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住院期间中药汤剂使用情况,对中药的应用频次、频率、分类等进行分析。结果:收集到200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中药汤剂治疗数据,共使用中药汤剂482方,268味中药使用总频次为6 455次,其中使用频次前10味的药物有甘草、茯苓、黄芪、白术、川芎、山药、丹参、鸡血藤、黄连、鸡内金。在268味中药中,补虚药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补虚药以补气药和补阴药为主,二者所占比例高达81.79%;清热药以清热燥湿药、清热泻火药和清热凉血药为主。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以益气养阴为主,清热、活血化瘀为辅,兼顾其他,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挖掘陕西省名老中医王希胜主任医师肺癌证治的用药规律。方法系统搜集陕西省名中医王希胜主任医师肺癌证治处方,构建隐结构模型(Lantern 3.4软件),采用LTM-EAST算法进行隐树模型学习,以贝叶斯信息标准评分评价模型质量。采用互信息、信息覆盖率、隐类概率、条件概率等定量指标诠释模型中各个变量,以累积信息覆盖率达到95%,作为诠释隐变量特征的截取标准,以人工判读方法揭示各肺癌证治隐类的用药配伍组方规律。结果共收录关于肺癌处方304首,累计137味中药,共计40味中药使用20次。隐结构模型显示,贝叶斯信息标准评分-3779.35,涉及33个显变量,Y1~Y8等8个隐变量。肺癌患者以脾肾两虚、虚瘀互结证为主,兼见肾虚腰痛证、痰饮阻肺证、湿阻中焦证、脾虚食滞证、精血亏虚证。结论隐结构模型结合人工判读,即定量结合定性研究方法,能客观揭示中医药数据的隐类特征,适宜于名老中医用药证治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术后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文献数据库和维普文献数据库,对近10年的关于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术后方面的所有文献进行查找,筛选出中药内服组方。利用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和规范数据,对中药组方进行频数分析,利用SPSS 25.0、SPSS Clementine 18.0等统计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最终符合要求的文献99篇,方剂147首,共使用单味中药184味,累及频数1 694次。(2)对47味高频中药(频次≥10)进行频数分析,47味中药累计频数为1 318次。占总药物频数的77.8%,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5味药分别是丹参、当归、菟丝子、香附、甘草;(3)对药物频次≥20的28味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及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可分为6个聚类方,关联规则分析得到31组药物组合。结论:中医药内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术后用药规律以补益药及活血化瘀药为主,兼以调经、理气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目前治疗感冒中成药的种类,探讨方剂的用药特点和配伍规律,为临床医师治疗感冒、科研人员研发新药提供参考。方法:筛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2015版收载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将相关信息录入EXCEL表格,对药物名称进行规范,采用LANTERN5.0统计软件构建感冒中成药药物的隐结构模型,运用中医药学理论对其进行诠释。结果:共纳入中成药66种,涉及药物178味,用药总频次649次,频次≥5的高频药物41味,前10位分别是甘草、桔梗、薄荷、黄芩、连翘、苦杏仁、银花、葛根、荆芥(穗)、陈皮;组方以清热药和解表药为主,随证配伍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理气药、平肝息风药等;以41味高频药物作为显变量构建隐结构模型,得到9个隐变量,2个综合聚类模型。结论:目前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多以风热感冒为主,药物的隐结构模型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感冒中成药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关联规则及隐结构分析探讨《温病条辨》中湿温病方药用药规律。方法 选用《温病条辨》上、中、下三焦篇中湿温目下所用方剂,建立方药数据库,运用Excel 2021、SPSS Modeler 18.0以及Lantern5.0软件对药物进行频次、关联规则及隐结构分析,分析湿温病上、中、下三焦用药规律方面的联系与区别。结果 纳入上焦6首方剂、22味中药,中焦45首方剂、81味中药,下焦21首方剂、72味中药。结果显示上焦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累计出现频率达73.33%;中焦利水渗湿药、清热药、化湿药、行气药累计出现频率达55.32%;下焦补虚药、温里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累计出现频率达62.17%。通过对三焦药物的性味归经分析,上焦治疗湿温病以性味寒、苦为主,主归肺经,次归胃经;中焦治疗湿温病所用药物温、寒并重,辛、甘、苦味并重,主归胃、脾经,次归肺经;下焦以温为主,主以辛、甘味,次以苦味,脾经为主,次以肾、胃、肝、肺经。关联规则及隐结构分析显示化痰散结及养阴护阳法在治疗湿温病处于中、下焦时的重要性。结论 《温病条辨》中湿温病三焦分治特点鲜明,除了贯穿三焦的清热燥湿法,行气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0年至2013年中医治疗狼疮肾炎的文献,分析探讨中药治疗狼疮。肾炎的用药规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篇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文献中,涉及中药196味,累计使用1276次;使用频率超过1%的中药共29味,累计使用频次702次,累计频率55.02%;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5类药使用较多,累积频率达84.41%;清热药中以清热凉血药和清热解毒药为主,补虚药中以补气和补阴药为主。结论狼疮性肾炎多用清热药凉血解毒、补虚药益气养阴.兼以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收敛药等共同治疗.  相似文献   

7.
