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王颖  燕树勋  王晋明  李华  贾玲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8):49-51,i000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反义寡核苷酸(AT1-AS-ODNs)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心钠素合成的生物学效应。 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7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将其分为4组:①对照组:无血清Opti—MEM培养48h。②血管紧张素Ⅱ组:无血清Opti-MEM培养24h+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刺激24h。③AT1-AS-ODNs组:200nmol/LAT1-AS-ODNs孵育24h+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刺激24h。④顺义序列组:200nmoL/LAT1-S-ODNs孵育24h+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刺激24h。显微荧光技术检测脂质体包裹的AT1-AS-ODNs在心肌细胞内分布;免疫沉淀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2蛋白表达水平;放射性免疫法检测心钠素(ANF)表达。 结果:①在脂质体的包裹下,AT1-AS-ODNs成功转染心肌细胞。120min转染效率为60%。②血管紧张素Ⅱ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2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25%,21%(P〈0.05),AT1R-AS—ODNs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蛋白表达水平下调60.7%(P〈0.01)。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蛋白表达水平无改变。③血管紧张素Ⅱ组心钠素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780&;#177;38),(430&;#177;23)μg/L,P〈0.01]。AT1-AS-ODNs组心钠素表达为(589&;#177;19)μg/L,明显低于血管紧张素Ⅱ组(P〈0.01),顺义序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AT.-AS-ODNs可成功转染心肌细胞,通过特异性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蛋白表达,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内皮祖细胞(EPC)促血管新生主要因子HIFla、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AT1受体阻滞剂的干预效果.方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在VEGF和bFGF存在条件下培养7~8 d得到EPC;随机分对照组、AngⅡ组(10-6mol·L-1),AngⅡ 氯沙坦预处理组.半定量RT-PCR检测EPC内血管紧张素原(ATG)mRNA表达情况;血管紧张素受体AT1、AT2以及HIFla、VEGF mRNA表达水平.结果:人脐血EPC表达AT1受体、AT2受体,不表达ATG.外源性AngⅡ作用后,EPC的AT1受体、AT2受体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HIFla、VEGF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用氯沙坦预处理细胞后再用AngⅡ刺激,与单纯AngⅡ刺激组比较,HIFla、VEGF mRNA表达明显增加.结论:RT-PCR结果显示,人脐血来源的EPC不表达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因而不能产生内源性AngⅡ;外源性AngⅡ通过AT1/AT2受体下调EPC的促血管新生主要因子HIFla和VEGF的表达,但详细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及人α1(Ⅰ)原胶原基因启动调控序列的作用。方法用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作为本研究的模型细胞。①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掺入法测定经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处理24 h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②构建含长短不一的人α1(Ⅰ)原胶原基因5'侧翼区序列与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的重组体pCOLH11.5、pCOLH12.5,用FUGENE 6将重组体转染至人皮肤成纤维细胞,ELISA法测定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作用24 h后,转染有重组体的成纤维细胞的CAT表达量。结果①在1×10-9~1×10-5mol/L血管紧张素Ⅱ处理24 h后,各浓度组成纤维细胞增殖值与对照组之间不存在剂量依赖关系(P>0.05)。②2种重组体转染成纤维细胞,并经血管紧张素Ⅱ处理24 h后,转染细胞的CAT相对表达量测定:pCOLH12.5组与对照组之间,较高浓度组(1×10-5mol/L)与较低浓度组(10×10-6mol/L)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pCOLH11.5组与对照组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在1×10-9~1×10-5mol/L浓度范围内,对所研究的模型细胞———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不存在剂量依赖关系。血管紧张素Ⅱ对胶原基因启动序列pCOLH12.5具有正性调控作用,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肥大过程中心肌细胞电生理特征性改变及意义。方法:将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血管紧张素Ⅱ组和正常对照组各12只,体外培养乳兔心室肌细胞,观察10-7mol/L血管紧张素Ⅱ作用48 h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瞬时外向钾电流密度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血管紧张素Ⅱ组心室肌细胞膜电容较正常对照组增加38.22%(P<0.0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达90%时限较对照组延长22.1%(P<0.01);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密度较对照组下调28.6%(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持续刺激可引起心室肌细胞电重构,可能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及原癌基因c-fo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9/12在十堰市人民医院临床研究所完成。