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分析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技术同期推量(SIB-VMAT)治疗合并1~4个脑转移瘤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5例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同期推量组(34例)及序贯组(31例),同期推量组PGTV 50 Gy/20 f;序贯组PTV 40 Gy/20 f,全脑放疗结束后给予PGTV加量,10 Gy/5 f。比较两组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及1年生存率。结果:本研究显示,同期推量组有效率为88.2%,明显高于序贯组,且放疗不良反应两组间无差异,患者可耐受。结论:同期推量放疗是治疗1~4个脑转移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全脑放疗联合同期推量调强技术治疗多发脑转移瘤7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全脑调强放疗同期推量照射技术治疗多发性脑转移瘤的可行性。[方法]7例脑转移瘤患者,运用Corvus6.3逆向调强计划系统行调强同期推量照射技术(SIB-IMRT)治疗,全脑预防放疗剂量30Gy,转移瘤同期推量20Gy,均分10次,2周完成。计划应用Mattrix验证。[结果]所有病例靶区剂量分布满意,95%以上的计划靶区(PTV)体积接受处方剂量,99%以上的PTV体积接受93%的处方剂量,接受110%的处方剂量的体积不超过靶区体积的5%,重要器官的照射剂量限制均达到要求。剂量验证γ值为87.78~96.11,中位值92.25。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未出现临床不可接受放疗不良反应。[结论]全脑调强放疗同期推量技术在临床、放射物理及安全性角度评价是可行的,对颅外转移病灶控制、KPS评分较好、原发病灶控制的脑转移瘤患者可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3.
脑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尤其是肺癌脑转移,占脑转移瘤的30%~40%[1-2]。在脑转移患者中大约50%为多发转移,预后差,未经治疗的脑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1~2个月[3]。目前对脑转移瘤可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方法,放疗是最主要的方法,但总的预后很差。近年来山东省泰安市肿瘤防治院应用替莫唑胺联合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本研究旨在观察该同步放化疗方案对脑转移治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 探究同步推量调强放疗与序贯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最终同步组(采取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治疗)有效纳入28例,序贯组(序贯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有效纳入26例患者。放疗后,对两组PTV-G和PTV-C内剂量的最大剂量(Dmax)、平均剂量(Dmean)及最小剂量(Dmin)和两组患者近期和中期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采取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患者的PTV-G内剂量的最小剂量(Dmix)和平均剂量(Dmean)均高于采取序贯三维适形放疗的患者(P<0.05),同步组PTV-C内剂量的最大剂量(Dmax)与序贯组的差异不明显,但平均剂量(Dmean)明显优于序贯组(P<0.001);放疗结束4周时,同步组病情完全缓解(CR)6例,SD 9例,明显优于序贯组(χ2=0.854,P=0.000);放疗结束8周时,同步组CR、PR分别9例、15例,优于序贯组(χ2=0.971,P=0.000)。[结论] 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法治疗效果优于序贯三维适形放疗法,且同步推量调强放疗的脑转移瘤靶区适合度也优于序贯三维适形放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2名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放疗组和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组。其中放疗组给予全脑照射,采用6MV-X线常规照射,2Gy/次,5次/周,共4周,总量40Gy,全脑放疗后,只对最大的2个病灶缩野加量至50-56Gy。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组中,放射治疗方法同放疗组,并在放疗的整个疗程中同步口服替莫唑胺75mg/m2化疗至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4周,继续使用替莫唑胺化疗,其中第1周期给量150mg/m2,连续用药5天,28天为一个疗程,若患者耐受良好,在以后化疗疗程中增量至200mg/m2,替莫唑胺推荐化疗6个周期。结果: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组的有效率为83.9%,高于放疗组的71.0%(P>0.05)。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14个月和58.1%,均高于放疗组的10个月和32.3%(P<0.05)。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组的疾病控制率为93.6%,优于放疗组的90.3%。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在脑转移瘤的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 观察全脑放疗与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的疗效、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方法] 60例NSCLC伴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放射治疗组(放疗组30例)和放射治疗联合化疗组(联合组30例)。放疗组:全脑放疗剂量DT 40Gy/20F/4W。联合组:放疗方法与放疗组相同,放疗同步替莫唑胺治疗剂量为75mg/(m2·d),d1~28。[结果] 放疗组和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3.3%(13/30)、63.3%(19/30) (P=0.07);中位生存时间放疗组为4.3个月,联合组为8.5个月(P<0.01)。联合组骨髓抑制和胃肠反应高于放疗组(P>0.05)。[结论] 全脑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可以作为NSCLC脑转移患者的治疗选择,治疗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7.
