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71例颌面部牙源性间隙感染的发病原因,感染部位以及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病率与年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牙源性间隙感染以成人占多数76%;牙源性感染的扩散途径与牙齿所有的骨壁的厚薄与肌肉的附着有密切的关系,常表现的急性炎症过程具有一般脓肿和蜂窝织炎的特征。根据不同病因,不同时期采用全身及局部相结合治疗的方法,有65例效果满意占91.5%。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葛根素及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Ⅱ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确诊Ⅱ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葛根素及灯盏细辛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14天为1疗程,用药1个疗程.对照组常规用药.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心电图、血脂等指标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及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Ⅱ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绞痛安全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初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001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226例初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单纯初治肺结核200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初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像学特点与患结核病前血糖控制水平有关,血糖控制较好者肺结核影像多与单纯结核病组表现一致;血糖控制不好者,肺结核影像多不典型,痰菌阳性率高,治疗失败率高,抗结核治疗影像学改变慢于单纯肺结核者(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影像学特点及结核病治疗效果与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应积极控制血糖,早期抗结核治疗,且治疗疗程宜延长.  相似文献   

4.
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33例)加服复方芪鹰颗粒治疗,对照组加服糖脉康颗粒治疗,疗程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神经传导速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以研究复方芪鹰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及餐后2 h血糖均有改善,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得:复方芪鹰颗粒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加快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糖代谢异常及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时病原菌的菌群分布、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及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糖尿病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及其耐药性的特点;住院天数、病程、血糖水平、有无接受侵入性医疗操作等危险因素与糖尿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关系.结果:108例糖尿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微生物116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0.34%,主要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属占34.48%,以葡萄球菌属为主;真菌占5.18%;两种细菌混合感染占6.48%,细菌与真菌并存占0.93%.药物敏感试验提示:革兰阴性杆菌对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敏感性较高,但对氨苄西林的敏感率很低.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血糖控制不好、住院天数长、接受侵入性医疗操作的糖尿病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增多,且预后不良.结论:控制血糖,缩短住院时间,重视病原学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糖尿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55例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表明:感染部位以颊间隙为多,占42%;21~30岁发病率最高,占44%;病因以牙源性感染为主,占93%。治疗上应同时进行全身和局部治疗,强调及时拔除无保留价值的病灶牙,可明显缩短疗程,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浴足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糖尿病并发下肢DPN患者80例,根据采取的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中药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抗凝等常规治疗.中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本科室自拟中药固定组方(川芎、红花、黄芪、当归等)水煎浴足.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期间每周进行临床症状、体征及踝肱指数、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查.结果:三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踝肱指数、神经传导速度(NCV)较治疗前整体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足俗的总有效率中中药组87.5%,对照组70%,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效平均时间中药组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科室自拟中药固定组方水煎浴足辅助治疗糖尿病并发下肢DPN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治疗血小板减少并发类固醇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4例血小板减少患者进行激素冲击疗法,在治疗的过程中并发类固醇糖尿病21例,将患者按照并发症情况分为两组,观察组(非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糖尿病组),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 114例患者在激素冲击疗法过程中并发类固醇糖尿病21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中性别差异较大,在年龄、体质量指数、c反应蛋白方面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占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溃疡、皮炎、感冒、泌尿感染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血小板减少过程中,易发生类固醇糖尿病,在控制各危险因素的同时,治疗期间要及时监测血糖,对于确诊患者应及早采用降糖药物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临床特点的分析,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疗效。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5年月日2月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68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糖尿病并发肺结核临床症状重、病程进展快,痰菌阳性率高,但血糖控制满意的患者,其治疗效果显著。结论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尽早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36例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尿十一项和尿培养确诊者36例,经控制血糖和抗感染治疗后均痊愈.结论控制血糖,适当选择敏感抗生素是控制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对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不同时期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 dedismutase,SOD)进行检测,探讨二者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将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51例患者分为3组: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DM1组);微量白蛋白尿组(DM2组);大量白蛋白尿组(DM3组)。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及实验组抽血做血清NO、SOD检测。结果显示:DM1、DM2组血清NO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均为P=0.000),DM3组较对照组降低(P=0.024),DM1、DM2组较DM3组血清NO水平增高(均为P=0.000);DN各组血清总SOD均较对照组降低,但以DM2、DM3组降低显著(均为P=0.000);NO与SOD正相关(r=0.607,P=0.000)。