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青花菜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青花菜几个品种的光合特性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塑料大棚内青花菜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未发生“午休”现象,气孔阻力(Rs)日变化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其与Pn的关系呈显著负相关;而蒸腾速率(E)日变化则呈“双峰”曲线,光通量密度PFD与Pn的关系呈二次函数式,并求得里绿的光饱和点为1070.0μmol.m^-2.s^-1,光补偿点为81.0μmol.m^-2.s^-1,另外,随PFD的升高,Rs逐渐降低,而E则增大,水分处理中以60%土壤湿度下光合速率最高,供试8个品种间光合速率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非控制条件和控制条件下对大针茅的光合及水分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针茅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表现为双峰曲线,第一个峰值出现在12:00,第二个峰值出现在16:00,出现了明显的"午休"现象.水分利用效率(WUE)变化规律与净光合速率(Pn)的变化规律一致.蒸腾速率(Tr)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1:00时.研究大针茅在不同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及不同CO2浓度(CCO2)范围内叶片光合及水分生理生态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光合速率(Pn)与CO2浓度(CCO2)之间回归方程为Pn=-1.451+0.032CCO2-1.379×10-5 CCO22,CO2补偿点为46.27μmol·mol-1,CO2饱和点为1160.26μmol·mol-1;Pn与光合有效辐射(PAR)之间回归方程为y=-1.099+0.019x-5.461×10-6 x2,光补偿点为58.84μmol·m-2·s-1,光饱和点为1739.61μmol·m-2·s-1.  相似文献   

3.
麻疯树光合生理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研究麻疯树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麻疯树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净光合速率最大值为14.4 μmol CO2·m1-2·S-1,光补偿点为45μmol m-2·S-1,光合主峰出现在11:00,次峰出现在15:30.光合主峰有一个长达4.5 h的高效光合平台期(9.8~14.4μmol CO2·m-2·S-1),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产物积累时期.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表明麻疯树光合"午休"现象明显,且气孔限制是产生"午休"的主要原因.麻疯树光能利用率较高,最大值为3.52%.研究显示,麻疯树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较高,为耐干旱植物,在高温高辐射时能有效的通过降低气孔导度来限制蒸腾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米草对CO2浓度的光合和蒸腾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 Hubbard)为材料,研究在不同CO2浓度下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叶面饱和蒸气压亏缺(Vpdt)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结果表明,CO2浓度从50μmol·mol^-1增至1000μmol·mol^-1的过程中,大米草Pn、Ci、Vpdl和WUE逐渐增大,Gs和Tr逐渐下降。低于环境CO2浓度范围内时,大米草对CO2浓度的升高比较敏感,反之则不明显。WUE和Tr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极显著(P〈0.01)。CO2浓度升高能够明显降低单位面积叶片的蒸腾失水,提高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强大米草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潢川金桂成年树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夏季潢川金桂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明显的双峰型,最高峰出现在9:00,其净光合速率为10.05μmol/(m~2·s),次高峰出现13:00,其净光合速率为8.980μmol/(m~2·s),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根据光响应曲线可以得出潢川金桂的光饱和点(LSP)为1290μmol/(m~2·s),光补偿点(LCP)为74.21μmol/(m~2·s),表观光量子效率为0.0267,由CO_2响应曲线可以得出CO_2饱和点(CSP)为530μmol/mol,CO_2补偿点为61.24μmol/mol,羧化效率为0.0433。潢川金桂具有较高的CO_2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说明潢川金桂是喜光的阳性植物。  相似文献   

