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介绍了以油茶籽粕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的水浸法和碱溶酸沉法同时提取皂素和蛋白质的工艺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工艺简单可行;水浸法提取茶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1:1,pH11,提取时间8h,提取温度80℃,提取率最高可达36.38%;碱溶酸沉法提取提取油茶籽粕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pH10,浸提时间130min,浸提温度60℃,提取率最高可达48.59%。  相似文献   

2.
油茶籽粕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油茶籽粕的基本组分进行测定,采用碱溶酸沉法制备油茶籽粕蛋白,在测定等电点基础上探讨油茶籽粕粉碎粒度、浸提液pH 值、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得出提取油茶籽粕蛋白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g/mL)、pH10、浸提时间80min、浸提温度45℃和粉碎粒度80 目,在此条件下,蛋白提取率为57.8%。  相似文献   

3.
叶展  何东平  罗质  胡传荣 《食品科技》2015,(4):250-255,262
以脱脂油茶籽粕为原料,研究从油茶籽粕中提取茶多糖的优化工艺,对提取工艺中液料比、乙醇浓度、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实验,以考察各单因素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法(RSM)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对4个因素进行优化组合,并对因素和因素间交互作用进行方差分析和响应面分析,从而确定从油茶籽粕中提取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1:1、乙醇浓度60%、浸提温度55℃,浸提时间2 h。验证实验茶多糖实际得率为7.43%。最后,简要总结了提取出的粗茶多糖的分离纯化方法。工艺优化后茶多糖得率高、安全可靠、生产操作方便,为工业上茶籽多糖的提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油茶籽粕为原料,对其糖萜素的提取和制备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提取油茶籽粕中糖萜素的优化工艺为: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3h、浸提料液比1∶15、浸提次数2次,糖萜素得率为17.3%;采用乙醇提取油茶籽粕中糖萜素的优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0%~70%、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3h、浸提料液比1∶15、浸提次数2次,糖萜素得率为31.5%。经检测,所制备的糖萜素样品所测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5.
以脱脂后的胡麻籽粕为原料,加以超声波辅助碱溶酸沉法对胡麻籽粕中的蛋白质进行提取。运用考马斯亮蓝法对提取液中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以蛋白质提取率为指标,对超声波功率、时间、料液比、碱提p H值及温度等单因素进行试验,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探讨这五种因素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根据spss18.0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选取对蛋白质提取率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运用正交试验对单因素提取结果进行优化,并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胡麻籽粕中蛋白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波功率550W、时间2h、料液比1∶30、碱提p H 10、温度50℃,经验证试验后得到蛋白质提取率为63.0%。文中还对酸沉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 H为4时,蛋白质含量最高,故确定胡麻籽粕蛋白质等电点为4。  相似文献   

6.
油茶籽粕中茶皂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敏  王承明 《中国粮油学报》2011,26(5):38-41,46
茶皂素是一种天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日化、医药、食品、建材和农药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以油茶籽粕为原料,乙醇为浸提液,分别研究了料液比、温度、原料粒度、乙醇浓度、pH值、提取时间对茶皂素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经响应面分析法确定茶皂素提取的最佳工艺,即:料液比1:20、温度81℃、粒度80目、乙醇浓度63%、pH=11、提取时间4 h,茶皂素得率为20.54%,与理论预测值21.12%相比仅差0.58%。由结果可知,该方法简单可行,得率高。  相似文献   

7.
以油茶籽粕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超高压提取茶皂素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高压提取茶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压力308 MPa、提取时间8.5 min、乙醇体积分数65%、料液比1∶20(g/mL),在此条件下茶皂素得率为19.87%。  相似文献   

