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CD105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CD10 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 (MVD )与乳腺肿瘤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 ,作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CD10 5单克隆抗体测定了 5 3例乳腺癌 ,3 0例乳腺良性肿块 ,2 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CD10 5标记的MVD ,并对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术后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示正常乳腺组织、乳腺良性肿块 ,乳腺癌CD10 5的表达值依次为 3 .12± 1.18,10 .5 0± 3 .41和 5 0 .0 3± 15 .41,乳腺癌组织明显高于前两组 (P <0 .0 1)。用MVD表示的CD10 5值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病理因素无关。单、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CD 10 5标记的MVD是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提示CD10 5是乳腺癌血管生成的重要因素 ,它在乳腺癌中的表达较良性肿块及正常乳腺明显增高 ;CD10 5标记的MVD与临床病理因素无关 ,它可作为乳腺癌的一种重要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切除乳腺良性肿块626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切除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应用要点。方法626例女性患者共1012个乳腺肿块,在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微创切除术,病理检查明确性质,术后3~6个月随访治疗效果。结果1012个乳腺肿块中,良性肿块1006个,乳腺癌灶6个,术中显示肿块均完整切除,单个肿块切除平均时间10min。21例出现各种并发症及术中不顺利情况。术后3~6个月随访,626例中605例效果满意,满意率达96.65%,其中8例于术后6个月内出现复发,复发率1.28%。结论麦默通微创切除乳腺良性肿块具有安全、微创,效果确切、术后美观的优点,以5~25mm肿块效果最佳,而对〉30mm的肿块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3.
乳晕旁单切口行乳腺多发良性肿块切除术238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行乳晕旁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多象限多发良性肿块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10月~2005年10月,对238例542处乳腺多发良性肿块行区段切除术,根据肿块部位和大小设计乳晕周缘弧形单切口,沿乳管方向纵行切开乳腺组织,切除乳腺多象限多发良性肿块。结果所有肿块病变组织完整切除,乳腺腺体区段切除或象限切除39例,乳腺内多发肿块切除199例。手术时间35~50min,平均43min。全组患者切口一期愈合。195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4个月,未见肿块复发,切口瘢痕不明显,乳房形态及外观正常。结论经乳晕周缘单切口切除乳腺多象限多发良性肿块安全可行,既达到治疗目的,又符合美学微创要求,特别适合青年未婚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4.
<正>乳腺良性肿块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发病率较高,传统的手术切除方法创伤较大,切口不美观,乳房瘢痕大,不能满足女性的审美要求。近年,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提高,麦默通及安珂微创手术系统在乳腺良性肿块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已得到广泛应用。笔者现就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系统切除乳腺良性肿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177个)乳腺良性肿块麦默通切除术后病例,评价其在乳腺良性肿块切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术后彩超显示肿块均完整切除.术后并发乳房皮下淤血8例,局部血肿2例,随访发现局部复发1例.全部病例均未发生感染及血气胸等情况.结论:麦默通旋切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尤其在美观方面具有极大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在麦默通微创治疗乳腺良性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患者58枚乳房肿决,术前经临床及超声检查拟诊为良性肿块,在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结果: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块微创旋切的全过程,58枚肿块完整切除,引导成功率100%.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良性,超声诊断准确率100%(58/58).术后未出现皮肤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后3月超声随访显示病灶未见明显残留.结论:超声在麦默通微创治疗乳腺良性肿块中有重要作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系统切除乳腺良性肿块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有多种方法切除乳腺良性肿块,每种方法各有其特点,我们旨在探讨乳晕切口及残腔无缝合技术在切除乳腺良性肿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我们对2164例乳腺良性乳腺肿块住院患者进行乳晕切口切除肿块,对切除肿块后所留的残腔采用不缝合技术,通过随访,评价对乳腺良性肿块的治疗效果,总结经验.