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山东省制造业评价及转型升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制造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亟待对其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首先,将相关制造业评价理论及方法与山东制造业现状及问题相结合,构建由4个核心指标和24个子指标组成的山东制造业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在大量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从经济效益、制造技术、管理模式、发展模式和综合能力五个方面对山东制造业各行业进行全面评价;再次,在评价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对现有各行业分类归纳出发展特征;最后,在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基础上对山东制造业整体和分类转型升级提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有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应用研究中,现有的文献通常用创新投入能力或创新产出能力作为技术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实际上,技术创新能力应该是创新费用支出结构、创新费用来源、创新研发主体、创新产品销售和自主品牌拥有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首先,基于安徽省创新调查汇总表(2004—2006)的制造业行业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得出每个样本的综合得分作为技术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其次,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了技术创新能力和投入之间的因果关系:R&D投入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原因,创新能力是R&D投入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以2010~2017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信号传递及资金获取的角度探讨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的影响。研究认为政府研发资助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即政府资助资金越多,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的激励效应越大;融资约束在政府研发资助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即政府研发资助通过降低企业内部与外部融资约束的程度,进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知识基础和行业竞争性均在高科技行业政府研发资助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间起正向调节作用,而在非高科技行业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技术进步,已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而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最大平台和最主要动力。因此,提高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运用统计分析法对我国制造业29个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对影响技术创新能力各因素的深入分析,为我国制造业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目前已形成共识。然而,在创新投入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技术创新成本效率不高。以五个工业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评价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本效率,分析了效率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在五个行业综合效率排名中,家具制造业效率值最高且保持稳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医药制造业效率值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技术创新成本效率相对较低。而且,五个行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创新人员和资金利用率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新效率是影响制造业水平的重要因素。对于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可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运用超效率DEA方法计算了我国制造业各行业和各省市制造业1994-2003年期间技术创新效率值。第二阶段是通过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检验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企业规模、行业技术水平、企业创新管理与技术创新效率成正相关,市场竞争程度与创新效率成负相关,国内制造业的过度竞争及需求不足导致了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6—2011年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研究环境规制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制造业整体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不显著;但进一步分行业来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环境规制有利于污染密集型行业技术创新,但对清洁生产型行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因此,政府应根据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形式的环境规制政策,以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装备制造业属于传统的装备制造业,产品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在新型装备制造业发展领域缺乏延伸。对装备制造业发展因素进行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软件和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技术创新能力、资金支持、人才培养投入、产业体系进程4个主成分来反映全部指标信息,旨在找到装备制造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快由传统装备制造业向现代装备制造业转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特点的基础上,从创新环境、企业家素质、企业创新策略、研发强度、推广能力5个方面构建了评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新的指标系统,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提出了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方法,并应用于实践研究,为评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数字经济背景下,选择适宜的创新模式,与数字化转型有效协同,是发展中经济体参与国际分工并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基于2005—2018年中国16类制造业投入产出、进出口贸易等数据,实证检验了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以及数字化投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模仿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数字化投入显著抑制了自主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积极影响,即在自主创新领域表现出“数字化创新悖论”;同时,数字化投入也抑制了模仿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消极影响,但作用并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数字化投入以及电信数字化投入的调节效应与全样本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IT和其他信息服务数字化投入反而会强化模仿创新的消极影响。因此,数字经济时代,在不断提高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要格外注重增强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的契合度,快速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影响和决定一国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十九大以来,我国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就是不断创新、加强与国际接轨力度。基于2006—201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面板数据,构建DEA Malmquist模型测度各类装备制造业在各年份的自主创新能力,以为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提供一条新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整体呈上升趋势,每年以8%的比率增长;从TFP指数分解来看,2012—2013年、2013—2014年这两个时间段的TFP指数呈不稳定增长态势,先快速增长之后快速下降;对7类装备制造业子产业的创新能力测度发现,除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创新效率指数M小于1外,其余产业均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大多数子产业的 PTEC与 SEC值都等于1或趋向于1,纯技术效率变化以及规模效率的变化对装备制造业子产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能够增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与代表企业分布情况,总结分析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成绩与发展瓶颈,提出以完善政策环境、搭建基础平台、加强企业培育3方面为主的提升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策略,以期丰富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理论,为辽宁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发展提供规划建议,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江苏制造业主导产业战略选择及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江苏制造业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条件,需要根据增长潜力、关联效应、生产率上升率、科技创新能力和出口能力等基准来选择主导产业群。在当前条件下,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是江苏应该大力扶持与发展的主导产业群;实施合理有效的制造业主导产业发展政策,分类指导,统筹发展,是推动主导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对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综述,并以科技创新环境支撑能力、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科技创新产出能力和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为一级指标建构江苏省13个省辖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江苏省的13个省辖市,采取因子分析方法,对其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且对各个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排序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FDI与我国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的关系作为切入点,选择通信设备、计算机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作为传统制造业的代表。根据这4个行业1997—2011年利用外资与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的数据,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对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制造业FDI与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及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与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存在着长期均衡稳定关系,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资的增加而提高,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传统制造业利用外资对出口贸易品技术含量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6.
《民法典》的颁行开启了中国法典化的新征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法立法历经初创、深化发展、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立法聚焦领域不同,所呈现的立法特点亦是各异。全面审视中国经济法的立法实践,经济法立法不能有效因应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定位,经济法学研究不能为经济法立法提供充分理论支撑,加之经济法立法的自身局限,经济法立法乃至经济法法典化依然遭遇阻滞。聚焦经济法法典化目标,吸收借鉴《民法典》编纂的成功经验,经济法立法的目标定位和未来走向是:将法典化作为长期奋斗目标,抓住法典化带来的体系化契机,通过强化理论共识、夯实实践基础、厘定相关关系等,切实增强经济法体系化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辽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的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进行综合比较,从中发现辽宁装备制造业中各类行业在国内都具有一定的规模竞争力,但是普遍缺乏效益竞争力,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三大行业具有相对优势,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两大行业具有相对劣势,针对这一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一套评价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利用相关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等建议,以期对促进陕西省装备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