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患者女,64岁。于2017年8月无明显诱因触及右侧颞部约1cm×1cm肿物,无压痛,3个月后肿物逐渐增大至约3cm×3cm,并出现局部阵发性胀痛,每次持续约1h,可自行缓解。患者无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无眼睑下垂、咀嚼困难、肌力减退等症状。专科查体:右侧颞部肿物,范围约3cm×3cm,质韧,无明显压痛,毛发分布无异常,表皮无破溃。  相似文献   

2.
<正>病例1,男,54岁因右足底溃疡于2011年9月22日入院治疗。入院查体可见右足跟部有一面积约3.5 cm×7.0 cm的长方形溃疡创面,深约2.5 cm,基底肉芽组织新鲜,溃疡创面周围可见黑色坏死组织,肿胀明显。入院后彻底清创,全程应用湿润烧伤膏暴露治疗,并采用氦氖激光照射局部创面(每次15 min,每日1次);同时口服中药汤剂(黄芪30 g,当归  相似文献   

3.
<正>病例1,男,74岁。左舌溃疡伴疼痛2年半。检查见左舌龈沟对应37、38处见一约2 cm×0.5 cm不规则溃疡,基底较硬,浸润约0.5 cm,界限较清,触痛(+),表面见白色假膜覆盖,右下颌下可及3枚肿大淋巴结,直径约0.3 cm左右,表面光滑,质软,活动,无压痛。舌部溃疡活检病理回报:鳞状细胞癌,中分化。临床诊断:左舌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49岁.1年前自觉左侧牙后区胀痛,并有一花生米大小肿物,不随时间增大,自行用缝衣针将其挑破后有"脓液"溢出;因疼痛拔除左上第1、2恒磨牙,其后创口时常自行出血,创口处有肿块生长并向口腔内扩大,进食无胀痛感.体检:颜面部对称,左上第1、2恒磨牙缺如,肿物呈灰白色,大小约3.0 cm×2.0 cm,质地中等.头颈部CT扫描示左侧上颌骨内一膨胀性骨质破坏,呈分叶状,骨壁薄,大小约1.93 cm×3.17 cm,累及左侧上牙床,边界尚清,其内密度较均匀,平扫CT值14 ~ 36 HU;增强扫描动脉期CT值20~44 HU,延迟期67~93 HU(图1~3).CT提示:左侧上颌骨造釉细胞瘤.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2岁。1个月余前餐后出现上腹坠胀感,可自行缓解,空腹时减轻。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反酸嗳气、无呕血及黑便。胃镜示:胃窦体交界大弯侧见一圆形隆起肿物,周围黏膜光滑,中央凹陷,表面溃疡,见一血痂附着。腹部CT示胃体大弯侧胃壁内可见一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大小约4.4 cm×4.1 cm。  相似文献   

6.
下肢慢性溃疡128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80~1994年收治慢性下肢溃疡128例,采用溃疡切除,皮片及皮瓣转移修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128例,男87例,女41例,年龄6~86岁。病程6个月~33年。其中医原性8例,烧伤后瘢痕溃疡53例,严重外伤所致溃疡39例(1例并发骨髓炎),大隐静脉曲张致小腿溃疡28例。溃疡面积最大为10cm×8cm,最小为3cm×3cm。半数以上的溃疡位于功能部位,其中小腿58例,窝17例,踝部12例,足跟部23例,足背部18例。足跟及足背溃疡各有1例发生癌变,其病程分别为33年和30年,足跟部溃疡癌变者曾在3年前作过病灶切除植皮,但1年…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16岁,发现枕部肿物2年,近半年来肿物明显增大,偶发疼痛,持续数分钟能自行缓解.体检:肿物大小约1.5 cm×1.5 cm,质硬,无压痛.无明显外伤史.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相似文献   

8.
<正>病人,男,57岁。间断腹胀腹痛2个月。胃镜示胃窦部见2 cm×1.5 cm大小浅表溃疡,触之易出血。病理报告:黏膜重度慢性炎,另见少许异型细胞,不除外低分化腺癌。术中发现胃窦大弯侧见一大小约2.5 cm×2 cm边缘稍隆起的浅表溃疡。大小弯侧淋巴结肿大。病理检查肉眼  相似文献   

