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彭润生 《陕西电力》2004,32(3):107-108
通过离心密实挤压力的理论,推算出转速与密实挤压力之间的关系,以此确定出快速阶段的转速,然后根据电杆钢模跑轮直径与离心机托轮直径之间的转速换算,从而可以设计出离心机的转速.  相似文献   

2.
通过离心密实挤压力的理论,推算出转速与密实挤压力之间的关系,以此确定出快速阶段的转速,然后根据电杆钢模跑轮直径与离心机托轮直径之间的转速换算,从而可以设计出离心机的转速。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PLC和变频器相结合的方案,对整流子电动机拖动的电杆成型离心机进行改造,所设计的系统经运行表明,机组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性能优良,并可节能,尤其是将多种规格电杆离心速度参数输入PLC程序中,使电杆成型工艺标准首次得以自动实施,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4.
王兵 《电工技术》2005,(5):28-29
在对整流子电机拖动的电杆成型离心机研究基础上,采用变频调速的控制方式对原系统重新设计.所设计的系统经运行表明,机组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以及产品质量都有大幅提高,并可节能.  相似文献   

5.
高压架空线路新型电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采用非传统电杆提高经济效益的实践,本文介绍了非传统的杆型:有软横担和软绝缘横担的电杆;减少基础部件数量的杆型;可降低用料的电杆结构等。还简述了对于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采用不同形式杆塔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依据国内某乘用车及国标,建立车辆与电杆碰撞有限元模型,进行汽车正面碰撞及电杆弯曲强度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3种碰撞速度下轿车冲击对电杆损坏程度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3种情况下电杆都因剪切力产生了折断,但在不同速度下,电杆损坏程度及断裂点有所不同。针对此特点,提供了电杆在冲击下的强度设计参考标准,提出了电杆在碰撞中抗折损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考虑10 kV线路在不同覆冰厚度下发生单相断线故障可能引发的次生事故,在ANSYS软件中分别建立了杆线体系耦合模型和电杆非线性实体模型,研究在不同覆冰厚度下发生断线时,线路的动态特性及电杆受力分布特性,同时讨论了不同加固措施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断线时,杆线体系由于阻尼作用而发生振荡,经过一定时间的扰动后趋于平衡;在不考虑电杆基础发生倾覆的状态下,无冰和10 mm覆冰断线,并不会对电杆造成强度破坏,20 mm覆冰时,电杆发生轻微断裂,实际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电杆发生断裂危险;通过调整基础埋深和拉线位置,可显著改变电杆的受力分布和基础倾覆力矩,进而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配网线路加固。  相似文献   

8.
运行中的混凝土电杆产生裂缝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主要因素在起作用,只有对发生裂缝电杆作全面检查,具体分析,找出起主导作用的破坏因素才能使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目前对混凝土电杆裂缝产生原因的分析,一般是从电杆的物理因素,即机械力的破坏着手,而对化学腐蚀则注意较少.一般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化学腐蚀而破坏,国内外已有较成熟的研究,对于普通和预应力混凝土电杆来说,混凝土壁厚只有1.5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输电线路防雷水平时,除了要考虑钢筋混凝土电杆的冲击接地电阻,还应考虑其钢筋结构的影响。为分析输电线路钢筋混凝土电杆钢筋结构对其塔顶电位的影响,利用电力系统接地分析软件CDEGS搭建10 kV输电线路钢筋混凝土电杆模型,计算在不同波形雷电流作用下电杆的塔顶电位。仿真结果证明,混凝土电杆塔顶电位与雷电流波形有关,通过进一步计算对比电杆钢筋结构和接地极的阻值,分析得到在不同雷电流波形作用下,当塔顶电位达到最大值时,电杆钢筋结构阻抗差别明显,在造成电杆塔顶电位差异的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雷电流波头时间越短,电杆钢筋结构感抗越大,对塔顶电位造成的影响越大。因此要提高输电线路的防雷水平,一方面应降低电杆的冲击接地电阻,还应改进电杆钢筋结构,以降低感抗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输电线路的发展,利用电绝缘复合材料对110kV电杆进行结构设计并作优化。针对材料本身的刚性不足变形较大的特点,提出了不同截面类型并作对比分析,选取了性能较好的适合FRP电杆的新型三角肋圆形截面。利用有限元Ansys软件对电杆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借鉴输电线路典型设计原则和钢管类设计条件,采用同结构、变尺寸的方法对模型施加荷载。参考输电设计规范,归纳分析出最优的结构形式及尺寸,电杆高为17m,直径为350mm,壁厚为10mm。为确保电杆运行可靠性,数值模拟了电杆在不同荷载工况下最大强度及变形,验证最大运行应力为109MPa,杆顶位移8.06cm。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分析方法设计出的电杆安全可靠,为复合材料电力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220 kV薛昭Ⅱ回电杆恢复施工时发现水泥杆有不同程度的纵向裂纹和横向裂纹,而且大部分都已超出“规范”规定。为了确保线路投运后安全稳定运行,将因电杆裂纹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由北京巨能公司和山西会通公司对裂纹电杆进行补修。补修中采用粘贴钢板和灌缝技术并涂刷金汤水不漏胶,使裂缝与外界有害气体隔绝,而且粘贴钢板还能增强电杆的强度,使裂纹电杆达到或接近设计强度。该项补修技术在蒙西电网中首次应用,为电杆裂纹处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20kV薛昭Ⅱ回线路电杆裂纹补修效果好@杜长林!薛供局  相似文献   