基于隐结构模型和关联规则分析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方药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及指南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筛选方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相关文献并提取资料。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通过Lantern 5.0及Rstudio软件对频率>4.00%的中药进行隐结构模型与关联规则分析,结合频数结构模型,总结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方药规律。最终纳入中医处方175首,涉及单味中药128味,累计使用频次1 847次,高频中药包括黄芪、丹参、茯苓、桂枝、甘草等,功效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解表药为主。隐结构模型分析共获得17个隐变量、34个隐类、6个综合聚类模型,15个核心方剂,以方测证推断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证型以心气阳虚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阳虚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关联规则分析获得54条强关联规则,支持度最高的是丹参-黄芪,置信度最高的是丹参-桂枝-麦冬-黄芪。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为本虚标实之证,核心病机为“虚”“瘀”“水”,与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谢立科治疗眼眶炎性假瘤(OIPT)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纳入2021年8月—2022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谢立科诊治的OIPT患者病历。将处方信息输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对中药名称规范化后,采用Excel软件进行药物使用频次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4.1软件进行药物关联分析,并绘制神经网络图,使用Apriori关联规则建模挖掘药物的配伍规律。结果 (1)一般情况:共纳入处方84个,涉及药物138味,累计用药频率为1,673次。(2)药物属性:四气以寒性药最多,共59味(42.75%);五味以甘味药最多,共43味(31.16%);归经以肝经最多,共40味(28.99%)。(3)高频中药用药频次:使用频次≥25次的中药(高频中药)共26味,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防风76次(4.54%)、红花74次(4.42%)、生地黄69次(4.12%)、桃仁68次(4.06%)、重楼66次(3.95%)。(4)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可得到4类组方,功效分别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清热泻火、软坚散结;疏风清热、消肿散结;健脾燥...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青光眼术后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纳入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8月31日以中医药治疗青光眼术后的文献。将涉及的中药名称进行规范化、统一化处理后,录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 26.0软件对处理好的数据进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共纳入文献57篇,包含方剂64个,涉及中药113味,累计使用频次为703次。四气以寒性药最多(50味,44.25%),五味以甘味药最多(46味,40.71%),归经以肝经最多(42味,37.17%)。(2)高频中药用药频次:高频中药有21味,排名前5位的分别为当归(43次,6.12%)、川芎(42次,5.97%)、丹参(33次,4.69%)、茯苓(27次,3.84%)、黄芪(26次,3.70%)。(3)高频中药功效分类:以补虚药(6味,28.57%)最多,其次为活血化瘀药(5味,23.81%)、利水渗湿药(3味,14.29%)、清热药(3味,14.29%)、解表药(2味,9.52%)。