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三腔鼻空肠管与普通经鼻空肠管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应用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方法将52例需要肠内营养支持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经三腔鼻空肠管组和普通经鼻空肠管组,每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和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及腹泻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及血红蛋白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营养支持14d内经三腔鼻空肠管组的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普通经鼻空肠管组。结论经三腔鼻空肠管与普通经鼻空肠管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供给中均能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三腔鼻空肠管较之普通鼻空肠管能显著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人血白蛋白在治疗急性重症缺血性卒中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人血白蛋白治疗急性重症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方法 收集急性重症缺血性卒中患者8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20%人血白蛋白50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5d,之后酌情间断应用;对照组36例,仅在血清白蛋白低于25g/L时加用人血白蛋白。比较治疗前、治疗2周后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Glasgow昏迷评分的变化,以及治疗期间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Glasgow昏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应激性溃疡、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血白蛋白治疗急性重症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显著,且能降低重症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重症老年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与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收住NICU重症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蛋白代谢、血脂代谢、免疫功能变化与并发症的发生,探讨营养状况、营养支持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30例收住NICU的重症老年脑卒中患者,检测入院第1天、第14天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IgA、IgM、IgG的含量.分析第1天、第14天血红蛋白、蛋白代谢、脂代谢及部分血清免疫的变化.比较并发感染组(n=20)和非感染组(n=10)的第1天、第14天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的水平.分析营养支持前后并发症.结果 重症老年脑卒中患者住院14天后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IgG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合并感染率达67%,死亡率7%.第1天、14天感染组及非感染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的水平下降,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重症老年脑卒中后营养状况呈恶化趋势,以2周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下降最为明显.营养状况的恶化,延缓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增加合并症发生和住院成本.肠内营养治疗虽可延缓营养状况的恶化,但老年患者卒中后神经内分泌代谢改变、营养成分消化吸收摄入能力下降与高消耗等多因素阻碍营养障碍改善,寻找更加符合老年重症患者吸收的营养支持,包括营养制剂、营养途径与方法,有益于改善老年重症卒中患者营养状况,降低住院成本,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营养支持对急性卒中患者血清氨基酸谱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支持因素对急性卒中患者产生的血清氨基酸谱变化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急性卒中伴吞咽困难的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入院后48 h内、入院后(7±1)d及入院后(14±1)d时患者血清氨基酸谱、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BI)、感染率.随访发生急性卒中后的1、3个月患者的NIHSS及BI评分.结果 肠内组患者入院(7±1)d及(14±1)d的血清氨基酸谱、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随访1、3个月,NIHSS评分肠内组(9.0±1.4,7.9±1.3)优于对照组(11.1 ±1.5,10.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042,P<0.05),而BI评分肠内组(50.1±1.8,52.0±2.4)与对照组(49.0±2.1,51.3±2.8)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707,P>0.05).结论 对急性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机体的血清氨基酸水平,从而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减少感染并发症,促进近期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依达拉奉作对比,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7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8例用尤瑞克林0.15PNA单位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14d为一疗程。对照组90例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14d为一疗程。治疗前、治疗后14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并监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变化,治疗前、治疗后14d、治疗后90d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两组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5867)。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第14d的Barthel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90d的Barthel指数评分出现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4)。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C-RP及NSE值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有效、安全,急性期疗效不亚于依达拉奉,而远期疗效优于依达拉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添加蛋白补充剂的营养干预效果。方法以2018-07—2019-01新乡市中心医院治疗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观察组在常规饮食基础上口服蛋白补充50 g/d,干预10 d后观察2组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清蛋白和前白蛋白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总蛋白、前白蛋白、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变化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口服添加蛋白补充剂有助于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相关指标,对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龄吞咽困难卒中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否改善高龄吞咽困难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卒中伴吞咽困难的高龄患者(年龄≥75岁)67例,研究组(n=36)于入院72 h内留置鼻饲管实施规范肠内营养,对照组(n=36)于入院1周内留置鼻饲管并由家属自行喂养饮食。