赵兵  李云海  肖锋 《肿瘤学杂志》2020,26(9):808-812
摘 要:[目的] 比较肺癌脑转移瘤同期加量调强放疗与序贯加量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肺癌脑转移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同期加量调强放疗组(SIB-IMRT)23例和适形序贯加量放疗组(WBRT+3D-CRT)21例,SIB-IMRT组全脑5-7野IMRT(40Gy/20f)+瘤床SIB(50Gy/20f);WBRT+3D-CRT组首先WBRT (40Gy/20f),紧接着缩野至瘤床P-GTV(18.4Gy/8f)。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急性不良反应及住院治疗时间。[结果] 客观缓解率在SIB-IMRT组和WBRT+3D-CRT组分别为82.6%和52.4%(P=0.03)。SIB-IMRT组和WBRT +3D-CRT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1.3%和71.4%(P=0.09)。SIB-IMRT组和WBRT +3D-CRT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5个月和8.2个月,SIB-IMRT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53.8%、29.6%;WBRT+3D-CRT组为36.5%、10.9%,SIB-IMRT组的总生存时间明显优于WBRT+3D-CRT组(P=0.03)。两组患者均未出现Ⅲ级以上急性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以及Ⅲ级以上骨髓抑制,SIB-IMRT组放射诱发的脑水肿发生率为17.4%(4/23),WBRT+3D-CRT组为23.8%(5/21)(P=0.60);两组Ⅰ~Ⅱ级急性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30.4%(7/23)、23.8%(5/21)(P=0.62)。两组患者完成脑转移瘤住院治疗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同期加量调强放疗肺癌脑转移瘤较适形序贯加量放疗疗效好,未增加急性不良反应,缩短了总治疗时间,节省了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 研究替吉奥联合调强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52例老年Ⅱ~Ⅲ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替吉奥联合调强放疗组(放化疗组)26例和单纯调强放疗组(单放组)26例。两组患者均行调强放疗(IMRT)DT 58~66Gy/29~33f,放化疗组在放疗第1天联合替吉奥化疗40mg/m2,一天2次,早、晚餐后口服,d1~14,休息7d,21d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结果] 5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放化疗组的近期总有效率为84.6%,单放组为6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组1、2年生存率为80.7%和57.6%,单放组1、2年生存率为57.6%和3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以Ⅰ~Ⅱ反应为主,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处理后均能顺利完成治疗。[结论] 替吉奥联合调强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虽然近期疗效差异不显著,但1、2年生存率有明显提高,而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是老年食管癌较为理想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放化综合治疗脑转移癌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62例脑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放化疗组与单纯放疗组。其中化疗联合组31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入组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乳腺癌脑转移患者入组卡培他滨联合放疗组;31例为单纯放疗组。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组给予替莫唑胺[75mg/(m2·d)]至放疗结束,卡培他滨组给予[625mg/(m2·d),2次/d,连用4周]。两组均联合2周三维适形头部放疗,总剂量42Gy(3Gy,5f/w),其中全脑30Gy/10f,病灶区补量12Gy/4f;单纯放疗组仅予42Gy三维适形头部放疗,其中全脑30 Gy,病灶区补量12 Gy。联合放化疗组放疗结束后继续给予2个周期替莫唑胺[每周期150mg/(m2·d)],连续服用5d,28d为1个周期;卡培他滨组给予[每周期825mg/(m2·d),2f/d,d1-14],连续服用14d,28d为1个周期。结果:联合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80.63%、6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70.96%、54.84%,胃肠道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1.29%、41.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莫唑胺联合放疗以及卡培他滨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及乳腺癌脑转移安全、有效,但是近期疗效对比单纯放疗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同期推量调强放射治疗脑转移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患者采用同期推量调强放疗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即同期推量调强放疗组(SIB)和对照组即全脑放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组(WBRT+3D—CRT),每组60例。结果:放疗结束时影像学检查疗效:研究组和对照组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70.0%和46.7%,有显著性差异(P=0.010)。总有效率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0.9%和81.7%,无显著性差异(P=0.191)。1年生存率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8.3%和45.O%,有显著性差异(P=0.007)。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1.7%和18.3%,无显著性差异(P=0.648)。平均住院时间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4天和44天,有显著性差异(P=0.000)。结论:同期推量调强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疗效好,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毒副作用无增加,而且缩短了治疗疗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