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段诗姣 《全科护理》2012,(4):329-330
[目的]探讨镇静麻醉下留置胃管在消化道肿瘤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消化道肿瘤拟行全身麻醉的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病人采取镇静麻醉下安置胃管,对照组病人采取非麻醉下清醒状态置入胃管。比较两组病人插管过程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变化及病人舒适度。[结果]与基础值比较,对照组插管时、插管后1min病人SBP、DBP升高(P<0.05);观察组病人恶心、呕吐、呛咳、流泪不舒适症状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对消化道肿瘤拟行手术治疗病人宜选择在镇静麻醉下留置胃管,可增加病人舒适度,减轻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减轻食管癌病人术前留置胃管的痛苦,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方法]将60例需手术前置胃管的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插管前5min先滴2滴胃镜润滑止痛胶于置管侧鼻孔,然后将剩余润滑止痛胶含于咽喉部片刻再慢慢咽下,5min后由操作者按常规方法将胃管置入;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留置胃管。观察两组病人置管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恶心、呕吐反应的发生情况、一次置管成功率、病人置管主观感受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置管过程无严重恶心、呕吐现象,无恐惧感,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置管前后实验组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润滑止痛胶可明显减轻置管病人的痛苦反应,提高置管的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刘莉  辛明珠  郑赛凤  张慧珍 《护理研究》2007,21(35):3271-3272
[目的]减轻食管癌病人术前留置胃管的痛苦,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方法]将60例需手术前置胃管的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插管前5min先滴2滴胃镜润滑止痛胶于置管侧鼻孔,然后将剩余润滑止痛胶含于咽喉部片刻再慢慢咽下,5min后由操作者按常规方法将胃管置入;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留置胃管。观察两组病人置管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恶心、呕吐反应的发生情况、一次置管成功率、病人置管主观感受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置管过程无严重恶心、呕吐现象,无恐惧感,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置管前后实验组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润滑止痛胶可明显减轻置管病人的痛苦反应,提高置管的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病人胃管置入时机与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病人胃管置入的时机及方法。方法将150例择期行腹部手术、气管插管全麻病人随机分为3组,A1组在全麻气管插管后置入胃管,A2组在全麻诱导后喉镜直视下置入胃管,B组在麻醉前病人清醒状态下置入胃管。比较3组病人在胃管置入前、置入时、置入后1min的血压、心率变化,恶心呕吐反应,一次成功率,平均胃管置入时间等指标。结果与基础值比较,B组病人在胃管置入时恶心呕吐反应及血压、心率均明显增加,而A1组与A2组病人置胃管时和置胃管后,无恶心、呕吐反应,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平稳,与B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2组病人置胃管一次成功率最高,人均插管所需时间最短(P<0.01)。结论拟施行气管插管全麻的病人宜选择在麻醉诱导后喉镜直视下置入胃管。  相似文献   

5.
邓慧珍 《全科护理》2016,(28):2976-2977
[目的]探讨达克罗宁胶浆在胆道疾病病人手术前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胆道疾病手术需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留置法,观察组在留置胃管前先予达克罗宁胶浆8滴~10滴从鼻部滴入,然后以8mL达克罗宁胶浆含服并涂抹胃管前端。比较两组呛咳、恶心、呕吐发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按照Koicaba舒适状况量表对病人留置胃管前后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呛咳、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置管后舒适状况优于对照组。[结论]留置胃管应用达克罗宁胶浆可以减轻病人不适反应,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应用达克罗宁胶浆与丁卡因两种干预方法辅助胃肠癌病人术前留置胃管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术前留置胃管的胃肠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液状石腊组)、观察组A(达克罗宁胶浆组)、观察组B(丁卡因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液状石蜡护理置管,观察组A(达克罗宁胶浆组)置管前口服1%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并使用达克罗宁胶浆作为润滑剂,观察组B(丁卡因组)置管前给予1%丁卡因在咽喉部、舌根部行喷雾麻醉,比较三组病人留置胃管反应情况。[结果]两观察组病人胃管留置过程中的呛咳、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自拔管及一次置管成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组病人胃管留置过程中的舒适度(包括无痛及无恶心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插管时间达克罗宁胶浆组较丁卡因组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干预方法均可显著降低胃肠癌病人术前鼻胃管留置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但达克罗宁胶浆干预方法在胃肠癌病人术前留置胃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口气管插管病人应用鼻空肠管导丝快速留置胃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ICU需在气管插管状态下留置胃管病人6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鼻空肠管导丝引导下经鼻留置胃管法)与对照组(常规留置胃管法),记录留置胃管一次成功例数,置管过程中心率、MAP、SpO2变化差值,置管中恶心、呕吐、呛咳及置管后鼻黏膜出血例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组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鼻空肠管导丝对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留置胃管快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张洁 《全科护理》2016,(16):1688-1689
[目的]探讨昏迷气管切开病人留置胃管方法。[方法]将116例昏迷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置胃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置胃管法。比较两组留置胃管一次性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成功率为91%,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置胃管法,简单易行,省时方便,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传统置胃管法。  相似文献   

