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TalipesE-quinovarus(CTE)是矫形外科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国外统计发病率为1‰~3‰。传统的治疗,早期手法矫形分步进行[1],复发率40~80%[2];中期手术治疗,行足后内侧广泛软组织松解[1,3],但切口瘢痕大,瘢痕挛缩、畸形复发时有发生;晚期行足跗三关节截骨石膏固定融合术。但石膏固定容易残留或复发畸形、容易截骨面移动或不融合[4],不易观察足血液循环[5]。1970年以来,将1岁以内定为早期治疗,改良手法,同步进行矫正CTE,同时胶布、绷带固定;1~12岁定为中期治疗,用自行设计的外固定架矫正CTE;13岁以后的定为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中足骨折脱位致平足症患者采用关节融合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接收的中足骨折脱位致平足症患者23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融合术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足部力线改变状况。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AOFAS评分、VA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Meary角以及距骨.跟骨角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术前,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足骨折脱位致平足症患者中采用关节融合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足部力线与外形,并稳定足弓,缓解其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肌腱松解或肌腱松解联合肌腱延长术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术后并发足趾屈曲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8月至2017年6月,采用肌腱松解或肌腱松解联合肌腱延长术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术后并发足趾屈曲畸形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0~47岁,中位数32岁。胫腓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术后1例,胫腓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术后10例。闭合性骨折9例,开放性骨折2例。术后1~6个月出现足趾屈曲畸形,其中第1足趾屈曲畸形1例,第1至第3足趾屈曲畸形7例,第1至第5足趾屈曲畸形3例。均排除因筋膜室综合征或神经损害所致足趾屈曲畸形者,均经理疗、按摩、温水泡浴及被动屈伸足趾功能锻炼等治疗后无效。术后随访观察畸形矫正及患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8例行单纯肌腱松解术,3例行肌腱松解联合肌腱延长术。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48个月,中位数12个月。所有患者足趾屈曲畸形完全矫正,足部疼痛缓解,无畸形复发,行走时步态正常。末次随访时,按照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足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采用肌腱松解或肌腱松解联合肌腱延长术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术后并发足趾屈曲畸形,可以矫正畸形,促进患足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足的形态或结构异常统称为足部畸形,而足弓发育不良或受损,导致足弓失常,可引起相应的足部畸形,长时间无法得到改善,甚至可引起骨性关节炎的发生。足弓可分为横弓与纵弓,纵弓又分为内侧纵弓和外侧纵弓。因足弓的高凸或塌陷而使足部表现为高弓或扁平足畸形,甚至伴发或继发其他的足部畸形,如先天性仰趾外翻足、先天性垂直距骨、先天性跗骨融合、副舟骨等。充分了解足部畸形的特点,准确诊断儿童足部畸形,以便于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足部畸形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彭某,男,38岁。因行走中左足踏于沟渠中摔倒,致足部扭伤,即左足疼痛、不能行走,3小时后就诊。查体,左足背近端中度肿胀,足前部内翻、内收畸形。距舟关节处压痛剧烈,足活动受限,不能着地。左足正、斜位X线照片显示,左足距舟关节远端向内、上、后移位(见附图),距跟关节正常。即行手法复位,对抗牵引,将足远端外翻、外展,前足畸形即矫正,经X线片证实脱位整复成功。口服活血化瘀中药,并局部中药外敷,踝足“8”字绷带外固定,抬高患肢。2周后复查,左足仍有轻度肿胀,小腿、足前部皮肤有广泛瘀斑,X线片复查示距舟关节无移位。  相似文献   

6.