(4)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可得到2个聚类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魏品康教授防治化疗导致恶心呕吐学术思想和临床用药规律。方法以"化疗"、"呕吐"作为关键词,从魏品康病例数据库中筛取2006年1月—2010年10月化疗导致恶心呕吐病例143例,处方143首,采用SPSS13.0软件,按中药功能、药性、药味、归经及药对进行频数和聚类分析。结果共计使用中药144味,2353频次。使用频率>5%的有6类,由高至低为理气药(17.81%)、化痰药(13.51%)、补气药(8.07%)、消食药(7.44%)、平肝熄风药(7.05%)、温里药(5.01%),累计频率58.89%。单药使用>20频次的中药有31味,累计频率77.31%,其中理气药6味,平肝熄风药4味,化痰药3味,外用药及其他2味,补气药2味,温里药2味,活血祛瘀药2味,利水渗湿药、攻下药、补血药、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收涩药、芳香化湿药、安神药、清热燥湿药和消食药各1味。半夏127频次中姜半夏为83(65.35%),大黄89频次中制大黄为85(95.51%)。按药味分析,温性药使用频率最高(43.99%)。按药性分析,共计3677频次,其中辛味药最高(34.76%),其次为苦味(32.06%)、甘味(18.22%),三者累计频率为85.04%。所有中药归经共计6627频次,频次>1000的药物由高到低依次归脾、胃、肝、肺经,累计频率为71.34%。常见药对有枳壳与枳实、丁香与柿蒂、沉香与蟾皮、全蝎与蜈蚣、地龙与守宫、半夏与天南星、黄连与乌贼骨、桂枝与白芍、佛手与香橼、柴胡与郁金、龙骨与牡蛎、白术与茯苓等。结论魏品康教授以消痰和胃为基本治则防治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重视痰阻与滞留导致的胃肠代谢障碍,理气同时着重消痰化积和消食导滞。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卵巢囊肿的文献进行筛选、归纳、总结,探索卵巢囊肿的用药规律,并对其用药规律及现代药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通过检索1998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资料,整理、统计相关口服方药,并运用Excel软件和SPSS21.0软件对其进行频次、药类及聚类分析,进而总结治疗卵巢囊肿的用药规律。结果:本研究收录治疗卵巢囊肿的中药复方83首,涉及中药142味,共出现1009频次,高频23味,活血化瘀药(33.20%)、清热药(15.46%)、补虚药(14.27%)、化痰止咳平喘药(8.92%)、理气药(7.63%)所占比例较大,共计802频次。对使用频次10次以上,排名靠前的34种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到5个聚类方和10个常用药对。结论:中药治疗卵巢囊肿内服方以活血化瘀药为主,再根据个体配合清热、补虚、化痰、理气等药物。卵巢囊肿基本治法为活血化瘀法、疏肝解郁法、理气活血法、健脾化瘀法、化痰消癥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文献对中医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筛选1990~2015年期间中医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有关文献,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其所用的中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频次超过10次的药物共23味,共计使用528次,累计频率为67.4%,频次超过20次的药物共有9味,共计使用308次,累计频率39.3%。所使用药物分类前3位为解表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药物归经以肝、脾、心、肺经为主。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大多为辛、甘、苦。结论:中医药治疗颈型颈椎病以解表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为主,药味大多为辛、甘、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肾性血尿的用药规律。方法:对2013-2018年中医药治疗肾性血尿的临床研究类及经验类文献进行检索,建立Excel数据库,统计分析药物的性味归经及功效的频数与频率。结果:共出现146味中药,其中药性以寒凉为主,累计频率为53.51%;药味以甘、苦为主,累计频率为67.69%;归经主要归肝、肺、肾经,累计频率为52.76%;功效以补虚药、清热药、止血药为主,累计频率为70.84%。结论:肾性血尿的常见病机为气阴两虚,治疗应以益气养阴、凉血止血为原则。  相似文献   

14.