9.
吴熹  李培珍  徐微微 《护理研究》2012,26(29):2736-2737
[目的]探讨改良留置胃管方法在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1例脑卒中需要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置管方法;实验组41例,采用改良置管方法.比较两组置管过程中病人不适症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一次置管成功率、病人满意度、置管时间.[结果]两组病人置管过程中不适症状、置管成功率、病人满意度、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置管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置管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置管方法能有效减少置管过程中的不适及不良反应,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置管成功率及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病人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及术前不同时间留置尿管的效果.[方法]将142例腰椎骨折病人需术前留置尿管的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在术前30 min在病房行留置导尿术;观察组在麻醉10 min起效后实施导尿术.应用循证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疼痛程度、心率和血压变化情况及一次置管成功率及置管所需时间.[结果]两组病人的疼痛程度、心率和血压变化、置管成功率及置管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手术病人在麻醉起效后留置尿管,可明显减轻病人的疼痛,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穴位注射八髎穴对改善痔瘘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舒适度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需留置尿管的痔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进入手术室后于麻醉前5 min留置尿管,实验组在接受八髎穴注射后2~5 min留置尿管.比较两组患者置入导尿管前后的心率、血压、置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舒适度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血压、心率、置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留置导尿时及留置后12 h的舒适度等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八髎穴穴位注射能明显提高痔瘘手术患者尿管置管成功率,有效改善留置尿管的不舒适,减少常规及麻醉后留置导尿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留置胃管长度对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患者插管长度55~65cm,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插管长度45—55cm。结果插管后3d及1周时,观察组患者胃管脱出次数少于对照组,胃肠道并发症恶心、呕吐、误吸、腹胀、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后2周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呕吐反流、误吸、腹胀、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明显降低;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不同时间留置胃管对腹部术前病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戈谷 《护理研究》2006,20(14):1286-1287
[目的]了解腹部术前病人置入胃管的最佳时机。[方法]将195例腹部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于术前半小时置入胃管,B组于麻醉后置入胃管。观察两组病人术前心理状况、咽喉部刺激症状及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结果]A组术前心理不适的发生率(6 7.0%)高于B组(15.8%)。A组置管后5 min咽喉部刺激症状发生率为100.0%,而B组无一例发生咽喉部刺激症状。A组置管时、置管后1 min、置管后5 min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心脏耗氧率均高于置管前,并且也高于B组。[结论]腹部手术病人留置胃管的最佳时机应是麻醉后。  相似文献   

14.
全麻手术患者两种不同时机导尿的舒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麻手术患者两种不同时机导尿的舒适性。方法:将14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麻醉前患者清醒时导尿,观察组在麻醉起效后10min导尿,并对患者进行术前舒适需求调查和心理护理,比较不同时机导尿时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以及一次性置入导尿管成功率、疼痛不适感、焦虑恐惧感、尿道损伤发生例数、麻醉复苏时躁动情况。结果:92.7%的患者希望在全麻下留置导尿管;对照组导尿前后血压、心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观察组导尿前后血压、心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一次性置入导尿管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疼痛不适感、焦虑恐惧感、尿道损伤发生例数、麻醉复苏时躁动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全身麻醉起效后10min导尿可提高手术患者置管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利多卡因局麻咽喉部在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本科室需要留置胃管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留置胃管,实验组在留置胃管前应用利多卡因局麻咽喉部后留置胃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时间及一次置管成功率,恶心和呕吐、咽喉疼痛及自行拔管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恶心和呕吐、咽喉疼痛及自行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留置胃管前应用利多卡因局麻咽喉部后进行置管,能增加患者的舒适度,缩短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病人腰硬联合麻醉前后留置导尿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剖宫产病人在腰硬联合麻醉状态下无痛导尿的可行性.方法 将106例剖宫产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于麻醉前在病区行留置导尿,实验组在腰硬联合麻醉后5min行留置导尿,观察记录两组因留置尿管引起的血压、心率变化和疼痛、尿频尿急症状.结果 两组留置导管前后心率、血压、疼痛及尿频尿急症状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为减少导尿操作对病人的生理干扰,缓解疼痛,增加舒适度,宜选择在麻醉后留置导尿.  相似文献   

17.
芦芳杨莉  李玉妹 《现代护理》2006,12(30):2850-2851
目的为了提高鼻腔狭窄病人经鼻留置胃管的舒适度和成功率。方法对我科术前需经鼻置胃管、胃管通过鼻瓣区困难91例病人的插管方法进行研究.将该组病人分为2组: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插管,实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通过呼气法进行插管。对插管时病人的舒适度与置管成功率进行观察。结果使用呼气法插管病人舒适度好。按常规方法进行插管因不易确定鼻瓣区开口,常需反复插管,舒适度差。呼气法能增大鼻瓣区开口角度并有效判断开口位置,提高置管成功率。结论使用呼气法可以有效提高鼻腔狭窄病人经鼻插胃管的舒适度与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留置胃管对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将6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6例在患儿术后入ICU同时放置胃管,行间断减压及排气,至拔除气管插管后无明显胃肠道并发症后再拔除胃管;对照组30例患儿做常规处理,不留置胃管。结果:观察组患儿恶心、呕吐、腹胀和应激性溃疡等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置胃管可降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儿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麻状态下与常规术前未行麻醉时对患者行胃管置入术的差异。方法:将8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于术前30min在病房内行胃管置入术,实验组为全麻后行胃管置入术。观察两组患者胃管置入的成功率及在置胃管过程中有无恶心、呕吐、流泪、呛咳、疼痛反应及血压、心率变化。结果:实验组1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过程中对照组不适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血压、心率波动范围对照组也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为提高胃管置入成功率,减少术前置入胃管导致患者不适,宜选择在全麻后置入胃管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尼龙绳结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胃镜下行结扎术53例为观察组,选取常规胃镜下行结扎术44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观察治疗中咳嗽、恶心、呕吐、体动情况,实施相应护理方法,并对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检查前、中、后血压、心率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检查中呛咳、恶心、呕吐、体动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尼龙绳结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可减少患者因不能耐受痛苦而导致的治疗中断和并发症,提高医护治疗操作的成功率,从而有助于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