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CAD/CAM全瓷髓高嵌体在牙体缺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1例病例(患牙82颗),其中男33例,女38例,年龄20~50岁,均采用IPS e.max CAD全瓷髓高嵌体进行后牙修复。随访24个月,观察修复体的颜色、形态、折裂、边缘密合度、基牙继发龋及邻接食物嵌塞的情况。结果 82颗修复体即刻满意度在85%以上。随访24个月中,失访4颗,78颗修复体形态和基牙继发龋方面均达到A级标准。1颗修复体轻微折裂,4颗出现邻接食物嵌塞,95%以上的修复体均达 A 级。结论 IPS e.max CAD全瓷髓高嵌体用于根管治疗的后牙短期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材质的牙色改良高嵌体/冠修复中重度后牙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名患者51颗中重度缺损后牙分别采用CAD/CAM氧化锆全瓷改良高嵌体(冠)(A组)及钴铬烤瓷改良高嵌体/冠(B组)修复,在修复后12、24个月分别进行回访观察,比较其修复效果。结果:B组有1例在24个月回访时发现边缘瓷层崩瓷,边缘密合度增加,修复体未见损坏、松动,患牙未见继发龋及折裂,7颗修复体与患牙或邻牙颜色轻度不匹配。A组有3颗修复体与患牙或邻牙颜色轻度不匹配,其余未见异常。结论:两种不同材质的牙色改良高嵌体/冠用于中重度后牙缺损的修复效果均较理想,兼顾了修复体的强度与美观, 在选好适应症的情况下,简化了疗程,且临床疗效较好,但由于本研究观察期较短,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铸瓷高嵌体用于修复后牙牙体缺损,并做临床疗效分析。方法:用铸瓷高嵌体和合金高嵌体修复139颗后牙缺损,70颗做铸瓷高嵌体,69颗做钴铬合金高嵌体。修复后6、12、18个月复诊,分别进行临床评价。结果:6个月复查结果,边缘密合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项目无明显差别;12个月复查结果,边缘密合性同前。18个月复查,边缘密合性同前,邻接关系无差别,合金高嵌体对磨耗高于铸瓷高嵌体。结论:经过临床观察,对于边缘密合性而言,铸瓷高嵌体优于合金高嵌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上颌前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上颌前牙牙体缺损患者49例共134颗患牙,使用氧化锆全瓷冠进行前牙美学修复。全瓷冠粘固后6、12个月进行复诊检查,根据美国公共健康协会口腔临床修复材料评价修正标准对全瓷冠的外形、边缘适合性、表面质地、颜色匹配性、边缘染色等进行评价。结果 3颗全瓷冠粘固后2周因咬硬物崩瓷,其余无破损、松动、脱落,牙体无折断、劈裂和继发龋等并发症。修复后6、12个月复查,修复体外形、表面质地、边缘染色、固位、术后敏感性、牙龈健康、继发龋7项标准在2次评价中均达到了A级;边缘适合性在修复后6个月复查时A级占97.8%(131/134),在修复后12个月复查时A级占96.3%(129/134);颜色匹配性两次复诊时A级均占92.5%(124/134)。结论掌握合理的适应证和规范化的操作,采用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上颌前牙牙体缺损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PS Empress 2可铸玻璃陶瓷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沈阳市和平区牙病防治所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接受治疗的后牙牙体缺损患者30例(48颗患牙),采用IPS Empress 2可铸玻璃陶瓷嵌体修复,随访观察6个月至2年,参照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服务(USPHS)评价标准对修复体的边缘适合性、外形、颜色匹配、继发龋发生以及磨损与折裂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IPS Empress可铸玻璃陶瓷嵌体具有良好的边缘适应性及外形,色泽稳定,强度较高,未发现继发龋。结论 IPS Empress 2可铸玻璃陶瓷嵌体是一种修复后牙牙体缺损效果较好的修复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氧化锆全锆冠用于后牙牙体缺损修复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47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的50颗后牙,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的氧化锆全锆冠行全冠修复,分别于修复后1、3、6、12个月采用美国加利弗尼亚牙科学会的全瓷修复临床标准对修复体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每个指标分为A、B、C级,全部符合A级标准视为成功.结果 在修复后1、3、6、12个月随访过程中,在修复体完整性、边缘适合性、继发龋、边缘着色方面所有患者均达A级.修复后6个月时2颗患牙牙龈轻微炎症牙龈状况评价为B级, 12个月时牙龈状况恢复健康达A级.3个全冠色彩明暗度稍不匹配评价为B级.修复后1年成功率为94%.结论 氧化锆全锆冠对牙周健康影响小,性能稳定,修复成功率高,用于后牙牙体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双步成形法树脂直接充填重建大面积后牙邻缺损的邻接关系临床效果。