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与单纯性冠心病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检测并记录124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糖尿病组)与96例单纯性冠心病患者(对照组)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分析ST-T变化以及HRV时域4项指标。结果糖尿病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缺血性ST-T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心率增快,心率变异指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能引起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加重,心率加快,心率变异指标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3月于湘潭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初发组(68例)和复发组(72例)。同时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3组受试者性别、年龄、既往病史、生活习惯、血糖、血脂及血尿酸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3组男性比例、饮酒率、血糖及总胆固醇(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组和复发组冠心病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吸烟率、高脂血症发生率、心房纤颤发生率、高血压分级、年龄、血尿酸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高密低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组冠心病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吸烟率、高脂血症发生率、心房纤颤发生率、高血压分级、年龄、血尿酸水平均高于初发组,HDL-C低于初发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纤颤、冠心病、高血压分级、尿酸、TC、HDL-C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分级、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房纤颤、吸烟、血尿酸水平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HDL-C是复发性脑梗死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且高水平血尿酸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选择择期手术的60~80岁老年冠心病患者42例,另选取同年龄段非冠心病手术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连续记录患者术前24 h及术后48 h心电信息,统计ST段位移幅度及时间,各型心律失常、各时间段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等。结果冠心病组ST段下移和ST段抬高发生率、平均幅度和持续时间均大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心动过缓(SB)、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房性早搏(AP)、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发生率大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术前24 h、术后24 h、术后24~48 h ST-T改变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P0.01)。对照组术后24 h ST-T改变和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术前24 h(P0.05);冠心病组术后24 h和术后24~48 h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术前24 h(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是围术期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高发人群,术后24 h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4年8月—2006年8月在秦皇岛市第三医院确诊的COPD并CVD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确诊的单纯COPD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COPD病程、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及心律失常、脑卒中、高脂血症、高血压、心源性休克、高糖血症、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COPD病程、吸烟率、饮酒率及心律失常、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脑卒中、高脂血症、高血压、心源性休克及高糖血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2.214,95%CI(1.161,4.222)〕、心源性休克〔OR=3.130,95%CI(1.014,9.664)〕、高糖血症〔OR=6.379,95%CI(2.875,14.155)〕是COPD患者CV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心源性休克及高糖血症是COPD患者CV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我院收治的慢性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32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指导患者正确选择饮食、正确处理便秘、了解心绞痛的特征及正确使用保健盒。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4%(14/16),高于对照组的68.7%(11/16)(P0.05)。结论对慢性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随州市中心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77例,根据合并高血压情况分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94例和单纯冠心病组83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病变分型和弥漫性病变、中-重度钙化、中-重度迂曲发生情况。结果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患者女性所占比例、吸烟史阳性率及血尿酸水平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5);两组患者年龄、饮酒史阳性率、糖尿病发生率、心肌梗死发生率、高脂血症发生率及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患者左主干(LM)狭窄发生率,LM、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狭窄程度评分及Gensini积分,多支病变发生率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5);两组患者LAD、LCX及RCA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患者复杂病变、弥漫性病变、中-重度钙化发生率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5);两组患者中-重度迂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冠心病患者相比,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女性所占比例、吸烟史阳性率及血尿酸水平较高,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更重,病变范围更广,复杂病变、弥漫性病变、中-重度钙化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病人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比分析151例合并高血压(HT)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和257例非高血压(NHT)的AMI的临床资料.结果 合并HT的AMI有冠心病家庭史、吸烟史、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病史的比例明显高于NHT的AMI,严重心脏并发证(泵功能衰竭、心原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和住院死亡率也高于NHT的AMI.结论 合并HT的AMI冠心病易患因素多,严重心脏并发症发生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时间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7年5月于河北省胸科医院置入国产靶向洗脱支架的360例冠心病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86例,女性174例。按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不同分为试验组(12个月)和对照组(≤12个月),各180例。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随访18个月并记录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出血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年龄、性别比、合并高血压比例、合并高脂血症比例、合并糖尿病比例、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3%vs.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严重出血率与轻微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12个月疗效略优于≤12个月,但本研究结论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6个月内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因冠心病住院且合并LVEF下降型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正规西药治疗)40例和试验组(正规西药治疗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40例,随访6个月,比较2组心功能、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再住院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6 min步行距离[(414.97±111.16)mvs(370.40±75.27)m,P0.05]、LVEF[(52.60±8.62)%vs(46.73±7.24)%,P0.01]明显升高;试验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12.5%vs 15.00%)和再住院率(15.0%vs 25.0%,P0.05)无明显变化。