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酶反应精馏是将酶催化反应与精馏过程进行耦合,可有效打破反应化学平衡的限制,提高酶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是一种新型化工过程强化技术。本文分别从酶催化剂及其催化反应机制、酶催化剂装填方式、酶催化反应与精馏耦合型式、酶反应精馏耦合技术的应用案例等方面综述了酶反应精馏耦合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表明:目前酶反应精馏耦合技术的开发尚不成熟,且与化学催化剂催化的反应精馏过程不同,酶反应精馏工艺过程开发还需考虑酶催化反应温度、底物浓度等因素对酶催化活性影响。在后续研究中,可分别从研究体系、酶的固定化技术、酶催化剂装填方式、酶反应精馏理论研究、酶反应精馏耦合工艺开发等方面开展强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Nocardia sp.RS合成腈水合酶过程及其高酶活的表达工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Nocardia sp.RS合成腈水合酶的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菌体生长和酶活表达的相互关系、pH调控和葡萄糖消耗对产酶速率的影响.根据腈水合酶在发酵过程中的生成特性,设计开发了葡萄糖—Co^2 耦合补加工艺优化产酶过程,通过对产酶过程的优化,大大提高了腈水合酶的发酵水平,酶活达到了10195U/ml,比优化前提高了43.2倍.  相似文献   

3.
固定化酶技术已经成为酶应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此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酶的催化性能和操作稳定性,为酶在大规模生产中提供有利条件。载体作为固定化酶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材料的选择对于固定化酶技术的性能至关重要。本文对比了目前载体材料的特点并总结了固定化酶筛选方法,以期为后续固定化酶技术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云芝(Coriolusversicolor)三种木质素降解前产酶的影响,发现三种木质素降解酶即水质素过氧化物酶(Lip)、赖锰标木质素过氧化物酶,(Mnp)和漆酶的产生和培养条件关系很大,添加黎芦醇(VOH)能显著地提高三种酶的产量,当VOH浓度为1mmol/L时,可使木质素过氧化物酶产量提高10倍,添加Mn2+对赖锰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有促进作用,但对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有抑制作用。提高其它微量元素(Cu2+,Fe2+,Zn2+,Ca2+)等同样能显著促进三种酶的产生。采用30信浓度时,赖锰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量要比1培浓度时提高6倍。三种酶的最适产酶pH相差很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在pH4.5~5.5左右,赖锰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在PH5.5~6.5左右,而漆酶则抵达pH3.5~4.0.Tween80在低浓度时(0.01%-0.02%)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高浓度则有抑制作用。C/N比则是影响产酶的另一因素,低碳培养基比低氮培养基更适宜三种木质素降解酶的产生。同时,在低氮培养基和低碳培养基下,上述因素对三种酶产生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这有可能是云芝的木质素降解酶在不同的C/N下其产生机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淀粉载体固定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醛淀粉是一种淀粉的衍生物,价廉无毒,可作为直接法固定化酶的良好载体。研究pH值,载体醛基含量,淀粉与酶的重量比,时间以及温度等条件对于固定化酶的影响,以寻求最佳反应条件。固定化酶的稳定性优于原酶,其Km值比相应的原酶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原加酶洗衣粉酶活力测定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重点考察了洗衣粉对酶反应及其水解产物分析过程的影响。提出应用回归直线方程校正的方法,排除洗衣粉对酶水解产物分析的干扰,适用于不同加酶洗衣粉酶活力的测定,准确度在±5%以内,精密度在±3%以内,并对原方法作了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7.
邢恩正  刘秀明  巩继贤 《精细化工》2023,40(4):775-782+837
金属有机框架(MOFs)具有比表面积大、设计性强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良特性,可以作为固定化酶的理想载体,从而提高游离酶的稳定性和催化性能,许多酶/MOFs复合材料也显示出比游离酶更好的催化性能。因此,酶/MOFs复合材料已应用于生物传感、检测、催化等领域,已成为传统催化剂的环保替代品。综述了酶在MOFs上的3种固定化方法(表面固定、孔封装和原位包埋法),重点介绍了4种影响酶/MOFs复合材料催化性能的因素及调控方法,对酶/MOFs复合材料在催化方面的应用也进行了总结,并对酶固定化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白腐菌Panusconchatus只分泌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不分泌术素过氧化物酶,该菌分泌这两种酶的能力大大高于同样培养基条件下的Pleuronssajor-caju。氮源浓度对Panusconchatus分泌术素降解酶的能力有显著影响,高氮条件可能是这种类型的白腐菌生产木素降解酶的必要条件。研究不同芳香化合物对Panusconchatus木素降解酶分泌情况的影响发现,紫丁香醇和香豆酸对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分别起显著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白腐真菌木质素降解酶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晶  黄民生  徐亚同 《净水技术》2004,23(1):19-21,29
综述了白腐真菌木质素降解酶的研究进展,包括酶的结构和催化机理、酶的活性测定方法和酶的活性调控因素。此外,还介绍了木质素降解酶的实际应用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高锦明  张鞍灵 《四川日化》1996,(1):21-24,13
概述了酶的特性、类型、酶的分离和提纯,介绍了用于化妆品中的酶及活性,并列举了酶化妆品的配方和制法。  相似文献   