方法332例大面积邻缺损患牙由同一术者采用Ivory型成形系统成形龈向1/3区+Palodent成形系统成形向2/3区的双步成形技术,直接树脂充填修复。术后由第三方即时检查并记录牙邻接紧密度和充填物悬突情况,术后1、12、24个月复查牙邻接紧密度、树脂修复体边缘密合度和边缘染色、修复区及毗邻牙间乳头出血指数并作牙线作用习惯问卷调查。结果所有患例术后均重建临床可接受邻接紧密度,未发现悬突形成,2年内所有患例均保持临床可接受邻接紧密度,树脂修复体边缘密合度和边缘染色评分均保持Ryge′s A级。术后1、12、24个月,常用和非常用牙线人群组内,修复区与毗邻牙间乳头出血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步成形技术树脂直接充填可有效重建大面积缺损后牙的符合生理功能性邻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EREC 3D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e,CAD/CAM)系统制作全瓷高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后牙牙体缺损患者,使用CEREC 3D椅旁CAD/CAM系统制作全瓷高嵌体,术后即刻和修复后6个月采用改良美国牙科协会评价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修复后即刻检查边缘密合度、解剖外形、表面光滑度、色彩匹配度、牙龈健康和固位等6个方面达到满意比率分别为96%、98%、98%、94%、94%和100%,6个月后满意比率分别达到96%、98%、98%、94%、98%和100%。修复后6个月患者对全瓷高嵌体修复在形态、色彩和舒适性方面的满意度分别为88%、90%和92%。结论CEREC 3D椅旁CAD/CAM系统制作全瓷高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取得了较满意的初期临床效果,但是长期临床应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Gradia微瓷聚合复合树脂嵌体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后牙牙体缺损病例采用Gradia微瓷聚合复合树脂嵌体进行修复共125件。分别于修复后2、6、12、24个月进行随访观察,评价修复体完整度、边缘适合度、外形及颜色匹配等。结果:随访125件修复体,均无继发龋发生,其中109例修复体完好,具有良好的边缘密合度,107例颜色匹配,5例修复体折裂,临床合格率87.2%。结论:Gradia微瓷聚合树脂嵌体能满足牙体缺损修复的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Cermage聚合瓷高嵌体和多面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大面积缺损的磨牙与前磨牙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2013年3—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就诊的52例患者的54颗患牙,完善根管治疗后,按照嵌体预备原则行Ceramage聚合瓷高嵌体和多面嵌体修复,患者戴入修复体后即刻和1年后随访,参照美国公共健康协会(USPHS)的修正标准制定此次研究的嵌体评估标准。结果    修复后即刻检查修复体固位、边缘密合性、牙龈邻接关系以及修复体颜色匹配程度等,44颗聚合瓷嵌体试戴后参照各项嵌体评估标准均达到A级,修复效果满意;10颗修复体颜色与牙齿稍有差异,颜色匹配程度达到B级,修复体颜色的匹配性达81.5%。修复后1年随访率94.2%,失访3例;1年后再次检查评估,51颗修复体表面视诊、探诊均光滑,未出现粗糙面,边缘密合度好,未出现继发龋、牙体折裂,修复效果达到A级;3例修复体边缘有轻微着色,修复效果达到B级;9例修复体与牙体颜色和透明性有差异但不明显,修复效果达到B级;3例修复体与邻牙出现轻微食物嵌塞,但牙线可清除,牙龈稍有红肿,修复效果达到B级;36例修复体各项评估标准满意程度与可接受程度均达到100%。结论    Ceramage聚合瓷高嵌体和多面嵌体修复是用于后牙根管治疗后牙体缺损的一个优先考虑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EREC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 CAD/CAM)全瓷高嵌体微创修复根管治疗后的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6例大面积缺损的后牙,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CEREC CAD/CAM全瓷高嵌体修复缺损牙冠,修复后即刻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术后即刻及1年后随访,均按照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部(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 ,USPHS)标准对修复体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患者满意度在91%以上。根据改良USPHS标准,术后即刻及1年后复查时修复体边缘适合性达到A级分别为92.1%和91.3%(c2=0.052,P=0.820),外形达A级前后两次均为97.6%,表面质地达到A级分别为95.2%和93.7%(c2=0.303,P=0.582),颜色匹配达到A级分别为80.2%和81.7%(c2=0.103,P=0.748)。