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1%双硫磷砂粒剂现场灭蚊幼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1%双硫磷砂粒剂对大容器和河流孳生的淡色库蚊、废旧轮胎和雨水井中孳生的白纹伊蚊幼虫的现场杀灭效果,以及该药物控制不同类型孳生地蚊虫孳生的持效期和适宜浓度。方法用不同浓度1%双硫磷砂粒剂处理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孳生地,观察2种蚊幼密度变化及持效期。结果投放0.25mg/L 1%双硫磷砂粒剂28d后,容器内淡色库蚊幼虫密度下降率达到80%以上,持效期接近1个月,而投放2g/m^2剂量于河流中,淡色库蚊幼虫密度下降80%以上的时间为11d,持效期为12d;对白纹伊蚊而言,1mg/L剂量投放20d后,对废旧轮胎和雨水井蚊幼的杀灭效果差不多,蚊幼密度下降率都接近100%。结论10k双硫磷砂粒剂对河流中淡色库蚊的有效控制时间在2周左右,1mg/L剂量对其他孳生地的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的有效控制时间均在28d左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城镇市河流动水中蚊幼的防制对策 ,观察双硫磷颗粒剂的灭蚊效果和持效期。方法 在试验河道中 ,分别采用 2g/m2 和 1g/m2 双硫磷颗粒剂进行灭蚊效果和持效时间观察。结果 两个浓度组 2 4h蚊幼下降率分别为 90 .2 %和 90 .9% ,经统计学处理 ,相对密度指数均小于 5 0 ,灭蚊效果显著 ,2 g/m2 浓度组持效 12d ,1g/m2 浓度组持效 5d。结论 该颗粒剂能够有效地控制城镇市河流动水中蚊幼孳生 ,2 g/m2 浓度组效果优于 1g/m2 浓度组 ,持效比乳剂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福州市内河的蚊虫孳生情况,为城市科学灭蚊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测和勺捕相结合的方法,调查福州市城区和城乡接合部内河蚊虫孳生的情况,以500 ml勺捕捞幼虫,计算孳生严重的内河的蚊幼密度(条/勺);选取孳生严重的内河进行蚊虫孳生的季节消长调查。结果调查城区河道300处,孳生2处,孳生频率为0.67%,调查城乡接合部河道200处,孳生24处,孳生率为12.0%。主要孳生蚊种为致倦库蚊,伴有少量褐尾库蚊孳生,幼虫密度最高可达到657条/勺。幼虫主要孳生在内河两岸和水生植物周围。福州市内河蚊虫孳生有比较明显的季节变化,5和11月为密度的2个高峰,2和8月为密度的2个低谷。结论福州城市内河在一定条件下会成为超大型蚊虫孳生地,是城市灭蚊中不可忽视的孳生场所。  相似文献   

4.
2种杀虫剂杀灭蚊幼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2种杀虫剂对蚊幼虫的杀灭效果。方法水缸按2g/m2,缸、罐等小型积水容器按1g/个,污水沟按2g/m2药量分别投放安备1%颗粒剂(Abate 1% SG)及保世洁生物扩散剂。结果安备1%颗粒剂对容器白纹伊蚊幼虫杀灭持效可达60d;对污水沟淡色库蚊幼虫杀灭持效可达7d;30和40d后成蚊密度分别下降了82%和85%。保世洁生物扩散剂对容器白纹伊蚊幼虫的杀灭持效可达40d;对污水沟淡色库蚊幼虫杀灭持效可达7d;30和40d后成蚊密度分别下降了80%和75%。20和30d后2组试验区均未诱到白纹伊蚊成蚊和卵。结论2种杀虫剂对蚊幼虫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可降低成蚊密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安备1%双硫磷杀虫颗粒剂和幼尅5%杀虫颗粒剂(0.5%吡丙醚和4.5%倍硫磷)在窨井和苇塘现场杀灭蚊幼虫效果。