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32例冠心病患者(治疗组)降脂治疗(普伐他汀,10mg qN,疗程8周)前后覆3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氟(NO)的变化。结果血浆ET在冠心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而NO显著低于对照组,冠心病组降脂治疗8周后,ET明显下降(P〈0.01),NO明显升高(P〈0.01),血TC、LDL.C、TG明显降低(P〈0.01,P〈0.05),HDL-c亦升高,但未迭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普伐他汀调脂治疗的同时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血浆内皮素、NO和超声观察健康老年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观察40例健康老年人(观察组)和32例健康青年人(对照组)血浆内皮素(ET—I)、NO水平,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二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ID)。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ET—I、NO和EDD的差异,并对ET-1、NO和EDD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浆ET—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D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EID与对照组比较没有差异。EDD与ET—I呈负相关,与NO呈正相关,ET—I与NO呈负相关(r=-0.5356、0.6829、-0.5828,P均〈0.01)。结论健康老年人血管内皮功能下降,血浆内皮素、NO和超声都可靠地反映健康老年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丰隆穴对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P)大鼠血脂、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及内皮素(endothelin,ET)含量的影响。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模型组(饲喂高脂饲料)、电针治疗组(饲喂高脂饲料+电针丰隆治疗)、普伐他汀治疗组(饲喂高脂饲料+普伐他汀钠灌胃)。各组20只。30d后称取各组大鼠体质量,以改良大鼠心脏穿刺采血方法采血,检测血脂、NO以及ET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和ET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NO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普伐他汀治疗组、电针治疗组大鼠体质量、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1),NO水平显著升高。普伐他汀治疗组HDL—C水平显著升高,而电针治疗组升高不明显,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伐他汀治疗组ET水平降低(P〈0.05),电针治疗组ET水平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电针治疗和西药治疗均对HI。P大鼠血脂具有良性调节作用,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高脂状态下NO和ET水平的失衡。西药对HLP大鼠HDL-C有较好的良性调节作用,而电针对HLP大鼠HDL—C的调节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4.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83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3个治疗组,即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750mg/d)、联合治疗组(二甲双胍750mg/d+罗格列酮4mg/d)和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4mg/d),连续治疗12周;另选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25例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检测身高、体质量、血压、空腹血糖(FPG)、血浆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同时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t index,HOMA-IR),并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flow-medimed dilatation,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endothelium independent dilatation,EID)。结果:治疗前糖尿病各组BMI,TG,TC,LDL-C,FPG,HbAlC,HOMA-IR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HDL-C,NO,FMD和EID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1)。治疗后糖尿病各组TG,FPG,HbAlC,HOMA-I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和罗格列酮组FINS较治疗前下降(P〈0.05);HDL,NO,FMD和EI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但二甲双胍组HDL,FINS,NO和FMD较治疗前无变化。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用罗格列酮治疗可显著升高血NO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而二甲双胍对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者肱动脉进行检测,观察反应性充血后和服用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并测定血脂水平。结果 加压释放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和P〈0.05)。血管内皮功能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成负相关关系(均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成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既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又有血管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超声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血脂异常与血糖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tion,EH)患者血糖水平与血脂、胰岛素水平的关系。方法:比较EH组与对照组及EH按血糖水平分组后与对照组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空腹血浆胰岛素(fasting plasma insulin,FINS)的水平。结果:EH组患者血脂成分及胰岛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EH组与对照组相比,EH组的TC、TG、LDL-C、FINS显著升高(P〈0.01,P〈0.05),HDL-C显著降低(P〈0.05)。结论:EH患者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水平增加是血脂异常的原因之一,血脂异常的程度随糖尿病病程的进展而加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检测64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浆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水平,用高分辨血管外彩色多普勒测定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血脂正常组治疗前后比较血脂无显著性变化(P>0.05),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改善(P<0.05),治疗前后ET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NO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血脂异常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改善的程度与患者血TC和LDL降低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32和0.503,均P<0.001);与血ET降低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8,P<0.01),与患者血NO升高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9,P<0.01),结论:辛伐他汀通过降脂和平衡NO/ET的比值等途径保护内皮功能,对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高血脂或血脂正常)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甘地胶囊对糖尿病血瘀证的治疗作用。方法 2型糖尿病血瘀证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西药对照组(16例)按西医治疗方案控制血糖;观察组(32例)西药治疗同时,口服甘地胶囊,疗程为2个月。观察临床症状积分、血糖(FBG)、餐后2h血糖(2PB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同时进行安全性检查。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下降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FBG、2hPBG、HbAlc均明显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间比较,TC、TG、LDL-C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HDL-C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都有明显改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间比较,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0.01);安全性检查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甘地胶囊能改善中医症状积分,提高中医症状疗效,与西药降糖治疗联合,可使难降血糖指标得到进一步控制,有良好的调节脂类代谢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作用。甘地胶囊对于糖尿病血瘀证患者治疗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