陈旧性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选择——附7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陈旧性跟骨骨折手术治疗方法选择的客观依据 ,对 72例陈旧性跟骨骨折 ,分别采用跟骨外侧骨突切除及腓骨肌肌腱松解术 (A组 )、距下关节融合及植骨术 (B组 )、跟骨截骨矫形及距下关节融合植骨术 (C组 )、三关节融合术 (D组 )四种方法治疗。术后经 1~ 6年随访 ,总优良率 87%。认为术前应对患足畸形、疼痛部位及X线片细致检查分析 ,拟定治疗方案 ,以免加重患足创伤 ,使手术取得最佳效价比。其中矫正跟骨畸形 ,尽量恢复足纵弓 ,使患足尽可能恢复生物力学结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手法矫正石膏托固定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惠安县医院(362100)张育平刘远峰林志扬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约占先天性足部畸形的70%以上。由前足内收翻、足跟内翻及马蹄形3部分畸形组成。诊断不难,临床并不少见,治疗越早,恢复越快。我院骨伤科自1989年以来...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2011年,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Lisfranc损伤患者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24 ~57岁,中位数33.5岁.左足9例,右足13例.足部均有不同程度的肿痛,其中避痛性跛行18例,与健侧相比足弓塌陷7例.根据Hardcastle的分型方法:A型3例;B型16例,其中B1型6例,B2型10例;C1型3例.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4个月,中位数19.5个月;1例失访.无内固定断裂、再骨折脱位等并发症发生,关节融合均获得成功.根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中部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本组优5例,良12例,可2例,差2例.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Lisfranc损伤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手法矫治先天性马蹄内翻足12例王爱铭桂林市中医医院541002广西桂林市临桂路4号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足部畸形中最多见的一种。它的畸形包括足下垂、足的内收、内翻与跗骨间关节跖屈[1].在每1000个新生儿中约见1例[2].笔者近2年内用手法矫治该病1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距舟关节融合术治疗Ⅲ、Ⅳ期Müller-Weiss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采用距舟关节融合术治疗Müller-Weiss病患者17例。男2例,女15例;年龄42~67岁,中位数54岁;左侧7例,右侧10例;Maceira分期为Ⅲ期12例、Ⅳ期5例。X线检查示病变均局限于距舟关节。病程10~52个月,中位数36个月。足弓正常的患者,术中彻底去除距舟关节软骨和硬化坏死组织后,对距舟关节进行原位融合;足弓进行性降低和Ⅳ期的患者,关节融合时取髂骨3皮质自体骨块修整成楔形进行植骨,恢复足弓高度、矫正前足内收畸形。术后随访观察关节融合及患足疼痛缓解、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8个月,中位数20个月;距舟关节均骨性融合,融合时间12~17周,中位数14周。患足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前(6.3±2.5)分、末次随访时(0.6±0.4)分;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中部足功能评分,术前(41.3±12.8)分、末次随访时(87.8±12.2)分。均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及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病变局限于距舟关节的Ⅲ、Ⅳ期Müller-Weiss病患者,采用距舟关节融合术治疗,关节融合好,可缓解患足疼痛、改善患足功能,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中足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中足骨折脱位致创伤性平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该院足踝外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0例陈旧性中足骨折脱位致创伤性平足症患者,对其实施中足关节融合术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侧位第一跖距角(Meary角)、距骨-跟骨角、中足评分(AOFAS评分)以及疼痛评分(VAS评分)。结果治疗后距骨-跟骨角(25.73±4.56)和AOFAS评分(81.17±6.98)分高于治疗前(20.58±4.06)、(42.84±7.62)分,而Meary角(3.65±1.21)°和VAS评分(2.48±0.82)分则低于治疗前[(10.67±3.28)°、(5.95±1.23)分],通过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足关节融合术在陈旧性中足骨折脱位致创伤性平足症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足部力线和外形,降低疼痛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拇外翻合并小趾内翻是前足的常见畸形,其发病多与遗传,穿高跟鞋有关.患者前足横径宽,足部外形难看,穿鞋困难,可引起拇囊炎和小趾囊炎,胼胝,跖骨头下疼痛,锤状趾等临床症状.国内鲜见拇外翻合并小趾内翻的畸形矫正报道,我院自2007年5月-2009年5月,采用微创截骨矫正术治疗拇外翻合并小趾内翻患者32例49足,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共观察治疗拇外翻合并小趾内翻患者32例(49足),男2例(2足),女30例(47足);年龄23 -80岁,平均57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手术疗法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及远期疗效。