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互动电视将是有线数字电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 互动电视是有线数字电视的功能延伸,是数字电视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实现了用户终端和播出前端的交互式操作。互动电视体现了数字电视的核心价值,将多样化、个性化的节目内容、信息资讯传送到用户终端。  相似文献   

2.
《有线电视技术》2014,(8):116-117
近日,未来电视有限公司与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开启DVB+OTT战略合作,其“中国互联网电视专区”点播业务将登陆东方有线互动电视平台,服务将覆盖全市500万有线数字电视用户。  相似文献   

3.
1 有线数字电视发展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发展有线数字电视,可以解决有线电视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图像质量不高的问题、频道资源不足的问题、有线电视收费难的问题;发展有线数字电视,可以实现电视点播、定制,极大地改变用户收看电视的习惯,人们将跨进互动电视、个性化电视的时代,符合有线电视的发展方向;发展数字电视可以促进数字化、信息化城市建设的进程,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因此,从广电事业发展的长远来看,数字电视取代模拟电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广电总局在规划全国数字电视技术新体系的基础上,先后批准了几十家数字电视试点城市,建立服务平台,推广数字电视.  相似文献   

4.
我国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目前已进入全面启动阶段。在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之后,以视频点播业务为核心应用的互动电视业务正成为各广电运营商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有线电视网络、数字电视平台架构等方面的深入了解。结合互动电视商业运营策略,提出了互动电视业务规划策略;给出了互动电视业务平台的总体架构和逻辑层次架构;对互动电视业务平台的核心技术问题系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网络电信》2013,(1):66-67
一、数字互动电视是有线电视发展的趋势 络达咨询统计显示:预计到2015年,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规模将达到1.7325亿,有线电视数字化程度将达到77.57%。广电行业已达成共识,有线的HFC网络经过一定的双向改造和转型后,可以成为未来承载三网融合的优质网络资源,合理的数字化的双向改造,有助于将有线电视数字网络发展成为融合电视、通讯、信息等多功能的新一代网络。  相似文献   

6.
《电视技术》2008,32(7)
福州市有线数字电视的单向网将很快全面升级为双向网,到时有线数字电视不但信号更稳定,还将全面推广高端的互动电视。目前,双向网改造项目主体部分已基本完成,预计很快便可全面投入使用。福州广电网络公司负责人表示,有线数字电视将很快全面推广互动电视,市民如果要开通广电互动电视,  相似文献   

7.
1引言 广西广电网络已建成了一张全程全网、垂直管理的省级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200万户,从技术,管理及市场等方面已具备开展双向数字电视业务的条件.广西的双向数字电视平台朝三网融合方向发展,给用户提供多种业务的捆绑,致力于把数字电视网络做成双向互动电视、宽带互联网、付费电视、信息平台、高清电视等全业务的双向网络.  相似文献   

8.
《广播与电视技术》2012,39(10):141-142
随着广播电视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的纵深发展,云计算应用不断扩展。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开展“多屏互动”业务,已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但是全国1.2亿有线数字电视用户中,实际开通双向互动业务的用户还不到15%,1亿多的用户还不能体验互动业务。一方面是双向网改的完成尚需时日和大量的投入,另一方面是随着智能终端的迅猛普及和新兴电视形态(如OTT、IPTV)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单向电视用户不断流失。随着“多屏互动”时代的到来,广电运营商如何提供丰富的、人性化的互动业务,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这是一个业内普遍思考并急于求解的关键问题。面对外部竞争的冲击、双向网改未完成的“硬伤”、用户流失的潜在风险以及其他林林种种的挑战,如何通过自主创新抓住机遇,在“多屏互动”时代破茧成碟?北京永新视博数字电视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新视博”)通过多年不懈的努力,让我们看到了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线电视》2011,(3):325-325
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表示,截至“十一五”期末,全国电台电视台节目采集、制作、播出已基本实现数字化。“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达8799万户,其中双向覆盖用户近5000万户。有线数字电视不仅提供传统广播电视服务,还提供视频点播、电子政务、生活资讯、电视商务等多种新型服务,成为家庭多媒体信息终端。”  相似文献   

