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目前国内铝型材氧化电源的缺点,我们研制了采用单片微机控制技术、数字触发电路的新型氧化电源,它具有谐波系数小,节约电能,调试简单的特点,实际应用良好。文中主要介绍了这种新型氧化电源的结构及控制原理。  相似文献   

2.
电源工作模式对微弧氧化过程和膜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目前正在应用的各种微弧氧化电源工作模式进行综合比较,探讨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且通过实验研究了电源工作模式对微弧氧化过程和膜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降低加热炉板坯氧化烧损的技术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波 《工业炉》1998,20(3):50-53
本文针对板材公司步进梁式加热炉板坯加热氧化烧损状况,分析、讨论了影响板坯氧化烧损诸因素,使板坯的氧化烧损得到了有效控制。加热炉的使用周期从原来的2个月延长到6个月。  相似文献   

4.
采用计算机在线氧化烧损数模来计算宝钢热轧加热炉钢坯氧化烧损,比原采用人工称量的办法既省力又精确,同时还优化了加热炉的燃烧控制,对减少氧化烧损和节约能源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红军 《铝加工》2007,(5):49-51
阐述了阳极氧化及封闭工序各工艺参数对阳极氧化膜封闭质量的影响,指出生产中必须注意控制这些工艺参数,保证封孔质量。  相似文献   

6.
金属钕及氧化钕中稀土杂质光谱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楠 《稀有金属》1999,23(2):117-120
在色散0.25mm/mm光栅光谱仪上,以控制气氛直流电弧粉末地测定了金属钕及氧化钕中氧化镧、氧化铈、氧化镨、氧化钐、氧化钆、氧化镝和氧化钇。采用正交设计实验,确定了测定条件。测定的下限对氧化铈、氧化镨为0.05%,氧化镧、氧化钐、氧化钆、氧化镝和氧化钇为0.03%,相对标准偏差为6% ̄18%。  相似文献   

7.
借助热重分析仪研究了高速钢轧辊工作层材料在500℃、650℃、800℃下于空气中的恒温氧化行为,得到了高速钢在不同温度下的恒温氧化动力学曲线。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仪、扫描电镜对高速钢的金相组织、恒温氧化产物及其形貌进行了分析,并对高速钢的氧化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速钢试样在500℃恒温氧化2h,氧化速率缓慢;在650℃恒温氧化2h,氧化速率略有增大;在800℃恒温氧化2h,氧化速率剧增,并伴有明显的氧化膜开裂现象。氧化动力学曲线均为直线型。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草酸氧化法生产工艺、对象特性及控制要求,以及采用分散型控制的系统组成,控制原理及软硬件要求,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济吾 《江西冶金》1994,12(2):40-43
通过现场调查与实验研究─—测定硫化矿石的氧化速度、较全面地分析采矿生产过程中硫化矿石氧化自燃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和控制硫化矿石氧化自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陈守辉 《铝加工》2004,(6):33-37,42
简要分析了西南铝挤压厂氧化着色生产线三废治理以及治理工艺的发展情况;为实现清洁生产.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三废控制水平,针对目前氧化着色生产线三废控制中存在问题逐一进行了剖析,并探索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以及解决问题后可能达到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郭先健  刘纯鹏 《化工冶金》1994,15(3):209-213
通过测定脱硫速度,研究了FeS的水蒸汽高温氧化动力学。FeS的水蒸泡氧化产物为Fe3O4,未反应物转为成类磁黄铁矿相(Fe1-aS)。反应初斯铁先于硫被氧化,较致密的Fe3O4产物层形成后,硫与铁同时被氧化,实验数据与界面化学反应和固体产物层扩散共同控制数学模型结果相吻合。反应活化能和扩散活化能分别为122.0KJ/mol和90.2KJ/mol。增中水蒸泡流量可使产物层粒度变细,孔隙度降低。流量为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SiC颗粒在氧化温度分别为1000、1100、1200和1300℃、保温时间分别为2、4、6和8 h的氧化行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SiC颗粒氧化前后的形貌和物相变化,根据质量守恒推导了氧化层(SiO_(2))厚度的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当氧化温度低于1200℃时,氧化速率主要受氧化温度控制;当氧化温度高于1200℃时,氧化前期的氧化速率主要受氧化时间控制。氧化温度为1000℃时,氧化后SiC颗粒形貌变化不明显,且氧化产物为不定形相;氧化温度为1200℃和1300℃时,SiC颗粒表面钝化现象明显,无定形SiO_(2)逐渐转化为方石英晶体。以质量守恒建立的氧化层厚度计算公式可以较好的预测氧化后氧化层的厚度。  相似文献   

