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上市前药物和医疗器械安全性信息主要来自临床试验,而观察受试者对试验药物和器械反应的是研究者,因此,研究者的不良事件报告至关重要。为帮助研究者确认临床研究期间非预期的安全性信息并遵守安全性报告要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21年9月发布了“研究者职责-研究性药物和器械的安全性报告”指导原则(草案),详细说明了对研究者在IND和IDE研究中向申请人和伦理委员会报告的要求。我国目前还没有类似的指导原则,详细介绍FDA的该指导原则,以期对我国新药和新医疗器械研究者在临床研究期间识别非预期的安全信息并按要求及时报告有帮助并对该方面的监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是新药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对新药能否被批准进行临床试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评价新药临床应用安全与否的重要依据,也是对新药临床应用可能产生的毒性反应提供判断和检测指标的实验依据,更是各国药政管理部门审批新药首先考虑的问题.安全是第一位的,只有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新药才能批准进行临床研究.因此各国药政管理部门均非常重视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的制定和实施,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新药研发的实际需要,对指导原则不断完善、修订和提高,不断提高安全性评价的质量和水平,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大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3.
EMEA临床试验用生物技术药物病毒安全性评价指导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评价研究》2010,(1):70-74
2009年2月1日,欧盟颁布了"临床试验用生物技术药物病毒安全性评价指导原则(Guideline on virus safetyevaluation of biotechnogical investigational medicinal products)",为临床试验用生物制品病毒安全性提供科学性指导,该指导原则包括以下内容:1)临床前及临床试验阶段所应完成病毒安全性评价的标准及其范围。2)可作为参考内容用于病毒安全性评价的内部经验的范围。3)安全性评价中应纳入的风险评估。本指导原则为人用生物制品申报临床时应提交的病毒安全性研究数据及资料提供建议。提供了一种经协约认可的IMPs病毒安全性评价方法,同时适用于整个欧盟范围内的药品制造商和监管部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国内外关于临床试验期间安全性定期报告的相关法规和指导原则要求的异同点, 为加强我国试验用新药临床试验期间安全性定期报告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对比方法, 通过比较ICH、美国、欧盟、中国在临床试验期间安全性定期报告相关法规及指导原则情况,分析各国家/地区对试验用药物临床试验期间安全性报告监管要求的差异。结果与结论:在试验用药物临床试验期间的安全性定期报告方面,我国、FDA、欧盟均提出了明确的监管要求。各国家/地区均接受ICH E2F研发期间安全性更新报告的格式、内容及报告周期的要求,但在区域附件部分,各国家/地区均有各自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5.
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可贯穿在新药进入临床试验和上市申请的全部过程.新修订的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指导原则M3(2)对新药进行临床试验和上市申请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提出了总体考虑.M3技术指导原则明确指出:对于危及生命或严重疾病(如进展性的癌症)且缺少有效的治疗手段时,抗肿瘤新药的毒理学和临床试验评价,应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以促进和完善药物研究和开发.为此本文围绕新M3技术指导原则,探讨我国抗肿瘤新药非临床安全性研发中的技术研究和评价考虑要点.  相似文献   

6.
欧盟(European Union,EU)于2016年7月发布了《在欧盟草药专论编写中评估公认的和传统的草药产品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指导原则(第一次修订版)》。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草药产品申请注册时可用文献资料替代试验资料,并且可根据文献资料科学性不同,获准不同的适应证。介绍该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期望对我国的中药和植物药研究及其监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关于临床试验期间个例安全性报告的相关法规和指导原则要求的异同点,为加强我国药物警戒监管体系中个例安全性报告的监管要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分析ICH、 美国及欧盟临床试验期间个例安全性报告相关的法规以及指导原则情况,与我国相应的监管要求进行比较,研究各国家/地区对试验用药物临床试验期间个例安全性报告监管要求的差异。结果与结论:与其他国家、组织相比,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临床试验中个例安全性报告快速报告的制度和工作程序,相应的指导原则内容全面,基本涵盖了国际指导原则的核心技术要求,其中基本原则要求一致,但操作细节方面尚缺少详细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8.
