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6 毫秒
1.
目的:探讨用二袖套法建立稳定大鼠原位全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技巧。方法:用二袖套法进行了50例原位大鼠全肝移植术。结果:受体无肝期时间平均为17min,术后24h存活率为90%,1周存活率为50%。结论:自制血管袖套和取肝修肝方法的改进,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大鼠原位肝移植的模型技术的改进.方法采用远交系SD和远交系Wistar大鼠,用二袖套法(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正式实验60次.结果术中尾静脉建立输液通路,改进了供肝的修剪和受体肝上腔静脉的阻断与吻合方法,修肝平均时间8 min,受体无肝期平均21 min,手术成功率达85%.结论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术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较高,可做为肝移植实验可靠、稳定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术与相关手术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进大鼠原位肝移植的手术方式,并总结出相关手术技巧。方法:用改进的二袖套法共建立160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术中门静脉、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胆管内支架法完成胆道重建。结果:采用改进的二袖套法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平均供体手术时间46min,修整供肝时间24min,受体无肝期21min,肝上下腔静脉缝合时间13min,门静脉套管时间3min,肝下下腔静脉套管时间4min.胆管插管时间3min。术中和术后24h内主要死亡原因是气胸、麻醉意外、出血,手术成功率92.5%。存活超过24h者,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胆道梗阻以及移植肝功能失活。结论:制作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需要娴熟的显微外科基本功和耐心细致的手术操作。改进的二袖套法具有无肝期短、手术成功率高的优点,是建立该模型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4.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改进二袖套法制备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方法. 方法 120只大鼠行原位肝移植,在原二袖套法基础上改进切取供肝方法,二针法缝合供、受体肝上下腔静脉,出血点行热止血. 结果 大鼠原位肝移植手术时间缩短,手术成功率96.7%,3周存活率94.2%. 结论 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方法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5.
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大鼠原位肝移植的手术操作方法。方法:采用远交系Wistar和远交系SD大鼠,用二袖套法(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正式实验46次。结果:改进了供肝获取和安装血管套管方法,受体无肝期平均19min,手术成功率达91.3%。结论:改进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术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较高,可做为肝移植实验可靠、稳定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为移植免疫学研究提供动物实验技术平台。方法:采用远交系Wistar和远交系SD大鼠,用二袖套一吻合法(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行袖套法,肝上下腔静脉行吻合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结果:共行大鼠原位肝移植30例次,其中Wistar Wistar大鼠移植20例次,大鼠6~7 d死亡,平均生存5.1 d。SD Wistar大鼠移植10例次,大鼠4~5 d死亡,平均生存3.8 d。结论: 二袖套一吻合法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高,可作为肝移植试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改良"二袖套管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核苷酸圈套技术抗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建立良好的技术平台。方法:实验以SD大鼠为模型动物,采用改良“二袖套管法”进行原位肝移植实验,统计受体大鼠术后生存时间,并常规病理检测术后移植肝病理变化。结果:共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82次。实验后期能稳定建立起原位肝移植模型,供体手术时间25~35min;供肝冷缺血时间40~55min;受体无肝期时间13~24min;受体手术时间45~65min;2周生存率为93%。移植肝组织在术后1周可见大量的单核淋巴细胞浸润,在门静脉周围的汇管区尤为明显;肝脏实质有点状坏死。术后2周细胞浸润增加,肝实质可见桥状坏死。术后1月移植肝组织内细胞浸润和坏死减少,且可见肝细胞和胆管增殖。结论:采用改良“二袖套管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手术成功率高,稳定性好,是研究肝移植术后机体生化生理改变、免疫状态变化等的良好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8.
张伯  钱海鑫  秦磊 《当代医学》2010,16(10):15-16
目的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改良的二袖套法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实验150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存活率。结果受体平均无肝期为13分钟,受体手术时间45分钟,24小时存活率97%,两周存活率为90%。结论改良二袖套管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术操作简便,具有无肝期短,手术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提高了大鼠肝移植动物模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金黄地鼠到大鼠异种原位肝移植模型,使异种肝移植模型能够普及应用. 方法:共施行99例金黄地鼠到大鼠原位肝移植,其中44例采用Kamada方法,55例采用改进方法(即受体肝分步切除的二袖套法原位肝移植),对两种术式的操作时间、无肝期及手术成功率等进行了比较. 结果:Kamada方法受体手术时间(44.1±4.5) min、无肝期(17.1±2.2) min、肝下下腔静脉和门静脉套接时间均3.5 min、手术成功率88.6% (39/44),改进方法所需时间分别为(39.2±3.7) min, (13.9±1.2) min, 1 min,手术成功率87.3% (48/55). 结论:改进的受体肝分步切除的二袖套法金黄地鼠到大鼠异种原位肝移植术,能缩短无肝期和手术时间,是异种肝移植研究较简单、易行、稳定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参考Kamada建立的"二袖套法"原位肝移植模型,并加以改良,统计手术各步骤时间以及受体的生存率情况。结果:共进行移植手术86例。供体手术时间为(29.0±0.8)min,受体手术时间为(42.0±0.7)min,无肝期为(15.0±0.3)min。受体术后24h、1周、1个月和3个月的生存率为分别94.2%、91.7%、88.3%、83.7%。结论:改良"二袖套法"原位肝移植模型是器官移植基础研究的稳定的动物模型,重视供体的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建立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 在Kamada等用袖套法吻合血管的基础上,采取肝上下腔静脉缝合的二袖套方法,因不同实验目的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共102例。结果 手术成功率由最初的76.6%提高到93.1%,1周存活率由最初70%提高到87.5%。