仅出现1例瓷破裂。结论 CEREC CAD/CAM全瓷高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AD/CAM氧化锆全瓷冠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82例(192颗患牙),分别在CAD/CAM氧化锆全瓷冠粘接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采用美国公共健康协会的修订标准对修复体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期间失访4例,随访78例共181件修复体,结果显示CAD/CAM全瓷冠颜色达到好以上91.2%,CAD/CAM氧化锆全瓷冠的崩瓷率2.76%,与修复体部位有明显相关性(P〈0.01),在粘接12个月后有1个修复体的边缘密合度欠佳,所有复诊患者在12个月的临床观察中均未见边缘着色,继发龋和基牙松动。结论:氧化锆全瓷修复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选择46颗经根管治疗后的青少年恒磨牙行CAD/CAM玻璃瓷高嵌体修复,运用USPHS标准进行临床评价.经2年复查,在嵌体固位、边缘密合性、邻接关系等方面性能良好,CAD/CAM玻璃瓷高嵌体可作为根管治疗后青少年恒磨牙的有效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瓷睿刻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系统制作全瓷高嵌体修复根管治疗后的后牙牙体缺损,观察其1年期床疗效。方法::选取46例根管治疗后的后牙,使用瓷睿刻(CEREC)系统,IPS e.max CAD材料,制作全瓷高嵌体,双固化树脂水门汀粘结。修复后1年,采用改良USPHS标准对修复体、牙体、牙周等各方面指标进行评价,同时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87 %的修复体各项检查标准都达到了USPHS 标准A类,患者满意率92%。CEREC 全瓷高嵌体1年期疗效确切。结论:使用瓷睿刻(CEREC)系统制作的 IPS e.max CAD全瓷高嵌体可作为根管治疗后后牙牙体缺损的有效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椅旁CAD/CAM CEREC AC全瓷修复系统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观察自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期间,采用CEREC AC全瓷修复系统所修复的70个病例,其中瓷嵌体10颗,全瓷冠60颗,由同一医生利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健康协会修订标准(USPHS)对修复后6个月及12个月修复体的外形、边缘适合性、颜色匹配性、边缘染色、固位、修复后敏感性、牙龈健康及继发龋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70件修复体在观察期内保存完整,边缘密合,无明显松动、脱落、折断、继发龋、明显的牙齿敏感以及牙龈炎症等不良现象发生,修复后6个月及12个月的临床评价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EREC AC全瓷修复系统可以高效地应用于牙体缺损的修复治疗,基于此方法制作出的修复体能达到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后牙邻面边缘提升术后即刻椅旁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49颗邻面缺损达龈下的后牙,邻面边缘提升后,采用CEREC椅旁CAD/CAM修复系统即刻完成修复体并粘接。1年后,参照改良修正后的美国公众健康服务标准,在修复体边缘染色、边缘继发龋、边缘适合性、崩瓷折裂或脱落、修复体颜色及牙龈健康状况6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邻面边缘提升后的修复体在边缘染色、继发龋、边缘适合性等6个方面的临床评级A级成功率均达93.88%以上,其中修复体边缘染色、边缘适合性以及修复体颜色的A级成功率可达100%。结论 运用邻面边缘提升和CAD/CAM即刻椅旁修复完成的修复体,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椅旁CAD/CAM系统(CEREC AC~(TM))进行全瓷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619例患者的667颗各类牙体缺损患牙采用西诺德的瓷睿刻系统(CEREC AC~(TM))进行临床即刻椅旁CAD/CAM全瓷修复,1年后对597例患者的603颗瓷睿刻修复体进行临床效果评价。采用USPHS修订版指标检查,包括美观——解剖形态、颜色匹配、边缘变色、表面质地;功能——边缘吻合性、磨耗(邻接、动静态咬合关系);生物学性能——牙髓活力、继发龋。结果 1年的随访结果发现,临床存留率达到95.11%,失败病例中修复体折裂占比为83%。93%的全瓷修复体表现出较高的美学评分,82%的修复体保持了较好的功能评分,而100%的修复体未见生物学并发症。结论不同牙体缺损患牙的瓷睿刻椅旁CAD/CAM全瓷修复,可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但仍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