①将100只出生后1周内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24h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对照组:心肌细胞培养液中未加入任何药物;血管紧张素Ⅱ组:心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 丹参酮ⅡA组:心肌细胞培养液中预先加入1×10-5mol/L丹参酮ⅡA作用30min后,再加入1×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批号0766-200010);血管紧张素Ⅱ 缬沙坦组:心肌细胞培养液中预先加入1×10-6mol/L缬沙坦后,再加入1×10-6mol/L血管紧张素Ⅱ;丹参酮ⅡA组:心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10-5mol/L丹参酮ⅡA;缬沙坦组:心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10-6mol/L缬沙坦。所有实验均重复3次。②持续加药作用7d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采用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心肌细胞原癌基因c-fosmRNA表达。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①血管紧张素Ⅱ可以使心肌细胞蛋白总量增多(P<0.01),预先加入丹参酮ⅡA或缬沙坦作用30min,可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P<0.01)。②血管紧张素Ⅱ作用24h后,血管紧张素Ⅱ组心肌细胞合成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900±97),(1205±75)min-1,P<0.01],丹参酮ⅡA和缬沙坦本身对心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没有影响,但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的增加(P<0.01)。③在培养液中加入血管紧张素Ⅱ作用30min后,c-fos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P<0.01),预先加入丹参酮ⅡA或缬沙坦作用30min,可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P<0.01),而丹参酮ⅡA和缬沙坦本身对原癌基因c-fosmRNA的表达无影响。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这与其抑制了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多西环素开放(Dox-on)可调控哺乳动物表达系统将AT2R基因引入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VSMC),并经两次抗生素的筛选建立起了受四环素类似物多西环素(Doxycicline,Dox)紧密调控、表达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ngiotensinⅡsubtype2receptors,AT2R)基因的双重稳定VSMC细胞系,在此基础上对细胞周期素激酶抑制蛋白-P21的表达受AngⅡ及其受体拮抗剂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常规分子生物学方法,建立Dox可调控表达AT2R基因的双重稳定大鼠VSMC细胞系。将该VSMC细胞系随机分为8组:①未转染对照组。②未转染+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组。③转染组。④转染+AngⅡ组。⑤转染+AngⅡ+Dox组。⑥转染+AngⅡ+Dox+CV-11974组。⑦转染+AngⅡ+Dox+PD123319组。⑧转染+AngⅡ+Dox+CV-11974+PD123319组。应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观察该双重稳定表达AT2R的VSMC细胞系中p21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采用AngⅡ及其1,2型其受体拮抗剂干预上述细胞,观测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加入Dox前转染组p21表达处于高水平,其mRNA及蛋白表达强度分别为118.363±19.225,0.196±0.013;AngⅡ1×10-7moL/L干预VSMC后p21mRNA及蛋白表达强度均显著降低,分别为51.761±4.429,0.032±0.014(t=13.1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m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对心肌细胞增殖、胚胎基因心钠素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h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分别以AngⅡ(1×10-6mol/L)、NE(1×10-6mol/L)刺激后,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心肌细胞DNA合成、细胞周期分布;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心肌细胞内TGF-β1表达水平,放射免疫学检测细胞上清心钠素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Ⅱ,NE刺激24 h后,心肌细胞心钠素表达增加,G0/G1,G2/M期DNA合成增强,同时伴有TGF-β1蛋白表达上调(P均<0.05),但二者不改变心肌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细胞仍主要处于G0/G1期.结论AngⅡ,NE能诱导心肌细胞异常增生,但不能刺激细胞增殖.这可能与AngⅡ,NE诱导心肌细胞TGF-β1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R)阻断药氯沙坦对大鼠肺组织AT2R表达的影响及AT2R与急性肺损伤(ALI)的相关性.