方法选择克拉玛依市主城区蚊幼虫孳生地窨井和城郊芦苇塘作为实验现场,按照2~3 g/m^2剂量投放安备1%杀虫颗粒剂,以及按照20 g/m^2剂量投放幼尅5%杀虫颗粒剂。定期监测蚊幼虫(蛹)密度,评估防治效果。结果 2种杀虫剂对窨井中的尖音库蚊和芦苇塘中的里海伊蚊幼虫(蛹)均具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安备1%杀虫颗粒剂投药后窨井第3~15天的杀灭率为100%,苇塘第3~7天的相对杀灭率为100%;幼尅5%杀虫颗粒剂投药后窨井第3~22天杀灭率为100%,苇塘第3~22天相对杀灭率为100%。但2种蚊幼杀虫剂对蛹杀灭时间较长(2~3 d)。结论在克拉玛依市蚊虫孳生地,安备1%杀虫颗粒剂和幼尅5%杀虫颗粒剂均能杀灭里海伊蚊和尖音库蚊幼虫(蛹),但是幼尅5%杀虫颗粒剂对2种蚊幼的有效控制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咸宁市优势蚊种致倦库蚊的种群密度、分布、季节消长动态和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情况,为指导城区灭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致倦库蚊种群动态监测采用诱蚊灯法,抗药性监测采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测定溴氰菊酯、DDT和双硫磷对致倦库蚊Ⅳ龄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致倦库蚊种群动态消长有明显的季节性,在7—9月份密度最高,呈现单峰曲线。牲畜棚的蚊密度最高,2013—2015年平均蚊密度分别为0.07、0.1和0.18只/(灯·h);抗药性监测数据显示,溴氰菊酯、DDT和双硫磷对致倦库蚊的LC50分别为0.011 05、0.375 10和0.000 81 mg/L,致倦库蚊对3种杀虫剂产生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1.050、31.260和1.353倍。结论咸宁市城区优势种致倦库蚊的发生高峰期为7—9月份,是防治蚊虫的关键时期,建议结合治理蚊虫孳生地控制蚊密度,延缓抗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安备双硫磷颗粒剂对城镇下水道口积水中孳生的淡色库蚊幼虫的防治效果。方法在一个小区的若干积水下水道口中使用不同剂量的安备,观察不同剂量条件下,安备对淡色库蚊幼虫的杀灭效果和持效期。结果使用低剂量(推荐剂量)的安备防治下水道口积水中的淡色库蚊幼虫,可在2 d内将蚊幼及蛹全部杀死,但其持效性却不是很理想;当使用中等剂量时,可在1 d内将蚊幼及蛹全部杀死,而且其持效性较低剂量也有明显提高;当使用两次施药的措施时,结果显示其持效期达到了4周。结论说明两次施药的措施对下水道口积水中的淡色库蚊幼虫有很好的杀灭和抑制再孳生的效果,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施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1%ABATE颗粒剂对蚊幼虫的杀灭效果.方法直接投药法(按每平方面积计算投药克数).结果 1% ABATE颗粒剂在现场按0.75 g/m2使用药量,对杀灭容器积水伊蚊幼虫持效可达14 d以上;按3.5 g/m2使用药量,对杀灭污水池库蚊幼虫持效可达14 d以上;按3.5 g/m2使用药量,对杀灭污水沟库蚊幼虫持效可达7 d.结论该产品对蚊虫孳生地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ABATE颗粒剂在室内不同水质中3种浓度对淡色库蚊幼虫杀灭效果。方法:浸液法。结果:在清水中按1g/m^2给1?ATE颗粒剂,杀死蚊幼虫100%的持效时间为90d;同剂量下在灌溉水中为60d;在20%泥浆水中按2g/m^2投放颗粒剂,杀死蚊幼虫100%的持效时间为21d。结论:该药剂对蚊幼虫杀灭效果好。持效时间长,使用浓度低。  相似文献   

10.
