩晕,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小时,但患者就诊时症状持续时间尚未达到24小时;②~⑥如上所述。这一类别有助于区分急性中枢性前庭综合征,启动特定的治疗,并将患者纳入临床研究。“很可能的急性单侧前庭病”:与AUVP相同,但单侧VOR受损未被清楚观察或记录到。“既往急性单侧前庭病”:①有持续至少24小时的急性或亚急性眩晕史,且眩晕强度逐渐缓解;②无伴发急性听神经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病史;③存在单侧VOR功能减弱的明确证据;④无伴发急性中枢神经体征史,即无中枢眼动体征或中枢前庭神经体征,无急性听力学或耳科体征;⑤不能用另一种疾病更好地解释。这类诊断亦包括那些有单侧外周前庭受损证据、急性前庭综合征病史且在急性期之后前庭功能检查已恢复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AUVP无金标准检查手段。因此,它的诊断需要排除中枢病变和各种其他外周前庭疾病。最后,本文将讨论AUVP的其他方面,如病因学、病理生理学和与分类标准直接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跟踪调查某航校同一飞行学员人群连续2年的眼震电图,以判断飞行学员前庭功能的变化趋势,根据结果判断眼震电图各项目变化趋势,为防治飞机发动机噪声对高年级飞行学员前庭功能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航校2008级140名学员进行眼震电图系列检查所包含的凝视试验、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以及视动性眼震试验,连续跟踪调研2年,并根据检测结果比较2年的变化趋势。结果在调查的同一人群飞行学员中,两年间的平稳跟踪试验增益值、视动眼震试验增益值及平均慢相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接触飞机发动机噪声的高年级飞行学员人群中前庭功能受到噪声影响。  相似文献   

3.
摇头眼震 (HSN)是坐位患者的头沿颈椎轴快速水平摇头后所诱发的一种短暂性的眼震 ,这种前庭功能检查法被称之为摇头试验 (Headshakingtest,HST) [1 ] 。此项前庭功能检查法在国内应用甚少。本文通过 1 0 0例临床资料分析 ,对眼震的特性及在眩晕患者中的诊断意义进行探讨。1 对象与方法眩晕患者 1 0 0例 ,男 65例 ,女 35例。年龄2 1~ 60岁 ,平均 42岁。其中周围性前庭疾患 84例 ,中枢性疾患 1 6例。方法 :摇头试验 :受试者端坐于检查椅上 ,头颈部放松 ,戴Frenzel眼镜 ,头前屈 30° ,闭双眼 ,检查者双手扶受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视眼动-前庭眼动平衡功能检查在中枢与周围性眩晕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开滦总医院接受诊治的中枢性眩晕患者162例,男124例,女38例,年龄(64.09±10.98)岁;周围性眩晕患者166例,男75例,女91例,年龄(52.13±12.20)岁.应用红外视频眼震电图仪和静态平衡姿势仪完成自发眼震试验、凝视试验、位置试验、扫视试验、平稳视跟踪试验、视动单速试验、视动正弦试验、转椅旋转-急停试验、睁-闭眼坚硬平板直立试验、睁-闭眼海绵软底直立试验的平衡功能电生理检测.结果病理性自发眼震和病理性凝视眼震检出率,中枢性眩晕组均高于周围性眩晕组(χ^2值分别为5.674、16.458,P均〈0.05);而位置性眼震出现率,周围性眩晕组高于中枢性眩晕组(χ^2=48.896,P〈0.001).扫视试验异常率、平稳视跟踪试验异常率、视动单速和正弦试验异常率、静态平衡姿态试验异常率,中枢性眩晕组均高于周围性眩晕组(χ^2值分别为137.169、166.972、150.877、150.877、27.273,P均〈0.001);而转椅旋转急停试验异常率,周围性眩晕组高于中枢性眩晕组(χ^2=51.000,P〈0.001).异常结果类型两组比较,中枢性眩晕组主要为扫视欠冲、慢扫视(χ^2值分别为103.846、4.296,P均〈0.05),Ⅲ、Ⅳ型平稳视跟踪曲线(χ^2值分别为147.389、4.296,P均〈0.05),视动单速和正弦试验眼震增益单侧、双侧减弱(χ^2值分别为47.531、44.477、52.529、53.255,P均〈0.001),转椅旋转急停试验诱发反向和垂直眼震以及静态平衡姿势的本体觉异常(χ^2值分别为11.847、23.778,P均〈0.001);而周围性眩晕组则以转椅旋转急停试验诱发眼震增益单侧减弱为主要表现(χ^2=79.771,P〈0.001).结论周围性眩晕患者具有明显的体位性自发前庭反应和前庭眼动系统功能异常,而中枢性眩晕患者主要为视眼动系统功能异常,并可伴有前庭眼动系统和前庭骨髓反射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前庭功能检查的意义和应用价值,眼震机制及眼震电图仪原理,检查常规程序与项目。根据临床检查实践,重点阐述了检查前的准备和检查过程中及检查完毕后等三方面的护理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6.
