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完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协调和解决好民事抗诉检察监督中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是民事检察监督理论和实践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分析现行民事抗诉检察监督方式与审判独立和裁判终局性、当事人处分权、司法效率之间存在的价值冲突入手,进而提出扩大适用检察建议这一非抗诉检察监督方式对解决上述冲突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最后对扩大适用检察建议在法律地位与效力、范围与条件以及程序规定上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民事行政检察实践的困惑与思考──兼谈强化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傅国云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是检察机关涉及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领域的一项新的监督职能,属于国家监督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察制度自身应有的完善。由于现行法律在这方面规定过于原则,因而究竟怎样理顺民事行...  相似文献   

3.
民事行政检察是检察机关伸向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领域的一项新的监督职能,属于国家监督系统的重要组戒部分,也是检察制度的自我完善。由于现行法律在这方面规定过于原则,因而究竟怎样理顺民事行政检察与民事行政审判的关系使之相得益彰,这不仅是立法上的技术难题,也是实践中操作的复杂问题。因此,在市场经济呼唤强化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4.
民法是典型的私法,必然排斥公权力的介入,但法院的审判活动又具有明显的公法特质,必须受到相应的监督.本文以哲学的观点,结合我国司法权的特征及我国政体,全面阐述审判独立、审判权威、审判效率与检察监督之矛盾,试图揭示出二者间的科学关系。  相似文献   

5.
检察工作是司法的一个重要环节,承载着公诉权并贯穿整个刑事讼诉的始终民众参与司法是司法民主的外在体现和内在要求,在检察领域民众参与检察一方面体现司法的民主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权力对权力的制约。各国在民众参与检察的道路上进行着不断地摸索和制度创新。目前比较典型的三种是美国的大陪审团模式、日本的检察审查会制度和我国的人民监督员制度。实施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目的是在检察机关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方面,由人民监督员监督检察机关的逮捕决定和参与检察机关做出不起诉和撤案决定的过程,改变监督者在直接受理侦查案件上没有外部监督的格局。检察院主动接受外部监督推出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精神是值得赞许的,毕竟在现行司法制度和诉讼制度没有根本性改变之前,这确实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通过民众参与检察的方式可以促进检察工作公正有效的进行。笔者在此从人民监督员代表性、人民监督员的实效件等方面讲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是检察机关对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的一项制度。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体现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其对审委会审议活动的监督是检察监督的组成部分,与审判独立、控辩平衡和秘密评议等诉讼原则和审判制度并不冲突。列席审委会制度具备实际运行的现实条件,应选择适当途径,完善规范性文件,促进制度落实。  相似文献   

7.
刘宝霞 《人民检察》2012,(13):27-30
我国现行权力配置体制中,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而不是最终的司法裁决机关,检察案例指导制度应突出自身特点,实现与法院审判案例指导制度的协调。这关涉检察案例指导制度的生命力,须从理论上予以澄清,展现检察案例与审判案例的差异,从司法的统一性角度考量检察指导性案例与法院审判指导性案例的共性,并予以吸收、借鉴、协调,构建符合国情,富有创新、实用的检察案例指导制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检察监督取决于中国的政治生态。检察监督是内生型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如果取消检察监督,必然导致内生型监督机制的监督能力弱化,从根本上动摇我国的政治根基。在我国公共权力体系中,检察监督的重点指向,是监督国家行政权力的行使。相对于政府而言,法院弱势,且易受行政干预。因此,检察监督应在如何保障其依法独立审判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制度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执行是审判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衡量司法是否公正的重要标准。但是目前仍缺乏对执行工作进行有效监督的机制,检察监督作为民事执行监督体系的重要一环,应当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推行,然而现行法律的规定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其监督作用的发挥。本文针对实践中遇到的这些法律冲突就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制度完善作了粗浅探讨,以期有益于该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检察权威是检察体制改革追求的一种内在目标,是保障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检察权威是检察机关自身所蕴含的地位、价值、尊严等内在力量以及在检察权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外在影响力的总和。其包括结构性检察权威、要素性检察权威、状态性检察权威三个层面的含义。公正、高效、法治与和谐,共同构成了检察权威理论的四大价值取向。我国的检察权威并没有因检察改革的推进而加强,而是停留在起步阶段,其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挑战与压力。检察权威的树立,一要检察权本身民主;二要检察制度本身设计的科学,并要解决谁来监督监督者这一社会和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11.
检察官相对独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孝清 《法学研究》2015,(1):137-153
法学界一般认为,"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中的"独立"是指检察院作为整体的独立,而非检察官独立.但实际上,检察官相对独立具有检察制度内在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必要性:它是检察院整体独立的基础,是"检察一体"的前提和防止"检察一体"弊端的重要措施,是检察官法律地位、活动原则、司法规律和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检察官相对独立是依法独立,是党的领导、人大监督和"检察一体"下的独立,是"独立"与"受制"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民事行政诉讼检察监督与司法公正   总被引:68,自引:0,他引:6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现行的民事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 ,虽然借鉴于原苏联 ,但是并不是中国所独有 ,与各国的同类制度相比 ,监督范围还嫌过窄。这项制度对于保障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 ,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具有重要作用。在进行司法改革的今天 ,应当进一步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 ,检察机关要依法实施监督 ,在贯彻“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中 ,更好地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国家权力体系中的一种过渡性权力,检察权兼具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双重属性.与此相适应,检察权的运作也遵循着检察一体与检察独立的双重机制.检察一体,包括组织一体和心理一体两个层面;而检察独立,则包括组织独立与功能独立.检察权独立行使,是其承担法律监督功能的基础.为此,必须通过相关制度设置,从资源、身份、资质、权利等方面保障检察权的独立行使.在我国,虽然<宪法>规定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但是由于宪法和法律对保障检察机关组织独立的具体措施缺乏规定,致使检察机关独立行使职权面临着诸多障碍,其中主要是检察权地方化问题.因此,当前我国检察机构改革的方向应当是保障检察权的独立行使.  相似文献   