方法 24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和AngⅡ组:持续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或AngⅡ1 μg·kg-1·min-1 72 h;AngⅡ+氯沙坦组:注射AngⅡ前24 h及注射过程中给予氯沙坦10 mg·kg-1·d-1灌胃,连用4 d;氯沙坦组:仅用氯沙坦10 mg·kg-1·d-1灌胃,连用4 d.给药后活杀大鼠,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AT2R 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行组织损伤病理评分.结果 AngⅡ组肺组织病理评分[(3.33±1.14)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73±0.09)分];AngⅡ+氯沙坦组评分降至(1.98±0.30)分,而氯沙坦组为(0.95±0.20)分,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ngⅡ组AT2R mRNA表达[(47.90±9.8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86.33±5.90)%];AngⅡ+氯沙坦组AT2R mRNA表达上调[(90.63±19.66)%],而氯沙坦组为(68.65±4.88)%,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正常对照组肺组织AT2R蛋白表达为(78.80±41.26)%,AngⅡ组为(68.98±23.93)%,AngⅡ+氯沙坦组为(68.13±23.23)%,氯沙坦组为(70.15±17.16)%,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ngⅡ可以诱导大鼠ALI并下调AT2R mRNA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此时应用氯沙坦可上调AT2R mRNA表达,改善肺损伤;AT2R可能在ALI中发挥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芳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5):2848-284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对心肌细胞增殖、胚胎基因心钠素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分别以AngⅡ(1&;#215;10^-6 mol/L)、NE(1&;#215;10^-6 mol/L)刺激后,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心肌细胞DNA合成、细胞周期分布;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心肌细胞内TGF-β1表达水平,放射免疫学检测细胞上清心钠素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Ⅱ,NE刺激24h后,心肌细胞心钠素表达增加,G0/G1,G2/M期DNA合成增强,同时伴有TGF-β1蛋白表达匕调(P均&;lt;O.05),但二者不改变心肌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细胞仍主要处于G0/G1期。结论:AngⅡ,NE能诱导心肌细胞异常增生,但不能刺激细胞增殖。这可能与AngⅡ,NE诱导心肌细胞TGF-β1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血管紧张素Ⅱ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还较少,目前对于这种新的诱导剂在实验应用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浓度标准,所以诱导结果有一定的差异。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最佳浓度。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0.05,0.1,0.2,0.5μmol/L血管紧张素Ⅱ组和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各组接种后24 h加相应的诱导剂诱导24 h后,完全培养液连续培养4周,对照组只用完全培养液培养。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第1,3,5,7天的吸光度值,计算各诱导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第1,4周时,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心肌特异蛋白c Tn T、β-MHC的表达,RT-PCR检测各组诱导培养4周时心肌早期转录因子GATA-4、Nkx2-5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各诱导组间的细胞增殖曲线相似,第5天0.05μmol/L血管紧张素Ⅱ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开始出现负值,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5,7天0.1μmol/L血管紧张素Ⅱ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低于0.2,0.5μmol/L血管紧张素Ⅱ组(P〈0.05)。经4种浓度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表达心肌特异蛋白c Tn T、β-MHC,对照组阴性。诱导培养1周,0.5μmol/L血管紧张素Ⅱ组c Tn T、β-MHC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0.05μmol/L组(P〈0.05)。诱导培养4周,0.1μmol/L血管紧张素Ⅱ组的c Tn T、β-MHC蛋白阳性表达率与0.2μmol/L血管紧张素Ⅱ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RT-PCR检测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培养4周后心肌早期转录因子GATA-4、Nkx2-5均有表达,对照组阴性。结果表明经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心肌特异蛋白c Tn T、β-MHC及心肌特异转录因子GATA-4、Nkx2-5,诱导分化适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食管断端正常鳞状上皮与鳞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的表达。方法:实验于2005-07/10在河南省肿瘤重点实验室完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9例食管断端正常鳞状上皮及53例食管鳞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的表达。在高倍镜下选取阳性细胞最多的区域,记录5个高倍视野中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阳性细胞的百分比,计算其平均值。