9.
正女,28岁,无明显诱因发现左股部肿物2个月余,无疼痛不适。于5年余前曾于外院行左侧股部包块切除术,诊断为脂肪瘤,术后恢复良好。查体:双下肢等长等粗,左大腿内侧可见一长约5 cm手术瘢痕,愈合良好;左侧腹股沟下方区域大腿内侧可见一肿物,大小约7 cm×4 cm,质软,无压痛,活动度好,边界欠清楚,周围皮肤无红肿,未见色素沉着及溃疡形成。入院初步诊断:左股部肿物,血管瘤?入院后行ESR、CRP、肿瘤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女,65岁。因"右腰背部肿块17天余"入院。体检:右腰背外侧触及一大小约8cm×8cm的肿块,质韧,压痛,边界清,活动度差,皮肤无破溃。全身体格检查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胸部平片及腹部CT未见明显实质性病灶。超声检查示:右腰背部皮下脂肪层与肌层之间探及一大小约4cm×2.2cm×4.1cm的弱回声区,边界欠清,形态欠规整,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条索样稍强回声,CDFI示少量点状血流信号(图1)。超声提示:右腰背部皮下脂肪层与肌层之间实性  相似文献   

11.
术中所见 :十二指肠降部与移行部交界处一约 7cm× 5cm× 5cm大小向肠外生长的肿块 ,其包膜完整 ,基底部占据十二指肠肠腔外侧 1/ 3 ,局部肠黏膜有孔状溃疡。病灶与邻近组织结构无明显粘连 ,腹腔内未扪及肿大淋巴结。术后病理诊断 :十二指肠平滑肌肉瘤。讨论 :十二指肠肿瘤发病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报告  例1 男,61岁,以进行性吞咽困难3个月入院。查体:一般状况良好,心肺检查未见异常。上消化道造影:食管下段可见一较大充盈缺损,其上食管扩张,钡剂通过缓慢。诊断:食管癌。纤维食管镜检查:距门齿33cm处食管后壁一椭圆形肿物突出腔内,中央部溃疡,质脆易出血。粘膜活检病理报告:食管粘膜坏死组织。诊断:食管下段癌。全麻下行左后外侧切口开胸,发现肿瘤位于食管下端、无外侵,在距肿瘤两端5cm处离断食管,行胃食管主动脉弓下包埋吻合术。切除标本见食管下段一向腔内生长的椭圆形肿瘤,约2cm×5cm,瘤体中心表面溃疡。病理报告:食管下…  相似文献   

13.
读片窗     
患者 女,11岁.左侧腰背部皮下肿物1年余.1年前无诱因出现左侧腰背部小面积皮肤色素沉着,其下可触及一肿物,大小约6 cm×4 cm,无疼痛、皮肤瘙痒等症状.1年来,皮肤色素沉着面积不断增大,相应皮下肿物体积也随之增大,达20 cm×30 cm.否认家族中有类似患者.专科检查:颈部、胸部、背部、腰部皮肤可见斑片状咖啡色色素沉着,大小不等,约0.5 cm×0.8 cm.左侧腰背部可见一大小约20 cm×30 cm皮下隆起,肿物质地中等,活动尚可,轻微触痛.实验室检查及胸片报告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4.
病例男,55岁,因"左肩进行性疼痛伴肿胀3个月",于2012年7月9日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肩疼痛,疼痛主要集中于肩关节后方,偶向上臂放射。疼痛程度较轻,患者可忍受,疼痛多于夜间发作,自行予以"敲打按摩"后可稍缓解。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肩周炎",治疗效果不佳。此后疼痛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并发现左肩肿胀,包块形成,初始大小约1 cm×1 cm,包块逐渐增大。查体:心、肺未见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痛,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左肩后方组织明显肿胀,皮肤无红肿,无色素沉着及溃疡形成,可触及大小约5cm×7cm球形包块,质地柔软,边界欠清,活动度差,无异常血管搏动,皮温不高。  相似文献   