13.
在氧化脱磷理论分析和相关热力学计算的基础上,论述了国内外含铬铁水氧化脱磷的发展概况及现状,并重点介绍了高碱度控制氧位渣的选择性氧化脱磷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国内外工业化应用的效果,指出氧化脱磷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SiC颗粒氧化前后的微观形貌及元素变化,SiC颗粒氧化增重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氧化反应使SiC颗粒形貌发生很大改变,对SiC颗粒有钝化作用,使其失去了很尖锐的边角,更趋于圆滑;氧化后SiC颗粒表面有SiO_2生成;氧化前期SiC氧化增重随氧化时间的延长和氧化温度的升高而呈线性关系增加,氧化速度主要受界面化学反应速率影响,氧化后期氧化增重缓慢,受O_2和CO等在表层氧化膜中的扩散速率控制。并提出了一种简单估算SiC颗粒氧化层厚度的公式。  相似文献   

15.
TC4合金特高温下的氧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机研究了特高温下TC4合金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1300℃以上的氧化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氧化增重持续增加,并远远大于1150℃时的氧化增重:氧化产物中的V2O5具有挥发性,在合金的外表层无法形成保护性的Al2O3氧化膜,次外层中TiO2氧化膜和Al2O3氧化膜在低于1150℃温度时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在1300℃以上形成的氧化膜以疏松的TiO2为主。  相似文献   

16.
氧化烧损是金属热加工中影响技术经济指标的一大重要因素。本文针对热轧板厂步进梁式加热炉氧代烧损状况 ,分析、讨论了影响板坯氧化烧损的诸因素 ,提出了有效的技术措施 ,使板坯氧化烧损得到了有力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磁铁矿球团氧化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磁铁矿球团高温恒温氧化时,氧气向球团的扩散为限制性环节,低温恒温氧化或升温氧化,球团内磁铁矿颗粒氧化为限制性环节。磁铁矿颗粒氧化按温度划分为两段。在较低温度下主要是铁离子扩散,较高温度下氧离子扩散的扩散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8.
氧化铅丝生产过程中最关键的工艺是连续阳极氧化。氧化膜击穿电压决定于氧化膜厚度。控制膜厚度的三要素为:电解液(成份、浓度及温度),槽电压和铝丝走速。  相似文献   

19.
采用热重法研究了700~800℃条件下,铁橄榄石的氧化过程.根据重量的变化,铁橄榄石的氧化分为四个阶段:反应孕育期、迅速反应期、缓慢反应期、反应平衡期.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瞬时反应速率增加,宏观氧化率X增大.根据铁橄榄石颗粒的特点,确定其动力学模型属于带圆孔的收缩性未反应核模型.铁橄榄石刚开始氧化时是化学反应控制,生成较薄一层氧化层后受化学反应与内扩散同时控制,氧化层较厚时则受内扩散单独控制.  相似文献   

20.
Fe-Mn-Al-C合金的高温氧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Fe-Mn-Al-C合金在高温空气介质中的抗氧化性能,本文利用热分析天平连续称重法,测定了三种合金在700~900℃下的氧化动力学曲线,计算了其抛物线速度常数及氧化激活能。并利用X射线结构分析、扫描电镜观察、能谱分析等手段对氧化层的特征及合金元素在氧化层中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脱碳所控制的氧化第一阶段,导致了氧化膜的多孔性,显示出第一阶段高的抛物线速度常数。氧化第二阶段为合金元素所控制,锰的选择性氧化在氧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稀土元素的加入,可使氧化第二阶段的激活能升高,且可减轻或抑制内氧化区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