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网络钓鱼主要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的一种欺诈行为。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针对在线身份窃取的网络钓鱼活动日益加剧。阐述了网络钓鱼的基本概念;对现有的网络钓鱼的攻击方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类总结,在此基础上对目前主要的反钓鱼方法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提出网络钓鱼在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并得出结论:只有将各种防御方法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应对手段不断翻新的网络钓鱼攻击。  相似文献   

2.
网络钓鱼主要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的一种欺诈行为。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广泛普及,针对在线身份窃取的网络钓鱼活动日益加剧。本文对网络钓鱼的特点、手段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相应的防范对策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应用在我国的飞速发展,网络钓鱼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给我国的互联网用户和企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在线金融、电子商务应用的健康发展.面对网络钓鱼的日益肆虐,仅靠增强网民的主动防范意识来避免"网络钓鱼"是远远不够的.在分析网络钓鱼欺骗伎俩和破解技巧的基础上,着重对互联网应用企业提出了几条建议,以加强其对...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依靠互联网进行商业、个人财政和投资等活动,互联网诈骗行为——网络钓鱼已经对我国的电子商务造成严重的威胁,并严重危害群众利益。介绍了网络钓鱼常用的手法,指出了应对的防范措施,提出了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是远离网络钓鱼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网络钓鱼犯罪技术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钓鱼犯罪是一种新的网络犯罪形式。本文从钓鱼邮件和钓鱼网站两个角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技术分析,提出了各种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并从法律的角度对网络钓鱼犯罪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个人用户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措施,对职能部门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网络钓鱼攻击(phishing,又称钓鱼攻击、网络钓鱼)作为一种主要基于互联网传播和实施的新兴攻击、诈骗的方式,正呈逐年上升之势,使广大用户和金融机构遭受到财产和经济损失。如何及时、有效地识别网络钓鱼相关的互联网风险,控制钓鱼攻击可能带来的影响,已经成为各金融机构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各大银行、证券公司以及安全公司纷纷推出自己的反钓鱼监控服务,目前的反钓鱼技术普遍采取利用爬虫主动进行大范围互联网仿冒站点的搜素,爬取大量可疑钓鱼网站,并逐一对可疑钓鱼网站进行检测,判断其是否为钓鱼网站。面对海量可疑网站,如何高效快速地检测出可疑钓鱼网站又成为一个难题。文中介绍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网站徽标(LOGO)检测的新思路,用于过滤海量的可疑钓鱼网站,加快钓鱼网站的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7.
网络钓鱼防御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络钓鱼正步入快速发展期,对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已造成严重威胁,网络钓鱼防御技术也日益重要。文章深入剖析网络钓鱼基本概念、攻击步骤、类型及演化进程。对网络钓鱼防御研究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和总结。重点对钓鱼网站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进行阐述,还详细分析各类钓鱼网站检测技术的典型应用。探讨现有网络钓鱼防御技术性能的问题,指出网络钓鱼防御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工作与生活平台。然而近年来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特别是网络钓鱼违法犯罪活动发展态势不断扩大,网络钓鱼已成为互联网虚拟社会中的一个巨大毒瘤。文章分析与揭示了当前最新一种基于SSL协议的网络钓鱼犯罪技术的实现原理和机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与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国外“网络钓鱼”技术原理与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不断普及应用,互联网应用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以窃取个人敏感信息为重要手段实施网络诈骗的。“网络钓鱼”违法犯罪行为,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互联网安全的重大威胁,正在不断地危害着网络经济。文章通过对国外“网络钓鱼”现象进行较为全面的探究,旨在为国内同行防范“网络钓鱼”提供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10.
基于异常特征的钓鱼网站URL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典型的网络钓鱼是采用群发垃圾邮件,欺骗用户点击钓鱼网站URL地址,登录并输入个人机密信息的一种攻击手段。文章通过分析钓鱼网站URL地址的结构和词汇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异常特征的钓鱼网站URL检测方法。抽取钓鱼网站URL地址中4个结构特征、8个词汇特征,组成12个特征的特征向量,用SVM进行训练和分类。对PhishTank上7291条钓鱼网站URL分类实验,检测出7134条钓鱼网站URL,准确率达到97.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