12.
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电杆是高压输电线路杆塔结构的重要发展方向。钢筋混凝土电杆比铁塔可以节省钢材,降低线路造价,而且运行维护工作方便。最近,电力设计院和北京分院完成了新型110千伏钢筋混凝土直线电杆的标准设计,这种标准设计的电杆比旧的钢筋混凝土电杆无论在结构上、施工上、运输上和节省钢材上都更  相似文献   

13.
钢筋混凝土电杆的老化分析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电杆材料构成入手,分析了电杆老化病害的机理和发展过程,提出了设计、制造、运行、施工等不同时期的防治办法,以预防倒杆,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依据使用条件设计了两种复合材料电杆,并进行电杆真型荷载试验,验证了复合材料杆在主要控制工况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出了复合材料电杆设计承载力、变形和破坏特征。试验结果表明:电杆P-△效应产生的附加弯矩较大;电杆破坏特征为距离杆底4.0 m处外边缘玻璃纤维断裂和杆端挤压破坏;拉线对复合材料电杆变形约束有限,建议拉线复合材料电杆在设计中考虑电杆变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南网220千伏输电线路自1980年开始,使用(?)400等径预应力电杆已有八年历史,实践证明预应力电杆较普遍电杆能减少大量钢材,节约基建投资费用,而且与普遍电杆相比,预应力电杆钢度大,抗裂性能好.这些年来,由于使用了预应力电杆,运行线路的电杆外表基本消除了裂纹现象,减少了维修工作,提高了线路运行可靠性.因而使用预应力电杆的技术经济效益是相当显著的.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电杆广泛应用于中低压电网中,但其存在质量重、易开裂等不足。超高强电杆凭借其强度高、耐久性好、自重轻等优点,适用于大档距线路、腐蚀环境和运输不便利的山区。以C120超高强混凝土试样为研究对象,研发超高强电杆,提高电杆承载力和线路工程抗灾害能力。通过设计8组配合比制备混凝土试样,测定养护7天、 28天的抗压强度值,得到不同强度混凝土的破坏形态,分析研究了原材料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情况,最终得到C120超高强电杆混凝土配合比。  相似文献   

17.
输电线路杆塔利用电杆(铁塔)本体材料作为接地引线。铁塔全金属结构,作为接地引线的性能良好,而混凝土电杆是由地线支架穿钉通过内配钢筋至接地螺栓作为接地引线,由于连接的不可靠和不能检查,故混凝土电杆接地引线导通性能较差。我们测量电杆接地电阻时,只把接地极这部分作为测量对象,忽视了对电杆本体这部分接地引线的测量.从而不能准确掌握输电线路电杆接地电阻情况,给防雷治理和杆塔接地装置改造效果带来较大影响。本文选择输电线路电杆中典型的φ300预应力等径电杆(简称电杆)的导通电阻进行测量研究,为输电线路运行技术管理提供支持。为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标准的完善和电杆设计制造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8.
环形混凝土电杆在电网中存量巨大,受环境、气候影响,在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后,均会有不同程度的损耗,尤其是分段连接处的钢板圈,常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腐蚀情况。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钢板圈在不同计算工况下的腐蚀剩余承载力开展计算分析,评定钢板圈在不同腐蚀程度下的安全等级,得到了混凝土电杆达到预警状态、报警状态时的钢板圈腐蚀剩余厚度分别为6.5 mm与5 mm,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置方法,对掌握输电线路老旧混凝土电杆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水泥电杆裂缝的产生机理及裂缝对环形电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提出了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程度评估方法和具有工程实用价值的服役中电杆寿命预测模型。针对冰、风荷载作用下电杆安全性能的评估,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的分析方法,并对水泥电杆变形和应力分布进行仿真计算,为水泥电杆安全运行评估提供了科学数据。研究成果对保证电杆架空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输电线路环形混凝土电杆裂缝隐患入手,对混凝土电杆的纵裂、锈蚀、露筋等现象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了混凝土电杆产生纵向裂缝的原因,从非设计荷载和离心混凝土电杆的变形特征2个方面加以论述,提出了增加混凝土电杆配筋的方法来防止混凝土电杆产生纵向裂缝,使输电线路混凝土电杆纵向裂缝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