结论 该结果说明实验模型稳定,可作为肝移植实验研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双套管法大鼠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中细节和要点,建立一种更高效、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原二袖套法基础上,综合各种改良术式,经腹主动脉灌注,单线连续外翻缝合吻合肝上下腔静脉,袖套法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单管内支架端端吻合胆总管,术中改进细节,减少出血,合理地复温、补液,缩短手术时间和无肝期;观察术后成活率和存活期、结果共制作120例大鼠原位肝移植(不包括预实验),供体手术时间(17±1.5)min,受体手术时间(37±2.5)min,无肝期为(19±1.5)min.手术成功率94.2%,周存活率90%.结论娴熟的外科操作并精简术式,改进细节,可提高原位肝移植大鼠的成活率和存活期,为实验研究制作高效、稳定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大鼠肝移植技术改进及免疫排斥初步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对大鼠肝移植模型进行技术改进,并观察将SD大鼠肝脏移植至Wistar大鼠时免疫斥发生的规律,方法:将“二袖套法”肝称植技术在袖套管制作,受体麻醉,肝上下腔静脉,门静脉及肝下下腔静脉吻合等方面进行,行供肝取自SD大鼠的Wistar大鼠肝移植30例,并随机分为环孢霉素(CsA,2mg/kg,术后第1天至第7天皮下注射)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移植术后免疫排斥情况,结果: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间为6.5-10.0mg/kg,术后第1天到第7天皮下注射)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移植术后免疫排斥情况,结果: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间为6.5-10.0min,无肝期为8.5-12.0min,93%以上的移植大鼠生存超过7天,对照组大鼠术后9-13天全部死亡,组织病理学提示有典型的免疫排斥,而CsAI治疗组到目前为止生存良好,结论:对大鼠肝移技术进行了可明显提高移植大鼠的生存率,SD大鼠移植对Wistar大鼠的肝移植组合为高排异组合,是较理想的研究肝移植排斥及移植免疫耐受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set up a simple and reliable rat model of combined liver-kidney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SD rats served as both donors and recipients. 4℃ sodium lactate Ringer's was infused from portal veins to donated livers,and from abdominal aorta to donated kidneys, respectively. Anastomosis of the portal vein and the inferior vena cava (IVC) inferior to the right kidney between the graft and the recipient was performed by a double cuff method, then the superior hepatic vena cava with suture. A patch of donated renal artery was anastomosed to the recipient abdominal aorta. The urethra and bile duct were reconstructed with a simple inside bracket. Results: Among 65 cases of combined liver-kidney transplantation, the success rate in the late 40 cases was 77.5%. The function of the grafted liver and kidney remained normal. Conclusion: This rat model of combined liver-kidney transplantation can be established in common laboratory conditions with high success rate and meet the needs of renal transplantation experiment.  相似文献   

15.
大鼠原位部分肝移植与围手术期处理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明清  姚榛祥  贺强 《重庆医学》2003,32(2):135-136
目的 探讨大鼠原位部分肝移植技术与围手术期处理改进。方法 将”二袖套法”部分肝移植技术在袖套制作、肝叶切除、受体麻醉、肝上下腔静脉吻合、以及围手术期处理等方面进行改进,施行50%部分肝移植手术,观察手术技巧、围手术期处理等因素对部分肝移植大鼠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间为5—8min,无肝期为11—15min,手术死亡率15.79%,术后24h存活率84.21%,1周存活率63.16%,7d后移植肝重量达原受体大鼠肝脏的92.6%。结论 大鼠年龄、体重、术前状态、精细的术中操作、防止失血、防止术后低血糖的发生是决定大鼠原位部分肝移植成功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中的许多改良能有效保障大鼠部分肝移植模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三袖套法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德盛  李开宗 《医学争鸣》1998,19(2):169-171
目的:建立简便实用的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方法:切除供体大鼠肝脏体积的68%后移植给受体大鼠,用袖套法吻合肝上下腔静脉,门静脉及肝下下腔静脉。结果:共施行减体积肝移植手术36例,术后24h存活率91.7%,7d存活率58.3%,7d移植肝重量达原受体大鼠肝脏的78.7%,14d,21d分别达到101.6%与102.1%,结论:三袖套法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操作简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是一种理想的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的大鼠肝肠联合整体移植模型,并研究移植肝是否对移植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方法肝肠联合移植在切取移植物后,利用供体胸段下腔静脉在门静脉侧壁建立一袖套,并安置套管.受体手术时,将此门静咏侧壁袖套与受体门静脉残端套管法吻合.供体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右肾动脉吻合.免疫保护作用通过术后病理学检查评估.结果本法使受体手术无肝期与Kamada双套管法肝移植无肝期相同,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手术成功率高.术后肝肠联合移植组排斥反应程度较小肠移植组轻.结论用本方法建立大鼠肝肠联合移植模型是可行的.肝肠联合移植时肝对小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的围手术期处理的特点。方法 在Kamada用“二袖套法”吻合血管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供体改经腹主动脉进行肝脏冷灌注,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胆总管采用单管内支架胆管端吻合法。结果 共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360次,手术成功率为91.3%。非干预组中同系移植大鼠1周存活率为86.5%,3个月存活率达80.7%。结论 积极手术前准备,手术中熟悉步骤、主动配合、手术后耐心细致护理、密切观察、可以保证大鼠原位肝移植实验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动物的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肝移植大鼠肠外营养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稳定的肝移植大鼠全肠外营养(TPN)模型.方法以二袖套法进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并采用改制的代谢笼及输液保护架,术后6 h从右颈外静脉给予含中长链脂肪乳剂的TPN,观察其大体情况及7 d存活率、肝功能、移植肝组织学改变.结果 30例肝移植大鼠TPN支持后7 d存活率86.7%(26/30),光镜检查肝细胞无坏死,电镜检查线粒体结构完整.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大鼠肝移植TPN模型稳定、重复性好、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