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究对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采取的科学诊治方式.方法 选取收治的102例患者,对它出血原因进行观察,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51例.对常规组常规治疗,对研究组在观察疾病病因基础上实施对症治疗.结果 102例患者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导致出血51例(50%).消化性溃疡导致出血16例(15.69%).门脉高压性胃病导致出血27例(26.47%).急性胃黏膜病变导致出血6例(5.88%).胃癌导致出血2例(1.96%).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常规组患者好,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主要发病原因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消化性溃疡;门脉高压性胃病;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对其实施对症治疗可获取较好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身体尽快康复痊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中维生素E(VitE)、皮质醇(Co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青海省中医院收治的9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46例。A组给予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B组采用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结果 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8%(45/46),显著高于A组的87.0%(4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的Cor、抗利尿激素(ADH)、丙二醛(MDA)水平显著低于A组,VitE水平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且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粘合剂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晋城大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78例,根据患者治疗意向将常规治疗的患者88例,列为对照组,胃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粘合剂治疗的患者90例,列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生长抑素、凝血酶等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胃镜下硬化剂及组织粘合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止血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再出血率等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65.91%(P<0.05),平均止血时间(26.75±1.99)h较对照组(50.36±2.42)h明显缩短(P<0.05),输血量(1 385.56±376.43)mL与对照组(2 096.59±495.13)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7.87±2.64) d较对照组(12.00±2.16)d明显缩短(P<0.05),总住院费用(19 233.33±2 808.69)元与对照组(19 227.28±3 138.14)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0.00%,与对照组42.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15 d内、30 d内、3月内、6月内再出血率分别为1.11%、3.33%、11.11%、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7.95%、12.50%、25.00%、35.23%(P<0.05)。结论胃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粘合剂治疗可提高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血制品使用量,降低再出血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李倩  易瑜  严邱英 《西南军医》2010,12(5):1003-1004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下治疗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大出血的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在胃镜直视下。对83例活动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采取不同的紧急止血治疗时作相应的配合及护理。其中19例采用镜下直视喷药法,49例行局部粘膜注射法,15例行金属钛夹止血法。结果83例出血患者即时止血率为100%,术后再出血3例。结论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胃镜下止血治疗效果显著,护理配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用于急诊内镜下应用金属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诊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上消化道出血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综合护理组患者给予上消化道出血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即时止血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常规护理组即时止血率和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6.67%、80%,综合护理组患者即时止血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0%、9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5.326、5.497,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用于急诊内镜下应用金属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有效提高即时止血效果,改善护理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技术在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4年5月-2016年1月消化内科收治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104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4例,对照组5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常规的内科止血对症治疗,治疗组待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消化内镜止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比较住院时间、肠鸣音由亢进转为正常的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分析病例发现,经过内镜止血的治疗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安全性均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住院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出血停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止血治疗技术应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比常规止血治疗具有更显著的疗效及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一线的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探讨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选取诊治的128例上消化道患者60岁及以上患者58例为老年组;60岁以下患者70例为中青年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和研究。结果造成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别有消化性溃疡(44.8%)、食管胃底筋脉曲张(17.2%)、急性胃黏膜病变(20.7%)、胃癌(10.3%),其中胃癌出血和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对比,老年组患者合并症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病死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主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其中胃癌和急性胃粘膜病变导致的出血率显著高于中青年患者。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病情复杂、合并症多和病死率高等特点,故在临床治疗上需引起主治医师的重视,避免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诊胃镜检查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54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诊胃镜诊治结果及其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描述急诊胃镜对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诊断率和内镜下治疗的成功止血率.结果 本组546例中,消化性溃疡占46.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26.0%,急性胃黏膜病变占12.3%,食管贲门黏膜撕裂占9.2%,恶性肿瘤占3.5%,Dieulafoy病占1.6%,原因不明者占1.3%,病因确诊率为98.7%.共258例行内镜下治疗,占47.3%,内镜止血成功率为95.3%.结论 急诊胃镜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和止血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Mallory-Weiss综合征即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是因频繁的剧烈呕吐或腹内压骤然增加导致食管下部和(或)食管胃贲门连接处或胃黏膜撕裂而引起的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的症候群.该病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5%左右,出血量往往较大,病情凶险,胃镜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方法,并能行止血治疗.本研究比较不同止血方法对Mallory-Weiss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镜下钛夹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因消化性溃疡出血的30例病人,在胃镜直视下,直接用钛夹对溃疡出血灶进行钳夹止血。结果除1例3d后因钛夹脱落行第2次止血外,其余29例均1次止血成功。使用钛夹数目2—12枚,胃镜下操作时间3—20min,止血后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胃镜下钛夹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灶直接钳夹止血,止血准确、快速,效果好,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使用泮托拉唑和血凝酶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二级预防患者鼻出血经鼻内镜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1年9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阿司匹林二级预防鼻出血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局部填塞止血,观察组给予鼻内镜下微波凝固止血治疗,评估两组止血效果,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统计两组术后3个月内再出血率、黏膜变化率、出现综合反应率。结果 观察组止血有效率为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9%(P<0.05);观察组3个月内再出血率、黏膜变化率、综合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止血时间、鼻黏膜恢复时间、鼻腔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内镜止血治疗阿司匹林二级预防患者鼻出血安全有效,能够缩短止血时间,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3.
