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高师公共教育类课程体系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力图在改革高等师范院校原有公共教育类课程体系中的教育理论性课程和教育实践性课程的基础上,建立专门的、综合性、操作性较强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以构建一种新的完善的能够“培养高师师范类 教师职业素质,使师范生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常握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具备基本的综合教学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的高师公共教育类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喀什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走特色化的专业建设道路就必须首先构建特色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确立适应新疆特别是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和多元音乐文化并存现状的专业培养目标,优化支撑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理念的课程设置,加强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特色课程的设置,完善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是构建特色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挑战及目前高师培养目标存在的滞后性出发,高师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如下:培养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课改动态的高师人才;培养具备均衡、全面知识结构的高师人才;培养具有初步的教学实践经验与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高师人才;培养拥有良好的观念、健康的心理和恰当的职业理想的高师人才。  相似文献   

4.
高师教育类课程与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中,教育类课程设置不合理、忽视教学实践环节和教育类课程教学方法落后是导致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薄弱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对目前高师教育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以期提出教育类课程改革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5.
多元文化社会亟须多元文化教育。中小学教师是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我们在培养中小学教师的过程中,应在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手段等方面融入多元文化理念、贯穿多元文化内容,使教师具备多元文化素质及教育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高师教育类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高师教育类课程主要是指教育学、心理学和各科教学法等课程,这类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这类课程的实践性、实用性和操作性特点,使学生能真正得到从事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高师学生要成为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必须学好教育类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中规定:“非师范院  相似文献   

7.
从改革高师教育类课程的结构与内容入手,提出了构建高师教育类新课程体系的设想,即渗透性课程、根基性课程、实践性课程、成长性课程“四大领域”;教师修养、教育理论、教学理论、教育技术、教学实践和教育科研“六组模块”;主修、辅修、讲座活动“三类课程”相结合的高师教育类新课程体系,旨在培养高素质教师、引领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呼唤"反思型教师"。高师作为培养未来中小学教师的主要阵地,必须把教育重点放到如何提高师范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和学习能力上。为此,高师教育要着力重塑人才培养理念;改善教育类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各民族多元文化存在的事实,使具备多元文化教育能力成为当前我国中小学校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依据多元文化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养,从课程模式与教学策略方面,提出培养多元文化教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对高师学生新课程理念进行调查,发现高师学生基本上具有了新课程的理念,但依然无法满足新课程的需要,学生内部在城乡、毕业生类别三个水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理科类师范生比文科类师范生更具备新课程理念。基于此,研究认为高校教师教育应以开放的、创新的、多元的教学模式组织大学教学,提高师范生的综合水平和实践能力,调整课程设置和专业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建立发展性的教师教育评价体系,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11.
对河南省部分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基础课程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育类课程设置存在着侧重理论层面,滞后于中学地理新课程的改革,教育实践课程没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类课程设置课时较少,学分比例偏低;学生对新课程改革的认知理解程度不足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高师院校应通过整合教育基础理论课程,增加教师职业技能类课程和教育研究课程,重视教育实习,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新型地理教师。  相似文献   

12.
高等师范院校公共教育类课程是为培养未来合格教师而开设的课程,体现了高师教育的特色,在高师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高师公共教育类课程在实施中遭遇了诸多困境,实践领域问题的出现以及当下时代发展的特点,都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并积极探寻高师公共教育类课程改革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高师教育类课程结构的现状分析及改革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培养学生的质量,影响到未来教师的素质。本文基于对六所高师教育类课程结构进行的调查,分析了目前我国高师教育类课程结构的现状并且提出了一定的改革构想,以期探索高师教育类课程较为合理的设置结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被提到议事日程。教育部制定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为高师院校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其课程目标上应以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为宗旨;课程结构上要兼顾理论性与实践性;课程实施上要强调学生的体验与参与;课程评价上要方式多样、项目多元、关注结果又重视过程。  相似文献   

15.
具备良好的教研能力已经成为时代对教师的必然要求。但是教师的专业化和教研能力现状并不如人意。教师教育科研意识欠缺,能力较差,并缺乏科学的教育理论知识。高师教育阶段为师范生打下教研基础、培养他们的教研能力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高师院校必须承担起培养(准)教师教研能力的重任。正确把握教研能力的内涵,探求培养教研能力的有效途径。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将“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中学教学技能实训”课程、“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高师教育中的必然环节与师范生教研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并在师范生入职初期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引导,最终优化高师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以教研能力培养为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模式,培养和造就具有较强教研能力的教师。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新课标的全面实施,以及教师资格认证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入,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与不足,在这种新的背景下,要求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逐步建立起一个三维立体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师院校的培养体制也在随之改变.高师生物教师教育人才不仅要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该文对高师生物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制的构建原则进行了探讨,对高师生物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制构建的具体问题从目标、模式、课程设置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进。每学期数以万计的中小学在职教师进行着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培训。为减轻培训的压力,培养新课改下的合格高师学生,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的高师学生是否须具备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否须具有新课程实施的教学能力。高师院校如何进行新课程理念的培养呢?一、构建新的人才培养观我国现行的高师教育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更新比较慢,师范生与其他院校毕业生在应具备的教师素质方面显示不出多大优势。许多学科对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和动态不了解或了解不多,对基础教育既无指导…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促使我国高师院校外语教师教育课程必须进行改革。改革应从专业课程结构和课时的调整,增设语言学和教育类课程,强化语言教学实践等方面入手,才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外语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20.
职前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受益者是基础教育领域,提升途径主要依托高师院校.对照发达国家的改革经验,我国应尽快改革职前教师实践教学培养策略,抓住我国师范专业认证的"牛鼻子",探索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与职前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关系,更新教师教育类课程,完善教育实习模式,加强职能部门在基础教育与高师院校的协调能力,共同保障师范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