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麻作为一种古老的栽培植物,很早就有相关的记载.药理研究表明,大麻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大麻素类化合物(cannabinoids),目前已知天然大麻素有70种,其中四氢大麻酚(THC)、大麻二酚(CBD)是大麻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虽然THC被认为是其最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神经活性,可用于治疗癌症引起的呕吐,但THC具有致幻作用,这也成为许多国家禁种大麻的唯一原因.与THC不同的是,CBD是大麻中的非成瘾性成分,能阻碍THC对人体神经系统影响,并具有抗痉挛、抗风湿性关节炎、抗焦虑等药理活性.近年来,人们对大麻二酚类化合物以及其与大麻受体CB1和CB2相互作用的研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为此,就CBD及其类似物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Ⅰ型大麻素受体(cannabinoid 1 receptor,CB1R)是肥胖症治疗药物研发的最重要靶标之一,然而以利莫那班为代表的 CB1R 拮抗剂因中枢作用产生的副作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不透过血脑屏障的外周型 CB1R 选择性拮抗剂在保留第1代CB1R 拮抗剂减肥效应的同时,避免了其中枢相关的副作用,成为当前 CB1R 拮抗剂类新型减肥药物研发的方向。本文综述了外周型 CB1R 选择性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大麻素1型受体(CB1R)作为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主要成员,是中枢神经系统表达最丰富的受体之一。CB1R主要分布在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参与神经元兴奋性及突触可塑性调节,在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致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CB1R放射性配体的不断研发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等分子影像技术的日渐成熟,有助于实现CB1R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表达与分布的在体可视化。目前,CB1R PET显像可以有效评估亨廷顿病及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精神疾病患者体内的CB1R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联系,从而为神经精神疾病诊治提供新的见解。本文就CB1R PET显像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精神分裂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麻使用障碍及抑郁症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麻Ⅱ型受体(CB2)在人正常皮肤及结节病、环状肉芽肿的组织分布。方法:用兔抗人CB2受体抗体做免疫组化,检测人皮肤及结节病、环状肉芽肿的组织CB2受体表达分布情况。结果:CB2受体在人皮肤及结节病、环状肉芽肿均有表达分布,且结节病、环状肉芽肿的CB2受体过度表达。结论:大麻素受体CB2的表达与皮肤结节病、环状肉芽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对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ndocannabinoid system ,ECS)主要包括G蛋白耦联受体CB1、CB2、内源性配基AEA、2-AG及内源性配基的失活系统FAAH等。在中枢神经系统中,ECS可通过抗炎、抗氧化、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抑制钙离子浓度等机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具备广泛的生理保护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根据现有研究报道对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神经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前已经确认的大麻素(cannabinoid, CB)受体有两种亚型:CB1和CB2,它们的分布与生理功能各不相同,其选择性抑制剂的研究也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研究表明,CB1受体抑制剂具有良好的抗肥胖活性。本文综述了CB受体及其Ⅰ型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脓毒症是因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由脓毒症引起的循环和细胞/代谢异常的高死亡率状态称脓毒症休克。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罹患脓毒症,其中1/4或更多的患者死亡。大麻素2型受体(CB2R)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主要表达在免疫组织中。研究表明,CB2R参与了多种疾病的炎症反应过程。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中进化保守的对细胞内物质进行周转的重要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噬参与了细胞的免疫过程,通过清除病原体和负向调节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调控免疫过程。大麻素通过调控自噬发挥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使它成为治疗脓毒症的新靶点,为脓毒症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捏法对大鼠至阳穴皮肤内源性大麻素受体的影响。方法将24只6~7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轻刺激组、中刺激组、重刺激组,每组各6只。空白组不做任何手法刺激,轻刺激组、中刺激组、重刺激组分别在至阳穴行捏法刺激7、14、21次,每天1次,每周刺激5 d,休息2 d。捏法刺激3周后各组大鼠局部脱毛取至阳穴体积约0.7 cm×0.7 cm×0.5 cm的皮肤组织,研磨后高速离心法提取蛋白,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内源性大麻素受体1(CB1)和内源性大麻素受体2(CB2)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4组CB1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重刺激组为(0.78±0.12),均高于其余3组(P<0.05),中刺激组、轻刺激组、空白组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4组CB2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中刺激组为(0.67±0.18),轻刺激组为(0.64±0.23),均高于空白组(P均<0.05),重刺激组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刺激捏法干预能够提高大鼠至阳穴皮肤CB1蛋白相对表达量,轻刺激及中刺激捏法干预能够提高大鼠至阳穴皮肤CB2蛋白相对表达量。捏脊手法可修复损伤皮肤及抗炎,其机制可能与内源性大麻素系统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9.
