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凉血消风散治疗亚急性湿疹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验方凉血消风散治疗亚急性湿疹的效果。60例以凉血消风散内服,对照组58例以地氯雷他定片、扑尔敏内服。方法:将118例亚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结果:治疗组痊愈21例,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显效率70%;对照组痊愈17例,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13例,总显效率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凉血消风散治疗亚急性湿疹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黄艳 《中医药导报》2006,12(11):43-43,51
目的:观察自拟凉血消风散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71例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予凉血消风散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23例,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临床治愈13例,总有效率为62.9%。两组比较治疗组在综合疗效及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凉血消风散治疗皮肤瘙痒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地虎糊膏治疗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亚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地虎糊膏治疗,对照组给予消炎癣湿药膏治疗,两组均1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5%,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地虎糊膏治疗亚急性湿疹疗效好,为临床上治疗亚急性湿疹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合消风散治疗湿热型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湿热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黄连解毒汤合消风散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结果: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9.77%、93.02%,对照组分别为21.43%、78.5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连解毒汤合消风散治疗湿热型湿疹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合消风散加减联合除湿止痒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内服中药汤剂(消风散合玉屏风散加减)联合外用除湿止痒软膏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除湿止痒软膏局部外涂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以EASI积分作为观察指标并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治愈率分别为91.67%、46.67%,对照组分别为66.67%、1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治疗组EASI积分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散合消风散加减联合除湿止痒软膏治疗慢性湿疹具有高有效性、高安全性和低复发性的特点,可以成为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消风散加减方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消风散加减方内服外用治疗,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片口服配合3%硼酸溶液外敷或炉甘石洗剂外用,连续治疗30天。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7.8%,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消风散加减方治疗湿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景红梅 《光明中医》2015,30(1):62-63
目的观察凉血消风散加减治疗脂溢性皮炎的效果。方法将符合脂溢性皮炎诊断标准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凉血消风散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维生素B6,维生素B1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2%,对照组有效率77.8%。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凉血消风散治疗脂溢性皮炎较西药治疗疗效更理想。  相似文献   

8.
吴益萍 《新中医》2013,(2):53-54
目的:观察凉血消风散加减治疗吉非替尼相关皮疹的疗效。方法:将2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5例给予皮炎平软膏或红霉素软膏外用,同时口服中药凉血消风散治疗;对照组11例予皮炎平软膏或红霉素软膏外用,同时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2组皮肤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3.3%,对照组为27.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凉血消风散治疗吉非替尼相关皮疹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加味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采用加味消风散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口服西替利嗪、酮替芬、雷尼替丁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味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四物消风散加减配合艾灸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四物消风散加减口服,并联合羌月乳膏外涂患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艾灸神阙穴、三阴交穴治疗。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采用4级加权评分法和EASI评分法对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和治疗结束后的自觉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并于治疗结束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中疗效达痊愈者随访其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和复发率治疗组分别为93.33%、33.33%,对照组分别为86.67%、53.8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物消风散配合艾灸治疗慢性湿疹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慢性湿疹的复发。  相似文献   

