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自制了多单体接枝物PP-g-(St-co-MMA),并利用其增容PP/PVC共混体系,讨论了共混物组成、相容剂用量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下对其流变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加入PP-g-(St-co-MMA)增容PP/PVC共混体系后,共混物熔体呈典型的假塑性流体特性,粘流活性能增加,非牛顿性有增大的趋势,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提高,SEM照片证明了多单体接枝物对PP/PVC的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2.
PP-g-(GMA-co-St)增容PVC/PP共混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多单体接枝PP[PP-g-(GMA—co—St)],研究了其对聚氯乙烯/聚丙烯(PVC/PP)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讨论了接枝PP用量对共混物的界面相互作用、力学性能、耐热变形性能和加工流变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对共混物的微观相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接枝PP对PVC/PP共混体系有较好的增容效果,接枝PP的加入使共混物的界面相互作用增强。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在接枝PP用量为20份时最佳;熔体流动速率在其质量分数为20%后下降缓慢,共混物的耐热变形性能随PP—g-(GMA—co—St)用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3.
李峰  张秀斌  耿涛 《塑料科技》2007,35(5):64-68
用PP-g-MMA作为增容剂对PVC/PP共混体系进行改性。用紫外光辐照接枝的方法在聚丙烯(PP)上接枝极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讨论了光照时间、单体用量和光敏剂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用IR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增容剂显著改善了PVC/PP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并且改善了PVC的加工性。扫描电镜(SEM)分析也表明增容剂对共混体系有很好的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苯乙烯一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PP—g-(St—co—MMA)]为相容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PP/PVC/PP—g-(St—co-MMA)的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由x射线能谱微区分析得到了共混物中氯元素面分布图,对氯元素面分布进行了粒径统计。结果表明,在PP/PVC中加入PP-g-(St—co—MMA)相容剂,共混物亚微观相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PP—g-(St—co—MMA)能够明显降低PP/PVC共混物中PVC分散相的分散尺寸,提高共混物两相之间的相容性。改变相容剂的用量和共混物的组成,都对体系的形态结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选用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增容剂,以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不相容体系为基体,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PP/PVC共混物混合料。研究了不同PVC组分比及增容剂对PP/PVC共混体系阻燃性能的影响;并对PP/PVC体系的综合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VC用量的增加,PP/PVC共混体系的阻燃性能逐渐变好,力学性能大幅下降。增容剂PP-g-MAH能够明显改善PP/PVC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当其用量为4份时体系的力学性能较好。添加阻燃协效剂Sb2O3可以明显提高PP/PVC共混体系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6.
按一定的次序将单体马来酸酐(MAH)、苯乙烯(St)、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聚丙烯(PP)、废胶粉等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均匀后,在双螺杆挤出机中就地反应增容制备 PP/胶粉共混材料。讨论了 MAh/St/DCP 三者的含量对 PP/胶粉共混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FTIR)分析证明双单体成功接枝于 PP 大分子链中。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了一步法反应增容对 PP/胶粉共混物界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步法反应增容改善了共混物的界面相容性,当 PP、胶粉、DCP、MAH、St 的配比为70/30/0.1/1.5/1.5时,PP/胶粉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7.