视频眼震电图在小舞蹈病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宝  张琼  王晓燕 《中国康复》2011,26(5):345-346
目的:采用视频眼震电图(VNG)检查对小舞蹈病眼球运动异常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小舞蹈病患者前庭功能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选取32例小舞蹈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知情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进行VNG检查,内容包括扫视跟踪(ST)、平稳跟踪(SPT)、视动性眼震(OKN)及凝视(GT),并行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ST中扫视速度降低,扫视潜伏期延长(P〈0.05);左右向扫视时准确度的异常率明显升高(16.3%、18.1%与9.3%、10.7%,P〈0.01);SPT速度增益明显降低(P〈0.05);OKN及GT 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舞蹈病患者眼球运动存在异常,主要表现在ST和SPT运动中,VNG检查结果可以为小舞蹈病诊断、病情评定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Ba?ra?ny学会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制定了双侧前庭病(bilateral vestibulopathy,BVP)的诊断标准。其诊断需基于病史、床旁查体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评估。BVP是一类以站立或行走时出现不稳症状、在头部运动或黑暗环境和(或)地面不平时不稳加重为特点的慢性前庭综合征。此外,患者可伴头部或身体运动诱发的视物模糊或振动幻视;在静坐或平躺时通常没有症状。双侧前庭眼反射(vestibulo-ocular reflex,VOR)功能明显下降或缺损是诊断BVP的基础。对于角前庭-眼动反射(angular VOR,aVOR)的检测,可以通过头脉冲试验(head impulse test,HIT)、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IT,vHIT)和巩膜搜索线圈技术来评估高频区域的功能,温度试验检测低频区域功能,正弦谐波或阶梯模式的转椅试验评估中频区域功能。BVP诊断标准:双侧水平VOR增益均<0.6(角速度为150°/s~300°/s)和(或)温度试验反应减弱(每一侧冷水和热水刺激诱发出的眼震高峰慢相角速度(slow-phase velocity,SPV)之和<6°/s)和(或)正弦谐波转椅试验(0.1 Hz,Vmax为50°/s)水平VOR增益<0.1,相位超前>68°(时间常数<5 s)。可能的BVP诊断标准为上述典型症状和床旁HIT显示双侧水平半规管病变。以下检查可作为补充检测但目前尚未纳入在诊断标准中:(1)动态视敏度(dynamic visual acuity,DVA)(视力下降≥0.2 LogMAR);(2) Romberg试验阳性(提示前庭或本体感觉系统障碍,因此无特异性);(3)颈性和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提示耳石器功能异常。目前对BVP亚型进一步细分的证据尚不充分,很难提出具有临床意义的定义。将来可根据解剖结构和频率特性对BVP的亚型进行分类:如低频或高频VOR范围内单纯半规管功能受损或单纯耳石器功能受损,其中后者较为罕见。双侧前庭病是一个临床综合征,诊断时应考虑其已知的病因(例如耳毒性药物中毒、双侧梅尼埃病、双侧前庭神经鞘瘤)。双侧前庭病还可被称为双侧前庭功能衰减、功能不足、反射消失、功能低下及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侧外周前庭病变(UPVD)患者摇头眼震(HSN)的临床特征及意义。方法:纳入UPVD患 者88例,回顾性收集患者的HSN及温度试验结果等,对患者的临床特征、HSN分类及其相关参数、HSN与 半规管轻瘫(CP)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88 例 UPVD 患者中,男∶女=1∶1.32,平均年龄(53.06± 14.83)岁,HSN+患者53例(60.23%)。根据HSN及自发眼震(SN)是否阳性分成3组:HSN+/SN+组16例, HSN+/SN-组37例,HSN-/SN-组35例。HSN+/SN+组处于急性期(发病2周内)患者的比例、平均CP值和重 度损伤患者的比例均高于其他2组(均P<0.05)。