结果:采用乳晕切口及残腔无缝合技术,所有乳腺良性肿块均成功切除及痊愈,单个病灶长径为0.5cm~8cm, 病灶数量为1个~42个,手术时间37min(5~162min),乳房切口疤痕微细,保持乳房外形,硬块感率25.4%,硬块感时间29day(18 day~40day),患者满意98.4%.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乳晕切口及残腔无缝合技术在乳腺良性肿块切的临床应用中,操作简单,美观,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外科中的应用(附132例分析)   总被引:40,自引:5,他引:35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对乳腺肿块诊断与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132例221处乳腺肿块在B超引导下进行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其中一侧单发肿块79例,单侧或双侧多发肿块53例,直径0.5~5.2cm,平均1.4 cm,149处肿块临床可扪及.结果所有肿块均完成Mammotome微创旋切切除,平均旋切24次,平均36 min (10~40 min).无一例操作失败.所有肿块均获得明确病理诊断,良性病变12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皮肤伤口小,除10例有轻度皮下瘀血外无其它并发症.结论B超引导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进行乳腺肿块切除,操作简易,切除彻底,创伤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良性疾病再手术的原因与应对方法。方法对我科1995年1月到2003年1月收治进行二次手术的34例乳腺良性疾病的原因、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34例,以主诉伴或不伴有症状的局部肿块为最常见,再发是二次手术主要原因,以纤维囊性乳腺病最多见,其次为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结论乳腺纤维囊性增生、乳腺纤维瘤及乳腺癌是造成乳腺良性疾病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乳腺增生有恶变可能,局部切除病变并长期随访对这类患者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Mammotome微创旋切术切除乳腺肿块108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肿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81例、1913处乳腺肿块经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术治疗后的疗效和随访效果。结果对1081例患者、1913处肿块行Mammotome微创旋切切除术,每处病灶平均用时4分钟,平均旋切组织15次。1063例、1894处(99.01%)为乳腺良性病变,18例、19处(0.99%)为乳腺癌。共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39处。结论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是目前临床治疗乳腺良性肿块和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改良式乳腺肿块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76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86例和对照组90例,研究组病例行改良式乳腺肿块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病例行传统式乳腺肿块切除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时间、切口愈合、术后并发症、乳腺美容效果等情况.结果 与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术后乳腺美容效果得到明显提高(P<0.01);手术时间有所缩短(15~40 min,P<0.05);疼痛持续时间短(0.5 ~3 d,P<0.05);术区硬块感时间缩短(25 ~80 d,P<0.05);术后积液、术后感染及切口Ⅰ期愈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式乳腺肿块切除术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一种安全、有效、美观的临床术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ammotome微创切除乳腺良性肿物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女性47个乳腺良性肿物行B超引导下麦默通微剖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47个肿物皆被准确切除,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16个为乳腺囊性增生病,乳头状瘤2个,5个为乳腺囊性增生症伴纤维腺瘤形成,乳腺纤维腺瘤10个,乳腺囊性增生病伴瘤样增生结节3个,乳腺腺病4个.结论:麦默通对乳腺良性肿物切除操作方便,切口微小,美客效果良好,可用于乳腺良性肿块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评价~(18)F-FDG显像PET-CT扫描诊断原发性乳腺癌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临床拟诊为乳腺癌的36例女性患者术前行~(18)F-FDG显像PET-CT扫描,共发现41个乳腺肿块,均实施手术治疗。41个乳腺肿块中,病理证实其中33个为乳腺癌病灶,8个为良性病灶,PET-CT检测乳腺癌原发灶的灵敏度为87.8%,特异度为88.9%,阳性预测值为93.5%。发现腋窝淋巴结86枚,59枚病理证实转移,对区域淋巴结转移,PET-CT诊断的敏感度为89.8%,特异度为92.6%,阳性预测值为94.6%。