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3 毫秒
1.
一、白粉病 打瓜白粉病从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发生,多发生在生长后期,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面上发生,灰白色霉点,以后霉点扩张,形成近圆形斑块,条件适宜时霉斑扩张迅速,霉斑相互连成一片,甚至整个叶面布满白色粉状物,造成叶片干枯、卷缩.  相似文献   

2.
樊艳红 《农村科技》2008,(11):17-17
打瓜生长中后期发生的病害主要有三种,即白粉病、枯萎病和疫病,尤以白粉病发生普遍,危害较重。 一、白粉病 又称粉霉病,其症状是叶柄、叶片、茎蔓上产生白色粉状小霉点,逐渐扩大成粉霉斑,叶柄、茎蔓象开水烫伤状软腐,后期白粉层变成白色,其问散生或堆生黄色至黑褐色小粒点,严重时整蔓枯死。  相似文献   

3.
<正>1小麦白粉病1.1主要症状。小麦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及穗部。小麦白粉病从幼苗期一直到成株期都可能发生,在病害初期病斑部位会长出丝状的白色霉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表面覆盖的霉层会渐渐变厚,慢慢变为绒毛状,期间颜色会从白色转变为灰色,到后期会散生出黑色小点。1.2发病条件与传播途径。当春季的雨量较多时,特别是在4月份的雨量较多的年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我县冬小麦已经出土。据我站调查,发现个别地块已有病害发生。小麦白粉病、纹枯病去年在我县发生较严重。小麦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锈病、纹枯病、全蚀病,做好病害的防治是夺取小麦丰产丰收的关键,而及早做好防治工作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小麦白粉病1.症状小麦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以叶片受害为主,严重时在茎秆、叶鞘、穗上也有发生。发病初期叶面先出现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或椭圆形白色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外力或  相似文献   

5.
一、白粉病打瓜白粉病是打瓜常见且很容易发生的一种病害,从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发生,尤其是在生长后期受害最重。其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面上出现灰白色霉点,后逐渐向四周扩散,形成近圆形斑块,条件适宜时霉斑扩张十分迅速,病斑相互连成一片,使整个叶片覆盖一层白粉状物,严重时瓜面也可出现  相似文献   

6.
专家热线     
《农村新技术》2013,(1):63-64
山东读者赵荣春问:小麦白粉病怎么防治?答:小麦白粉病其病原菌既为害叶片、叶鞘,又为害茎秆和穗。叶片感病后,病斑近圆形或长椭圆形,表面覆盖白粉状霉层,厚度可达2毫米。以后霉层逐渐变为灰白色或淡褐色,其中生有许多黑色小粒点。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叶片大部分被霉层覆盖,继而发黄枯死。叶鞘、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中国科学院资助基金课题“园林花卉病害研究”内容之一.现将1979——1985年采集鉴定的130种园林花卉作物病原真菌,用名录形式报道,文中对每个种列出学名寄主、发生采集期、分布及标本号.所有标本保藏于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研究室真菌标本室(MHYAU).本名录中具有经济意义和研究价值的病原真菌有以下22种:白粉孢(海棠、牡丹、竹节蓼、大丽菊白粉病),白尘粉孢和蔷薇放线孢(月季、玫瑰、蔷薇白粉病和黑斑病),二孢白粉孢(菊花、金盏菊、构杞白粉病),景天叉丝壳(绿葡萄白粉病),正木粉孢(冬青卫矛白粉病)、南方小钩丝壳(紫薇白粉病),鞑靼内丝白粉菌(旱金莲白粉病),凤仙单轴霉(凤仙花霜霉病),胶孢炭疽菌(山茶、墨兰炭疽病),核果尾孢(云南樱花穿孔病),菊针壳孢和肥满针壳孢(菊花黑斑病和褐斑病),腔室单孢锈(鹭丝兰锈病),牡丹枝孢(芍药与牡丹黑斑病),灰葡萄孢,百合葡萄孢、唐菖蒲葡萄孢(玫瑰、百合、唐菖蒲灰霉病),杜鹃多毛孢,烟色盘多毛孢(马樱花、合百叶枯病)以及黄杨叶点霉、木犀叶点霉(引致黄杨和桂花叶斑病)等.  相似文献   

8.
正小麦白粉病在小麦各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发生。病菌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病部最初出现白色霉点,以后逐渐扩大成白色霉斑,病斑近圆形或长椭圆形,发病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形成一大片白色至灰色的霉层。一般叶片正面的病斑比叶片背面的多,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被害重。发病最重时,整个植株从下到上均为灰白色的霉层覆盖。一、症状:(1)症状小麦白粉病主要发生于叶片上,也可发生于植株叶鞘、茎秆和穗上。一般叶正面病斑较叶背面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哈茨木霉124D和加纳木霉DB35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对收获后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在白粉病发病初期对不同浓度的哈茨木霉124D和加纳木霉DB35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的哈茨木霉124D和加纳木霉DB35均能够有效控制小麦白粉病的发展,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与空白对照相比,收获后的小麦籽粒千粒重、氨基酸、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均提高,同时氨基酸、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随着木霉菌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本研究为开发高效绿色生物农药和高品质小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保护地草莓白粉病连年偏重发生,是保护地草莓的重要病害之一。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草莓叶片和果实。叶片染病、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背产生白粉状小圆斑,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形白粉状霉层粉斑。发生严重时,多个粉斑可连接成片,甚至布满整个叶片。  相似文献   

