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末日酒会     
《新食品》2013,(2):94-95
关于“玛雅2012末日论”,要问葡萄酒爱好者们有什么想法,他们一定会说:“无论如何,什么样的日子都该有好酒与好心情相伴。即使·世界末日,.也让我开了那瓶好酒先!”如此一来,会有多少支酒的生命从此结束、魂归极乐?与其说这是一场“末日酒会”,不如说这是以毁灭的名义进行的一场末日与重生的饮酒游戏。  相似文献   

2.
《新食品》2012,(22):93-93
几天前,笔者在一个广告快印行打印资料时偶遇一位去制作菜单的西餐厅老板,出于职业习惯,笔者问他,既然做西餐,酒单上为何没有进口葡萄酒?老板回答称“现在谁还敢喝进口葡萄酒7媒体报道说全是假的。”  相似文献   

3.
《新食品》2008,(10):75-76
王老板的心病 江城名酒商贸的老板王福生最近有点郁闷。业务员向他反映“酒店里喝咱家酒的人越来越少了”,他不信,自己去踩点,才发觉此言不假。按说,这160多元一瓶的酒对江城人并不算贵,因为去年这酒还卖得像风一样,一不小心就断货了。王老板手一挥,搞促销!可月底结账时,销量还是下滑了将近一半。王福生头开始大了。  相似文献   

4.
刘斌 《新食品》2005,(14):15-15
朋友来了有好酒。在南京请几个北方来的朋友吃饭.知道他们好酒.于是问服务员:“现在本地什么酒卖得最好?”服务员说“苏酒吧.档次高品质好.好多客人都点名购买”。于是手一挥,那就来两瓶苏酒!结果一喝就是四瓶.朋友们还直夸是好酒。  相似文献   

5.
郭晓霜 《新食品》2005,(10):11-13
“红酒流通这两年越来越不好做了,一瓶酒只有两毛钱的利润,一件酒只能赚个一元多。如果单靠这个,连发业务员的工资都不够。”重庆鑫源商贸公司老板黄先生说出这话的时候,显得心情很烦躁。  相似文献   

6.
李金昕 《新食品》2013,(22):65-67
光瓶酒似乎天生就被挂上了低档酒的牌子,怎么甩都甩不掉。这不仅仅是部分消费者的印象,也是一些酒企与酒商的惯性逻辑。洛阳天助酒业总经理李金山认为,站在产品链最低端的光瓶酒,其生命周期正在不断缩减,早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最终有可能演变成一支怀旧产品在市场上残存。光瓶酒是“待淘汰品”-理论上讲,任何质量末位的事物。都是属于“待淘汰品”《中国酒业报导》:在眼下的白酒行业,做光瓶酒的酒企和酒商都大有人在.此时说光瓶酒的“坏话”.会否早了点?  相似文献   

7.
1752、汪曾祺每次外出买菜,都要带小酒瓶到小酒馆喝酒,然后再打一瓶带回晚饭时喝。有次买菜回来,找不到小酒瓶,整晚闷闷不乐。次日再去,发现小酒瓶在酒馆货架顶上。他激动地说:“那是我的。”服务员说:“知道是你的!昨天喝糊涂了吧?我打了酒一回头,你都没影儿了!”  相似文献   

8.
贾母在大观园芦雪庵赏雪景。四顾一望,漫天雪白,地上粉妆银砌。山坡上忽见薛宝琴披着裘皮冬装,身后一少女抱着一瓶红梅。贾母等人一眼望去,惊呼道:“这就像仇十洲画的《双艳图》,太美啦!”贾母饮了暖酒,高兴地又问:“盘子里是什么?”答:“糟鹌鹑”。贾母说:“正好!撕一两点腿来!”细嚼慢咽,酒香扑鼻。芦雪庵美景,山坡上仕女红梅,真使人赏心悦目。糟鹌鹑,糟香酒味,肉香腊味,正是冬季尝雪饮酒的美味佳肴,其实历来鹌鹑还被称为四季皆宜的“动物人参”。  相似文献   

9.
野鹤 《食品与生活》2014,(12):47-47
小宗一直要请我吃饭,我问:“哪一家?吃什么菜?”小宗躲躲闪闪:“川菜,老板说跟您很熟.”我再问:“在定西路?老板姓邓?店名‘邓记’?”小宗如有问必答似地说:“对,邓记食园,老板叫邓华东,听说是一位‘大牌’!”  相似文献   

10.
黄和荣 《现代家电》2008,(14):46-47
周未笔者与一朋友喝茶,他现在是深圳关外某电子厂主管车间生产的“副厂长”。朋友说他到这个工厂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车间的工作环境较差,这些对生产很不利,于是想向老板提一些建议,在全厂推行“5S”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写了一份方案交给了老板。第二天老板就将他叫进了办公室,很郑重地对他说:“你的建议非常好,很有必要实施,  相似文献   

11.
《中外食品工业》2009,(9):11-11
这款酒只用那块18公顷园地出产的黑比诺酿造。几百年的经验证明,这是一块真正的风水宝地,至神至圣。酒庄的主人说:“从1580年以来,这块地没有增减一分”。每年收成仅能酿制6000瓶酒。听到这个数字,人们不免想到:世界上有多少葡萄酒迷!世界上有多少富翁!  相似文献   

