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头类药物中毒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均来源于毛茛科植物。川乌为毛莨科乌头的主根,附子为乌头的子根(附根)的加工品,草乌为毛茛科北乌头的块根,雪上一枝蒿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短柄乌头的块根。生品极毒,均含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约占0.4%~0.8%。如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杰斯乌头碱(Jasaconitine)等。经水解可成为毒性较小的单酯类生物碱:苯甲酰乌头胺(乌头次碱Benzoylaconine)、苯甲酰中乌头胺(Banzoylmesaconine)、苯甲酰次乌头碱(Benzoylhypaconine)。  相似文献   

2.
服川乌中毒死亡二则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服川乌中毒死亡二则分析靳昌山(石家庄市公安局郊区分局050081)川岛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的干燥块根。是一种多年生有毒草本。本植物的主根名乌头,附生的子根名附子,不生稚根的主根名天雄。乌头有川乌、草乌之别。产于四川者,通称川乌;野生者为草乌。历...  相似文献   

3.
朱因科 《内蒙古中医药》2007,26(12):10-10,19
乌头属毛莨科,主根为乌头,支根为附子。同科野生的有草乌、雪上一枝蒿、落叶金钱、搜山虎、钱棒锤、黄花乌头等。乌头全身有毒,以根毒性最大,草乌毒性大余川乌,一般中毒量为:川乌3-90克、草乌3-4.5克,乌头类植物的主要有毒成分为二萜类生物碱,口服中毒量为0.20毫克,口服3-5毫克(下转第19页)(上接第10页)或20-50毫升乌头酊即可致死,乌头碱可经破损皮肤和胃肠道迅速吸收。中毒原因最常见的是乌头碱类药物泡酒饮用或民间医生自制含乌头碱类药物的制剂。1乌头碱中毒的主要症状体乌头碱类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及…  相似文献   

4.
乌头之用于临床,将近两千年。因乌头是大毒之品,致使医者明知乌头能起沉痼而不敢使用,或虽用而不能用到有效治疗剂量,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为比,笔者从新温习古今有关文献,蒐集资料,结合实践,整理于下。一、川乌与草乌之别川乌与草乌同是毛茛科属,宿根草本。李时珍《本草纲目》云:“川乌头、附子人所栽培”、“乌头之野生于他处者、俗谓之草乌头。”《本草崇原》亦云:“川乌由人力种莳”,“草乌乃野生地上”。这说明川草乌有家野之分。《四川中草药栽培》载:“乌头的侧生块根(即乌药)和主根(母根)为草乌,乌药经栽培,侧生的块根(子根)为附子,主根  相似文献   

5.
四种乌头属中药材传统炮制方法及其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乌、草乌、附子、关白附四味中药,名虽不同,实均为乌头属药材,属毛莨科植物的块根。原药均有毒。其毒性成分为二萜生物碱,如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等。因其基本骨架含碳数的不同,又分为二类:一类含19碳,有剧毒,为川乌、附子、草乌的主要成分;一类含20碳,如关白附,毒性较弱,虽也含少量次乌头碱,但主要含关白附甲、乙、丙、丁、戊素5种。乌头碱等三种二萜生物碱都是双酯型的,毒性强烈,极小量即能产生麻舌感,难溶于水,但较易水解。水解时,逐步脱去脂肪酸(醋酸)根、芳香酸(苯甲酸)根形成乌头次碱、乌头原碱。前者毒性极小,后者基  相似文献   

6.
川乌、草乌中毒原因及救治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 (AconitumcarmichaeliDebx .)的干燥母根 ;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 (AconitumkusnezoffiiRe ichb)的干燥根。二者为常用中药 ,均有剧毒 ,其主要功能为祛风除湿 ,温经止痛 ,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及坐骨神经痛等。现中医临床往往二者相须为用 ,但对二者的毒性没引起足够的重视 ,近几年中毒死亡事故屡有发生。为了避免中毒事故的再次发生 ,现将中毒原因、预防及中毒救治分述如下。1 中毒原因川乌、草乌的剧毒成分主要为乌头碱 (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 )。乌头碱动物实验…  相似文献   

7.
陆红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4):278-278
草乌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块根。其栽培品名为乌头,野生品名为草乌头,旁生块根(子根)称附子,独根称天雄,均含有毒成分乌头碱。民间认为草乌可祛风除湿、活络止痛,兼有强身健体之功效,故用草乌泡酒饮或煎煮服用。因其治疗量和中毒量相近,常致中毒。由于起病急,病情危重,变化快,主要影响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值得引起我们关注。我院重症监护室2005年8月~2009年8月救治重症草乌中毒23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生草乌、诃子制草乌水煎液及草乌诃子共煎液中生物碱含量进行比较验证蒙医理论"诃子可解乌头毒"。方法:采用HPLC测定生草乌水煎液、诃子制草乌水煎液及诃子草乌共煎液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以及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的含量。色谱条件以乙腈-四氢呋喃(25∶15)为流动相A,以0.1 mol.L-1醋酸铵溶液(每1 000 mL加冰醋酸0.5 mL)为流动相B。结果: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为诃子草乌共煎液>诃子汤制草乌煎液>生草乌煎液;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为生草乌煎液>诃子草乌共煎液>诃子汤制草乌煎液。结论:诃子可以使草乌中双酯型生物碱缓慢水解,诃子制草乌的毒性低于诃子草乌配伍。  相似文献   