6.
以盆栽3年生观光木为试材,利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叶绿素荧光仪及叶圆片氧电极等在夏季对其气体交换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离体叶片的光合放氧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年生观光木幼树叶片的光补偿点为10.1μmo L/(m~2·s),光饱和点约为为800μmol/(m~2·s),CO_2补偿点为50.72μmol/mol,CO_2饱和点为1 200μmol/mol.夏季晴好天气下,观光木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第1个峰出现在08:00,Pn为9.0μmol/(m~2·s),第2个峰出现在16:00,Pn为4.6μmol/(m~2·s),12:00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在光合有效辐射较高的时段(10:00至14:00),观光木的F_v/F——m(PSⅡphotochemical efficiency)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均处于低水平,表明PSⅡ活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以盆栽三年生观光木为试材,利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叶绿素荧光仪及叶圆片氧电极等在夏季对其气体交换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离体叶片的光合放氧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观光木幼树叶片的光补偿点(LCP)为10.1 mol m-2s-1 ,光饱和点约为(LSP)为8 00mol m-2s-1 ,CO2补偿点(CCP)为50.72mol mol-1,CO2饱和点(CSP)为1200mol mol-1.夏季晴好天气下,观光木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第1个峰出现在08:00,Pn为9.0molCO2 m-2s-1,第2个峰出现在16:00,Pn为4.6 molCO2 m-2s-1,12:00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在光合有效辐射较高的时段(10:00至14:00),观光木的Fv/Fm和PSⅡ均处于低水平,特别是在12:00时,PSⅡ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PSⅡ)降至最低值,表现PSⅡ活性明显下调,观光木叶片光合机构遭受严重的光抑制.观光木PSⅡ活性对强光的敏感性可能是其不耐高光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草珊瑚叶片的光能利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草珊瑚1、2年生两类叶片光能利用特性进行系统测定与比较.得知草珊瑚1、2年生叶片的光饱和点均在800μmol.m-2.s-1左右,光补偿点分别为32.25μmol.m-2.s-1和19.13μmol.m-2.s-1;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上下午各有一高峰,在11:00左右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影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主要因子有二氧化碳浓度(CO2S)(0.9858**)、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0.983 6**)、气孔导度(Cond)(0.8603*)、蒸腾速率(Tr)(0.7408*)和光合有效辐射(PAR)(0.7276*).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广西道地药材战骨(Premna fulva Craib)丰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缺乏的现状,对战骨光合特点进行测定与分析,旨在了解战骨的光合作用特征,为其人工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战骨的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和光合日变化各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战骨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17.07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0.047μmol·ml-2·s-1,暗呼吸速率0.620μmol·m-2·s-1,光饱和点1364μmol·m-2·s-1,光补偿点13.14μmol·m-2·s-1。战骨的净光合速率(Pn)日进程呈"双峰型"曲线,偏相关分析表明,Pn与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是强光引起的非气孔因素。【结论】战骨具阳生植物的光合特性,适宜种植在阳光充足的生境。  相似文献   

10.
以大花组的束花石斛(Dendrobium chrysanthum)和黄花石斛(D. dixanthum)为材料,对它们的光合生理等进行了系统研究.2种石斛叶片的解剖结构为异面叶,气孔仅分布在下表面,具气孔盖,叶脉维管束鞘不含叶绿体,无花环型结.2种石斛的光强、CO2浓度和温度的响应研究表明,它们的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分别为5~10μmol/(m2?s) 和850~900μmol/(m2?s),最大光合速率(Pn)在~6μmol/(m2?s);CO2补偿点和饱和点分别为80~90 μmol/mol和800 μmol/mol;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26~30℃.2种石斛兰的Pn日变化为双峰型曲线,首峰出现在12:00左右,最大光合速率在5~6μmol/(m2?s),次峰出现在15:00左右,夜间不吸收CO2.2种石斛的PEPCase活性极低,具有较高的RuBPCase和GO酶活性.以上的研究结果表明,束花石斛和黄花石斛光合作用碳同化途径属C3植物类型,具有半阴生植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亚洲蜈蚣藻(Grateloupia asiatica Kawaguchi et Wang)的孢子发育进行了研究,同时探讨了温度(5~30℃)和光照强度(10~200μmol·m-2·s-1)对孢子发育的影响;追踪观察了生活史的各个阶段.结果表明:(1)亚洲蜈蚣藻的孢子发育类型为"间接盘状体"型(有丝状体出现);(2)孢子发育和盘状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光照强度(80μmol·m-2·s-1)条件下孢子的发育和盘状体生长速度最快;(4)生活史由果孢子体、配子体及四分孢子构成,孢子体和配子体在形态上相同,属于同型世代交替.  相似文献   