表明,1)NO在DN早期增高,晚期降低。在DN早期减少NO合成,晚期增加NO合成,对减缓DN进展有重要意义。2)血清总SOD在DN是降低的,抗氧化治疗可能在DN防治中占重要地位。3)DN患者血清NO与总SOD间存在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3-硝基酪氨酸(3-NT)、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生化指标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按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招募确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64例,正常人对照病例20例.对入选人群进行人体测量、血生化检测和血清3-NT水平的测定,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糖尿病组血清中3-NT、体质量指数(BMI)、HbA1c、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肌酐(Cre)、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并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进行比较,各指标如3-NT,BMI,HbA1c,FPG,TG,Cre,收缩压,舒张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血清3-NT与各变量之间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血清3-NT的含量受BMI和CHO影响.结论监测糖尿病患者3-NT,HbA1c,BMI及血脂等生化指标十分重要;联合检测3-NT,HbA1c,FPG在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太极柔力球锻炼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与体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0.5-3年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适宜本实验运动强度的2型糖尿病患52例,随机分成人数相等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每天按时服用医院统一开具的降血糖药物,实验组成员每天进行不少于60 min的太极柔力球锻炼,共12周。结果:太极柔力球运动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BMI、腰臀比和静态心率较锻炼前显著降低(P<0.01),收缩压和舒张压降至正常水平(P<0.05),肺体指数有良性改善(P<0.05),握力和坐位体前屈均显著增加(P均<0.01);患者的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糖化血红蛋白(GHB)有明显降低(P<0.05),空腹血糖(FPG)和负荷试验2h后血糖(OGTT2h)均较实验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长期坚持太极柔力球运动与音乐相结合锻炼可显著增强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改善血糖和血脂指标,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糖尿病早期肾损伤采用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联合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在2010年5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的42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联合检验诊断,将其作为观察组。取同期收治的42例单一检测糖尿病合并肾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仅对患者糖尿进行检查。结果以病理结果为依据,观察组中共有41例患者被检出,检出率为97.6%,对照组中有36例患者被检出,检出率为85.7%,观察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男性尿糖检测阳性率为84.0%,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为56.0%。女性尿糖检测阳性率为82.4%,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为58.8%。通过对患者的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进行检测得知两种检测结果不同。结论糖尿病早期肾损伤采用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糖的联合检测有利于使疾病确诊率得以提升,实现早诊断、早治疗,并根据患者疾病特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抑制剂 (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1拮抗剂 (ATla)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 (DN)伴高血压的临床价值 .方法 观察两组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患者 ,比较联合应用氯沙坦和ACEI(治疗组 )与单独使用大剂量ACEI(对照组 )在降低血压和尿白蛋白排泄 (UAE)、影响糖代谢和肾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治疗 8周后两组尿蛋白、UAE、血压均明显下降 ,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 ,副作用出现率低 (P <0 .0 5 ) ,控制血糖所需的胰岛素剂量、血肌酐等变化和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结论 ATla和ACEI是治疗DN的有效药物 ,联合应用更有利于保护肾脏 ,可能是临床治疗方案的一种选择 .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于1998~2006年诊断明确的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22例进行分析;结果使用胰岛素和血糖控制良好者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痰抗酸杆菌阳性者转阴,空洞缩小或闭合3/4以上。血糖控制不良者结核病灶无明显好转甚至恶化。结论糖尿病是结核病病发生和恶化的危险因素之一。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防止结核病难于控制甚至恶化的关键。应早期利用胰岛素正规治疗以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其他降糖药物的使用,合理膳食,早期、联合、足量、规律使用抗结核药物,可提高两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角膜神经纤维形态参数变化在早期发现Ⅱ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T2DM患者236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14例(Ⅰ期36例,Ⅱ期50例,Ⅲ期28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22例;另收集同期健康志愿者120例为对照组.使用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检测角膜神经纤维形态变化,分析与T2DM视网膜病变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视网膜病变组神经长度、神经纤维密度、神经分支密度明显低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和对照组,神经纤维弯曲度明显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视网膜病变组神经纤维弯曲度、神经分支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视网膜病变组与对照组神经长度、神经纤维密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视网膜病变患者神经长度、神经纤维密度、神经分支密度均明显低于Ⅰ期和Ⅱ期患者,神经纤维弯曲度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病变组患者病程明显长于无视网膜病变组,空腹C肽、GLU明显低于无视网膜病变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病程与角膜神经纤维长度和分支密度均呈负相关;T2DM患者空腹C肽水平与角膜神经纤维弯曲度呈负相关,与神经纤维密度呈正相关.结论 T2DM视网膜病变患者角膜神经纤维形态参数发生异常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对病程较长和空腹C肽水平较低的T2DM患者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脂化前列腺素1(凯时)与甲钴胺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患者勃起功能障碍(ED)的疗效。方法:将32例勃起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给予凯时与甲钴胺联合治疗,治疗前后根据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表(IIEF-5)患者进行自我评分。结果:32例患者接受凯时与甲钴铵治疗后,患者IIEF-5总评分和各问题的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或0.01)。结论:凯时联合甲钴铵治疗糖尿病合并ED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趾臂指数(TBI)和踝臂指数(ABI)检查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和50例冠脉造影正常的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TBI、ABI检查。根据TBI、ABI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指数积分、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高,TBI、ABI均明显降低,TBI、ABI和冠脉狭窄程度积分呈负相关(P〈0.01),TBI与ABI仅轻度相关(r=0.62,P〈0.05)。结论:TBI与ABI;相关性不高,联合检测可以更有效评价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