李晶  王馨  龙云  王娜 《中外医疗》2011,30(30):191-192
目的探讨CB2受体的分子信号和信号传导机制,对炎症发生时CB2发生上调潜在的机制进行讨论。方法通过回顾大麻CB2受体相关文献总结其信号机制。结果 CB2激动剂结合受体不同区域可以调节多种不同效应感受器。结论 CB2配体在未来有望寻找和获得新颖的抗炎和神经保护CB2激动剂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大鼠胰腺B细胞中内源性大麻素受体1(CB1R)的定位,了解肥胖大鼠胰腺组织中CB1R表达的改变。方法:高脂饲料喂养雄性SD大鼠20周,制备肥胖大鼠模型(n=10),并设正常对照组(n=10)。取2组大鼠胰腺,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B1R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CB1RmRNA表达,间接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胰岛B细胞CB1R的定位。结果:CB1R主要表达于胰岛B细胞;且肥胖组大鼠胰腺组织CB1R蛋白及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CB1R主要表达于胰岛的B细胞,且在肥胖时表达水平增加。  相似文献   

11.
贺友才 《海南医学》2014,(24):3652-3654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检查,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胰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多排螺旋CT诊断的十二指肠憩室53例,分析其影像征象,根据憩室与十二指肠乳头的关系进行分类,统计不同类型憩室伴胆胰疾病的发生率。结果非乳头旁憩室4例,乳头旁憩室49例(92%),其中乳头旁中央型憩室33例(67%),周围型16例(33%);19例(58%)十二指肠乳头旁中央型憩室伴胆总管不同程度扩张;合并胆结石及胆囊炎6例(18%),胆总管结石及胆管炎3例(9%),胰腺炎2例(6%),胰头癌2例(6%)。周围型憩室中2例(13%)伴胆管轻度扩张,1例(6%)合并胆囊炎。4例非乳头旁憩室未见合并胆胰疾病。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旁中央型憩室是胆胰疾病重要病因之一,MSCT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及相关胆胰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麻素受体1(CB1R)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中的表达情况,并使用CB1R拮抗剂利莫那般评价对NAFLD的治疗作用,探究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HSHF)建立大鼠NAFLD模型.分组并连续给药8周.取动物血清和肝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肝组织CB1R在实验组的表达情况,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HE)、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血清生化检测,观察利莫那般对肝脏组织病理学、肝功能酶学、血脂等的影响。结果CB1R在模型组的表达与对照组、干预组比较显著增加(P〈0.01),利莫那般可逆转肝组织脂肪变性,降低血清1eptin、TNF-α、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HSHF饲料喂养大鼠30d成功建立NAFLD模型。CB1R拮抗剂有望成为NAFLD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图像融合技术在诊断冠状动脉起源、走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8日至2007年9月30日行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患者的结果,共326例,包括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对每位患者图像行容积重现(VR)法重建心脏及冠状动脉树,二者图像融合,透明化处理,分别观察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起始部位、走行分布情况。结果:共326例冠状动脉各段及其与心脏关系清楚显示,冠状动脉起源正常313例(96.0%),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共13例(4.0%)。右冠状动脉(RCA)开口于主动脉右窦上方1例,右圆锥支(CB)开口于主动脉右窦1例。左冠状动脉主干(LM)开口于主动脉左窦上方5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及回旋支(LCX)分别开口于主动脉左窦2例,左侧圆锥支(LCA)开口于主动脉左窦2例,左旋支开口于主动脉右窦1例。另有1例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开口于主动脉升部前壁和乳内动脉.并可见侧支循环动脉。循环类型呈右冠优势型311例(95.4%),均衡型6例(1.8%),左冠优势型9例(2.8呦。结论:64层螺旋CT图像融合技术显示冠状动脉与心脏关系直观、准确,在诊断冠状动脉起源、走行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胞实验分析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与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与调亡的关系。方法:选择鼠C6细胞和鼠U251细胞及进行培养,采用MTT法测定大麻素四氢大麻酚(THC)对C6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DNA梯度电泳法检测C6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B1、CB2、重组人半胱天冬酶-3(caspase-3)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蛋白的表达。结果:大麻素受体CB1和CB2在C6细胞和U251细胞都有表达,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THC(0、1、10μmol/L)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0%、6.3%、29.3%,细胞凋亡率为5.2%、7.3%和12.7%,三组间的抑制与凋亡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C不同浓度组(1、10μmol/L)C6细胞中Cleaved capase-3、PPAR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0μmol/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体外能抑制鼠C6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凋亡,其作用的发挥与caspase-3和PPA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术应用于甲状腺良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行改良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术的患者40例(A 