15.
1病例简介男,49岁,因“反复腹痛腹胀1年余,确诊淋巴瘤1年,再发加重10 d”入院。患者1年前在外院行胃镜检查,取黏膜碎组织活检并免疫组化示:黏膜相关性节外边缘性淋巴瘤(MALT淋巴瘤)。4个月前因舌根新生物来我院手术切除,切除物送病理检查,免疫组化示:套细胞性淋巴瘤。入院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右下腹回盲部可见不均质回声区,纵断呈“套筒”征(图1A),长约7.5 cm,横断呈“同心圆”征(图1B),大小约4.5 cm×3.0 cm,肠管壁明显增厚,呈弥漫性低回声(图1C),最厚处前后径约2.5 cm,周围可见多个低回声结节,最大约1.5 cm×1.1 cm。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低回声内可见点状及条状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右下腹不均质肿块,考虑回盲部淋巴瘤伴肠套叠。术中见:小肠及盲肠系膜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回盲部与腹壁粘连,且可见大小约7 cm×5 cm×4 cm肿块,末端回肠套入盲肠约6 cm,致肠腔狭窄。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及腹腔粘连松解术。术后主要诊断:回盲部肿瘤伴肠套叠。病理检查示:回盲部非霍奇金淋巴瘤,浸润肠壁肌层,累及整条阑尾,淋巴结受累14枚(图1D)。免疫组化示:回盲部套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湿润烧伤膏(MEBO) 治疗皮肤挫擦伤后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患者右小腿内侧下段挫擦伤后溃疡创面大小约4. 0 cm ×2. 3 cm, 给予生理盐水清创, 拭干后外涂MEBO, 约3 mm ~4 mm厚, 每日1次。结果 20 d 后复诊, 创面边缘有新生上皮组织向中心爬行, 继续换药治疗; 37 d后复诊, 创面完全愈合;60 d后复诊, 创面无瘢痕, 无色素沉着。结论 皮肤挫擦伤后溃疡, 应用MEBO 治疗, 可促进创面愈合, 疗效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病例报告患者女,78岁。因左侧颞部溃疡13年伴破溃、脓性分泌物3年余,来我院就诊。无畏寒、发热,无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无特殊既往史及家族史。查体: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皮肤科检查:左颞侧见一大小8cm×10cm的溃疡,溃疡基底呈粉红色,凹凸不平,边缘毛糙,犹如菜花状,表面有少量黄绿色脓性分泌物,可闻及异臭味,局部触痛明显,周围皮肤无破溃、糜烂。遂行左颞部慢性溃疡病灶切除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男性,42岁。因"视物模糊6个月,加重伴头痛5天就诊"。查体:表情冷漠,双侧肢体肌力差,腱反射减低,余无明显异常。MRI平扫:双侧额部大脑镰内见一巨大实性肿块约8.5 cm×6.2 cm×7.0 cm,肿块基底部位于大脑镰,跨越中线,向上方生长侵犯上矢状窦,向两侧生长侵犯邻近脑实质,周围可见大片水肿区,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图1)。MRI诊断:双侧额部大脑镰旁占位,考虑为脑膜瘤。  相似文献   

19.
<正>病例资料 患者,男,25岁,阵发性左侧面部、舌部麻木15天,活动时易诱发,持续2~5 min后自行缓解,偶有头晕、视物重影,未行治疗。期间患者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专科查体未见明确异常。术前检查:CT平扫示左侧鞍旁一大小约3.0 cm×2.0 cm×2.5 cm类圆形稍低密度影,边缘可见结节状钙化,邻近左侧枕骨斜坡骨质吸收,鞍背及蝶窦左侧壁局部骨质增厚,病灶可见硬化边(图1a)。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15例贲门部凹陷型早期胃癌共15处病变进行研究。根据病变所在部位分为三组:1.将位于食管胃移行部以及从病变中心至该部距离为1cm以内之病灶定为C_1组;2.距离为2cm以内者为C_2组;3.距离2~4cm者,即发生于贲门附近者定为NC组。从病变大小、有无溃疡和病变部位三方面分别探讨与X线检出率之间的关系。作者见到,C_1组被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