阳性细胞<10%为穴-雪;10%~30%为穴 雪;30%~50%为穴誒雪;>50%为穴誔雪。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定位于胞浆和胞膜。血管紧张素Ⅱ主要为弥漫性表达,在正常鳞状上皮和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1.02%(25/49)和86.79%(46/53)。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在46.94%(23/49)的正常鳞状上皮的扁平细胞层和棘层细胞表达,在77.36%(41/53)的鳞癌组织中主要呈弥漫性表达,部分癌巢可见“阴性外围”表达模式。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在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鳞状上皮穴均P<0.01雪。血管紧张素Ⅱ在各级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穴P>0.05雪;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在I级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Ⅱ、Ⅲ级鳞癌组织穴分别P<0.05,P<0.01雪,在Ⅱ、Ⅲ级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穴P>0.05雪。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在鳞癌侵及食管深层和浅层、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可能与食管鳞癌的分化有关,血管紧张素Ⅱ及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可能参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但与食管鳞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表达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以替米沙坦(终浓度分别为10^-7、10^-6、10^-5 mol/L)刺激24 h;以替米沙坦(终浓度为10^-6 mol/L)分别刺激6、12和24 h;以2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特异性阻断剂PD123319(终浓度为10^-6 mol/L)单独或与相同终浓度的替米沙坦联合刺激12 h.以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CE2蛋白表达量,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CE2 mRNA表达.结果 替米沙坦呈剂量(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使ACE2蛋白及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替米沙坦在终浓度分别为10^-7、10^-6、10^-5 mol/L时,可使ACE2蛋白表达量分别增加1.5、2.7和4.6倍,使ACE2 mRNA表达分别增加1.2、2.3和4.5倍;于6、12和24 h,替米沙坦(终浓度10-6 mol/L)分别使ACE2蛋白表达量增加1.6、2.7和4.2倍,使ACE2 mRNA表达分别增加1.3、2.3和4.0倍;与对照组及替米沙坦组比较,PD123319对ACE2蛋白及基因表达无影响.结论 替米沙坦呈剂量(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显著上调ACE2蛋白及基因表达,此作用可能与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衍生物-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肥大及p-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11/2006-03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中心完成。取1d龄新生清洁级Wistar乳鼠10只,雌雄不拘,取心室肌组织分离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将细胞均匀地接种于6孔培养板,每孔2mL。第3天将培养的细胞分为5组,即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2,10,50μmol/L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均给予血管紧张素Ⅱ1μmol/L进行心肌细胞肥大诱导,在此基础上,丹参酮ⅡA磺酸钠2,10,50μmol/L组再分别给予相应浓度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以上浓度为培养基内终浓度。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含量;采用[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蛋白合成速率作为心肌肥大指标;用Western-blot测定p-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表达。观察各组心肌细胞总蛋白质含量、[3H]-亮氨酸掺入测定结果、p-JNK,MKP-1蛋白表达。结果:①用刺激因素处理24h后,2,10,50μmol/L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总蛋白含量明显低于血管紧张素Ⅱ组[(65.38±1.26),(53.41±3.63),(48.42±2.61),(80.42±3.28)μg/孔,P<0.05~0.01]。②1μmol/L血管紧张素Ⅱ作用24h后,2,10,50μmol/L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心肌细胞合成速率显著低于血管紧张素Ⅱ组[(140.52±12.04)%,(120.58±8.72)%,(111.88±10.06)%,(163.04±11.38)%,P<0.01]。③1μmol/L血管紧张素Ⅱ作用24h后,2,10,50μmol/L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p-JNK蛋白表达显著低于血管紧张素Ⅱ组[(145.96±11.98)%,(133.04±6.54)%,(116.56±11.61)%,(167.04±12.72)%,P<0.05~0.01]。④丹参酮ⅡA磺酸钠(10μmol/L)显著上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表达,在40min时达到高峰达(132.16±7.88)%,随后下降,在60,80min分别为(110.72±10.94)%,(104.32±9.55)%,(P<0.01)。