PVC/MBS共混物的形态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在聚丁二烯乳胶粒子上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制得MBS核壳接枝共聚物,并将其作为增韧剂与聚氯乙烯(PVC)共混制备PVC/MBS共混物。考察了接枝不同MMA和St含量的MBS在PVC中的分散状态及其对PVC/MBS共混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MBS壳层中MMA含量增加时,MBS粒子在PVC基体中的分散状态被改善;PVC/MBS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随之增加,冲击强度最高时为1117.74 J/m;当MBS中接枝少量St时,PVC/MBS共混物呈现韧性断裂,冲击值最高时为1039.33 J/m;当MBS接枝大量St时,会产生内包容现象,不利于提高PVC共混物的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双螺杆熔融接枝的方法,在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作用下,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共单体苯乙烯(St)接枝到聚丙烯(PP)上。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确定了接枝物的生成,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了接枝率。探讨了GMA,St,DCP不同用量对PP接枝物的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并将接枝产物PP–g–(St–co–GMA)加入PP/尼龙6(PA6)的合金中,通过注塑成型样条,测定其力学性能,并观察微观结构。结果表明,St的加入能够提高接枝率,抑制副反应的发生。在PP/PA6合金中加入接枝物PP–g–(St–co–GMA),其拉伸强度可提高46.45%,弯曲强度可提高32.47%,但对冲击强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用熔融接枝的方法以苯乙烯(St)作共单体将马来酸酐(MAH)接枝于乙丙共聚物VERSIFY(V)上,制得不同MAH相对接枝率的接枝物V-g-(MAH-co-St),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V-g-(MAH-co-St)增容的尼龙(PA)66/聚丙烯(PP)共混物。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熔体流动速率(MFR)和力学性能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MAH相对接枝率的增容剂V-g-(MAH-co-St)对PA66/PP共混物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St的含量可以得到高MAH相对接枝率的V-g-(MAH-co-St),当MAH/St质量比从2/1变为1/1时,接枝率显著提高,继续提高St含量,接枝率提高幅度减小。V-g-(MAH-co-St)可使共混物中PP分散相的尺寸减小、分散均匀。当增容剂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10%时,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在总体上得到提高,MFR迅速降低;增容剂中MAH相对接枝率越高,共混物的弯曲强度越高,MFR越低,而缺口冲击强度相差不大。当增容剂质量分数从10%增加到25%时,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大幅提高,且MAH相对接枝率越高,其提高的幅度越大,但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均明显下降,MFR下降幅度变小。  相似文献   

10.
多单体接枝聚丙烯对PP/PA6共混物形态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马来酸酐(MAH)、苯乙烯(St)多单体熔融接枝聚丙烯[PP-g-(St-MAH)],将其作为增容剂在Haake转矩流变仪上与PP/PA6共混得到PP/PA6/PP-g-(St-MAH)共混物,并对共混物的性能及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增容剂明显改善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当增容剂含量为15~20份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屈服强度达最大值。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共混物试样断面的形态,发现分散相的粒径明显减小,且分散均匀。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超支化聚(酰胺-酯)(HBP))对聚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聚丙烯共混体系[PP/PVC/PP-g-(St-co-MMA)]的增容作用。讨论了HBP的用量对PP/PVC(80/20)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剪切应力、剪切速率和温度对PP/PVC(80/20)共混物熔体黏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P/PVC/PP-g-(St-co-MMA)(80/20/6)共混物中加入1份HBP时,就可以很好改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使共混物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同时使熔体表观黏度达到较小值。该共混物熔体属于假塑性流体。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结果证明了HBP增强了PP/PVC/PP-g-(St-co-MMA)的界面粘结作用,减小了共混体系的相分离程度。  相似文献   

12.
马波  白利斌  张青 《聚氯乙烯》2009,37(9):13-17
利用合成的多单体接枝物[PP-g-(DMC-co-St)]增容PP/PVC共混体系,研究了其用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以及流变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共混物的亚微观相结构。结果表明:①在试验条件下,共混物熔体具有典型的假塑性流体特征,在PP-g-(DMC-co-St)用量为6份时,熔体的表观黏流活化能和非牛顿指数最大;②PP-g-(DMC-co-St)对PP/PVC共混体系有较好的增容效果,增容后在PP-g-(DMC-co-St)用量为6份时,试样的拉伸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出现最大值,与扫描电镜照片的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以BPO为引发剂,通过悬浮固相接枝法,得到PP-g-(MAH/VAc)和PP-g-(MA/AA)接枝物,通过称重法和非水滴定法测得了接枝物的接枝率。红外光谱表明,单体都能接枝到PP上。SEM结果表明PP/PA6/PP接枝物共混体系中,PP-g-(MAH/VAc)的增容效果优于PP-g-(MA/AA),这主要是因为PP-g(MAH/VAc)在PP/PA6体系中起到反应性增容的作用,而PP-g-(MA/AA)仅起到物理缠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聚丙烯接枝超支化聚(酰胺酯)(PPHBP)/PP/聚氯乙烯(PVC)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讨论了PP-HBP用煮对PP/PVC共混体系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P/PVC共混体系中加入PPHBP不大于5份时,PP/PVC/PPHBP共混体系的表观粘度大于PP/PVc共混体系的;当加入PP—HBP大于5份时,PP/PVC/PP-HBP共混体系的表观粘度小于PP/PVC共混体系的;随着温度升高,PP/PVC和PP/PVC/PP—HBP共混体系表观粘度减小。  相似文献   

15.