观察两组第21天的实验室营养指标,包括总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Alb)和三酰甘油及低蛋白血症(Alb<35 g/L)发生率、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住院第21天,研究组的总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低蛋白血症发生率研究组(38.9%)显著低于对照组(67.7%,P =0.018);感染发生率研究组(41.7%)显著低于对照组(71.0%,P =0.016);总有效率研究组(72.2%)显著高于对照组(48.4%,P =0.04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高龄吞咽困难卒中患者的营养,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内镜下经皮胃造瘘(PEG)家庭肠内营养对卒中后吞咽困难营养不良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困难致营养不良患者14例,予PEG家庭肠内营养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5d、30d分别测量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血红蛋白、血淋巴细胞、血清白蛋白、血清钾,及行NHISS卒中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PEG家庭肠内营养对卒中后吞咽困难营养不良治疗后各营养指标较治疗前提高,呈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NHI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有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EG下家庭肠内营养对卒中后吞咽困难营养不良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54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营养支持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能全力高能营养素合剂及普通流汁鼻饲.住院第1 d、10 d和21 d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三酰什油水平、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统计感染发生率;入院30 d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和分级.结果 住院第10 d、21 d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均下降,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均P<0.05);对照组第10d、21 d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及感染发生率显著升高(均P<0.05);营养支持组第10 d、21 d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第21 d两组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营养支持组较对照组同期改善更为显著(均P<0.05),第30 d时临床痊愈率(ADL Ⅰ,23%)及与日常生活自理率(ADL Ⅰ~Ⅲ,86%)显著高于对照组(12%,66%,)(均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低热量和正常热量营养支持对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ICU收治的55例APACHE Ⅱ评分18分且NRS营养评分3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热量组和正常热量组。2组均给予原发病治疗,并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根据公式计算2组所需的热量。低热量组给予计算需求热量的40%~60%,正常热量组给予标准肠道营养(计算需求热量的70%~100%),比较2组营养支持前和7d后的APACHE Ⅱ评分、血糖控制、白蛋白水平以及ICU停留时间,随访28d,比较2组病死率。结果 2组给予7d营养支持后,低热量组的APACHE Ⅱ评分,血糖和白蛋白的水平均优于正常热量组,且低热量组的ICU停留时间较正常热量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热量营养支持用于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正常热量组营养支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嵇朋  周衡 《中国卒中杂志》2018,13(7):671-675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对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营养指标、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具有脑梗死病史的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即新型冠状病 毒肺炎)患者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救治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火神山医院既往有脑梗死病史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新型冠 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临床分型标准,分为普通型和重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 的一般病史资料、临床表现、合并症及实验室检查的特点。 结果 共纳入6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其中普通型31例,重型29例。临床结局出院54例,转院3 例,死亡3例。重型患者较普通型患者更易出现呼吸衰竭(20.7% vs 3.2%,P =0.049)、急性心肌损伤 (17.2% vs 0,P =0.022)等并发症。实验室检查方面,重型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D-二聚体、乳酸脱氢 酶、CRP水平高于普通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性粒细胞计数(OR 1.799,95%CI 1.208~2.678, P =0.004)、淋巴细胞计数(OR 0.038,95%CI 0.004~0.359,P =0.004)为重型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既往有脑梗死病史的COVID-19患者合并基础疾病较多,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和淋巴细胞计 数降低是重型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入院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胱抑素C (cystatin-C,Cys-C)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2018年11月于任丘康济新图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依 据入院时NIHSS评分分为轻型组(NIHSS评分<7分)、中型组(7分≤NIHSS评分<15分)、重型组(NIHSS 评分≥15分)。比较三组间血清Hcy、FI B、Cys-C水平差异,进一步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Hcy、 FI B、Cys-C水平与NIHSS评分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4468例患者,中位年龄65.00(65.00~72.00)岁,男性2765例(61.88%)。轻型组3943 例(88.25%),中型组441例(9.87%),重型组84例(1.88%)。三组间血清Hcy(P<0.001)、FI B(P <0.001)、Cys-C(P =0.035)水平比较,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轻型组血清 Hcy、FI B和Cys-C水平均低于中型组和重型组。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血清Hcy(r =0.770,P<0.001)、 FI B(r =0.440,P =0.003)、Cys-C(r =0.580,P<0.00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呈正相关。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FI B、Cys-C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联合营养管理措施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9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2例。