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巫冠中  洪钢  丁玮  刘国卿 《金属学报》2004,9(3):318-321
目的:研究鲨肝刺激物质的降血糖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模型, 观察鲨肝刺激物质对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果糖胺、胰岛素、肝糖原、己糖激酶、过氧化脂质等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离体培养原代小鼠肝细胞, 研究鲨肝刺激物质对四氯化碳、对乙酰氨基酚所致肝细胞损伤的作用。结果:鲨肝刺激物质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和果糖胺水平, 增加血清胰岛素、肝糖原含量, 提高己糖激酶活性, 减轻四氯化碳、对乙酰氨基酚对原代小鼠肝细胞的损伤。结论:鲨肝刺激物质降血糖作用机制与保护胰岛和肝细胞功能、提高己糖激酶活性、促进肝糖原合成和抗氧化损伤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体外实验研究新型格列酮类化合物ANY2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浓度胰岛素持续作用肝癌细胞株( HepG2)24 h 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 IR-HepG2),并观察ANY2对细胞葡萄糖消耗(GC) 、对细胞内糖原含量、糖异生及糖酵解作用的影响。结果: ANY2能显著增加 IR-HepG2在高、中、低糖条件下的葡萄糖消耗, 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增加 IR-HepG2细胞内糖原含量,但与模型组相比,仅在高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减少IR-HepG2 细胞以乳酸为底物的糖异生量;提高糖酵解作用中IR-HepG2细胞乳酸的生成和细胞内丙酮酸激酶(PK) 活力。结论: ANY2可显著改善IR-HepG2 细胞的糖代谢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娟娟  毕会民 《金属学报》2004,9(8):885-888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表达水平及其转位机制的影响。方法: 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葛根素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葛根素组大鼠喂以高糖高脂饲料,4周后葛根素组大鼠予以葛根素100 mg·kg-1·d-1腹腔注射。以Western blot 法检测各组大鼠脂肪细胞GLUT4 的含量,定期检测实验大鼠的体质量、血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空腹血糖及血浆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 模型组大鼠脂肪细胞内膜GLUT4含量较正常组减少38.72 %(P<0.05),细胞外膜减少21.91 %(P<0.05)。给予葛根素治疗6周后,大鼠脂肪细胞内膜GLUT4 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变化,而细胞外膜GLUT4含量增加21.46 %(P<0.05)。结论: 葛根素可提高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细胞GLUT4蛋白表达水平,且能够改善其转位机制,从而加强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丹皮多糖-2b (CMP-2b)降血糖作用及作用机制。 方法 用小鼠和大鼠建立葡萄糖性高血糖及四氧嘧啶性糖尿病模型, 氢化可的松琥珀酸纳(HCSS)诱导胰岛素抵抗, 观察丹皮多糖-2b 对正常和高血糖模型动物的影响, 并测定糖尿病动物SOD、Insulin、GHb、ApoA1 等水平。 结果 CMP-2b 可降低葡萄糖和四氧嘧啶诱发的鼠高血糖, 并能升高糖尿病小鼠SOD 和大鼠ApoA1 水平, 降低GHb 水平, 改善小鼠胰岛素抵抗。 结论 CMP-2b 可有效地控制实验性高血糖, 其降糖机理可能与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崔明霞  王磊  张宝来  路莉  王莉  郑荣梁  吴勇杰 《金属学报》2008,13(12):1325-1329
目的 研究链脲佐菌素(STZ) 联合高营养饲料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性肥胖模型的特点, 以及盐酸西布曲明对此种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先用小剂量STZ(25 mg/kg) 尾静脉注射诱导大鼠产生糖尿病, 再用高营养饲料喂养4 个月建立糖尿病性肥胖模型。盐酸西布曲明4 mg/kg 灌胃治疗17 d, 给药期间定时测定体重及摄食量, 15 d 时测定糖耐量, 实验终点时测定体重、内脏脂肪及右比目鱼肌重量;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脂、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 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模型组大鼠体重、内脏脂肪重量及系数均显著升高, 而右比目鱼肌系数显著降低;空腹血糖、血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 并出现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TG 水平显著升高, 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降低。盐酸西布曲明可减轻糖尿病肥胖大鼠的体重、内脏脂肪含量和系数, 改善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降低血TG 水平, 同时升高HDL-C 水平。对右比目鱼肌系数, 血糖、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水平, 以及糖耐量无明显影响。结论 STZ 联合高营养饲料可成功诱导糖尿病性肥胖的大鼠模型, 盐酸西布曲明对大鼠糖尿病肥胖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雅丽  肖梅芳  谭焕然 《金属学报》2004,9(11):1231-1235
