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报讯 8月4日获悉:微软中国研究院日前宣布,首届“微软学者”奖学金评选结果已经出台,共有来自十所高校和研究所的十一位同学获奖."徽软学者计划"是研究院推出的一项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吸引优秀的计算机专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部主办的新春答谢晚会上,教育部章新胜副部长宣布代表教育部授予微软亚洲研究院“捐资助教特殊贡献奖”,以感谢微软公司在支持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同时获奖的还有微软亚洲研究院前任院长、现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张亚勤博士、新任微软亚洲工程院副院长张益肇博士及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公共事业部教育行业总监左京允。五年来,微软公司累计为中国高校捐赠了价值达3000万元人民币的软件,作为“长城计划”的具体实施者,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微软“长城计划”实施的一年半时间里,已与国内60余所高校在学术交流、研究合作、教师…  相似文献   

3.
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员受聘于高校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博士生导师,是微软亚洲研究院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该项目促进了研究院与高校之间长期共赢的合作关系,双方以客座教授为纽带在学术领域开展深入的合作,联合培养了高素质的研究生、博士生。截至2007年,共有24名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员在31所高校担任客座教授;其中15位被13所高校聘任为兼职博士生导师,他们已培养了六十余名优秀的博士生。周明博士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自然语言组的主任研究员,同时他也是哈工大和天津大学的兼职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的客座教授。在微软,还有很多像周明博士一样的研究员,他们用“专业”的水平不遗余力地做着“业余”工作,他们是学生们最喜欢的“微软形象代言人”,他们串起了高校与企业最直接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4.
微软学者奖学金项目(以下简称“MSRA”)是微软亚洲研究院推出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为了吸引中国的优秀计算机专业人才留在国内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5.
产业动态     
201项成果实现产品化“2006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日”揭幕本报讯记者张丹报道2006年4月27日,“2006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日”(以下简称“创新日”)在京揭幕,至此,微软亚洲研究院已有201项创新研究成果成功实现了产品化,相当于截至2003年72项技术转化成果的三倍。在此次活动中亮相的还有该机构在下一代互联网搜索、数字娱乐、新一代多媒体、新一代用户界面等热点科研领域的30多种新技术。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沈向洋博士表示:“在注重基础科研的同时,我们也对技术的转化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凝聚顶尖智慧的前沿科技,为世界范围内的用…  相似文献   

6.
王微 《计算机教育》2008,(17):69-72
项目背景:微软技术俱乐部是微软亚洲研究院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的长期承诺,俱乐部本着“学习先进技术,开拓创新思维,体验多元文化,成就一流人才”的宗旨,在各高校校团委指导下,通过学术讲座、技术沙龙、兴趣小组、大型比赛、参观访问等活动,活跃学生学术气氛,丰富校园活动。微软学生实践项目、微软技术俱乐部论坛、微软学生夏令营等已经成为校园活动的品牌活动。很多同学携带俱乐部项目参加“挑战杯”等学生科技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目前,全国共有30个微软技术俱乐部。每年有10000余名学生在俱乐部中得到锻炼,同学们先后开发了1700多个软件项目。各高校微软技术俱乐部累计获得包括“全国百优社团”在内的60余项荣誉。  相似文献   

7.
厂商直击     
《程序员》2006,(6):31-31
4月27日,“2006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日”在北京举行,展示微软亚洲研究院多项技术研完成果。同时,微软公司高级副总裁暨首席技术官Graig Mundie先生、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暨微软中国研定集团总裁张亚勤博士、微软亚洲研  相似文献   

8.
项目背景: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众多的活动项目中,中美大学生交流项目旨在帮助中国学生创造更多与世界前沿科研机构接轨的机会,并为高素质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引入全新的模式。微软亚洲研究院以北京的实验室为基地,将中美顶级的计算机名校连接在一起,探索“产学研”的跨国合作、跨专业合作、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在这里,中关计算机顶级高校合作好像是一道道经纬线,微软亚洲研究院在其间穿针引线,共同编织未来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新空间。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教育》:从1998年进入中国,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十年也是微软亚洲研究院与中国高校携手走过的十年。您如何评价微软过去十年的高校合作?  相似文献   

10.
简讯     
日前,“2006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日”在京隆重揭幕。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对微软亚洲研究院既有研究成果的阶段性总结和对下一代计算机技术的集中演绎,展示创新技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巨大能量与辐射力。  相似文献   

11.
IT动态     
“微软上海科技行”隆重开幕为了使高校学子们更快、更好地了解最先进的计算技术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为期3天的“微软上海科技行”系列科技活动。“科技行”活动期间,微软亚洲研究院举办了超过30场主题演讲和技术论坛。同时,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博士在开幕式上正式宣布:研究院将实施对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4所示范软件学院的全面支持计划。根据该计划,微软亚洲研究院将捐赠总价值约264万人民币的教学软件…  相似文献   