HSN 包括单相眼震 39 例、双相眼震 13 例、倒错性眼震 1 例;单相眼震朝向健侧30例(76.92%),急性期14例(46.67%);双相眼震先健侧后患侧9例(69.23%),急性 期3例(33.33%);双相HSN第一相的持续时间明显短于第二相(P<0.05),但最大慢相角速度(SPV)明显强 于第二相(P<0.05)。结论:UPVD 患者中 HSN+/SN+患者多见于急性期、重度损伤。UPVD 患者以单相 HSN 多见,单相 HSN 多朝向健侧,多见于急性期;双相 HSN 多为先健侧后患侧,急性期患者少见。双相 HSN第一相SPV强而持续时间短,第二相SPV弱而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由Bárány协会国际前庭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Vestibular Disorders,ICVD)委员会和国际头痛协 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IHS)偏头痛分类小组共同制定的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诊断标准。本文包含 了部分文献更新,原2012版本的诊断标准仍然不变。诊断标准包括VM和很可能的VM两类。根据常规的IHS流程,VM作为一个 新的疾病类型,将首先被纳入第三版国际头痛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ICHD)的附录。随着研究证据 的进一步增加,很可能的VM也有待被纳入到未来的ICHD版本中。VM的诊断包括:反复发作的前庭症状、偏头痛的病史、前庭症 状与偏头痛症状存在时间关联,且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前庭症状发生的相关病因。符合VM诊断的症状包括多种类型:如眩晕、头动 诱发的头晕伴恶心等,但临床上,上述症状的严重程度须为中度或重度,急性发作的持续时间需在5 min~72 h。  相似文献   

10.
报告72例链霉素和庆大霉素内耳前庭中毒患者的眼震电图(ENG)检查结果。主要表现为双侧前庭温度试验不同程度的异常,提示双侧内耳前庭受损,其中链霉素受损较庆大霉素为重。讨论了ENG对较长时间应用链霉素和庆大霉素患者的前庭功能监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Tiotidine and cimetidine kinetics and dynamics were compared to assess mechanisms of the longer duration of effect of tiotidine in man. Both drugs has similar lag times for absorption. Tiotidine with a meal was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when fasting and was also more slowly absorbed than cimetidine with a meal. The elimination rates for both drugs did not differ; they were both approximately 2 to 3 hr. Oral doses of cimetidine achieved areas under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 curve approximately three times that of tiotidine but these concentrations were only 1/10 as potent. The cimetidine concentration inducing 50% inhibition of food-stimulated gastric acid secretion was 0.41 +/- 0.04 whereas it was 0.04 +/- 0.003 microgram/ml for tiotidine. The effect of tiotidine lasted longer than that of cimetidine because the doses recommended for use in man resulted in higher concentrations in plasma relative to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than clinical doses of cimetidine.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