目的: 建立一种客观的用于糖尿病和降血糖药物研究的大鼠胰岛细胞原代培养模型。方法: 大鼠胰腺经胶原酶消化后,利用细胞贴壁时间、紧密程度及存活时间的差异,获得较为纯净的胰岛细胞。通过胰岛素含量测定,葡萄糖刺激实验及移植实验评价该细胞的功能。结果: 分离得到的胰岛细胞成活率可达95 %以上;双硫腙染色表明大部分细胞团为含有β细胞的胰岛细胞团;经RPMI 1640培养的细胞,其上清及细胞内的胰岛素含量均高于DMEM组,且对葡萄糖刺激的敏感性优于DMEM组;培养的胰岛细胞移植入1型糖尿病模型小鼠体内,可使糖尿病小鼠的血糖降至正常。结论: 利用该方法得到的胰岛细胞活力和纯度均较高,体外培养后细胞功能正常,有望成为一种实用的降糖药研究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及格列齐特对高脂血症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高脂血症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 并将其分为模型组、罗格列酮组和格列齐特组, 观察罗格列酮和格列齐特对其糖耐量减退、血清血糖血脂、TNF-α、Fins 含量、肝细胞TG 含量、脂质过氧化和肝肾功能等的影响。结果: 罗格列酮和格列齐特均有可能改善高脂血症致胰岛素抵抗模型病鼠的IGT 状态, 给药2 h后不同程度地降低病鼠FSG 及TNF-α浓度(P <0.05), 显著降低病鼠肝组织中TG 含量(P <0.01),明显抑制MDA 产生(P <0.01) 及增强GSH 贮量作用(P <0.01) 。罗格列酮还可降低病鼠高胰岛素水平及Fins 浓度(P <0.01), 明显降低病鼠BUN 和Cr含量(P <0.05), 提高ISI(P <0.01) 及增强SOD 活性(P <0.05) 。结论: 罗格列酮能改善高脂饲养引发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aveolin-1 在apo E 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取正常和apo E 基因敲除小鼠(品系均为C57BL/6J) 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观察不同周龄apo E 基因敲除小鼠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及主动脉横断面积、斑块面积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caveolin-1 进行半定量及定位分析, Western-blotting 检测caveolin-1 在主动脉的表达。结果: apo E 基因敲除小鼠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 并随小鼠周龄增加而升高;斑块面积及斑块面积与主动脉面积的比值也随小鼠周龄增加而增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显示, caveolin-1 在实验组血管内膜表达呈阳性减弱, 其程度随周龄增加有减少趋势。免疫印迹检测显示实验组caveolin-1 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所减弱, 并与小鼠周龄呈负相关。结论: apo 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caveolin-1 表达下调, 可能与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夏亚斌  郑成竹 《金属学报》2012,17(8):888-891
目的: 利用糖尿病大鼠建立手术治疗糖尿病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SPF级SD大鼠60只,所有动物给予8周的高脂高糖饮食,随后予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40 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一周后行手术,选取24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手术组(DJB,n=12)、Roux-en-y旁路手术组(RYGB,n=12)。结果: 术后大鼠的总生存率达到83.3%,术后第8周,两组大鼠均存活10只。结论: 胃肠道手术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是可行的,可用于长期观察及检测研究,有助于临床评估相关手术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红杉醇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35只,灌服红杉醇(50、25及 12.5 mg·kg-1·d-1)6周,每天1次。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含量;ELISA法检测血浆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肝脏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和载脂蛋白B1(Apolipoprotein B1,Apo-B1) 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肝组织瘦素(Leptin)含量;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 红杉醇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脂、FFA含量,下调肝组织Apo-B1及Leptin水平,上调肝组织Apo-A1的含量,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减少肝细胞间质和血管旁胶原沉积。结论: 红杉醇具有调节2型糖尿病大鼠脂代谢、减轻脂肪肝和肝脏胶原沉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永荣  钟凯龙  洪浩 《金属学报》2015,20(4):409-413