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基础上,观察组由护士联合医师、营养师和康复师组成团队实施联合营养管理,对照组由护士按照营养师医嘱进行,评估入院后第1天和第21天2组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和上臂肌围(AMC)的变化,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和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变化以及营养支持治疗满意度。结果住院第21天,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项营养指标均有下降,且对照组营养指标减低更为显著,观察组各项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第21天观察组低蛋白血症发生率(19.04%)显著低于对照组(39.6%)。观察组感染发生率(23.8%)显著低于对照组(62.5%)。第21天2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联合营养管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包括临床医师、护士、营养师及康复师在内的联合营养管理模式有利于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供给,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与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关系,为预防老年轻型 卒中后认知障碍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9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科住院的老年轻型急性 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组病例均在入院第2天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清β2微球蛋白、 LDL-C、HDL-C等生化指标;发病第10~14天使用北京版MoCA量表进行评测,分为认知障碍组(MoCA评 分<26分)和无认知障碍组(MoCA评分≥26分),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 认知障碍与血清β2微球蛋白之间的关系。 结果 研究共纳入106例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认知障碍组66例,无认知障碍 组40例。认知障碍组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P =0.040)、年龄(P =0.004)、高血压患者比例 (P =0.027)均高于无认知障碍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OR 2.645, 95%CI 1.145~6.110,P =0.023)、年龄(OR 1.112,95%CI 1.041~1.188,P =0.002)、高血压(OR 2.806, 95%CI 1.057~7.452,P =0.038)是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 结论 血清β2微球蛋白升高是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清β2微球 蛋白水平较高的老年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6例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实验组)43例和家庭传统喂养组(对照组)43例。比较21d后2组患者的营养状态、感染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住院21d时,实验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上臂肌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合并感染的发生率为27.9%,对照组为53.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NIHSS评分(11.13±2.03)分低于对照组的(15.35±2.76)分,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能够提升患者营养状态,减少感染发生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从而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龄轻型缺血性卒中3 h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连续收治入院的发病3 h内48例高龄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 随机分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24例和未溶栓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情况,基线美国 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评分,治疗24 h后颅内出 血转化率,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及90 d病死率。 结果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治疗24 h后颅内出血转化率分别为4.17%和0(P =1.000),两组 90 d病死率均为4.17%(P =1.000),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及未溶栓组90 d mRS评分为0~2分的比率 分别为83.33%和54.17%(P =0.029)。 结论 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不增加急性期颅内出血转化的风险, 可以改善高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不增加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适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 schemic s troke,AIS)患者急诊溶栓的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并探讨其在急诊救治中的可行性及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优化溶栓流程对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院内延误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行静脉溶栓治疗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资料。按照流程优化时间前后,分为优化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入院到溶栓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溶栓后7 d NIHSS评分和溶栓后3个月mRS评分。结果共纳入57例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平均年龄61.7±5.4岁,男性44例(77.2%)。其中对照组24例,优化组3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优化组DNT缩短(68.7±19.1 vs 88.8±23.1 min,P=0.001),DNT≤60 min的患者比例更高(42.4%vs 12.5%,P=0.015);溶栓治疗后3个月mRS评分更低[0(0~0.5)vs 0.5(0~2),P=0.017],良好预后(mRS评分≤1分)患者比例更高(87.9%vs 62.5%,P=0.024)。结论优化溶栓流程可以缩短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DNT,提高DNT≤60 min达标率,改善患者3个月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急性丘脑卒中伴嗜睡患者血浆中下丘脑分泌素(hypocretin,Hcrt)及白细胞介素-17 (interleukin 17,IL-17)的变化,探索丘脑卒中炎性反应的发生机制。 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经头颅影像学检查证实的 急性丘脑卒中的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按有无嗜睡的发生将其分为丘脑卒中伴嗜睡组(18例)和丘脑 卒中不伴嗜睡组(16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浆中Hcrt、IL-17水平的差异,观察比较急性期丘脑卒中睡 眠障碍血浆中Hcrt和炎性因子的改变。 结果 丘脑卒中伴嗜睡组Hcrt水平较不伴嗜睡组增高,P =0.001。丘脑卒中伴嗜睡组IL-17水平较不 伴嗜睡组增高,P =0.001。 结论 Hcrt可能是丘脑卒中后睡眠-觉醒障碍的一个敏感的生化指标,IL-17可能参与了急性丘脑卒 中睡眠障碍炎性病理机制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