8.
冷榨南瓜子油饼蛋白质提取工艺及功能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露  范定涛  卢明玥  钟耕 《食品科学》2012,33(22):139-144
以冷榨南瓜子饼粕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其中的蛋白质,分析pH值、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单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工艺条件,得到冷榨南瓜子油饼蛋白质提取最佳工艺:料液比1:12(g/mL)、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22.5min。在此工艺条件下,饼中蛋白质粉的平均提取率为23.92%,蛋白质质量分数86.48%(湿基,蛋白粉水分质量分数为9.31%)。对提取出的蛋白粉进行各种理化及功能性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的冷榨南瓜子蛋白粉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特别是持水能力和持油能力,均高于大豆分离蛋白。且随着蛋白溶液浓度和加热时间的变化,其持水及持油力的变化极显著;乳化性随着蛋白质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而乳化稳定性在蛋白质质量分数5%时出现明显下降,两者数值均随蛋白质溶液质量分数的变化有极显著差异,但整体也随蛋白质质量分数的升高而升高;起泡性随蛋白质质量分数升高而增大,泡沫稳定性几乎不随蛋白质质量分数变化。  相似文献   

9.
优化油茶籽粕多酚的超声波辅助浸提工艺,并考察多酚提取物的抗油脂氧化效果.探析乙醇浓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对多酚提取率的影响,结合响应面试验和验证试验确定最佳浸提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73%、料液比1:15、浸提时间60 min、浸提温度90℃,在此条件下,多酚提取率预测值为1.887%,实际提取率为1.748%....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油茶籽粕分离蛋白(茶籽蛋白)及其超滤组分(≥10 ku和10 ku)的化学组成与功能特性,探讨了p H和温度对其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籽蛋白及其超滤组分≥10 ku和10 ku的蛋白质量分数分别为85.7%、89.3%和84.2%,还含有少量的多糖、多酚及皂苷;超滤组分10 ku拥有良好的持油性,但持水性较差,而超滤组分≥10 ku则相反。超滤组分10 ku拥有良好的蛋白溶解性,泡沫稳定性较差;茶籽蛋白及其超滤组分≥10 ku显示出良好的泡沫稳定性和乳化性;p H和温度对其功能特性的影响因分子量差异而不同,超滤组分10 ku的温度耐性较强,80℃下依然拥有良好的乳化稳定性,但酸性环境中其乳化稳定性和泡沫稳定性较弱。茶籽蛋白及其超滤组分在60℃表现出最好的蛋白溶解性和乳化性。  相似文献   

11.
水酶法同时提取油茶籽油及蛋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与油脂》2015,(9):58-61
采用水酶法从油茶籽仁中同时提取油与蛋白。经筛选,使用碱性蛋白酶水解油茶籽仁水液,并对酶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确定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和蛋白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5、蛋白酶用量1.5%、酶解p H 8,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4 h。在此最佳条件下进行实验验证,油茶籽油得率为74.61%,油茶籽蛋白得率为82.28%。  相似文献   

12.
对油茶粕中茶皂素连续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首次采用油茶粕造粒后连续提取茶皂素的方法,以乙醇为浸提溶剂,模拟工厂逆流连续提取的生产工艺。通过对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物料含水率的单因素实验,并经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优化,得到了茶皂素连续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120 min,物料含水率6.57%。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茶皂素残留为1.79%。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微滤-纳滤二级膜分离的方法对牡丹籽粕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离提纯。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料液比、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和提取时间对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及验证。选用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醚砜(PES)、聚四氟乙烯(PTFE)、聚丙烯(PP)、混合纤维素(MCE)、聚丙烯腈(PAN)、水系醋酸纤维(CA)和聚酰胺(PA)8种材料微滤膜对牡丹籽粕黄酮类化合物(PSMF)提取液进行初级分离。纳滤膜为实验室自制的有机硅/PA复合膜。结果表明,PSMF最佳的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5 g/mL,提取温度50 ℃,乙醇体积分数为70%,提取时间为30 min,PSMF提取量为(240.28±2.25)μg/mL。将粗提液稀释10倍用于比较8种不同微滤膜对于PSMF粗提液的过滤效果,发现PA膜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复合膜对PSMF存在较好的纯化效果,且分离后黄酮水溶性提升至90%以上。经过800 ℃煅烧之后,原料液的残余质量为1.43%,PA膜分离液的残余质量为0.76%,BTESE/PA复合膜降至0.26%,杂质更少纯度较高。对比其分离前后的抗氧化活性,分离后的·OH、DPPH·清除率以及还原力有所提升,O2·清除率由79.94%下降至64.82%。本研究对牡丹籽粕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分析,PSMF是一种新型的植物黄酮资源,组成丰富,具有一定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4.
利用响应面法对水酶法从冷榨油茶籽饼中提取油和蛋白的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酶添加量、温度、pH值、时间为影响因素,油和蛋白提取率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拟合得到的方程显著,可以用以预测不同条件下油与蛋白质的提取率。水酶法提取冷榨油茶籽饼中的油及蛋白质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酶添加量1.6%、pH 8、温度60℃、时间4.5 h,在此条件下,油脂及蛋白质提取率分别为81.42%、79.36%。  相似文献   

