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水溶液中啶虫脒和苯胺双组分在树脂上的吸附行为、树脂对2组分的吸附选择性。[方法]以啶虫脒/苯胺为吸附质,以D201和ZH202树脂为吸附剂,研究啶虫脒和苯胺在单组分、双组分水溶液中2种树脂上288、303、313 K温度下的吸附行为。[结果]2种吸附剂对单组分2种吸附质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苯胺和啶虫脒在2种吸附剂上吸附过程均为放热过程。[结论]啶虫脒和苯胺双组分共存吸附体系下,呈现竞争吸附现象。  相似文献   

2.
50%烯啶虫胺水溶粒剂的配方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50%烯啶虫胺水溶粒剂的研究,对分散剂、润湿剂、渗透剂、吸附剂、载体和粘结剂进行了筛选试验,得出最佳配方:烯啶虫胺50%,渗透剂2%+吸附剂4%,分散剂2%,润湿剂4%,0.5%CMC水溶液作粘结剂,填料组合为乳糖+硫酸钠。江、浙、闽、赣等地田间药效结果表明,50%烯啶虫胺水溶粒剂对柑桔蚜虫的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同剂型烯啶虫胺对大型溞的安全性。[方法]参照OECD标准试验方法,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 Straus)为试验生物,测定了97%烯啶虫胺原药、50%烯啶虫胺可溶粉剂、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和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结果]97%烯啶虫胺原药、50%烯啶虫胺可溶粉剂、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和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对大型溞的48 h-EC_(50)分别为30.106、93.240、22.584、0.558 mg a.i./L。[结论] 97%烯啶虫胺原药、50%烯啶虫胺可溶粉剂、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和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分别为低毒、低毒、低毒和高毒,剂型对急性毒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新洋  蔡磊明  蒋金花 《农药》2014,(4):272-275
[目的]研究烯啶虫胺在有氧水环境中的生物降解能力。[方法]采用活性污泥呼吸抑制试验、2种快速生物降解测试改良的斯特姆法和呼吸计量法、固有生物降解测试赞恩-慧伦斯法,测定烯啶虫胺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毒性及其在有氧水环境中的生物降解性。[结果]活性污泥中微生物3 h暴露于1 000 mg/L烯啶虫胺中,呼吸抑制率1.61%、-1.86%、1.15%;28 d烯啶虫胺生物降解率依次为10.31%、9.43%、16.5%。[结论]烯啶虫胺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无抑制作用,在有氧水环境中不易被快速生物降解且不发生初级生物降解过程。  相似文献   

5.
[方法]在长沙和贵阳两地进行田间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定量分析50%烯啶虫胺可溶粉剂在水稻环境中的残留与消解动态,为水稻中烯啶虫胺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烯啶虫胺在稻田水、土壤和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84~2.00、2.15~2.78、4.78~4.95 d.[结论]在推荐使用剂量和最高使用剂量条件下,收获的糙米中烯啶虫胺的残留量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烯啶虫胺对柑橘粉虱的毒力和防治效果。[方法]采用药膜法测定烯啶虫胺对柑橘粉虱室内毒力,在田间进行小区药效试验。[结果]烯啶虫胺对柑橘粉虱成虫的LC50值为1.89 mg/kg;田间药效试验中,10%烯啶虫胺AS 100 mg/L对柑橘粉虱药后1、3 d防效分别为98.75%、96.04%。[结论]烯啶虫胺对柑橘粉虱有较高的活性和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赵怡楠  高景林  王玉洁 《农药》2014,(3):206-209
[目的]明确新烟碱类农药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及呋虫胺对海南中蜂(Apis cerana hainana)工蜂的急性毒性,并评价这些农药对海南中蜂工蜂的风险性。[方法]利用摄入法和点滴法测定几种农药对海南中蜂工蜂的急性经口和接触毒性。[结果]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中,啶虫脒可湿性粉剂(LC50为267.273 mg/L)对海南中蜂的毒性为低毒,啶虫脒原药(42.071 mg/L)和可溶粉剂(157.163 mg/L)的毒性为中毒,其他药剂均为剧毒;急性接触毒性试验中,所有供试农药对海南中蜂的毒性均为高毒。啶虫脒可湿性粉剂的危害商值(HQ)为19.3,对海南中蜂危害不大,其他3种制剂对海南中蜂均有害。[结论]蜜源植物花期应尽量避免使用吡虫啉、呋虫胺及烯啶虫胺等对海南中蜂高毒的新烟碱类农药,慎用啶虫脒。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烯啶虫胺与氯噻啉复配的可行性,并明确其复配后对褐飞虱的增效作用及田间防效。[方法]室内测定烯啶虫胺、氯噻啉及其复配剂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活性水平并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当烯啶虫胺与氯噻啉之间的有效成分配比为1∶1、2∶1、3∶1、4∶1时,都表现为增效作用,且最佳配比为2∶1,共毒系数(CTC)达到159.61。田间防效试验表明:烯啶虫胺·氯噻啉(2∶1)混剂施药后7 d防效高达94.75%,明显优于5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79.12%)、40%氯噻啉水分散粒剂(70.73%)和3%啶虫脒微乳剂(70.54%)3种对照药剂。[结论]烯啶虫胺与氯噻啉按照2∶1进行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并具有更好的田间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烯啶虫胺水剂有效成分分解的影响因素。[方法]室内热贮,分别测定5%、10%烯啶虫胺水剂样品置于正常可见光照、避光及酸性条件下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酸性体系,不同光照,5%、10%烯啶虫胺水剂有效成分分解率分别为27.36%-28.32%、29.74%-30.11%;中性体系,烯啶虫胺水剂有效成分分解率>40%。[结论]可见光照及有效成分含量对烯啶虫胺水剂有效成分分解率影响较小,酸性体系影响较大;烯啶虫胺水剂有效成分的分解率与热贮天数及有效成分含量之间的关系可用数学拟合方程表示。  相似文献   