11.
宋群先 《河南中医》2021,41(2):205-210
冯宪章教授擅用中医四诊八纲、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学术思想指导临床,治疗皮肤科的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疗效颇佳。龙胆泻肝汤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的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或肝胆湿热下注证。冯教授认为,带状疱疹病机为虚、瘀、湿、热、毒,病性为本虚标实,急性期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后期则加用益气扶正的药物。湿疹病机与湿、热、虚、瘀有关,急性湿疹以湿热为主,亚急性湿疹以脾虚湿蕴为主,慢性湿疹以血虚风燥、血瘀为主,热重于湿型以龙胆泻肝汤和五味消毒饮加减;湿重于热型以龙胆泻肝汤和除湿胃苓汤加减。皮肤瘙痒症的病因病机为风、湿、热、燥,治以清热除风止痒、清热除湿止痒、滋阴润燥止痒,方选龙胆泻肝汤加祛风止痒药物。除此之外,冯教授将龙胆泻肝汤加减运用于接触性皮炎、玫瑰痤疮、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红斑、多形红斑、足癣感染、寻常型天疱疮等多种皮肤病辨证为湿热型者,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内外合治法治疗湿疹14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41例湿疹患者在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辨证分服清热利湿方,祛风凉血方,养血祛风方的同时,配合虽药冷湿敷,外敷和浸洗诸法内外合治,并与西药常规治疗82例疗效比较,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6.5%,高于西药组,2年后随访中药组83例总有效率为84.3%。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炉甘石洗剂联合双料喉风散治疗肛门湿疹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0例门诊患者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派瑞松霜,5g/次,2次/d。治疗组25例炉甘石洗剂合双料喉风散,涂抹患处,2~3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1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肛门湿疹、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1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痊愈12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炉甘石洗剂联合双料喉风散治疗肛门湿疹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将湿疹患者中医体质、辨证分型、西医分期的年发病次数加以统计,得出不同中医体质、辨证分型及西医分期湿疹患者的年发病次数分布规律及特点,为湿疹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思路及新方法。方法:参照瞿幸主编《中医皮肤性病学》、陈达灿主编《皮肤性病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和喻文球主编《中医皮肤性病学》,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和王琦体质九分法,制定此次研究的《湿疹患者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和《湿疹患者辨证分型表》,对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就诊的482例湿疹患者进行一般情况以及中医体质类型、中医辨证分型、西医分期和年发病次数等内容的调查。结果:不同体质患者的年发病次数间存在明显差异,单一体质中,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年发病次数较多,平和质年发病次数最少;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年发病次数存在差异,湿热浸淫证患者年发病次数多于其他证型的湿疹患者;不同西医分期患者的年发病次数存在明显差异,急性湿疹的年发病次数比亚急性、慢性湿疹年发病次数多。结论: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患者年发病次数多于其他体质患者,平和质患者年发病次数少于其他体质患者;湿热浸淫证患者年发病次数多于其他证型的患者;急性湿疹患者的年发病次数比亚急性、慢性湿疹患者年发病次数多,而慢性湿疹患者年发病次数少于急性、亚急性湿疹患者。  相似文献   

15.
杜丹 《四川中医》2012,(9):113-114
本文根据中医理论,结合临床经验,按湿疹各种类型的特点,进行辨证论治。在湿疹急性期和亚急性期,中医的治疗原则是以祛除风、湿、热邪气为主;而在湿疹慢性期的治疗原则以健脾益气、养血活血等扶正治疗为主[1]。在内服中药的同时,外擦中药青鹏膏剂,使其作用于局部,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薄肤止痒之功。结论:内服及外擦中药综合治疗湿疹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6.
滕汝枫  梁凤霞 《河南中医》2020,40(5):729-732
梁凤霞教授将湿疹辨证分型为:血虚风燥证、阴虚湿热证、脾虚湿蕴证、湿热蕴肤证。梁教授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临证时强调,4个证型可单独为病亦可夹杂为病,若患病迁延日久,可见瘀象,以舌质暗淡,舌下脉络迂曲青紫怒张,或肌肤甲错等为主要症状。梁教授在清热利湿,润燥熄风的治疗总则下注重标本同治,内调脏腑,强调针灸临床诊治湿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并举;标本兼顾,急治其标,缓治其本;调心神与调他脏同施,善用背俞穴;多种针灸方法并施。  相似文献   

17.
陈凯教授治疗湿疹经验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凯教授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湿疹,内外兼顾,因人施治,效果显著。对急性湿疹,辨以湿热浸淫证,法以清热利湿止痒;慢性湿疹辨以湿毒内蕴证,法以除湿解毒,润肤止痒;老年乏脂性湿疹,辨以血虚风燥、阴虚内热证,法以滋阴养血疏风;婴幼儿急性湿疹辨以湿热内蕴证,法以清热利湿,佐以消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联合火针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4例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按照SPSS随机编码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用火针点刺皮损,配以大椎、肺俞、膈俞、脾俞处刺络拔罐;对照组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瘙痒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以及慢性湿疹中医生存质量量表(EPQOLS)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EASI中皮损面积评分和临床表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和EASI中临床表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EASI中皮损面积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PQOLS总分和生理、心理、社会各维度的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拔罐联合火针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优于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可缓解瘙痒,控制皮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介绍苏诚炼教授治疗湿疹的临床经验。认为湿疹的基本病因是风、热、湿,其中以湿邪为主,病程日久伤阴耗血,则以血燥为主;常用治法为利水渗湿、清热燥湿、疏风散邪、养血润燥、调理脾胃、活血通络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亚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盐酸西替利嗪片口服、复地霜皮损处涂抹,治疗组6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湿疹2号方口服。2组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后2个月随访,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7.4%,总有效率96.8%,对照组痊愈率53.3%,总有效率83.3%,2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复发率10.42%,对照组复发率37.50%,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湿疹2号方治疗亚急性湿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