11.
<正>1.发病症状辣椒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受害叶面出现不规则褪绿斑或坏死斑两种类型。褪绿斑多呈不规则形,叶背可出现稀疏霉层,病斑向四周迅速扩展,导致叶面大部分褪绿,叶背面霉层增多;坏死病斑呈浸润状延伸扩张,表现为黑褐色水浸状坏死斑。该类型白粉病初期叶背不容易出现白色霉层,后期即使出现霉层也较稀薄。田间有时两种类型混合发生,病斑增大,彼此融合形成巨形病斑,终致全叶发黄,容易脱落,严重时全株叶片落光,仅残留顶  相似文献   

12.
近日,山东省寿光市侯镇李师傅打来电话,反映自家棚内的五彩椒白粉病治不住了。典型症状病斑发生在叶片背面,病斑上有稀疏的白色薄霉层,后期霉层也不变颜色。叶片稍微向上卷,从叶片正面观察,可见浅绿色不规则的病斑,且病叶多为下部叶片,严重时病叶脱落。这是辣椒霜霉病,而不是白粉病。生产中,辣椒的霜霉病、白粉病、叶霉病三种病害非常容易混淆。从发病症状上看,辣椒白粉病在发病初期可见叶片正面布满淡黄色褐斑,边缘不明显,有褪绿黄色斑驳,严重时整个叶片变黄,最后干枯脱落,叶片背面的病斑上生有白色的粉状物,而不是白色霉层。  相似文献   

13.
小麦白粉病发病症状及规律 小麦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危害叶鞘、茎杆和穗颈等。发病时,叶片首先产生褪绿黄色小点,后慢慢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同时上面产生灰白粉状霉层,有时颜色成污褐色。叶正面的病班比叶背面的多,下部叶片较上部叶片严重。严重时,叶面上几乎完全长满霉层,霉层中产生黑色小粒点,叶片逐渐变黄枯死。  相似文献   

14.
《新农业》2015,(13)
<正>白粉病属侵染性真菌类病害。辣椒白粉病是设施栽培辣椒的重要叶部病害之一,也是兴隆县温室栽培中发生最为严重的病害,白粉病主要危害辣椒叶片,严重时嫩茎和果实均受到危害。1为害症状辣椒白粉病危害叶片时,除出现明显病斑外,还会产生褪绿斑和褐斑。褪绿斑多呈不规则形,浅黄色或黄绿色,在发病初期的叶面上出现,边缘不清晰,叶面有时出现稀疏的白色粉状霉层,褪绿斑逐渐扩大,导致叶面  相似文献   

15.
凤城市五味子栽培面积越来越大,白粉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从2007年调查的情况看,五味子白粉病普遍发生且非常严重,加之用药不对症,经常造成叶片卷曲干枯,导致全林枯死缺苗,果实霉污掉粒.  相似文献   

16.
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白粉病是生产中严重影响黄瓜产量和质量安全的3种关键病害,田间常混合发生且发生重。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评估了几种新型杀菌剂对黄瓜生产中3种关键病害的综合控制效果。结果表明,23.4%双炔酰菌胺悬浮剂2 000倍液处理对黄瓜霜霉病防效最优,对白粉病也有一定的兼治效果;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35%氟菌·戊唑醇悬浮剂3 500倍液对黄瓜白粉病防效优异,药后7~23 d防效为68.7%~77.6%,对黄瓜霜霉病也有较好的兼治作用;20%噻唑锌悬浮剂500倍液和3%噻霉酮微乳剂600倍液处理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效最佳,其中噻霉酮对霜霉病和白粉病也有一定的兼治作用。建议田间瓜类多种病害混发时,根据不同病害发生程度可选用吡唑醚菌酯、氟菌·戊唑醇等杀菌谱广的药剂,细菌性病害发生重时可选用噻霉酮、噻唑锌等药剂,轮换使用进行防治,避免或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打瓜白粉病是常见且易发生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瓜果类作物,从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发生,该病分布广,危害较重,一旦感染,病菌蔓延很快,如不及时防治,会引起瓜叶枯焦,果实生长缓慢,瓜藤早衰。打瓜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面上出现灰白色霉点,后逐渐向四周扩散,形成近圆形斑块,条件适宜时霉斑扩张迅速,病斑相连成一片,使整个叶片覆盖一层白粉状物,严重时瓜面也可出现白粉状物。通风不良、透光性差、荫蔽繁茂,当田间湿  相似文献   

18.
<正>一、白粉病1.发病症状该病主要侵染叶片、叶柄、茎蔓,果实一般不受害。发病初期,叶背或叶面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环境适宜时迅速扩大成较大的白色粉霉,病害由老叶逐渐向新叶蔓延,严重时整个植株被白色粉状霉层覆盖。后期白粉层变灰白色,白粉层中出现黑褐色小粒点,是病原菌的闭囊壳。  相似文献   

19.
任志 《农家参谋》2013,(10):21-21
一、白粉病 1.病害。秋海棠白粉病为世界性病害,严重影响植株生长,降低观赏价值。该病主要浸染植株的叶片、茎、叶柄及花。感病部位形成灰白色或淡褐色病斑,病斑上布满白色粉状霉层,故称白粉病。病害发生严重时,感病组织逐渐坏死,最后植株整株死亡。  相似文献   

20.
正1.大田作物常见的病虫害类型1.1大田作物常见病害水稻纹枯病属于真菌性的病害,在距离水面近的地方会出现一些暗绿色斑点,并且会不断的变大,进而成为椭圆状或者云纹状,叶片以及叶梢受到病害影响会逐渐出现枯死,造成水稻产量降低;小麦白粉病对小麦各器官都会产生危害,其中对叶片与叶鞘危害最大,在发病的初期,其叶面会出现很多1-2mm白色的霉点,其霉点逐渐的变大成圆形或椭圆形,在表面并形成相应的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