10.
以吸附树脂和活性炭为吸附剂,考察了吸附剂的种类、吸附温度、吸附液浓度和时间对吸附邻苯二甲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修饰的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对邻苯二甲酸的吸附性能最好,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性能较差。邻苯二甲酸浓度低于300mg/L时,吸附树脂对其均有较高的吸附去除率。树脂对邻苯二甲酸的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最佳的吸附温度为288K。实验浓度范围内,吸附树脂对邻苯二甲酸在300min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颗粒内扩散过程是该吸附过程的主要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11.
7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意大利蜜蜂的急性毒性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生产中常用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急性毒性及风险性。[方法]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测定7种生产中常用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急性接触毒性和经口毒性,并利用EPP0采取的计算危害商(HQ)值的方法对7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做风险性评价。[结果]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吡虫啉对蜜蜂在急性毒性为高毒甚至剧毒,风险性为中等风险到高风险;烯啶虫胺急性毒性虽较高,但风险性相对较低;啶虫脒和噻虫啉急性毒性为中毒或低毒,风险性均为低风险。[结论]生产中选择对蜜蜂风险性低的品种(啶虫脒、噻虫啉、烯啶虫胺),避开蜜源区和需要蜜蜂授粉的植物。  相似文献   

12.
《农药》2021,60(8):614-616,620
[目的]探索三氟苯嘧啶与烯啶虫胺2者复配的合理性及2者复配后对褐飞虱的防效。[方法]依据杀虫剂室内活性测定标准,通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进行测定。[结果]三氟苯嘧啶与烯啶虫胺之间联合作用表现为增效作用,最佳比例为1∶6。此比例下三氟苯嘧啶、烯啶虫胺复配制剂20 g/667m2对褐飞虱有较好的防效,施药后7 d防效高达90.30%,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0%三氟苯嘧啶SC和50%烯啶虫胺WG。[结论]三氟苯嘧啶与烯啶虫胺2者联合具有增效作用,可用于水稻田褐飞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发城市绿化树木害虫绿色防控新产品及使用技术。[方法]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吸附于可溶性淀粉,与烯啶虫胺原药、水溶性载体及黏结剂均匀搅拌,挤压造粒干燥,配制出20%烯啶虫胺注干可溶粒剂。在悬铃木等6种城市绿化树上,注干使用20%烯啶虫胺注干可溶粒剂,观察其溶解性、传导性,以及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效果。[结果]在树干基部打孔施药,3~5 d内,注干可溶粒剂在树木注孔内完全溶解,烯啶虫胺在银杏、香樟、含笑、悬铃木、无患子和黄山栾树中均可进行传导分布;林间试验表明,20%烯啶虫胺注干可溶粒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效果可达98.04%,且药效可保持整个方翅网蝽发生期。可溶粒剂注干施用,对树木损伤小。[结论]注干可溶粒剂适合用于树木害虫防控,对环境无影响,避免了对人的意外伤害,在城市绿化树害虫防控中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农药》2017,(1)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80%吡蚜酮·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ODS-2反相色谱柱,紫外检测器,以乙腈/水/磷酸盐缓冲液(体积比10∶80∶10)为流动相,对试样中吡蚜酮和烯啶虫胺进行分离,外标法定量测定。[结果]吡蚜酮和烯啶虫胺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5和0.9998,方法标准偏差为0.29和0.22。变异系数分别为0.51%和1.2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7%和99.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有效地分离了样品中的吡蚜酮和烯啶虫胺,而且精密度和准确度高、线性关系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烯啶虫胺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研究了烯啶虫胺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方法]样品经乙腈2次提取后,直接进HPLC-MS/MS检测。[结果]烯啶虫胺在甘蓝及其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1.7%~104.2%,相对标准偏差为1.6%~4.7%,定量限(LOQ)为0.02 mg/kg。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0.7~1.9、4.3~6.2 d,甘蓝最终残留样品中的残留量均低于最低检测浓度(0.02 mg/kg),土壤最终残留样品中的残留量为0.02~0.174 mg/kg。  相似文献   