姜萍  李寿松 《世界中医药》2013,8(9):1105-1107
目的:采用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名老中医丁书文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用药规律。方法:在丁教授门诊收集高血压病有效或显效病例,利用EXCEL统计软件对中药处方进行频数统计,统计每味药的累积频次、频率、累积频率,取累积概率90%以内的药物作为高频药物,对高频中药拆分、合并,采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基于功效的聚类分析。结果:提取183例患者的中药处方,共运用中药117味,其中高频药物42味,得到5个聚类方,并对聚类方进行分析。结论:聚类方分析能够客观地反映了丁教授的高血压病临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0)"软件挖掘中医药方剂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运用中医方剂治疗酒精性肝病的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统计分析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通过统计发现共涉及107首方剂,其中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治疗的方剂较多。通过"频次统计"分析发现共涉及中药149味,累计频次1 195次。使用频次≥15的中药共23味,累计使用频次为737次(62%),应用较多的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补益药、清热药、解酒毒药、理气药。用药频数排名前10的药物中丹参、茯苓、柴胡、甘草、白术、泽泻、郁金的常用剂量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的剂量,山楂、茵陈、葛根超出规定剂量。在药对频次分析中,丹参-柴胡组合应用最多;从药物间组合的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郁金和丹参的关联性最强,即丹参随郁金的出现而出现的概率达88%;从网络展示图可以看出,治疗以丹参、茯苓为主。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提取出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14个,进一步聚类可得到7个新处方。结论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以活血化瘀、化湿、补益、解酒毒、行气为主,且始终以"顾护脾胃功能"为宗旨,符合中医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理论基础。核心组合与新方为临床用药和新药研发提供了参考,但新处方不能直接应用到临床治疗,必须与中医药理论及临床实践相结合作进一步评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癌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研究中药治疗肺癌的特点和规律,为提高中医药临床治疗和中药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收集301例肺癌患者病例,分析处方中中药的用药频次、平均药味等。结果:301例病例治疗过程中,使用258味中药,613首方剂,用药总频数为7 953次,平均药味约13.04味,以11~15味居多,占57.59%。用药频次排名前5位的中药依次是甘草、人参、茯苓、陈皮、半夏。在常用药物涉及的20类药物中,使用频率前3位的药类分别为补虚药、清热药和化痰止咳平喘药。结论:中药治疗肺癌以扶正固本、清热、化痰止咳为主,辨证论治,合理用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中医药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运用中医药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相关文献,构建中医药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组方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挖掘处方的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结果:共筛选中医药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文献共193篇,纳入处方148首,使用中药137味。中医药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用药频次≥21次的高频药物有30味,排在前5位的为当归、牛膝、杜仲、甘草、续断;频次≥35次的高频药对有25个,排在前5位的药对为牛膝-当归、牛膝-杜仲、杜仲-当归、杜仲-续断、甘草-当归。药性温性药偏多,占59.49%,药味以甘、苦、辛为主,频率为85.99%,归经以肝肾脾居多。最终挖掘核心组合22个,新处方11首。结论:中医药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用药以补肾活血、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药为主,为指导临床用药及研发新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孙河治疗干眼的用药规律。方法 纳入2020年9月—2022年6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河诊治的干眼患者的中药处方。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历信息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对处方中出现的中药名称、性味、归经统一规范化处理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一般情况:共得到中药方116个,涉及中药130味,累计使用频次1,681次。四气以寒性药最多,共62味(47.69%);五味以甘味药最多,共48味(36.92%);归经以肝经最多,共41味(31.54%)。(2)使用频次:使用频次>20次的中药(高频中药)有28味。排在前5位的是茯苓(92次,79.31%)、甘草(87次,75.00%)、玉竹(63次,54.31%)、枸杞子(60次,51.72%)、生地黄(59次,50.86%)。(3)高频中药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最多,共8味(28.57%),其次为清热药6味(21.42%)、解表药5味(17.85%),活血化瘀药3味(10.71%),安神药2味(7.14%)。(4)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共得到4类组方,功效分别为养阴清热、滋阴降火、疏肝健脾、滋补肝肾。(5)高频中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文献对中医治疗尿道结石用药规律的进行研究。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5-2012年涉及尿道结石中医处方用药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 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中医药治疗尿道结石文献209篇,涉及内服复方209首,中药234种,总用药次数为1843次。所用中药种类以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清热药、消食药、泻下药为主,占总用药的86.43%;药味以甘、苦、辛、淡为主,累计频率达86.67%;药性以寒、平、温为主,累计频率达93.08%;归经以肝、膀胱、脾、胃、肾、肺、心为主,累计频率达83.67%。结论临床以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清热药等中药运用较多,核心单味药依次为金钱草、甘草、滑石、海金沙、车前子、石韦、川牛膝、冬葵子、鸡内金、木通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中药汤剂数据库,统计药物使用频次,并对药物进行功效、性、味、归经等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67篇,涉及方剂172首,药物220味,共计2211药次。220味药物按功效可分为19类,按频率排前3位的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药物累计频率达62.596%;使用频数30的药物共20味,按频次排前5位的依次为茯苓、白术、黄芪、白花蛇舌草、甘草、柴胡;药性频数统计中,前3位依次为寒、平、温,寒性和微寒药物累计频率达40.74%;药味频数统计中,前3位依次为甘、苦、辛,苦、甘及微苦、微甘累计频率达62.94%。结论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将扶正和抗癌有机结合,在益气健脾基础上,常辨证施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疏肝理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