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机制可能与上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表达,降低p-JNK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丹参酮ⅡA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上,观察丹参酮Ⅱ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诱导的肥大心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用相差显微镜测量心肌细胞直径,Lowry法测定细胞总蛋白含量,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作为心肌细胞肥大的指标.结果:丹参酮ⅡA与对照组比较可以明显抑制AngⅡ刺激的心肌细胞增大(P<0.05),降低细胞总蛋白(P<0.05),降低蛋白合成速率(P<0.05),其作用与AT1-R阻滞剂氯沙坦相似.结论:丹参酮ⅡA能抑制Ang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其机制可能与丹参酮ⅡA抑制AT1受体激活,阻止Ca2+内流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Ⅱ,AngII)、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对心肌细胞增殖、胚胎基因心钠素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分别以AngII(1×10-6mol/L)、NE(1×10-6mol/L)刺激后,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心肌细胞DNA合成、细胞周期分布;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心肌细胞内TGF-β1表达水平,放射免疫学检测细胞上清心钠素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II,NE刺激24h后,心肌细胞心钠素表达增加,G0/G1,G2/M期DNA合成增强,同时伴有TGF-β1蛋白表达上调(P均<0.05),但二者不改变心肌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细胞仍主要处于G0/G1期。结论:AngII,NE能诱导心肌细胞异常增生,但不能刺激细胞增殖。这可能与AngII,NE诱导心肌细胞TGF-β1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多西环素开放(Dox-on)可调控哺乳动物表达系统将AT2R基因引入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并经两次抗生素的筛选建立起了受四环素类似物多西环素(Doxycicline,Dox)紧密调控、表达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subtype 2 receptors,AT2R)基因的双重稳定VSMC细胞系,在此基础上对细胞周期素激酶抑制蛋白-P21的表达受AngⅡ及其受体拮抗剂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常规分子生物学方法,建立Dox可调控表达AT2R基因的双重稳定大鼠VSMC细胞系。将该VSMC细胞系随机分为8组:①未转染对照组。②未转染+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组。③转染组。④转染+AngⅡ组。⑤转染+AngⅡ+Dox组。⑥转染+AngⅡ+Dox+CV-11974组。⑦转染+AngⅡ+Dox+PD123319组。⑧转染+AngⅡ+Dox+CV-11974+PD123319组。应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观察该双重稳定表达AT2R的VSMC细胞系中p21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采用AngⅡ及其1,2型其受体拮抗剂干预上述细胞,观测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加入Dox前转染组p21表达处于高水平,其mRNA及蛋白表达强度分别为118.363&;#177;19.225,0.196&;#177;0.013;AngⅡ1&;#215;10^-7moL/L干预VSMC后p21mRNA及蛋白表达强度均显著降低,分别为51.761&;#177;4.429,0.032&;#177;0.014(t=13.10,10.41,P&;lt;0.01);在AngⅡ1&;#215;10^-7moL/L干预的同时加入Dox后,p21呈现较强表达,其mRNA及蛋白表达强度明显高于转染+AngⅡ组(t=13.76,13.53,P&;lt;0.01);CV-11974可进一步增强p21的表达,其中p21mRNA及蛋白表达强度明显高于转染+AngⅡ组(t=9.81,34.90,P&;lt;0.01);PD123319干预组p21表达则处于低水平,与转染+AngⅡ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AngⅡ干预降低VSMC中p21表达水平,这一作用是通过AT1R介导的;经Dox诱导表达AT2R基因可以明显抑制这一生物学作用,说明在这一生物学效应上,AT2R具有与AT1R相拮抗的生物学功能。AT2R基因经诱导后表达可以参与VSMC细胞周期进展的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二肾一夹(2K1C)高血压大鼠血浆及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渗泵植入技术,建立Ang-(1-7)对高血压大鼠干预模型,放免法测定血浆及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Ⅱ)浓度,RT-PCR检测肾组织内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和2型受体(AT2)mRNA水平.结果 Ang-(1-7)减轻2K1C高血压大鼠肾脏病理损害,Ang-(1-7)对血浆及肾组织AⅡ浓度无显著影响,对肾组织内AT2受体表达无显著影响,减少肾组织内AT1受体表达.结论 Ang-(1-7) 对2K1C高血压大鼠肾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之一是通过减少肾组织内AT1受体而实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AT1受体)体相关蛋白(ATRAP)对AT1受体介导的血管平滑肌增殖和新构建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和转染,将[,H]胸腺嘧啶掺入测定DNA合成、动物实验和外科程序。结果:[^3H]胸腺嘧啶掺入测定显示,ATRAPcDNA转染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与pcDNA转染的VSMCs比较.过度表达的ATRAP明显抑制了AT1受体介导的VSMCs的增生,有时间依赖性。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过量表达的ATRAP中含磷或不合磷的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ERK)抗体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组织病理学观察.