9.
那如三味丸各药味对草乌药效组分影响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那如三味丸为研究对象,考察荜茇、诃子对草乌药效组分的影响规律。方法: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分别对那如三味丸,草乌加诃子、荜茇共煎液进行系统考察。结果:乌头碱加诃子共煎液中乌头碱含量高;草乌加诃子共煎液中乌头碱含量较低;荜茇对草乌生物碱的影响不明显。结论:诃子对制草乌起减毒作用,其减毒机制主要是抑制了制草乌中乌头碱的溶出。  相似文献   

10.
蒙药制剂中乌头碱的毒理作用及中毒解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乌头碱主含于毛莨科乌头系多年生有毒草本植物 ,乌头系植物品种甚多 ,据查我国境内约有 70余种。临床上主要药用川乌、草乌、关白附、附子及雪上一枝蒿等 ,其中蒙药制剂中主要药用草乌及其药、叶 ,如嘎日地 - 1 3、巴特日 - 7等。1 乌头碱的毒理作用草乌中主含乌头碱、中乌头碱等生物碱成份 ,水解后可产生乌头次碱和乌头原碱。乌头碱毒性最强 ,内服0 .2 mg即可中毒 ,内服 3~ 4mg即可致死。乌头碱极易从消化道吸收 ,中毒极为迅速 ,误服或过量服用后数分钟内即出现中毒症状。其毒理作用主要是刺激神经系统 ,先兴奋后抑制 ,最先感觉神经未稍…  相似文献   

11.
制川乌草乌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gqi Reichb.的干燥块根。川乌、草乌药性热,味辛、苦,有大毒。具有温经止痛、祛风除湿的功效。多用于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拘挛、心腹冷痛等的治疗。其成分主要是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如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此类生物碱毒性很大,以乌头碱含量计,口服0.2mg就会令人中毒,3~5mg就会致死。而此类生物碱的另一特性是性质不稳定,遇水、加热容易水解成毒性较小的单酯型生物碱,进一步水解则生成毒性更小或无毒的醇胺类生物碱。所以生川乌、生草乌仅可外用,不宜内服。经长时间的浸泡和煮制等特殊炮制工芦制成的制川乌、制草乌才可用于内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诃子中的鞣质成分对诃子汤制草乌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解析蒙药诃子制草乌的炮制原理。方法:采用HPLC测定诃子汤制草乌、清水制草乌、去鞣诃子汤制草乌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以及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的含量。结果:各炮制品中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诃子汤制草乌(0.692 5%)>清水制草乌(0.565 7%)>去鞣诃子汤制草乌(0.493 8%);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诃子汤制草乌(0.110 1%)>去鞣诃子汤制草乌(0.0833%)>清水制草乌(0.076 8%)。结论:鞣质可抑制生物碱类成分的溶出,使其缓慢水解进而达到降低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丁祥  侯怡铃 《中草药》2013,44(15):2048-2051
目的 研究乌头属植物德钦乌头Aconitum ouvrardianum根的二萜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谱学数据和对照TLC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德钦乌头根的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塔拉乌头胺(1)、彭乌碱乙(2)、卡马考宁(3)、黄草乌碱亭(4)、粗茎乌头碱甲(5)、贡乌生(6)、14-乙酰黄草乌碱亭(7)、展花乌头碱(8)、黄乌宁(9)、膝乌亭丁(10)、异塔拉乌头定(11)、翠雀它灵(12).结论 12个化合物均为C-3位或C-6位无含氧取代的C19-二萜生物碱,且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乌头碱型C19-二萜生物碱为德钦乌头药材的主要药用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蒙药材草乌及其炮制品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A为乙腈-四氢呋喃(25∶15, V/V),B为 0.1 mol·L-1醋酸铵-冰醋酸(100∶0.05,V/V),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5 nm;流速1.0 m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10 μl.结果 蒙药材草乌经特殊炮制后,炮制品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含量均低于草乌生品,诃子制草乌中含量最低,甘草制草乌含量次之,酸奶制草乌含量最高.结论 3种炮制方法使草乌药材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大大降低,可用于指导蒙医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5.
王璐  刘然  邢爽  张怡  许保海 《四川中医》2020,38(1):58-62
目的:分析草乌与生半夏、法半夏配伍反与不反及其化学成分。方法:Bliss法对法半夏和草乌合煎液、生半夏和草乌合煎液及草乌提取液的LD_(50)进行计算;采用UPLC-Q-TOF-MS对两合煎液成分进行分析,经OPLS-DA和PCA对两合煎液内中毒性成分间差异行统计分析。结果:法半夏和草乌提取液对于小鼠Dm是16.96g/kg,Dn是8.50g/kg;生半夏和草乌提取液对于小鼠Dm是13.97g/kg,Dn是1.85g/kg;草乌提取液对于小鼠Dm是14.98g/kg,Dn是2.30g/kg;法半夏和草乌合煎液LD_(50)为12.20g/kg,其置信区间是11.36~13.10g/kg;生半夏和草乌合煎液LD_(50)为4.39g/kg,其置信区间是3.69~5.28g/kg;草乌煎液LD_(50)为7.97g/kg,其置信区间是6.97至9.09g/kg。和单独使用草乌相比,法半夏配伍草乌的LD_(50)变大,生半夏配伍草乌的LD_(50)变小;2组间有13个化学成分存在差异,生半夏和草乌合煎液内,峰13(去氧乌头碱)、峰9(北草乌碱)、峰12(10-脱乙酰乌头碱)、峰11(次乌头碱)和峰10(新乌头碱)是双酯型生物碱;峰8(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峰6(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峰4(10-OH-苯甲酰新乌头原碱)是单酯型生物碱显著增大;峰3(阿克塔林)及峰1(醇胺型生物碱中乌头胺)增加不显著,峰2(尼奥林)显著降低,另2个未知成分增加不显著。结论:相比单用草乌,法半夏和草乌配伍后其毒性下降,生半夏和草乌配伍后其毒性升高;草乌和法半夏或者生半夏配伍后其毒性升高或者降低与酯型生物碱含量有联系。  相似文献   