以马来酸酐(MAH)和苯乙烯(St)多单体熔融接枝聚丙烯[PP-g-(MAH-co-St)]为相容剂,制备了聚酰胺10101/聚丙烯(PA1010/PP)共混体系。用毛细管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和加工工艺相容剂对PA1010/PP共混体系的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容剂PP-g-(MAH-co-St)有效降低了PA1010/PP共混体系的熔体流动速率;该共混体系熔体属于假塑性流体,熔体黏度随PP-g-(MAH-co-St)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大;随着相容剂含量的增加,PA1010/PP共混体系中分散相PP的粒径逐步减小,力学性能得到改善,PA1010/PP/PP-g-(MAH-co-St)为70/25/5和70/20/10的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分别比PA1010/PP (70/30)共混体系提高了55.0 %和61.9 %,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61.0 %和129.7 %;剪切速率为706.5 s-1时出现熔体破裂现象,剪切速率为5002.65 s-1时出现严重熔体破裂。  相似文献   

16.
雷彩红 《塑料科技》2007,35(10):50-53
以氯化聚丙烯(CPP)为增容剂,探讨了CPP不同含量下PP/PVC体系的力学性能、相容性、流变性能以及对应的微观结构,并与氯化聚乙烯(CPE)增容剂进行了比较。发现添加5份CPP可明显改善PP和PVC两相界面相容性,与PP/PVC体系相比,拉伸强度提高了61%,无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100%。此时CPP还起到了一定的增塑作用,共混体系加工性能较好。与CPE相比,含有CPP的共混体系拉伸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用目前研究较多的纳米材料———纳米碳酸钙(Nano CaCO3)对PVC/PP共混体系进行改性后,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观察共混物各相相容性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纳米碳酸钙引入PVC/PP共混体系后,共混物两相的相分离度降低并且力学性能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并且发现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变化与其相态结构的改变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GMA/St双组分单体熔融接枝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分别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马来酸酐(MAH)为接枝单体,苯乙烯(St)为接枝共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对聚丙烯(PP)进行熔融接枝,研究了接枝单体的种类、组分配比等因素对PP的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等的影响,并研究了接枝PP的力学性能和耐热变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作为接枝单体,GMA比MAH更具有优越性;双组分单体熔融接枝PP的接枝率和性能优于单组分单体熔融接枝;接枝PP的结晶参数受其接枝率的影响;当PP/GMA/St/DCP=100/6/3/0、3时,PP—g^-(GMA—CO—St)的接枝率最高,力学性能和耐热变形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马来酸酐、苯乙烯共单体固相接枝聚丙烯[PP-g-(MAH-co-St)]增容尼龙6(PA6)/PP合金的两相形态结构、力学性能及结晶性能.结果表明,PP-g-(MAH-co-St)是PA6/PP合金的有效增容剂,少量的PP-g-(MAH-co-St)即可达到良好的增容效果,能够显著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加入增容剂后,PP在基体PA6中的分散更均匀,颗粒尺寸更细小.增容剂使PA6/PP合金的结晶性能发生改变,PP结晶度增加,PA6结晶度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