11.
王凤  龙柱  吴美燕  陈杰  张辉 《化工学报》2017,68(12):4750-4755
角质酶能够水解可溶性酯、不溶性甘油三酯和各种聚酯,因此可以水解油墨中的连接料,有代替脂肪酶应用于废纸脱墨领域的潜能。利用角质酶和实验室复配得到的表面活性剂协同应用于混合办公废纸脱墨领域,探讨其脱墨效果和最优工艺,并与常用商业脂肪酶进行脱墨效果比较。结果表明,角质酶在酶用量10 U·g-1,酶处理时间30 min,酶处理温度50℃,表面活性剂用量0.2%的条件下可以达到最优效果。与脂肪酶/表面活性剂以及单独用表面活性剂脱墨相比,角质酶脱墨后纸页的白度与油墨去除率更高,纸页的机械强度也较好。通过纸页性能的对比和扫描电镜(SEM)观察,角质酶的脱墨效果较脂肪酶更佳,角质酶/表面活性剂体系对混合办公废纸脱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有机相中酶催化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必需水、有机溶剂、酶形式、缓冲液,盐效应,配体,冷冻干燥剂,赋形剂,超声辐射等诸因素对有机相酶催化活性的影响;评述了提高有机相酶催化活性这一非水酶学最为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作为游离状态的酶对热、强酸,强碱、高离子强度、有机溶剂等稳定性较差,易失活,并且反应后混入催化产物等物质,纯化困难,不能重复使用。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酶固定化技术于20世纪60年代应运而生并发展起来。它是模拟体内酶的作用方式(体内酶多与膜类物质相结合并进行特有的催化反应),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手段,用载体将酶束缚或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使酶分子在此区域进行特有和活跃的催化作用,并可回收及长时间重复使用的一种技术。吸附、交联、包埋、定向等固定化酶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酶工程学的面貌。  相似文献   

14.
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华  孙纳新 《山东化工》1995,(4):31-32,35
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王成华,孙纳新,马梦瑞(山东省化工研究院)由于有机溶剂易使酶蛋白变性、失活或抑制其反应,因此,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个概念:酶反应需在水溶液中进行,尽量避免使用有机溶剂。随着酶学研究的进展,经过近十年的大量研究,人们发现,只要条件合适...  相似文献   

15.
云芝漆酶的培养和分离纯化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研究了云芝009菌株漆酶的培养及分高纯化,其适宜的产酶培养基为Dodson低碳培养基,起始pH值为3.5.同时添加黎芦醇对漆产酶具有强烈的诱导作用.高浓度的Cu2+对产本酶也有促进作用,经过超滤,DEAE-Cellulose和SephadexG-100分离纯化,发现云芝009菌株漆酶由组分A和B组成,其中,B组分占总酶活的85%以上。  相似文献   

16.
酶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对工业过程中酶的应用有重要影响。酶技术主要改进生化工艺过程中酶的新的应用方式,它对生物工艺技术工程有重要作用。酶的动力学拆分和在有机溶剂中的应用是酶技术的重要部分,近来这些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生物技术的发展为石化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17.
加酶洗涤剂国内外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综述了加酶洗涤剂中酶的发展三大阶段,以及加酶洗涤剂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介绍了我国加酶洗涤剂生产的大致概况及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万洪善 《山西化工》2004,24(2):23-24,47
研究了以中空球形壳聚糖固定As1.398中性蛋白酶的方法,分析了戊二醛浓度、给酶量对固定化的影响,并对固定化酶的性质进行了讨论。实验结果显示:戊二醛质量浓度为4%、每克载体给酶量25mg时,酶活力回收为65.4%,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pH稳定性及乙醇的稳定性均高于游离酶。  相似文献   

19.
反胶束体系中青霉素酰化酶活性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反胶束体系是一种新型的酶反应介质体系。构建合适的反应体系,使青霉素酰化在该体系中保持较高的酶活性,是实现反胶束体系中酶法合成头孢类抗生素的关键所在。本文分别考察了青霉素酰化酶在CTAB/正己醇和CTAB/异辛烷/正己醇两种反应胶束体系中不同水含量和pH值对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包埋于CTAB/异辛烷/正己醇反胶束体系中的青霉素酰化酶在W0为14,pH为7.2时表现出较高的酶活性。试验中还考察了不同温度对包埋于CTAB/异辛烷/正己醇反胶束体系中的青霉素酰化酶活力的影响,并与游离酶液进行了比较,该酶在所采用的反胶束体系中的最适水解反应温度为39℃,较游离酶液的最适水解温度升高了2℃。同时酶的热稳定性亦较游离酶液有所提高,表现在CTAB/异辛烷/正己醇反胶束体系中,经50℃保温240min,酶活保留率为76.0%,而在同样条件下游离酶液仅为36.5%。  相似文献   

20.
银杏黄酮的酶法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研究了银杏叶中黄酮的酶法提取工艺,银杏叶原料经纤维素酶预处理后浸提,总黄酮得率显著提高,对叶得率可达到2.01%。其酶解过程的最优参数为:料液中酶的质量浓度为0.125g/L,酶与底物配比为1:1200,酶解温度45℃,自然pH值,酶解时间2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