杨兴平 《西南军医》2009,11(5):910-910
目的观察奥曲肽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50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住院病例(均为胃镜证实)随机分为两组:A组(25例)采用奥曲肽治疗,B组(25例)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两组止血效果。结果奥曲肽组止血成功率91.5%,垂体后叶素组成功率62%。结论奥曲肽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明显优于垂体后叶素。  相似文献   

14.
徐衍  殷健 《武警医学》2018,29(12):1138-1140
  目的 探讨套扎联合硬化序贯治疗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4-04至2017-04诊断为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经过2次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内镜分级仍在中(G2)、重(G3)度的5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研究组(29例),研究组行套扎联合硬化序贯治疗,对照组继续行套扎序贯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后随访1年并复查胃镜,比较两组的序贯治疗次数、食管静脉曲张消除率、再出血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食管静脉硬化术序贯治疗次数(2.24±0.95)少于对照组食管静脉套扎术序贯治疗次数(3.29±1.2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静脉曲张消除率(89.66%)显著高于对照组(46.43%),再出血率(2.45%)低于对照组(1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套扎联合硬化序贯治疗可减少内镜下治疗次数,显著减少套扎术后残留的食管曲张静脉、延缓静脉曲张的复发,并发症风险无增加。  相似文献   

15.
奥美拉唑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作用.方法 72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奥美拉唑80 mg静脉推注后,以8 mg/h静脉滴注维持72 h(n=38);法莫替丁20 mg静脉滴注,6 h 1次,维持72 h(n=34).用药后72 h连续监测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奥美拉唑组显效32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97.37%;法莫替丁组显效11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82.3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美拉唑和法莫替丁均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有止血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奥美拉唑平均止血时间较短,止血总有效率(显效+有效)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连续治疗14 d后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下溃疡愈合情况,观察治疗后12、24、48、72 h时止血情况,记录患者潜血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随访1年并观察出血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82.9%,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808,P<0.01);治疗组12、24、48、72 h止血率分别为74.3%、82.9%、85.7%、94.3%,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730、4.152、5.581、6.808,P<0.05);治疗组潜血转阴时间和出院时间分别为(4.58±1.53)d和(7.26±2.30)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392、3.830,P<0.05);治疗组随访期内出血复发率为11.8%,对照组为54.5%,两组出血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3,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加用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我中心行TIPS+特利加压素治疗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48例,为A组;同期我院消化中心行内镜套扎+奥曲肽治疗的同类患者52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48 h成功止血率、6 w内再出血率、半年生存率、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住院期间病死率、平均住院日。结果两组48 h成功止血率无显著差异(P>0.05);A组6 w内再出血率、半年生存率、住院期间病死率、平均住院日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PS是治疗门脉高压性消化道出血的有效且安全的方法,联合应用特利加压素可以协同加强止血效果,进一步降低门脉压,有效预防短期内再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橡皮圈套扎术在上消化道广基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54例术前病理证实为良性病变的上消化道广基息肉,其中采用橡皮圈套扎术24例,为橡皮圈组,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术后出血发生率、穿孔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切除息肉,橡皮圈组无穿孔及出血发生,3 d后复查胃镜示息肉已脱落,溃疡形成。对照组有1例穿孔,5例早期出血,2例迟发性出血,均予钛夹钳夹创面后出血停止。两组比较,早期出血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迟发性出血发生率及穿孔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橡皮圈套扎治疗广基息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地避免早期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李倩  张眉 《西南军医》2014,(1):30-32
目的:探究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临床护理,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在本院治疗的370名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护理,为日后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帮助。结果男女之比为1.4:1,在本次研究中,消化性溃疡183例(49.5%),急性胃黏膜损伤出血94例(25.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56例(15.1%),恶性肿瘤21例(5.7%),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11例(3.0%),血管畸形5例(1.4%)。其中消化性溃疡的病因最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以及恶性肿瘤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其中消化性溃疡为最常见的病因。此外,及时采取正规的护理能有效地控制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生长抑素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疗效。方法82例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5例,给予生长抑素治疗;B组37例,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结果A、B两组总止血率分别为822%和51、4%,P〈0.05,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结论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垂体后叶素,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比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