12.
以海滨锦葵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低温处理对海滨锦葵光合作用的伤害,探求海滨锦葵对低温胁迫的敏感温度,以及低温弱光对海滨锦葵的伤害.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海滨锦葵的净光合速率(Pn)、光系统II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显著下降,说明随着温度的降低,海滨锦葵光化学活性受到抑制,13℃是其低温胁迫下的临界温度.低温弱光(6℃、200μmol·m^-2s^-1)处理4h后Fv/Fm下降了2.5%,而光系统I活性(△I/I0)下降了18.5%,说明在低温弱光条件下,海滨锦葵光系统I受到的伤害高于光系统II;在恢复过程中,光系统II在8h基本完全恢复,而光系统I和净光合速率在48h后仍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说明PSI的恢复速率成了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3.
将血红蛋白(Hb)、葡萄糖氧化酶(GOD)溶解在海藻酸钠(SA)溶液中,GOD和Hb均能在裸的玻碳电极(GCE)上发生有效和稳定的直接电子转移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海藻酸钠溶液中,GOD(pH=5.0)和Hb(pH=7.0)分别在裸的GCE上有一对很好的几乎对称的氧化还原峰;其式量电位(E°′)分别为一0.406V和~0.413(vs.Ag/AgCl),且不随扫速而变。GOD和Hb分别在裸的GCE表面直接电子转移的表观速率常数ks分别是(1.46±0.62)s^-1和(1.36±0.50)s^-1,在298K,其吉布斯自由能(△G)分别是79.35kJ·mol^-1和37.49kJ·mol^-1对葡萄糖和H2O2的电催化实验表明,海藻酸钠溶液形成了GCE与GOD或Hb之间实现“软接触”的生物环境,保持了Hb和GOD的生物和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14.
几种野生报春花的光合特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分析昆明室外栽培3年生的几种野生报春花光合作用特性.光补偿点(μmol·m-2·s-1)以被灯台报春最高(28),其余3种相近且较低(8~15).光饱和点以四季报春最低(80),其光合速率也最低,2种灯台报春的光饱和点(500)和光合速率均最高,灰岩报春居中.光合作用CO2补偿点(μmol·mol-1),灰岩报春54,桔红灯台报春64,粉被灯台报春69,四季报春80.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前者的峰值出现在10:00左右,后者的峰值出现在13:00左右;中午到下午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阻力增大,但17:00以后则主要是羧化阻力增大所造成.光合速率主要与叶片水分导性、蒸腾速率、光照强度和胞间CO2浓度及气压相关.  相似文献   

15.
以苦苣苔科植物半蒴苣苔(Hemiboea henryi Clarke)、温州长蒴苣苔(Didymocarpus cortusifolius(Hance)W.T.Wang)、牛耳朵(Chirita eburnea Hance)和大花旋蒴苣苔(Boea clarkeana Hemsl.)为材料,测定并比较了它们的生理生态因子、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4种苦苣苔科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曲线,峰形也相似;4种苦苣苔科植物均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以及较高的CO2补偿点和CO2饱和点,说明低光照(600~750μmol·m-2·s-1)和高CO2浓度(1277—1965mg/m3)可以有效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结果显示:随着光合有效辐射从0μmol·m-2·s-1增加到1400μmol·m-2·s-1,4种苦苣苔科植物的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和光化学猝灭值逐渐下降,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和非光化学猝灭值则增加;光化学量子产量、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化学猝灭的大小顺序为温州长蒴苣苔〉牛耳朵〉半蒴苣苔〉大花旋蒴苣苔,非光化学猝灭均值的大小顺序为牛耳朵〉半蒴苣苔〉温州长蒴苣苔〉大花旋蒴苣苔.表明4种苦苣苔科植物中,牛耳朵同时具有较高的光利用能力和光适应能力,是引种开发的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16.
以CoCl2.6H2O和(NH4)3PO4.3H2O为原料,在适量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400的存在下,先在室温下研磨反应混合物进行固相反应,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在80℃下保温陈化4h,接着用水洗去混合物中可溶性的无机盐,然后在110℃下烘干2h,得到(NH4)3CoPO4.H2O晶体材料。用XRD,IR,SEM及TG/DTA对产物进行表征。采用热重差热法(TG/DTA)分析研究该产物的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NH4)3CoPO4.H2O在105~800℃有2个显著的失重平台,这2个失重过程机理函数所对应的活化能、频率因子(LnA)及热分解机理机理函数分别为:(a)E=97.83kJ/mol,lnA=23.26s-1,[ln(1-a)];(b)E=87.36kJ/mol,lnA=15.60s-1,1-(1-a)1/2。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单核配合物[CoL(NO3)]·(NO3)·8H2O单晶,其中L为穴状配体。配合物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Co(Ⅱ)离子和大环上的四个氮原子以及NO3上的两个O原子配位呈八面体构型。该配合物能有效地催化4一硝基苯酚醋酸酯的水解反应。实验表明,在pH=9.10时,二级速率常数Kcat=0.0027L·mol^-1·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