目的: 研究补气活血颗粒对链脲霉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单次尾静脉注射链脲霉素(170 mg/kg)建立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挑选血糖值≥11.1 mmol/L 的小鼠,分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检测每周空腹血糖(FBG)水平,并于给药4周后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给药4周过程中,补气活血颗粒各给药组动物每周空腹血糖值与同期阴性对照组血糖值相比均有降低趋势,但变化相近(P>0.05);给药4周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补气活血颗粒各给药组动物血清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降低趋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变化相近(P>0.05)。值得注意的是,补气活血颗粒中、高剂量组动物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补气活血颗粒对1型糖尿病小鼠的糖脂代谢有改善趋势,但效应不显著,其中,对总胆固醇有显著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研究格列吡嗪控释片与格列吡嗪速释片对Ⅱ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80 例Ⅱ型糖尿病患者, 给予格列吡嗪控释片( n =50) 和格列吡嗪速释片( n =30) 治疗,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和胰岛素的变化。结果: 格列吡嗪控释片每日一次服用的降糖效果与格列吡嗪速释片每日2 ~ 3 次服用效果相同;后者治疗后空腹和餐后胰岛素较前者明显升高。结论: 格列吡嗪控释片有较好的降糖效果, 同时不引起高胰岛素血症。  相似文献   

13.
戴城烽  李娟  金璐燕 《金属学报》2008,13(4):401-405
目的: 研究姜黄素-3脂质体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四氯化碳(CCl4)肝损伤模型组、姜黄素-3注射剂组、姜黄素-3脂质体组。采用腹腔注射CCI4致小鼠肝损伤模型,测定动物血清ALT、AST的活性和肝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研究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模型组血清ALT、AST及肝组织MDA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肝组织切片出现肝小叶内炎细胞浸润;治疗组小鼠各生化指标及炎症程度较模型组均明显减轻,脂质体组对肝损伤的药效明显优于注射剂组。结论: 姜黄素-3脂质体对小鼠四氯化碳性肝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通过降低肝内脂质的过氧化反应而增加其对肝脏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郑民  何敏  徐济良  殷晓芹 《金属学报》2004,9(8):945-948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型受体(TβR-Ⅰ)在2型糖尿病大鼠肾皮质中的表达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其调节作用。方法: 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缬沙坦治疗8 周后,取肾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肾皮质TβR-ⅠmRNA 的表达。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肾皮质TβR-Ⅰ mRNA 的表达(0.719 ±0.139)较正常组(0.257 ±0.116)明显增高(P<0.01);糖尿病+缬沙坦组(0.341 ±0.11),与糖尿病组比较,显著下降(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大鼠肾皮质中TβR-Ⅰ 表达是上调的,缬沙坦对TβR-Ⅰ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丽娟  刘磊  郭亚玲  高琴  关宿东  姜宝法 《金属学报》2013,18(12):1364-1368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2型糖尿病大鼠膈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并观察膈肌组织骨架蛋白nebulin和titin mRNA含量的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2型糖尿病模型组(DM组)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组(GSH组)。各组大鼠取离体膈肌条,测定其收缩力,测定膈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膈肌组织中骨架蛋白nebulin和titin的mRNA表达。结果: (1)与CON组比较,DM组大鼠膈肌单收缩力(Pt)、最大强直收缩力(P0)、张力最大上升速率(+dT/dtmax)、张力最大下降速率(-dT/dtmax)明显降低(P<0.05);GSH组则高于DM组(P<0.05)。(2)与CON组相比,DM组大鼠膈肌组织MDA含量显著增高(P<0.05),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GSH则能逆转该变化(P<0.05)。(3)DM组膈肌组织中nebulin和titin的mRNA表达显著低于CON组(P<0.01),而GSH组明显高于DM组(P<0.05)。结论: GSH通过提高膈肌组织骨架蛋白nebulin和titin的mRNA表达来增强2型糖尿病受损膈肌的收缩力,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膈肌组织氧化应激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