16.
烯啶虫胺对柑橘绣线菊蚜的室内杀虫活性及田间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评价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对柑橘绣线菊蚜的防治效果。[方法]分别用Potter喷雾和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和3%啶虫脒乳油对柑橘绣线菊蚜的LC50值分别为5.51、4.51 mg/L,两者毒力大体相当;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质量浓度25 mg/L于药后1~14 d的防效达88.7%~100%,与3%啶虫脒乳油15 mg/L防效相当;质量浓度为15、20 mg/L的速效性稍差。[结论]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是防治柑橘绣线菊蚜的理想药剂,在蚜虫种群密度较低时,推荐使用质量浓度为15~20 mg/L,在种群密度较高时使用25 mg/L,重点对新梢进行喷雾。  相似文献   

17.
在对某兰炭厂污水进行水质分析的基础上,配制了苯酚水溶液作为模拟处理原料;采用吸附法,活性炭(AC)、钙基蒙脱土(MMT)、大孔树脂(XAD-4)3种吸附剂对苯酚水溶液进行等温吸附曲线测定及成本核算,筛选出了适宜的含酚废水吸附剂;对筛选出的AC吸附剂进行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AC是适宜的模拟废水处理吸附剂,属介孔材料,...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发散式合成法合成了具有不同代数的聚酰胺-胺(PAMAM)树形大分子。以SiO_2为载体,分别制备了以氨基为端基的整代吸附剂及以酯基为端基的半代吸附剂,并研究了两种吸附剂对乙醇中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整代吸附剂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优于半代吸附剂;随着温度的升高,两种吸附剂对Co~(2+)的平衡吸附量均呈上升趋势;线性拟合相关系数均在0.900 0以上,吸附过程属于单分子吸附;随着吸附剂用量的增加,吸附量逐渐升高,吸附率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9.
潘梅  李海宗  费正皓 《应用化工》2008,37(5):483-486
合成了用2-氨基酚修饰的新型双官能基聚苯乙烯-二乙烯苯吸附树脂MOAPR-1和MOAPR-2,研究了其在288~318 K下对水溶液中2,4-二氯苯酚的静态吸附和静态脱附特征。结果表明,2,4-二氯苯酚在两种树脂上存在化学吸附现象,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利用半经验分子轨道法计算了几种吸附剂的近似结构和2,4-二氯苯酚的前线轨道能级,并对吸附过程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以大孔吸附树脂XAD-4为吸附剂,采用静态平衡吸附法吸附模拟聚乙二醇(PEG)废水,考察了初始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和温度等因素对PEG去除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pH值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当XAD-4树脂投加量为0.3 g/L时,PEG去除率可达89%,平衡吸附量Qe=59.95 mg/g. PEG在XAD-4树脂表面上均一分布,Langmuir, Dubinin-Radushkevich和Sips模型可较好地模拟其等温吸附过程. 不同温度下均为自发的放热吸附过程. 动态吸附数据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