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43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17例与对照组21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与阿司匹林进行常规西医治疗,治疗过程中若患者出现心绞痛症状,可服用硝酸甘油;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剂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的血压及血脂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总有效率为92.2%明显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的8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及血脂水平均有所改善,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可提高疗效,改善血压、血脂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中的效果及其对血压和心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44例患者。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血压和心率均比较优(P0.05)。且观察组以97.73%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5%(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调节患者血压,降低心绞痛发生率,且护理满意度比较高,故方案推广意义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49/49),高于对照组的89.8%(44/49)(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1/49),低于对照组的12.2%(6/49)(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进行PCI手术的CHD心绞痛患者150例为实验组,同期未进行PCI手术的CHD心绞痛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估实验组PCI手术前1 d、手术后6个月及对照组住院10 d后的生存质量;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是否吸烟及饮酒等基线资料,对影响CHD心绞痛患者PCI术后生存质量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经济状况、学历、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及是否吸烟喝酒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前1 d SAQ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6个月SAQ各项评分均高于术前1 d,且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CHD心绞痛患者PCI术后生存质量与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及是否饮酒、吸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I患者术后合并高血压、吸烟是影响CHD心绞痛患者PCI术后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 CHD心绞痛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吸烟喝酒影响其PCI术后的生存质量,其中高血压和吸烟作为独立因素影响PCI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分布情况、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的应用现状及对心血管合并症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OSAHS患者575例,其中中枢型OSAHS 35例,外周型OSAHS 226例,混合型OSAHS 31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合并心血管疾病以及应用nCPAP治疗的现状及治疗后心血管疾病的转归。结果 575例OSAHS患者中43.3%合并心律失常,其次为高血压(31.5%)及冠心病(26.7%);目前对OSAHS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用nCPAP治疗的仅占14.6%;与未使用nCPAP治疗的患者比较,经nCPAP治疗后患者心律失常及心绞痛的发生率降低(P<0.01)。结论 OSAHS患者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发病率高,目前OSAHS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nCPAP的使用率低。nCPAP治疗可降低患者心律失常及心绞痛的发生频率,提高血压达标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24 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的特点,探讨该监测手段在疾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2017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前来我院治疗的50例CHD合并T2DM患者(试验组)、50例单纯性CHD患者(空白组),以上病例均由同一组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DCG),利用DMS专业统计学软件包分析监测结果 .结果 试验组房早、房速、室早、室早或室速发生率依次为62.00%、34.00%、66.00%、30.00%,均高于空白组的34.00%、18.00%、32.00%、14.00%(P<0.05);在缺血性ST-T改变率指标的比较上,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病患心率增快、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经对比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DM能加重CHD患者心律失常,诱导心率加速、HRV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方法 77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成两组,单纯高血压病组(n=49)及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组(n=28),采用动态心电图(DCG)观察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缺血性ST-T改变及HRV情况,分析两组患者代谢及HRV指标特点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体质指数、血尿素氮、血尿酸、收缩压及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心率、夜间心率、HRV时域参数及室性早搏、非持续性心动过速及缺血性ST-T改变检出率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患者HRV明显减低,且易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多样化护理模式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定2018年7月—2019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基础护理模式)与观察组31例(多样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生活习惯、日常活动、精力、健康状态、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水平与心绞痛发作率指标。结果观察组生活习惯、日常活动、精力与健康状态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率、餐后2 h血糖水平与空腹血糖水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样化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预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艾司西泰普兰联合坦度螺酮对老年(≥60岁)女性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合并焦虑抑郁共病的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入选者焦虑及抑郁严重程度,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变化及心绞痛、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情况及药物安全性等。结果老年女性冠心病伴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司西泰普兰联合坦度螺酮后,HAMA评分减少量治疗组(14.07±5.39)显著高于对照组减少量(7.19±4.81)(P<0.05),HAMD评分减少量治疗组(14.59±6.76)明显高于对照组(7.28±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冠心病不良事件心绞痛再发率、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4.54%、0%和6.82%,对照组分别为16.28%、2.33%和18.60%,治疗组冠心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药物安全性较好。结论老年女性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加用艾司西泰普兰联合坦度螺酮治疗,可能获得较好收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同时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的COPD合并高血压患者122例,观察COPD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同时以单纯COPD患者40例为对照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结果122例COPD合并高血压患者中,29.41%合并冠心病、22.99%合并肾疾病和糖尿病、21.39%合并肺心病、14.97%合并脑梗死、4.28%合并心绞痛、4.28%合并心肌梗死、9.63%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平均年龄显著高于COPD合并高血压患者对照组(P<0.05);合并肺心病患者病程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每年急性加重次数显著多余对照组(P<0.05);合并心绞痛和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吸烟支数(>700支/年)、饮酒史、CRP(>50 mg/L)、BNP(>100 ng/L)、高血糖是COPD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结论COPD合并高血压易引起其他相关性疾病而加重病情,及早关注其危险因素可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律失常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鲁米诺依赖的分离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法检测冠心病心绞痛尤其是合并心律失常者与窦性心律者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功能。结果 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者与窦性心律者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峰值、积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组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峰值明显高于冠心病心绞痛窦性心律组。结论 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者的发病与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