15.
目的:芝麻是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之一,我国为全世界第一芝麻国家,芝麻粕是芝麻仁榨取油脂后的副产物,是一种高营养的植物蛋白资源,目前主要作为饲料或肥料,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利用,本研究以芝麻粕为原料,提取芝麻蛋白.方法:主要研究了pH值,料液比、提取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以芝麻蛋白提取率的影响,以中心组合设计实验,对芝麻蛋白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对芝麻蛋白提取率影响的最主要因素为pH值,其次依次为料液比、提取温度和反应时间;最优提取工艺条件:pH值13、反应时间2.7h、料液比30:1、提取温度77℃,此条件下芝麻蛋白提取率为96.86%.结论:采用中心组合实验设计优化得到的最佳芝麻蛋白的提取工艺条件准确可靠,具有实用价值,同时为粕蛋白的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沙棘籽粕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沙棘籽粕蛋白,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pH10、料液比1:12、温度60℃、时间60min。后用碱性蛋白酶对碱提残渣中的蛋白进行水解,最适提取条件为:pH8.5、碱性蛋白酶加酶量240U/g、料液比1:10、60℃、60min。通过碱提、酶法两步提取后,总提取率为67.24%。并对其乳化活力和乳化稳定性等功能性质进行了研究,表明性质受pH、温度、盐离子浓度等环境因素影响大,在等电点pH5.0附近时乳化活力和乳化稳定性的数据最低。   相似文献   

17.
以3种油茶籽为原料,油茶籽粕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对3种多糖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籽粕多糖提取最优工艺为:超声波功率90 W、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55 min、料液比1∶25,在此条件下油茶籽粕多糖提取率为长林(14.08±0.23)%、红花(14.03±0.32)%和白花(13.11±0.21)%。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与油茶籽粕多糖质量浓度呈正相关。3种油茶籽粕多糖清除自由基效果由强至弱为长林、红花、白花。  相似文献   

18.
油茶籽油的水代法提取工艺研究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油茶籽的千粒重、出仁率、含水量和含油率等经济性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以出油率为指标,对水代法制取油茶籽油的工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水代法提取茶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料比5:1(v:m)、焙烤温度190 ℃、焙烤时间20 min、提取时间120 min.该工艺制备的茶油除水分与挥发物含量外,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一级压榨茶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We aimed here to investigate the ability of steam-exploded camellia seed protein (SECSP) in stabilising steam-exploded camellia seed oil-in-water emulsion in comparison with soy protein isolate (SPI). Emulsions with different SECSP and SPI contents (0.5, 1, 1.5 and 2 g 100 mL−1) were formulated and the effect of protein concentration on emulsion droplet size, zeta (ζ)-potential, physical stability and bioaccessibility was examined. The stability of emulsion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rotein concentration. SECSP emulsion was characterised by smaller droplet sizes, higher surface charge and better stability than SPI emulsion. Furthermore, SECSP emulsion exhibited good digestive stability. SECSP emulsion showed creaming only at protein concentrations above 0.5 g 100 mL−1 after 28 days of storage, while SPI emulsion showed stratification and flocculation during the same storage period. Hence, steam explosion pretreatment physical modification of camellia seed protein (CSP) provides a novel approach of utilising proteins for emulsions stabilisation, and digestive stability improvement under gastrointestin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20.
油茶籽的综合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力 《粮食与食品工业》2007,14(3):10-12,16
全面综述了油茶籽制油的生产工艺及茶油的实际应用,并详细地介绍了提油过程中的副产物茶饼粕和茶壳的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