16.
【来源辨析】系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经过加工的干燥子根。主根(或称母根)为乌头、子根叫附子,因附子是附于乌头(母根)而生长的故得名。而不生幼根者则名天雄,即乌头在土中不长附子的根茎。乌头又分川乌与草乌二种。川乌属卡氏乌头,主要在四川栽培。草乌属北乌头,在各地野生,但主产于江苏、浙江。 [功能辨析]附子药性刚燥,走而不守,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是温里扶阳的要药。生附子,性味猛,长于回阳;熟附子性味缓,长于壮阳,治骨间疼痛。乌头搜风湿,开顽(寒)痰。川乌与草乌作用相同,唯草乌燥烈,毒性更大,入药  相似文献   

17.
建立同时测定蒙药草乌叶中4种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北草乌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含量的色谱方法,用于指导草乌叶的质量控制。以北草乌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为对照品,采用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4.6 mm×250mm,5μm),乙腈(A)-40 mmol·L-1醋酸铵水溶液(B,氨水调pH至10.5)(33∶67)为流动相;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为235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12批草乌叶中北草乌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质量分数分别为0.025 5~0.088 5,0.039 1~0.071 5,0.026 6~0.081 0,0.008 12~0.031 2 mg·g-1。同时考察了不同采收期草乌叶药材中这4种成分含量的影响,随着采收期的推迟,含量先减后增。该研究可用于草乌叶药材中双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含量测定,为该药材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参考,初步阐明了草乌叶毒性和采收期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8.
邓江  龙丽娜  杜方麓 《中成药》2007,29(12):I0014-I0015
川乌、附子、草乌[3]等均为毒性较大的中药,其毒性主要由乌头碱类生物碱引起。人口服乌头碱0.2mg可引致中毒,乌头碱的致死量为3~4mg。故临床一般不提倡服用生品,一般服用炮制品,通过炮制可以使药材中乌头碱类生物碱含量会降低十倍,毒性也明显降低(苯甲酰乌头胺毒性即降低约仅为乌头碱的1/200,而乌头胺的毒性更小,仅为乌头碱的1/2000左右)。常见的炮制品种主要有制川乌、制草乌、制附子等等。如今,市面上存在的有关乌头类炮制品种繁多,各个品种的产地,炮制工艺,品次均有不同,我们对流通于长沙药材市场的各种乌头类炮制品种中的乌头总碱、酯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优化制草乌中二萜类生物碱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强阳离子吸附树脂(SCX-SPE),制备制草乌供试品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2%冰醋酸溶液(三乙胺调pH至6.20),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5 nm。结果:经SCX-SPE处理,供试品色谱中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等6个主要测定成分分离效果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16%、93.25%、99.69%、94.13%、91.79%和106.65%。9批制草乌样品中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总量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3种单酯型生物碱的总量范围分别为0~0.0665%和0.0282%~0.5971%。结论:SCX-SPE纯化处理,可改善制草乌中二萜类生物碱的色谱峰分离情况,提高测定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制草乌中毒性成分次乌头碱的HPLC定量测定方法,研究和探讨不同配伍比例下甘草和诃子对制草乌药材中次乌头碱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Alltima C18柱(4.6 mm×150 mm,5μm),以甲醇-5%三乙胺水溶液(72:28,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35 nm,测定追踪草乌单煎及草乌-甘草、草乌-诃子合煎液中次乌头碱含量的变化.结果 次乌头碱回归方程Y=15.669X +0.180 2(r =0.999 3),在0.2 ~8.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95.31%,RSD5.14%.草乌-甘草、草乌-诃子合煎后其次乌头碱含量均低于草乌单煎,且在相同配伍比例下,草乌-诃子合煎液中的次乌头碱含量低于草乌-甘草合煎液.结论 甘草、诃子与草乌共煎均有减轻草乌毒性的作用,两个配伍药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