4种杀虫剂对淡色库蚊幼虫的药效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4种杀虫剂对淡色库蚊幼虫的致死效果,并对各杀虫剂的持效期进行评价。方法室内测定4种杀虫剂对蚊幼虫的致死活性,同时进行人工现场试验,测定4种杀虫剂持效时间。结果双硫磷和吡虫啉对蚊幼虫有较好的致死活性,其中双硫磷的持效时间在21~28d,吡虫啉的持效时间在14~21d;醚菊酯的防效最差,35d蚊幼虫的平均死亡率仅为21.8%,羽化率却高达66.7%;吡丙醚致死活性虽不高,但可有效防止蚊幼虫羽化,且持效期可达35d以上。结论综合施药人工成本及防治效果因素考虑,吡丙醚是4种杀虫剂中杀蚊幼虫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作者应用球形芽孢杆菌Bs-941发泡块剂(由本所生产)和Bs-Ft发泡块剂(德国提供),在实验室和现场进行灭致乏库蚊的效果比较。室内生物测定结果显示:Bs-941发泡块剂LD_(60)为0.0193μg/ml,Bs-Ft发泡块剂LD_(60)为0.007μg/ml.在3.6~4.0m ̄2的现孳生地水池中,两种发泡剂使用剂量为0.5,1.0和1.5g/m ̄2,制剂48h的灭蚊效果均可达100%,当剂量为0.5g/m ̄2时,Bs-941发泡块剂持效达17天,而Bs-Ft发泡块剂只有9天;当剂量上升到1.5g/m ̄2时,两种发泡剂的持效均可达到21天。对照组乳剂Bs-C_(3c-41)的浓度为0.92μl/l(与1.5g/m ̄2相当)时,持效为9天,说明本所生产的Bs发泡块剂在中小型挛生地中比Bs乳剂持效长,并且超过德国Bs发泡块剂的效果和持效。  相似文献   

12.
灭蚊幼芽孢杆菌剂型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针对蚊虫的生态习性和不同孳生地特点,研制具有即效又有持效的灭蚊幼芽孢杆菌剂型。方法 选用漂浮剂锯末粉为载体,加粘附剂和分散剂,按一定比例制成不同剂型进行灭蚊幼试验,并观察不同剂型对哺乳动物、非靶生物的影响。结果 Bti-187颗粒剂,稻田灭中华按蚊幼虫持效为12~16d,块剂在小型孳生地灭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幼虫,持效分别可达17和12d,BS-C3-41颗粒剂、块剂灭致倦库蚊幼虫持效分别可达19和94d。Bti-187和BS-C3-41发泡剂有较好的即效,48h灭蚊幼效果达100%,持效分别可达15和21d。结论 针对不同蚊虫孳生地特点,采用不同剂型配合使用,蚊虫密度平均下降70%~100%。能有效控制成蚊密度,削平成蚊季节高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铜川市淡色库蚊对高效氯氰菊酯、双硫磷及溴氰菊酯的抗药性现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Ⅳ龄期幼虫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结果铜川市淡色库蚊对高效氯氰菊酯、双硫磷、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1、2.0和2.5倍。结论铜川市淡色库蚊对3种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属于低抗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多杀菌素Natular G30在生活污水与小型净水中对致倦库蚊海口种群的控制效果,为其在蚊虫控制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用海南省海口市生活污水与小型净水中的致倦库蚊幼虫和水,在外环境以减退率为指标,分别测定Natular G30 10、20、40和80 mg/m2对蚊虫的控制效果.试验中,两次测量试验水体的水质pH值、温度、总固体含量、盐度、溶解氧含量.结果 生活污水的pH值、溶解氧含量分别为(9.62±0.43)、(12.79±3.01)mg/L,小型净水分别为(8.91±0.39)、(7.77±3.46)mg/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污水中,多杀菌素有效浓度为10和20 mg/m2时,蚊虫控制持效时间为12d,40和80 mg/m2处理的则>30 d;而在小型净水中,所有4个浓度均有超过30 d的持效期.两种水体所有剂量在第1天对1、2龄期幼虫的减退率即接近100%,3、4龄期幼虫在第3~7天出现100%减退,而蛹在第1天的减退率基本为负值.结论 多杀菌素Natular G30对致倦库蚊幼虫的控制效果具有高效、持久的特点;且对1、2龄幼虫的毒性高于对3、4龄幼虫的毒性,对蛹无明显的毒杀作用.因其在小型净水中的效果优于生活污水,使用时应根据水质调整剂量.  相似文献   

15.