10.
我因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目前已进入全面启动阶段,在买现有线电视故字化之后,以视频点播业务为核心应用的互动电视业务正成为各广电运营商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有线电视网络、数字电视平台架构等方面的深入了解,结合互动电视商业运营策略,提出了互动电视业务规划策略,给出了互动电视业务平台的总体架构和逻辑层次架构,对互动电视业务平台的核心技术问题系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动态     
运营·有线遵义:整转用户突破20万,互动业务启动截至9月26日,遵义市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达20.18万户,目前中心城区完成10.3万户,同时有10个县、市同步推进,年底全市整体转换户数可望达到24万户。经过试运行,遵义数字互动电视也于日前正式启动。南京:互动电视与有线宽带两线出击在整体转换基本结束之后,南京广电网络公司投资近3亿元的互动电视业务正式推出,目前在城区已完成有线网络双向化改造,可满足4万用户并发使用。同时,南京广电宽带开始发起价格战,大力争取新入网用户。上海:互动电视与整体转换同步有线数字电视已在上海虹口区进行了试点,…  相似文献   

12.
一、互动电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大家都知道,中信投资了很多的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主要形式为参股。如今,全国的数字电视用户已超过了四千万户,大家常说的,后平移时代或者是后整转时代已经到来,网络公司的发展方向已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事实上,互动电视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有线电视运营商在做互动电视方面,有很多其它行业乃至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所没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江苏有线作为省属大型文化骨干企业,按照建设文化强省的要求,在公司成立两年多时间里,率先完成全省广电网络整合,率先实现数字电视用户突破1000万户,让千家万户从电视”模拟时代”迈入”数字时代”,让互动电视给民众带来精彩生活,让高清电视增强消费品质.真正做到了“为民做实事“。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线电视》2009,(10):1108-1108
安徽广电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前不久在池州市开通了有线互动数字电视,标志着安徽数字电视开始进入互动时代。互动数字电视,是基于数字电视和宽带网络技术的新一代电视,提供具有可点播高度个性化和互动性的精彩节目,给用户带来全新收视体验。  相似文献   

15.
岳阳市数字电视系统技术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字化是电视技术的发展方向,数字电视时代已经来临,但有线网络的数字电视系统还处在规划和建设的初期阶段。本通过岳阳市数字电视技术的设计方案,介绍地市级数字电视前端构成、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方案和数宇电视对用户分配网建设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电视作为最具影响力的传统媒体,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着有线数字电视飞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享受丰富多彩的互动电视带来的新体验。和传统广播式数字电视"我播你看"的模式不同,互动电视提供给用户更多选择的余地,不仅可以自由选择想看的节目内容,还可以享受游戏、通讯和购物等更多的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5000万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透露,截至今年6月,我国有线电视用户数已达1.6亿,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5000万;高清、互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为今年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8.
《通信管理与技术》2009,(3):I0010-I0010
5月18日发布的《2009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显示,去年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1.64亿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4527.86万户,付费数字电视用户449.34万户,分别比2007年增长7%、68.57%,156.19%。截至2009年3月,全国有229个城市进行了数字化整体转换,其中106个城市已完成整体转换,广西、宁夏自治区的城市已基本实现数字化,北京、天津、青海、海南、贵州、吉林等地城市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比例已超过50%。  相似文献   

19.
正SMG全媒体建设的基本状况1.全方位的传播渠道在全方位的传播渠道方面,目前上海广播电视台已经具备了有线网络、地面、卫星、IP网、互联网等立体化的内容传播渠道能力。有线网络:东方有线网络公司(OCN)拥有上海市的有线电视网络资源,经营有线电视、家庭宽带、互动电视、企业数据等服务。目前上海高清电视用户达150万,数字电视用户达400万。地面覆盖:目前地面广播电视节目播出信号已覆盖整个上海地区。包括高清地面电视4套(未来可达8套),  相似文献   

20.
10余年来,中国有线电视数字化及双向化发展迅猛。截至2012年9月底,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13000万户,有线数字化程度接近65%,双向网络覆盖用户达到8000万,中国有线网络运营商为用户发放双向机顶盒的数量超过2100万户,双向数字电视订户接近1000万。数字化之后电视受众最直接的体会就是频道数量增多了,数字化之前模拟电视通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