方法:对1984年~1994年收治的34例,47只患足的小儿,采用手法按摩,铝合金支架固定及后期功能锻炼巩固疗效治疗,进行长期随访观察,观察的内容包括患足外形、关节功能、影像学结果,手术治疗原因及效果等,研究其远期治疗效果。结果:根据骨科疗效标准,足部畸形得到完全矫正,X片示:第一跖骨轴线与距骨颈体成一致,胫骨和跟距间的关系恢复正常,痊愈29例,好转5例。随访时间平均20年,患者外形关节功能及影像学示:基本正常27例,后期手术治疗7例,非手术疗法远期疗效优良率79.4%。结论:非手术疗法是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简便、经济、痛苦小的优点。后期穿矫形鞋及持续功能锻炼,对防止畸形复发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提高手术治愈率和减轻手术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马蹄内翻足分为僵硬型和柔韧型两型 ,[1 ] 重度马蹄内翻足属于僵硬型 ,三关节融合术仍是治疗的主要方法 ,但手术难度大 ,并发症多 ,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难点之一。作者自 1 995年以来 ,共收治重度马蹄内翻足 1 6例 1 9只足 ,在行三关节融合术前 ,均采用中医康复和前期手术治疗 ,降低了三关节融合术的难度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取得了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 6例 1 9只足 ,跟骨内翻角度大 3 0°。性别 :男 9例 ,女 7例。年龄平均 1 5岁( 9~ 2 4岁 )。侧别 :右侧 6例 ,左侧 7例 ,双侧 3例。病因 :先天性 6例 9足 ,儿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Weil截骨治疗第1跖列不稳所致拇外翻合并转移性跖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采用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Weil截骨治疗第1跖列不稳所致拇外翻合并转移性跖痛患者15例,均为女性;年龄46~58岁,中位数52岁;单侧10例,双侧5例;合并第3跖骨头下胼胝体形成5例.术后观察患足畸形矫正、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 27个月,中位数16个月;截骨均愈合,愈合时间8~ 14周,中位数10周;术后患足疼痛明显缓解,胼胝体消失,拇外翻角和第1、第2跖骨间角均较术前明显减小(32.75°±2.86°,13.25°±1.25°;18.55°±2.98°,11.50°±1.64°).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足拇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足功能,术前(47.80±3.82)分、术后(87.50±3.30)分.结论:第1跖楔关节融合联合Weil截骨治疗第1跖列不稳所致拇外翻合并转移性跖痛,可有效矫正患足畸形、缓解疼痛,有利于患足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陈金宗 《双足与保健》2003,(5):18-18,20
足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它处于人体最低部位,由52块骨,66个关节,40多条肌肉和200条韧带组成。中医经络学说认为,双足通过经络系统与全身各脏腑密切相连,构成了足与全身的统一性。人体十二正经中,有六条经脉即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分布到足部,足部为足三阴经之始,是足三阳经之终,通过经络与全  相似文献   

17.
张琼 《西部中医药》2000,13(5):39-40
跖跗关节骨折脱位属足部的严重损伤 ,现将资料完整的 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例患者中男 4例 ,女 1例 ;暴力损伤 :3例从高处坠落足踝极度跖屈 ,1例为车轮辗压 ,1例损伤原因不明。临床均见足背畸形 ,损伤严重 ,淤肿明显 ,足横经增宽 ,长径缩短 ,X光所见足第二、三、四、五跖骨基底向外背后侧移位 ,其中 2例合并第二跖骨基底骨折。就诊时间最短 1 .5小时 ,最长 5个月。2 治疗及结果其中 3例均在充分麻醉下手法复位 ,牵引前足 ,并向前内及跖侧推压脱位骨折的跖骨基底部位 ,使足部恢复外形后用足部托板固定制动并在背侧加“U型”压垫加压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Ponseti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Ponseti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120例139足,男89例102足、女31例37足。年龄5个月至6岁,中位数19个月。双足畸形19例;单足畸形101例,其中左足55例、右足46例。根据Diméglio分型,Ⅱa型62例77足、Ⅱb型46例50足、Ⅲ型12例12足。治疗后随访观察足部畸形矫正和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8年,中位数3.4年。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跟腱断裂及压疮等并发症。按照《足外科》中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标准评定疗效,痊愈108例121足、显效9例15足、有效3例3足。结论:Ponseti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具有操作简单、组织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促进患者足部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钟仲义 《双足与保健》2003,(4):47-48,F002,F003
笔者在10几年足反射疗法推广应用过程中,体会到在施术时,对膝关节、小腿、足部采用一些放松手法很有好处,一则可以使患者(或保健者)能迅速放松下来,消除心理紧张;二则可达到疏通足部经络、松弛肌腠、宣通气血、理筋活脉、利通关节、御寒保暖等功效。根据足部反射区按摩的特点,结合传统中医推拿的手法,现整理为17种休闲放松保健手法介绍如下: 1.双掌搓擦法(见封2图1): 1.1 要领:双手掌指面紧贴足内外侧、足背、足底部皮肤,直线往返搓擦并产生一定的  相似文献   

20.
(接上期) (三)望形态:观察足部的整体外形(足容,足型)。正常健康人双脚无畸形,生长发育正常,未受挤压变形,大小、薄厚、胖瘦与人体比例适中。足反射区未发生异常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