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郑大明 《针刺研究》1995,20(1):67-71
本文讨论了生物电信息存在的范围,提出了生命体中生物信息两个模块的假说,以及生物电信息提取和导入的意义、录制与导入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进而提出建立生物电信息针灸技术的可能性。提出了一个创新的生物电信息研究方向,并用于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2.
医学称人体有电学,有阻抗,古代人说不通则痛,是经络阻滞,医学又发现经络是电学称生物电,无法复制,因而疼痛治不了,人们都会发现这类疼痛有时会突然消失,这应该是中胚层神经调节功效,惜很少人去研究,我发现如果能循序激活,就会复制出电学传递(复制出生物电),于是成年人许多疾病会自己"治愈",医学尚未了解.利用运筹学,流体力学已成功用于数学取得成功,应用人体自然机能后自愈许多疾病,从中还发现人体有完善的运筹学,流体力学维护生命,如能将之分析将会推动科学发展,前景看好.人体疾病由基因障碍引起,一个疾病往往有数百个基因障碍,现已得知个别一、二,费用高昂,尚不知将来如何治疗,应用调整阻抗法,许多成年人获得性疾病不必治疗就会自愈,但每个人需简单了解因果,持之以恒操作,成效在望.医学应重视神经阻抗现象,这是容易识别与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生物电是生物具有生命力的最典型特征,应用生物电检测技术经放大后追踪某一脏器或器官的电活动已成为现代医学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部分。检测胃电早有研究,本实验拟从胃粘膜跨膜电位(PD)入手,观察针刺对急性胃粘膜损伤的影响,以探讨治疗胃病的最佳穴组。同时,可对针刺治疗胃病机理提供生物电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儿童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微量生物电导入刺激配合中医药治疗结果。方法:试验对象:医院近2年收治的83例儿童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患儿。儿童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83例儿童分为生物电组和生物电+中医药组两个组别。生物电组给予微量生物电导入刺激治疗;生物电+中医药组给予微量生物电导入刺激配合中医药治疗。观察指标:(1)总有效率;(2)治疗前和治疗后儿童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1)生物电+中医药组相比于生物电组总有效率更高,χ2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2)治疗前两组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相似,t检验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生物电+中医药组相比于生物电组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改善更显著,t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儿童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微量生物电导入刺激配合中医药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儿童焦虑、抑郁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低阻抗状态下的意志训练,是中医心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技术.低阻抗状态下的意志训练技术是指利用低阻抗意念导入心理治疗(TIP)技术,改善认知与情感功能;在低阻抗状态下进行意想式训练;利用"境像技术"进行意志训练;利用"信息模块"导入技术;发展训练技术5个方面.内容包括独立性训练、果断性训练、坚定性训练、自制力训练等.这项技术...  相似文献   

6.
生物细胞在安静状态或活动状态时,都伴随有电活动,这种电活动称为生物电.生物电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如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等就是记录各相应细胞动作电位的综合动态变化,它们在疾病的诊断和监护上都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细胞水平的生物电现象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它们在安静时所具有的静息电位,一种是受刺激时所产生的动作电位.  相似文献   

7.
生物阻抗技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电阻抗(Medical Electrical.Impedance)技术,亦称生物阻抗(Bioimpedance)或简称为阻抗(Impedance)技术。对于医学电阻抗的研究最早始干19世纪末21世纪初,医学电阻抗技术是利用生物组织与器官的电特性(阻抗、导纳、介电常数等)及其变化提取与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相关的生物医学信息的无损伤检测技术。它通常是借助置于体表的电极系统向检测对象送入一微小的交流测量电流或电压,检测相应的电阻抗及其变化情况,然后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获取相关的生理和病理信息,如细胞测量、体积测量、人体组织结构分析、人体成分分析等方面。这种技术或方法,具有无创、廉价、安全、无毒无害、操作简单和信息丰富等特点,医生和病人易于接受,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等速运动(isokinetic)是借助特定的仪器预先设定在关节活动范围内肢体运动的速度。表面肌电图(sEMG)技术是通过专用设备从肌肉表面引导和记录肌肉活动时神经肌肉系统生物电变化的电信号。  相似文献   

9.
细胞膜的生物电活动是一切有生命活动细胞的共有表现.细胞水平的生物电现象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它们在安静时所具有的静息电位;另一种是受到刺激时所产生的动作电位.有关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内容概括繁多,容易混淆,而且抽象难以理解.是生理学中的难点与重点.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们了解了如何学习静息电位,本文主要谈谈如何学习动作电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氧化槐定碱(Oxysophoridine,OSR)对麻醉大鼠海马区脑生物电(EEG)变化及其功率谱的影响。方法:利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将电极置入大鼠海马脑区,采用单极引导法及计算机辅助FFT技术记录并分析氧化槐定碱对大鼠海马脑生物电变化的影响。结果:侧脑室注射(icv)氧化槐定碱2.5、5、10mg/只,大鼠海马脑电图出现以低幅慢波为主并伴有梭形睡眠波的波形,脑电总功率有一定下降,主频略有后移(P<0.05),θ波占总频率比例明显升高(P<0.05),但δ波比例下降(P<0.05),主频后移。结论:氧化槐定碱具有中枢抑制作用,其作用与降低海马脑生物电活动有关;海马核团可能是氧化槐定碱中枢抑制作用传导环路上的结构之一。  相似文献   

