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5 毫秒
1.
[原文]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析释]古今注家多释本条论中风与痹证的鉴别,谓半身不遂为中风,臂不遂为痹证。惟喻嘉言指出,臂不举为半身不遂之浅。笔者认为此条是论中风的脉证与病机。其证是半身不遂,或仅臂不遂。“不遂”,指运动障碍,“臂”或“半身”,分其轻重。其脉是微而数,微则气血不足,数乃病邪有余。“痹”为“不遂”之病机,即经脉痹阻,非言痹证。其理:1.“痹”以“闭阻不通”之病理解,亦见  相似文献   

2.
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中第一条指出 :“夫风之为病 ,当半身不遂 ,或但臂不遂者 ,此为痹。脉微而数 ,中风使然。”笔者对此条文的释义作以初步浅析。1 对“或但臂不遂者 ,此为痹”的看法痹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以及活动障碍等为主症的病证 ,气血痹阻不通 ,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是其主要病机。中风临床表现以猝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特征。由于痹证与中风两病在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上有相同之处 ,临床上有时难以进行区分和鉴别。对释义颇有争议的“或但臂不遂者 ,此为痹…  相似文献   

3.
“此为痹”自古多歧义。作为中风历节病篇首条经文,若能深究其实质,明乎其真谛,对深入研究仲景中风的学术观点,则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笔者不揣冒昧,试析如下。一、古今医家释“此为痹”《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云:“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历代注家对“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这段经文认识颇多不一。其中有释本段经文是论述中风与痹证之鉴别者,如黄元御曰:“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非风也。痹者,风寒湿合而痹其血脉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1条说:“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此条简要地论述了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和主证.从文法与医理上分析,其大意是,被风邪内中的病(本篇是从内虚邪风入中立论),将会出现半身不遂,或只是一臂不遂,这都是经脉淤痹所致,脉象微并且数,中风使之如此.寥寥数语,言简意赅,何等明确!而古今不少注家却对“但臂不遂者,此为痹”一句见解不一.为阐发原旨,辨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首条:"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古今不少注家对"但臂不遂者,此为痹"一句见解不一,给后世的初学者造成了一定的误解。  相似文献   

6.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历代医家并古今《金匮》注家对此一节,多认为是风与痹之鉴别。亦有认为是痹、风两者轻重之辨。如《金鉴》谓:“风病《内经》论之详矣,但往往与痹合论,后人惑之。故仲景复言之曰,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  相似文献   

7.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金匮要略讲义》(下称《讲义》),对《中风历节》篇“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一文,作了如下解释:“中风之病常见半身不遂,这是突然中风后风邪入中经络的主要症状.假如仅见某一侧肢臂不遂的,则属于痹证.是由风寒湿杂至,经脉闭塞不通所致,应加鉴别.”笔者认为这种解释是错误的,完全曲解了仲景本意,其理由有三.  相似文献   

8.
答:中风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喎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虮静∑鸩〖敝?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而多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又称卒中。中风临床分二种类型,一种是由外邪侵袭而引发者,只表现为口眼喎斜,而无半身不遂,病情较轻,即通常所称歪嘴风者为真中风;另一种是  相似文献   

9.
中风又名卒中,因其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有关中风的记载始见于《内经》,其病名有大厥、薄厥、扑击、偏枯、痱风等。中风病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其曰:"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古代名家医案回顾性总结和临床前瞻性观察入手,通过对68例但臂不遂中风病例的分析,对《金匮》“但臂不遂此为痹”的论断,提出了新的看法。①但臂不遂有中风,发病率占中风中经络的13.7%;②但臂不遂之内涵应含一侧和双侧上肢(臂)不遂。不遂应包括无力不用、麻木不能握物、抽掣屈伸不利、手振不能随意运动四个方面;③病性属小中风。辨证分肝阳暴涨、痰湿壅盛、气虚血淤三型。治疗宜平和调理之剂,注意益气护阳。  相似文献   

11.
<正> 《伤寒论》第2条日:“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 缓者,名为中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日:“中风为之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也”。上述两条病名虽都为中风,但两者截然不同,前者为证候名,后者则为病名,故虽名同而义异。现区别如下: 1 病因病机的区别:《伤寒论》所谓之中风,即太阳中风,其病机如《伤寒论》第12和97条所述:“太阳中风,阳浮阴弱…”、“太阳病发热汗出,此为荣弱卫强  相似文献   

12.
古人以风、寒、湿三气外袭为发生痹症的主要原因。如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又“五脏生成篇”云:“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金匮“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云:“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又“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云:“血痹者,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耆桂枝五物汤主之”。巢元方“血痹候”云:“血痹者,由体  相似文献   

13.
对《金匮》“中风”与“痹证”鉴别的异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匮》“中风”与“痹证”鉴别的异议河南省焦作市中医药学校王怀平(454150)河南省焦作市矿务局医院赵永伟《金匮·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中,将第一条:“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解释为中风与痹证的鉴别点,笔者认为这与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14.
中风病辨证论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丽 《光明中医》2008,23(6):828-829
中风是目前中老年的常见病,其致残率、致死率都较高。它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喁僻不遂为主证。因其起病急骤多变,与风邪致病性质相似,故名中风。中医学把本病列为四大症之首。一般认为现代医学中的急性脑血管病即属祖国医学中风的范畴。笔者在本文中只讨论急性脑血管病的中医辨治体会。  相似文献   

15.
中风是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喁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祖国医学之中风,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面神经麻痹等。中风应早期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别对危急重症者至关重要,但大多数在后期均遗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状。笔者就临床常见中风病后遗症偏瘫的治疗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头针疗法治疗中风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熳 《中国针灸》1997,17(3):186-188
头针疗法治疗中风研究进展李熳导师穆腊梅(湖北中医学院95级研究生班,武汉430061)主题词中风/针灸疗法,头针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见口角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脑血管意外。头针疗法...  相似文献   

17.
血瘀与中风内在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正>中风又名卒中,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喁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喁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笔者旨在探讨血瘀与中风病病因病机之间的关系,以期开拓治疗思路与方法,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中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往往起病急、变化迅速、病情危重,表现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倒而以僻不遂为主症。我们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中风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风证治从痰从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宗扬 《江西中医药》2007,38(11):45-45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喁)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喁)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类疾病.因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故类比为中风.病发突然,故又称为"卒中",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梗死、面神经麻痹等疾病,可以归于中风一证进行讨论.本病急性发作以后,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口眼(喁)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后遗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沈敏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104-104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半身不遂、口眼斜、舌强语謇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歪僻不遂为主症的常见急性病症,属现代医学的脑血管意外范畴,如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脑血栓形成以及脑血管痉挛及其后遗症等。我院近年对收治的中风患者进行辨证施护,在稳定病情、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