PET-CT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较高,尤其对怀疑多中心乳腺癌,病晚期评价区域淋巴结状态或疑有远处转移者,可提供多方面的活体诊断信息,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及辅助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女性自我意识的增强,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明显增高且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及家庭和谐.早发现、早诊断是乳腺癌患者生存及预后的重要因素.影像技术的发展突破了惟一可触及肿块诊断乳腺癌的传统标准,且对乳腺病变具有更高的预见性,因此影像学检查在乳腺癌的早发现和早诊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影像技术在乳腺癌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00例临床可触及乳腺肿块患者进行钼靶X线检查,分析病变的X线征象,并与病理结果 进行对照.结果 100例患者中钼靶X线诊断为乳腺癌40例,良性病变60例.术后病理证实乳腺癌46例,良性病变54例.钼靶X线诊断正确率为87%.结论 乳腺钼靶X线检查是诊断和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首选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金属弹簧圈标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触诊不清的乳腺良性肿块,41例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在超声引导下行术前边界定位及肿块标记。事先测量好肿块最大直径,选择相应长度的金属弹簧圈,通过18G穿刺针,用导丝准确将弹簧圈放入肿物最大切面两极。41例乳腺癌定位后继续化疗2~3个周期。结果13例触诊不清的乳腺良性肿块连同其内的弹簧圈被准确、完整切除。41例乳腺癌中,术后弹簧圈周边即肿物切缘病理未见残留癌细胞术前化疗期间,经超声观察,39例肿块缩小,其中9例术前超声显示肿物边界已显示不清,只显示金属弹簧圈,这其中3例术后肿物连续病理切片,证实未见癌细胞。结论超声引导下金属弹簧圈肿物边缘定位,对触诊不清的乳腺肿块边界定位是一种新方法。特别是对于术前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在肿块超声随访、化疗疗效评价以及指导术后病理取材部位等方面有更实用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放射治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有着重要地位,尤其对已有远处转移者,更能起到缓解症状,延长生命之效应。现就早期乳腺癌做肿块切除术后或局部晚期乳腺癌照射野的设计和摆位作一介绍。一、乳腺及胸壁照射(?)的设计与摆位1.早期乳腺癌做肿块切除术后或局部晚期乳腺癌做单纯放疗时,需照射乳腺及胸壁。由于乳腺大部分或全部仍保留,应用高能 X 线或(?)钴做切线照射,使乳腺及胸壁能得到均匀的高剂量照射而不引起肺的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的合理诊疗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12月因可触及乳腺肿块而进行手术的患者13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3例患者中单侧乳腺肿块117例,双侧乳腺肿块16例。其中良性肿块101例,占总数的77.55%。良性肿块中又以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性增生症为多。乳腺恶性肿块32例,浸润性导管癌23例,黏液癌4例,其他共6例。高频彩超对乳腺良性肿块诊断的灵敏度81.90%,特异度为84.85%;恶性肿块的灵敏度84.85%、特异度96.49%。术中快速病理学检查对于恶性肿块诊断准确率为84.85%。根据术后常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所显示的生物学特征将乳腺恶性肿块进一步分型,其中Luminal A型(ER+/PR+/C-erB-2-)最多,共13例,Basal-like基底样型(ER-/PR-/CerB2-,三阴乳腺癌)为5例。结论高频彩超对可触及乳腺肿块的术前诊断有较高的诊断率,术中快速病理确诊,有助于合理选择手术方式,但仍有一定的误差率。最终诊断以术后常规病理学结果为标准,经免疫组化获得生物学指标有助于个性化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乳腺肿瘤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肿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疾病。在鉴别和诊断前应先了解:①常见的乳腺疾病有哪些,②各种乳腺疾病的相对发病率,③各种乳腺疾病的好发年龄范围,④各种乳腺疾病的症状,⑤那些危险因素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临床工作中乳腺良性疾病远较恶性疾病为常见。良、恶性间的比例与不同性质的医院有关。综合性医院内良性疾病可能远较专科医院为多。一般良性疾病约占乳腺疾病中的60~80%。乳腺疾病在女性中常见的有小叶增生、乳腺癌、纤维腺瘤、管内乳头状瘤以及乳腺导管扩张症等,在男性中常见的有男性乳房发育症等。各种乳腺疾病的发病年龄亦有很大的差异。纤维腺瘤好发年龄自15~39岁,平均20岁。小叶增生为20~  相似文献   

20.
乳腺钙化组织中骨桥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检测骨桥蛋白(osteopontin protein,OPN)mRNA在含钙化灶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乳腺癌转移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128例乳腺病变组织及相应癌旁乳腺组织和9例乳癌转移淋巴结中骨桥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 骨桥蛋白mRNA表达在含钙化灶乳腺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表达最高,良性钙化灶乳腺组织次之,而在癌旁乳腺组织及良性无钙化病变组织中表达最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骨桥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钙化有关,并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检测其表达水平,可望能指导临床治疗,评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