2013年7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发布了“说明书安全性变更——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505(o)(4)节的实施”指导原则。介绍FDA主动要求变更药品说明书安全性资料的法规和实施办法,以期对丰富和创建我国相应的法规与指导原则、加强药政管理部门的依法监管、加速我国药品说明书安全性资料的更新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2013年7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发布了“说明书安全性变更——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505(o)(4)节的实施”指导原则。介绍FDA主动要求变更药品说明书安全性资料的法规和实施办法,以期对丰富和创建我国相应的法规与指导原则、加强药政管理部门的依法监管、加速我国药品说明书安全性资料的更新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安全药理学(safety pharmacology)研究是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研究药物在治疗范围内或治疗范围以上剂量时,出现潜在的不期望的不良影响,并研究观察到的/或推测的药物不良反应机制。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新药进入临床研究之前或上市之后,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治疗作用之外的不良反应。安全药理学研究概念最早出现于1997年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国际协调会(ICH)的实施新药临床研究所需非临床安全性试验的时间安排(M3指导原则)和生物技术药物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S6指导原则)中,要求在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必须进行安全药理学研究,用于支持药物的人体临床研究。ICH于2000年发布的《人用药品安全药理学研究指南》促进了该学科的快速发展,使安全药理学的设计原则、研究内容、动物模型选择、观察指标确定等有了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为规范和指导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生产工艺评价等7个技术原则(见附件1~7),现予印发,请参照执行。  相似文献   

12.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再评价基本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了确保药物安全性评价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很多国家制定了药物安全性评价的标准,大大加强了药物安全性评价规范执行的力度,在新药研制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包括临床前试验研究、临床人体试验研究、新药批准上市后的不良反应监测等均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性评价规范化。目前,药物安全性评价的规范化是国际上药物开发合作以及相互认可对方药物研究结果的前提。在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2003年正式发布《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并在2007年发布了最新的《GLP认证管理办法》。为进一步控制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风险,2009年SFDA下发了《关于开展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随着我国GLP的推进,越来越多从事药物研发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已经认识到GLP建设和药物安全性研究的规范化是大势所趋,为此我们特开辟"药物安全性评价专栏"。本专栏由湖南省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主持,该中心是湖南省首家符合国家GLP规范、专业从事新药筛选和评价的公共实验室,为"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公共服务条件平台"和"湖南省重点科技条件基础平台"。本专栏旨在为广大药物安全评价研究的工作者提供一个互动的平台,对药物安全性评价、GLP和优良临床试验规范(GCP)建设、中药注射液安全性再评价、上市新药的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工作经验进行交流,为促进我国的新药安全性评价研究的发展做出贡献。欢迎广大医药工作者投稿。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收载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对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的提高、药品质量的可控和临床用药安全性的保障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辅料研究在新药开发中占重要地位。在我国新药开发过程中,新药用辅料已经出现,而我国目前尚无针对新药用辅料非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这是研究与评价的一个空白。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新药研发者还是评价者都需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笔者以FDA新药用辅料非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为参考,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讨论了新药用辅料的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考虑要点,以期对新药用辅料的研究与评价探索经验,为将来制定指导原则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美国FDA的药品评价和研究中心已经签订四份合约,使其有权使用数据库,这使得中心能更快速有效地评估新药的安全性。合约授权方为以下四家机构:Ingenix(一家药物研究公司)、Kaiser基金研究组织、Vanderbilt大学和哈佛Pilgrim医疗保健机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枸橼酸西地那非(万艾可)上市来总处方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评估其安全性,进一步促进临床规范用药。方法:查阅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检索并分析和比较枸橼酸西地那非的不良反应报告。结果:枸橼酸西地那非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神经、消化等系统,各个系统不良反应表现形式各异,但都比较轻微,基于总处方量(至少1.7亿)来讲,不良反应报告率极低,严重不良反应少见。结论:枸橼酸西地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安全性高,该药物对肺动脉高压、神经再生、女性性功能障碍等病症的应用研究应该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7.
外资制药企业如何完成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PSUR)于1996年11月6日在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CH)进程第四阶段被采纳,列入ICH指导原则E2C临床安全性数据管理中,要求药品生产企业负责PSUR。PSUR最根本的目的是引导企业关注产品安全,并定期评价产品的安全性;同时为管理部门建立常规的药品安全性信息来源、开展产品安全性评价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疫苗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疫苗主要用于大规模健康人群,尤其是儿童,其安全性至关重要.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是疫苗研发的重要环节之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于2005年公布了<预防用生物制品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技术审评一般原则>,该指导原则是国内首篇用以指导疫苗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技术审评工作的指导原则.文中在该指导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在疫苗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技术审评中的认识,从疫苗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主要安全性担忧、国内外相关注册指导原则和主要技术要求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的改革, 自主研发新药和附条件批准药物逐年增多。因我国新药上市前临床试验、审评审批制度(尤其是附条件批准制度)和上市后监测管理等方面仍处于不断完善阶段, 自主研发新药的安全性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做好其上市后的安全性监测和研究。其中包括加强药物安全性监测工作, 做好文献数据的系统性评价, 通过高质量真实世界研究广泛收集药品安全性数据, 对药物安全性报告数据进行深入挖掘等, 为患者安全使用该类药物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正>银铃含片是以秀山金银花为主的,经过提取加工而成的一种质量可控的中药复方制剂。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和清咽利喉之功效。本文报道了按《新药(中药)研究指导原则》对该制剂进行的安全性试验研究结果。1仪器与试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