杨荣萍  苟定芬 《西部医学》2007,19(2):279-281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治疗组)35例,正常受试者(对照组)20例,分别检测治疗组用药前后和对照组的血管内皮细胞依赖性舒张功能、TC、TG、LDL—C、HDL—C、NO、NOS和ET,治疗组治疗前后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之间指标比较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结果治疗组用药前与对照组比较,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P〉O.001):TC和LDL—C水平升高(P〈0.05),而2组的TG和HDL—C无统计学意义(P〉0.05):NO和NOS降低,ET升高(P〈O.05)。治疗组用药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1);TC、TG、LDL—C水平下降(P〈O.05),而HDL—C变化不明显(P〉0.05);NO和NOS含量增加,ET降低(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血脂和调节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而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的影响。方法:8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变化及血清hs-CRP、PAPP-A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TC、LDL-C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4周后T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TG、HDLC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hs-CRP及PAPP-A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辛伐他汀在ACS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减轻全身炎性反应,增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降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CAS)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93例CA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7例,对照组46例.各组均以硝酸甘油、长效消心痛片、肠溶阿司匹林片、速避凝针、有溶栓指征者以尿激酶;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以复方丹参滴丸两组均于治疗前后1个月,用酶法测定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一氧化氮(N0)、内皮素(ET),检测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各参数无明显著异(P>0.05).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的CRP、ET水平均明显下降,N0水平升高(P<0.05或P<0.01),且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TG、TC、HDL-C、LDL-C均下降,FMD升高(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CA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味芪黄饮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血脂异常的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脂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1)、对照组(n=33)。两组均采用饮食及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同时予口服加味芪黄饮治疗。观察患者用药前、用药后4周、8周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可降低TC、TG、HDL-C、LDL-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芪黄饮可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同时对脂蛋白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血脂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72例ACS患者平均分为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20 mg.d-1)、血脂康组(血脂康1.2 g.d-1)、联合治疗组(辛伐他汀20 mg.d-1+血脂康1.2 g.d-1),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同时观察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治疗1个月、2个月时TC、TG、LDL-C、CRP、ET水平均降低(P<0.05),血清NO水平增高(P<0.05),HDL-C水平有不同程度增高,其中血脂康组和联合治疗组在治疗1个月、2个月时HDL-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辛伐他汀组HDL-C水平仅在治疗2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1个月、2个月时血清TC、TG、LDL-C、CRP、ET水平较辛伐他汀组和血脂康组显著下降(P<0.05),血清HDL-C及NO水平增高(P<0.05)。与辛伐他汀组相比,治疗1个月、2个月时血脂康组TC、LDL-C、NO、CRP和E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G显著降低(P<0.05),HDL-C明显增高(P<0.05)。结论联合辛伐他汀和血脂康治疗可以更全面地改善ACS患者的血脂异常,改善内皮功能和降低炎症因子的作用较单药治疗更有效。联合辛伐他汀和血脂康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和踝臂指数(ABI)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包括49例患者。全部98例患者均进行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10 mg瑞舒伐他汀,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检测患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肌酸激酶(CK)、hs-CRP及ABI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压、hs-CRP、TC、LDL-C、TG明显低于治疗前,HDL-C高于治疗前,ABI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s-CRP、TC、LDL-C、TG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AB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通过影响血脂代谢及抑制血管内皮炎症反应两个方面稳定粥样斑块,抑制斑块破裂,对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苯扎贝特联合降压对高血压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内皮功能、胰岛素抵抗和血压的影响。方法将泊头市中医院2011年12月~2013年1月收治的150例高血压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苯扎贝特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血管内皮活性因子、尿酸和胰岛素抵抗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8周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血栓烷B2(TXB2)/前列腺素F1α(PGF1α)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NO明显上升[(28.5±10.2)μmol/L],ET明显下降[(82.4±18.1)pg/mL],TXB2/PGF1α明显下降(2.1±0.9);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血糖和尿酸均降低,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HDL-C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TC、TG、LDL-C轻微下降,而血糖、尿酸和ISI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TG、HDL-C、LDL-C、血糖、ISI及尿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9.25、3.94、3.89、3.91、4.03、10.14,均P〈0.05)。结论苯扎贝特可调节高血压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血脂,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和胰岛素抵抗,对患者的舒张压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卫平  芦志雁 《中外医疗》2009,28(25):74-7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症患者降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年龄≥60岁老年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122例门诊病人,分为服用阿托伐他汀组66例(A组),服用普伐他汀组56例(B组),分别治疗8周。比较治疗2组前后相关临床参数: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醋(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以及空腹血糖(FBS),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结果2组治疗后TC、TG、LDL-C与治疗前相比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HDL-C与治疗前相比上升,差异有显著性;ALT,CK相对稳定;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阿托伐他汀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某市直机关人员的血脂水平和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菏泽市直机关25~72岁工作人员20000名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验及血脂检测.将调查对象分为25~35岁组、36~45岁组、46~55岁组和56~65岁组、66~75岁组.分析血脂异常情况及分布特征.结果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不同年龄人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6岁及以上人群各项血脂指标均显著高于25~35岁组(P均<0.01).男性的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女性(P均<0.01).男性的血脂异常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51.14%比12.03%,P<0.01).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趋势性检验显示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菏泽市直机关单位职工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较高.男性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女性,36岁及以上职工的各项血脂指标均高于36岁以下职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