12.
马荟 《互联网周刊》2009,(12):50-51
“微软”二字已经不单单代表着一个软件公司,它更像是一个技术和人才交相辉映的时代的象征。从2009年1月5日起,《互联网周刊》将连续推出针对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系列报道,带领读者领略微软的技术创新,寻找微软的企业文化,挖掘微软亚洲研究院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微软教育高峰会”目的在于交流国内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现状与问题,促进微软亚洲研究院和高校之间的了解和合作。国际化是其显著特点之一。1999年至今,每届教育论坛,微软亚洲研究院都会邀请计算机领域的知名专家与教师进行交流。这是连接亚太地区学术界和微软研究员、产品工程师、构建师的珍贵机会,可以使双方深层地展示与讨论计算机研究领域的挑战与趋势。  相似文献   

14.
张玥 《计算机教育》2008,(17):62-64
“微软学者奖学金”的竞争以其“各高校没有保底名额,评审严格”而显得异常激烈,然而在这样的高手较量中,也饱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在采访周志华教授之前,我们只知道他是首届“微软学者奖学金”的获得者,是一位在学术上颇有建树的青年科学家,从破格被提拔为副教授,到29岁成为最年轻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以及32岁就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他的四位博士研究生也先后获得“微软学者奖”(2004年“微软学者奖学金”获得者张敏灵、2005年“微软学者奖学金”获得者黎铭、2007年“微软学者奖学金”获得者刘胥影、俞扬)。  相似文献   

15.
本报讯报道11月8日,教育部科技司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努力将中国高校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已建立的5所“联合研究实验室”建设成为“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纳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管理体系。此举是教育部为调动社会多方面积极性支持高校试验基地建设的又一次尝试,双方还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在基础科研领域展开更为广泛的合作。第一批共同建设的“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包括:“浙江大学视觉感知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媒体与网络技术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哈工大语言语音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香港科大信息技…  相似文献   

16.
微软亚洲研究院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这就是“使未来计算机能够看、听、学,能用自然语言与人类进行交流,并为满足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在未来5~10年对于计算机技术的需求奠定坚实的科研基础,为推动整个亚洲地区的技术创新作出贡献”。而微软亚洲研究院大学合作部则将这一使命以积极推动与中国高校合作研究的方式付诸行动。这种合作创新研究不仅产生了新的科研成果,也影响着高校计算机教育的观念变革。《计算机教育》杂志一直关注微软亚洲研究院与中国高校的合作,并希望通过《计算机教育》杂志,使更多高校计算机教师了解这些研究成果,增进彼此…  相似文献   

17.
刘东 《计算机教育》2008,(17):65-68
微软亚洲研究院1998年启动了面向亚太高校的微软实习生项目,与其说微软启动了一个项目,不如说微软向亚太高校学生敞开了大门。走进这扇大门,学生得以分享开放、平等和自由的学术环境,与高级研究员探讨问题,与“大牛”零距离接触;并有机会接受包括人际沟通、法律、礼仪诸多方面的培训,通过系统的实习生培训,学生的综合素质迅速提升,为从“学校人”到“社会人”转变打下了基础,这也成为一种微软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已经由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转化为核心要素,如何提高计算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是目前国际学术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基于此,2006年10月24日,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清华大学联合举办的微软亚洲研究院第八届“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会确定了“‘质’取计算未来”的主题,旨在探讨如何提高计算质量并展示计算机安全性、稳定性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孙家广教授在致开幕词时表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主办的‘21世纪的计算’学术研讨会已经发展成为中国…  相似文献   

19.
《新电脑》2006,(6)
本刊讯4月27日,“2006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日”在京隆重揭幕。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对微软亚洲研究院既有研究成果的阶段性总结和对下一代计算机技术的集中演绎,展示创新技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巨大能量与辐射力。来自亚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数百位国内学术界、产业界的嘉宾共同感受了这场创新技术的盛宴。微软亚洲研究院宣布,基于与微软公司产品部门的紧密且卓有成效的合作,近两年来,其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实现了“成倍的提升”,并不断取得重大突破。迄今为止,微软亚洲研究院已有201项创新研究成果成功实现了产品化,显示出其作为微软全球技术战…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教育》2008,(3):69-73
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生计划是其与中国高校共同培养高素质的本地人才,特别是富于创新精神的计算机科研人才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以“明日之星”为代表的实习生计划成为诸多举措中的重要合作项目,在全国高校中广有影响力。2007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生受邀访问美国。《计算视教育》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及学生的访问感受,集成一文。他们的感受丰富多彩、写作亲切自然,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这些优秀实习生的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