组),另取同时期我院行甲状腺次全切术的患者40例(B 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颈部皮肤感觉异常时间、3个月后抬头视物受限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 组患者手术时间(50.3±7.4)min、术中出血量(14.6±7.2)ml、住院时间(4.8±1.5)d,颈部皮肤感觉异常时间(21.8±4.9)d,3个月后抬头视物受限患者2例,并发症2例;B 组患者手术时间(68.1±8.6)min、术中出血量(36.9±10.3)ml、住院时间(8.7±1.4)d,颈部皮肤感觉异常时间(45.5±11.2)d,3个月后抬头视物受限患者10例,并发症9例,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甲状腺良性疾病中采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次全切术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鼠脑在体和培养中星形胶质细胞大麻素Ⅰ型受体(cannabinoid type 1 receptor, CB1R)表达特点。 方法取3月龄大鼠脑海马切片,进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CB1R荧光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同时取刚出生大鼠鼠脑进行原代、传代培养,获取高纯度星形胶质细胞,行GFAP和CB1R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所有标本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星形胶质细胞CB1R表达状况。 结果大鼠在体海马切片染色显示,CB1R呈点状分布于海马CA1区,尤其以锥体细胞层明显,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CB1R呈阴性表达;而培养中的GFAP标记阳性的星形胶质细胞,CB1R呈阳性表达,且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周围分布。 结论在体海马和细胞培养中的星形胶质细胞CB1R表达不同,与生理状态比较,细胞培养状态下星形胶质细胞CB1R表达存在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三七皂苷R1对心房颤动大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和金属机制蛋白酶-2抑制因子(TIMP-2)的影响,探讨三七皂苷R1防治心房颤动的机制。【方法】将102只大鼠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心房颤动组和三七皂苷R1组,每组34只。采用尾静脉注射乙酰胆碱-氯化钙建立心房颤动大鼠模型。三七皂苷R1组大鼠腹腔注射2mL三七皂苷R1水溶液。心电图测定心房颤动持续时间,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测定心房组织MMP-2和TIMP-2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ICAM-1、TNF-α、MMP-2和TIMP-2水平,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心房组织ICAM-1、TNF-α和Ⅰ型胶原蛋白水平。【结果】三七皂苷R1治疗前,两组心房颤动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七皂苷R1组心房颤动持续时间(6.37±2.02)s,低于治疗前和心房颤动组(P<0.05)。Masson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心房肌间质胶原纤维量正常;心房颤动组大鼠心房肌间质见大量胶原纤维;三七皂苷R1组大鼠心房肌间质见片、点状胶原纤维。与对照组比较,心房颤动组和三七皂苷R1组大鼠血清ICAM-1、TNF-α、MMP-2水平升高[(137.52±16.59)10-6g/L、(14.25±1.08)10-6g/L、(435.26±17.63)10-9g/L;(109.25±14.62)10-6g/L、(12.31±1.27)10-6g/L、(288.47±15.52)10-9g/L](P<0.05),TIMP-2水平降低[(3541.27±331.24)10-9g/L;(3975.46±313.24)10-9g/L](P<0.05),心房组织ICAM-1、TNF-α和Ⅰ型胶原蛋白水平(0.23±0.07、0.51±0.09、0.63±0.14;0.15±0.06、0.22±0.07、0.27±0.12)升高(P<0.05),心房组织MMP-2蛋白光密度值(0.35±0.07;0.18±0.06)升高(P<0.05),TIMP-2蛋白光密度值(0.11±0.04;0.18±0.03)降低(P<0.05);与心房颤动组比较,三七皂苷R1组大鼠血清ICAM-1、TNF-α、MMP-2水平降低(P<0.05),TIMP-2水平升高(P<0.05),心房组织ICAM-1、TNF-α和Ⅰ型胶原蛋白水平降低(P<0.05),心房组织MMP-2蛋白光密度值降低(P<0.05),TIMP-2蛋白光密度值升高(P<0.05)。【结论】三七皂苷R1通过降低心房颤动大鼠血清和心房组织ICAM-1、TNF-α、MMP-2水平,升高TIMP-2水平发挥对心房颤动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敏C反映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β细胞及如何制定降糖方案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12例T2DM患者,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组:HbA1c〈7%组、HbAlc7%~9%组及HbAlc〉9%组,记录患者一般信息及并发症情况,检测血清Hs-CRP、空腹血糖(FBG)及HbA1c等各项指标,停用降糖治疗3 d后再次收集空腹血浆,检测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 IS)。分别比较3组间Hs-CRP、FBG、体重指数(BMI)、Homa IS、腰臀水平。结果(1)HbA1c〉9%组的Hs-CRP、Homa IS较HbAlc〈7%组及HbAlc7%~9%组显著增高;(2)Homa IS与Hs-CRP、HbA1c存在负相关,吸烟患者在血糖严重未达标组比例较高;(3)以Hs-CRP的分组做应变量,将所有因子引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史及合并2种以上慢性病有意义,进一步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史和合并2种以上慢性病均为Hs-CRP增高的危险因素。结论 (1)Hs-CRP明显升高与血糖控制不达标相关,提示需更改治疗方案,而吸烟史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之一;(2)Hs-CRP可反应患者胰岛素分泌指数;(3)不能仅以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制定降糖方案,应联合评估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hsCRP及Homa IS来制定治疗方案;(4)吸烟史以及T2DM合并2种以上慢性病与Hs-CRP升高相关,提示糖尿病合并多种慢性病时血糖管理更难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