过量表达的ATRAP明显抑制了AT1受体介导的VSMCs的增生。结论:过度表达的ATRAP明显抑制了AT1受体介导的VSMCs的增生,ATRAP的生长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在VSMCs中的AT1受体介导的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ERK)的后期激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和受体2在小鼠肾脏发育早期输尿管芽的表达及其与肾脏发育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05在锦州医学院组织与胚胎学教研室完成。①取成年健康昆明系小白鼠24只,体质量25~30g,雌、雄(1∶1)同窝饲养,见雌鼠阴道栓出现计为胚龄0d。取胚龄12,14,15,16日胎鼠,各龄小鼠每组4只。剖腹取出肾脏,40g/L甲醛固定,制成切片5μm。②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小鼠肾组织发育早期形态学变化。③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胚龄12,14,15,16d小鼠肾脏发育早期输尿管芽分支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和受体2的含量。④体视学测量:每个动物的肾脏系统随机选取5张切片,按“S”形等间隔选取视野,采用方格测试系统,交点计数法测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和受体2在输尿管芽阳性表达的体积密度。结果:①小鼠肾组织发育早期形态学观察:胚龄12d小鼠肾脏中可见输尿管芽及其分支。胚龄15d,输尿管芽周围出现了逗号小体、S小体,但未见成熟肾小体。胚龄16d的肾脏中可见出现了成熟肾小体、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②小鼠肾脏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胚龄12d,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和受体2在输尿管芽中均有少量表达,胚龄15d,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达到高峰,胚龄16d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仅有微量表达;胚龄14d,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结论:输尿管芽在小鼠后肾发生中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2表达,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与诱导输尿管芽分支不断延长有关。  相似文献   

20.
背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因素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尤其是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所产生的血管紧张素Ⅱ起着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下的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及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水平的改变,探讨丹参酮ⅡA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内科。材料:实验于2006-03/10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完成。实验用猪主动脉由同济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提供。方法:采用硝酸还原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不同浓度(10-8~10-6mol/L)作用不同时间(1,6,24h)的血管紧张素Ⅱ对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及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影响;然后比较在10-6mol/L的血管紧张素Ⅱ作用的不同点(0,6h)加入50mg/L浓度的丹参酮ⅡA,分别检测作用1,6,24h后内皮细胞的一氧化氮生成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基因表达变化。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像系统检测内皮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水平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一氧化氮含量。②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③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①随着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的产生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呈顺序下降(P<0.01)。②丹参酮ⅡA各组一氧化氮的产生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血管紧张素Ⅱ组,在丹参酮ⅡA作用1,6h,血管紧张素Ⅱ 丹参酮ⅡA组一氧化氮的产生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血管紧张素Ⅱ6h 丹参酮ⅡA组(P<0.05);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至24h,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主动脉内皮细胞游离钙离子浓度:血管紧张素Ⅱ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丹参酮 血管紧张素Ⅱ组显著低于血管紧张素Ⅱ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A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以及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的负性作用,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对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