12.
郭金龙 《新食品》2007,(19):11-11
茅台好喝吗?回答是肯定的人一定不多,但是这并不影响茅台是国酒,而且最近还出现了难得一见的供不应求;水井坊好喝吗?答案与中国最贵的畅销白酒之间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以芝华士为代表的洋酒好喝吗?看看一瓶洋酒兑多少瓶绿茶才能下咽就知道了……每个酒厂的老板都在说自己的酒好喝,而且还在埋头持之以恒地追求:改善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目的就是证明自己的酒质是不差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老酒可谓炙手可热,频频拍卖出高价:一瓶1956年产老茅台拍出179.2万元,一瓶酒相当于一套房子:一瓶国藏汾酒拍卖到209万元:一瓶五粮液“一马当先”酒更是拍出5088000元的天价。种种迹象表明,老酒将会是收藏界的又一新宠。何谓“老酒”?业内普遍的说法是:1996年以前出厂的高度、纯粮酿造白酒都能称为老酒。这  相似文献   

14.
李渡 《中国酒》2023,(1):34-37
<正>江西素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之称,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专属之地。这片青山绿水“风光独好”的“绿色文化”,不仅孕育了“当惊世界殊”的“古色文化”,更诞生了“一唱雄鸡天下白”的新中国“红色文化”。这“古色”“红色”“绿色”文化,谓之江西“三色文化”,汇聚于一瓶酒中,恰恰成为这瓶酒的基因色。  相似文献   

15.
早就听说广西左江地区盛产一种“猴酒”。何谓“猴酒”?是何滋味?自诩“遍游神州,酒醉华夏”的我,登上了西行的列车。 车到了田阳县,傍晚时分,便到了“猴酒”的产地──龙家寨。这里壮族人的居室都是清一色用青砖树皮建造,掩映在林荫深处,那一缕缕炊烟,一声声鸟鸣,一阵阵猿啼,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我们投宿村长家,他从内屋捧出一缸“猴酒”来,给我们各自满满斟了一盅。这时我不禁暗暗发怵,眼前这杯中之物谁知道是猴子身上哪个部位酿制的?再三盘根究底地问,他却一个劲地笑着喝着,秘而不宣。饮罢,他说:“明日上山看猴…  相似文献   

16.
最无奈的和最精彩的 古时,有个得了“怪病”的年轻人去请教医生,医生问他病情如何,他回答:“每当我说话时,肚子里总有一个声音在重复我的这句话。”医生就说:“此病闻所未闻,可能是应声虫做怪。”年轻人问:“这病能治吗?”医生摇了摇头说:“既然闻所未闻,想必无人能治。”青年叹了口气,只好告退。  相似文献   

17.
幽默11则     
吴浪 《饮食科学》2001,(11):41-41
我吃了一块鲸鱼肉 一职员刚领到薪水,便带着太太去一家豪华餐厅吃了一顿饭。吃罢,服务员过来结账。 职员问:怎么一杯酒要这么多钱?”“是这样,本店一杯酒是按一瓶酒计价,其他收费也是这样。”职员太太闻听此言,脸色一下子变得惨白。职员吓坏了;忙问:“怎么回事?”“刚才我吃了一块鲸鱼肉。” 应 酬 丈夫打电话回家,说晚上有应酬,不能回家吃饭了。儿子问:“妈妈,什么叫应酬?” 妻子向几子解释道:“不想去,但又不得不去,就叫做应酬。” 儿子恍然大悟,第二天早上儿子上学去,临走向妈妈道别“妈妈,我应酬去了。” 早餐与胃…  相似文献   

18.
邹周  张金萍 《新食品》2007,(27):114-115
广州市诚盛贸易有限公司老板陈国英,在部队呆过22年,军人生涯让陈国英做事果敢,为人豪爽。走上白酒经销的道路,纯属偶然。一次几个战友聚会,喝了“六和春”酒。酒后,陈国英细细品味“六和春”三字,倍感亲切,甚至使他有种盛世和平的欣慰,由此也就喜欢上了“六和春”酒。这是白酒经营门外汉陈国英对“六和春”第一次有些形而上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19.
1 现状:回收没人要,清运招人烦,沦为一次性用品 夏天来了,去大排档、KTV、酒吧,喝几瓶啤酒是少不了的。有生意做,老板当然高兴,不过酒喝完了处理那些酒瓶子,却让他们心烦。 “好好的酒瓶子,没人愿意回收,只能全部扔到垃圾桶里”,开大排档的何先生说,小酒瓶又重又占地方,小小的垃圾桶一下子就塞满了。大啤酒瓶可以卖给收废品的,小酒瓶想让收废品的清走,还得倒贴钱。  相似文献   

20.
怀旧版零食     
张宏斌领我到食杂店,老板问他要点什么,他说:“给我这哥们来一根怀旧版的雪糕。”于是老板递给我一根雪糕,打开包装咬了一口——冰棍!典型的冰棍!果然是怀旧版的!冰凉、甜丝丝、梆梆硬,这让我惊喜不已。小时候经常吃冰棍,2分钱一根。有时候哥几个凑够1毛钱,还能够按批发价买到6根。我和弟弟第一次吃冰棍时,连穿冰棍的竹签都没舍得扔,弟弟把竹签夹在腋下放了半天,天真地问我:“哥,这冰棍怎么一点也不凉?”我特内行地告诉他:“他夹的时间太短,多夹一会儿,就会感觉到凉了。”这根怀旧版的冰棍勾起了我的回忆,我在脑子里把自己儿时吃过的零食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