4种杀虫剂对致倦库蚊幼虫的毒效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4种不同类型的杀虫剂对南宁市5城区致倦库蚊幼虫的毒效。方法采用WHO幼虫浸液法。结果4种杀虫剂对5城区致倦库蚊幼虫的LC50敌敌畏为0.9841~1.2956mg/m^3,残杀威为0.0061~0.0209mg/m^3,氯氰菊酯为0.0019~0.0032mg/m^3,双硫磷为0.0012~0.0024mg/m^3。结论从4种杀虫剂对致倦库蚊幼虫的毒效来看.以双硫磷最好,残杀威、氯氰菊酯对幼虫毒效次之,敌敌畏毒效最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无锡市淡色库蚊抗药性水平,为杀虫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幼虫浸渍法检测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敌敌畏、双硫磷、仲丁威6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结果6种杀虫剂对淡色库蚊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由高到低依次为仲丁威敌敌畏双硫磷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与敏感品系比较,对双硫磷和敌敌畏的抗药性达到高抗水平,抗性倍数为421.25、126.93;对仲丁威达到中抗水平,抗性倍数为11.98;对氯菊酯达到低抗水平,抗性倍数为2.64;对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都敏感,抗性倍数为1.53、1.38。结论无锡市淡色库蚊已对部分杀虫剂产生抗药性,在灭蚊工作中应注意避免大量单独使用某种药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了解上海口岸蚊蠓种类、分布及习性。〔方法〕用帐诱、灯诱和捞幼虫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上海口岸捕获蚊虫5属13种,按蚊属1种,伊蚊属2种,库蚊属8种,阿蚊属1种,曼蚊属1种,库蠓属5种,骚扰人类以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北京库蠓为多。蚊类活动季节为4~11月,6~8月达到高峰,夜间活动为库蚊和按蚊,活动高峰为日出前1h和日落后1h,白昼为伊蚊。〔结论〕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北京库蠓是上海口岸侵扰人类的主要蚊蠓;窄翅伊蚊在上海口岸首次捕获。  相似文献   

18.
上海浦东机场蚊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了解浦东国际机场地区蚊虫种类及生态习性。方法用帐诱法、灯诱法和采集幼虫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浦东国际机场地区采获蚊虫5属13种,按蚊属1种,伊蚊属1种,库蚊属9种,阿蚊属1种,曼蚊属1种;季节消长(帐诱法)呈坡型,蚊虫于4月出现,6月达到高峰,7~11月逐渐减少,12月消失。侵袭人类以致倦库蚊和淡色库蚊(占44.48%)、三带喙库蚊(占25.92%)和中华按蚊(占3.99%)为多;昼夜消长,夜间以库蚊和按蚊为主,活动高峰分别为日出前1 h和日落后1 h,白昼为白纹伊蚊,10:00为第一个高峰,15:00为第二个高峰;蚊虫叮人频率最多时可达32次/15 m in,4~11月均有危害。结论致倦库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是该地区危害人类的主要蚊种,本调查为蚊虫防制提供了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药物箱对致乏库蚊进箱停留的影响及杀灭效果。方法 将诱蚊箱内壁衬的黑布浸泡相应杀虫剂即成为爱克宁箱、敌百虫箱,在实验室和现场测试效果作对比评价。结果 爱克宁对致乏库蚊有很强的驱避作用,未能达到停留击杀目的;敌百虫不存在驱避作用,蚊虫自然进箱率高,在5.0g/m^2用量的情况下,对长时间停留的致乏库蚊仍有一定的击杀作用,接触6h死亡率为86.8%。结论 利用药物箱杀灭致乏库蚊仅作了初步的观察和探讨,但理想的药物还有待继续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