14.
李浩 《法学研究》2014,36(3):130-147
对民事调解书进行检察监督是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新规定,也是我国检察机关的新任务。对调解书的监督与对判决、裁定的监督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只有充分认知和把握两者的区别,对民事调解书的检察监督才能顺利进行。民事诉讼法第208条中的"调解书",解释上应包括调解笔录、司法确认裁定书,但不包括仲裁调解书。对调解书的监督,应当采用依职权监督的方式。授权检察机关对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调解书进行监督的规定属于法律中的一般性条款,检察机关正确实施监督的关键在于恰当界定调解书是否损害这两种利益。对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应当采用目的性扩张的解释方法,调解书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严重违背社会公德、损害集体经济组织利益、损害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也应当视为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损害案外人利益的虚假诉讼的调解书,也应成为监督的对象。适用民事诉讼法第208条时,还应注意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在一些情况下难以精确地界定和区分。  相似文献   

15.
曾培芳  吴洁 《时代法学》2005,3(6):54-60
民事检察权是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活动的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的权力,目前具有存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民事检察权可以启动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对判决的终局性产生影响。现行的民事检察权需要完善。完善民事检察权应当正确处理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民事检察监督与审判独立以及民事检察权与当事人诉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人民检察院享有部分刑事案件的侦查权,当侦察和监督权集于一身时,不得不考虑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问题。检察机关的监督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针对具有浓厚行政色彩和监督滞后性等原因导致内部监督不力的现状,提出了检务公开、侦查联动机制等加强内部监督措施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民事检察在民事诉讼中的空间及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多年的司法实践已经证明,民事检察对于维护司法公正与权威,救济当事人的受损权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所面临的困境也已严重制约着其职能的履行。对民事检察的改革与完善应当秉承宪法对检察机关的角色定位,围绕法律监督的主题进行,同时应当处理好检察权与诉权、审判权的关系,在合理的空间范围内加大民事检察力度,拓宽民事检察广度,实现其应有的法律价值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8.
法律文本中,宪法规定了检察权的性质,但现行民事诉讼法并没有对民事检察权作出完整的规定,仅规定了检察机关的抗诉权,距离民事检察权的理想状态存在很大差距.本文认为,民事司法实践中的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现象应借助民事检察权对其进行必要的监督,以恢复司法的公信力.因此,未来修改民事诉讼法时应专章规定民事检察权.只有系统地建立相关的民事检察制度,才能保证检察机关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保证法律的统一适用和公众对法治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Since 1997, China has proposed to reform the judicial system. In 2007, China officially set its goal of judicial reform as to “establish a Socialist Judicial System with fairness, efficiency and authority”. Now that the goal of judicial reform has been firmly established, the key question is how to accomplish that goal. One view advocates achieving judicial reform through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A different path, which we proposed, is to accomplish the goal of judicial reform through reinfor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vidence system. Th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law and investigating some judicial case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main reason for issues of judicial unfairness and corruption in current China is due to neglec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vidence system, and the current evidence rules contain too many problems, and the aforementioned problems have become a bottleneck for China's judicial reform and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China to reconstruct the whole evidence system. Therefore, in the long run, it would be ideal for legislature to promulgate a unified code of evidence law, but it is an extremely difficult task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vidence law and three major procedural laws. In the short term, the most feasible compromise is to have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promulgate People's Court provisions on Evidence. After repeated test through the trials, we believe that such a unified People's Court provisions on Evidence will dramatically improve the evidence system and promote judicial fairness and the reform of legal educa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20.
胡廷松 《时代法学》2013,11(1):52-58
侦查权失控现象由立法纵容、检察监督乏力、司法审查制度缺失、辩护权虚无等原因造成。可以在现有司法体制下通过完善具体制度而实现对侦查权的有效控制:应重视和完善立法对侦查权的源头控制,应坚持和落实检察机关对侦查权的过程监督,应保障犯罪嫌疑人辩护权的同程制约,应建立适当的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