11.
穴位敏化是穴位接受刺激因素后激发机体调节功能的动态过程。目前,运用影像学技术的穴位敏化研究尽管已有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以下局限性:忽略了穴位敏化的时空动态性、忽略了敏化过程中特征性物质的动态变化、特定分子探针尚未得到较好运用。随着分子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观察到穴位敏化动态过程中的生物物理学变化,还可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同时,前沿纳米技术和材料正愈发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将生物成像技术和纳米生物技术的优势有机结合而产生的纳米生物成像技术,可为穴位敏化的胞内结构研究奠定基础,进而为探讨穴位敏化的物质基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吴宝华  胡翔龙 《针刺研究》1993,18(2):104-107
本工作观察了测试电压递增和递减时皮肤低阻点和非低阻点阻抗的变化,观察对象为12名健康成人。结果表明,低阻点的阻抗随测试电压的递增和递减而出现相应的下降和上升的变化,但始终都处在低阻抗状态。而非低阻点在测试电压为10~50伏时,都处于高阻抗状态。只有当测试电压增高到65伏时,才有部分非低阻点的阻抗下降到接近低阻点的水平。但一旦测试电压降低,又随即恢复到高阻抗状态。二者的电学特性有显著的区别。低阻点和非低阻点之间的这种差异是自然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并非实验误差所造成。  相似文献   

13.
赵杰  冯素香 《中草药》2023,54(20):6569-6579
空间代谢组学是基于质谱成像和代谢组学技术发展而来的一门新兴组学技术,通过原位检测生物体系中内源性小分子和外源性药物代谢物的分子结构、空间分布及含量变化,精准地反映代谢物在组织整体或微区的代谢网络变化特征,深度揭示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通过对近年来空间代谢组学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药在生物体内代谢及分布、中药药效机制和中药毒性机制中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探索基于空间代谢组学技术的中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综述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证候、经络腧穴、体质和脏象等基本理论研究以及在中医临床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价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虽然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科研和临床应用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需要注意和改善之处。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特色及优势,不难得出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前景广阔,该技术将很可能成为中医药量化及现代化研究的关键技术手段之一,甚至有可能成为应用于现代中医临床诊疗的“中医CT”。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通过加强专任教师培训,努力提升教师的思政能力,完善专业顶层设计,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并用形式多样的活动和举措,形成全员参与思政的氛围,对专业建设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三维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检测原理无损地显示人体内部形态结构的三维体积成像技术,具有操作安全、使用灵活、形象直观、信息量大以及应用前景广阔等优点,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从三维数据的采集技术、三维成像的图象处理技术、三维图像显示技术、专用三维成像处理系统以及其它创新方面分析了三维超声成像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黄鑫  陈万生  张汉明  张磊 《中草药》2015,46(16):2343-2354
药用植物研究与开发面临资源枯竭、药效物质不明确及质量难以控制等难题。生物技术是一门通过生物科学工程技术来增加生物制品产量和提高生物制品质量,从而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的技术。作为一种综合了生命科学与诸多现代科学理论与研究手段的高新技术,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近年来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与保护、药用植物品种改良与提升及天然药效物质的工业化生产等方面的应用进展,以期为药用植物的深入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足早期症状不明显,待明确诊断时病程多已步入中后期阶段,严重威胁民众健康。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一种医用功能性检测技术,能在人体组织发生结构性病变之前,敏感地发现其功能性改变导致的体表温度异常。基于中医学视角,借用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及属性篇序结构图,可以为糖尿病足红外热图的多角度、多维度解读提供全新思路,突破传统西医解剖学视角难以全面解读热图异常规律的瓶颈,也为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应用拓宽视野。  相似文献   

19.
亚健康状态是一种功能性改变,有关亚健康检测评估技术一直是难点问题。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开辟了以功能学为主的全新医学影像学领域。本文尝试探讨红外热像图在亚健康态功能表征的价值,为亚健康临床功能性判断提供可视化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合成生物学是解析中药活性成分生物合成途径、发掘参与生物合成功能基因的一门新兴学科。柴胡是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药用价值显著。柴胡皂苷是其指标性成分,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显著活性。但目前野生柴胡资源遭到破坏,人工栽培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生物培养技术及合成生物学的应用可扩大柴胡皂苷的来源,保护柴胡资源。不同植物的培养条件没有固定模式可遵循,不同药用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也是不一致的。目前,尚无柴胡组织培养技术及柴胡皂苷生物合成途径研究的综述报道。该文拟介绍合成生物学过程中用到的愈伤组织培养、不定根培养、毛状根培养与悬浮细胞培养等生物培养技术与柴胡皂苷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建议通过借鉴其他传统根类药材的组织培养技术,对柴胡的生物培养技术进行优化,为深入研究柴胡皂苷的生物合成途径与代谢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