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为掌握大渡河上游金川水电站工程及其所属区域的地质灾害特征及其分布规律,以该电站近坝区及库区近40 km的干流及其支流为研究对象,采用1∶10 000高精度遥感影像解译、无人机航空摄影、工程地质测绘和工程地质剖面测量等多种研究手段,复核了地质灾害类型和数量,研究了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等孕灾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共发育地质灾害38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泥石流、崩塌、坍岸、不稳定斜坡及滑坡等,其中泥石流和崩塌最为发育,分别占比28.95%和23.68%;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堆积体、塌岸多发育于<2 600 m高程的大渡河河谷地带;滑坡、不稳定斜坡分布的地形坡度多介于25°~45°之间,崩塌发育坡度一般>50°,堆积体和塌岸发育坡度一般在20°~35°;地质灾害集中在起伏度200~500 m的地区;平面曲率为直线坡最为发育的地质灾害占总数的48.1%,剖面曲率为直线坡最为发育的地质灾害占总数的59.3%;研究区共分8个岩组;地质灾害多发育在距河流100 m范围内。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性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更为科学精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攀西黑水河流域北部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地区。为深入研究该地区崩塌、滑坡灾害发育规律,基于现场调查和高精度遥感影像崩塌、滑坡解译,借助ArcGIS平台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研究区内崩塌、滑坡的分布规律。主要成果与结论为① 研究区共发育崩塌76个,滑坡487个,93.4%的滑坡分布于10°~40°斜坡范围内, 47.4%的崩塌发育于40°~50°斜坡;② 地层岩土体结构组合特征及力学强度在宏观上决定山地灾害的类型及其易发性;③尽管研究区现今处于地震活动的相对平静期,但断层对崩塌、滑坡的发育仍有一定的影响(滑坡约300 m,崩塌约500 m),断层切过处往往发育大型崩塌和滑坡;④研究区滑坡的分布宏观上受河网水系的控制;⑤公路对滑坡发育的影响范围约300 m。  相似文献   

3.
为了查明珠江-西江经济带梧州段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其成因机制,为区内国土规划、重大工程建设、区域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在取得翔实面上调查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其灾害类型、规模、发育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调查表明:研究区共调查地质灾害点151处,以滑坡、崩塌(危岩)、不稳定斜坡为主,泥石流仅2处,地质灾害规模均以小型为主;空间上,地质灾害70%分布在高程50~150 m之间,75%以上分布在坡度为25°~55°的斜坡,55%以上发育在顺向、逆向结构斜坡中,并沿主要构造断裂呈条带状发育;时间上,地质灾害多集中发生在汛期降雨密集的5~8月份;岩性上,地质灾害80%以上发育在寒武系、震旦系碎屑岩中。研究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规模小,区内地质灾害成因机制的内在控制因素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斜坡结构类型和地质构造;外在控制因素为降雨、江水位升降和人类工程活动。  相似文献   

4.
在深入分析地质灾害发育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兰州市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发育规律。兰州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四种类型。滑坡类型以混合式、中层、小型黄土滑坡为主,崩塌类型以人为黄土崩塌为主。区内滑坡、崩塌呈带(片)状分布,多在特定的岩土体中,集中分布于人为活动强烈的地段,而且分布因地貌而异。兰州市泥石流以小型、沟谷型泥石流为主,其沿河岸呈线状分布,与人类工程活动相关联。地面塌陷属于开采煤矿、人防工程、采砂洞和回填不当引发形成的,造成以点状分布的地面塌陷。  相似文献   

5.
杨秀元 《人民长江》2018,49(17):57-61
位于云南东北部的鲁甸县是我国地质灾害高发的区县之一,2014年前,县域内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248处;2014年"8.03"鲁甸Ms6.5地震后,县域内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增至671处,其中滑坡382处,崩塌244处,滑坡崩塌占地质灾总数93.3%,是鲁甸县主要的地质灾害。通过在区内开展1∶5万标准分幅地质灾害调查,查明了龙头山镇图幅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与孕灾地质背景条件:(1)牛栏江及其支流两岸斜坡高陡,为地质灾害发育提供了地形条件;(2)顺(向)斜坡与碎裂状、散体状结构岩土体是地质灾害发育的物质基础;(3)北、北东向的断裂与向斜构造控制着地质灾害的发育和分布;(4)泥岩、页岩、砂泥岩等易崩易滑软弱岩层和风化界面对滑坡具有控制效应;(5)岩体的风化程度、岩溶效应、结构面发育程度等对滑坡发育也具有控制效应。  相似文献   

6.
采用地面测绘、野外调查、工程钻探、工程物探和室内试验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张肃公路(梨园口—康乐镇)沿线进行了大比例尺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对沿线地质灾害类型、发育规律和致灾因子进行了归纳分析总结。沿线共发育地质灾害52处,其中崩塌24处,落石15处,泥石流11处,不稳定斜坡1处。崩塌破坏机理以倾倒式为主,泥石流均属暴雨沟谷型稀性泥石流,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受软弱夹层控制。地质灾害发育具有链式效应,且具有群发特征。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降雨作用和人类工程活动是该区地质灾害产生的重要致灾因子。研究成果为拟建公路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对丹霞地貌区内的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对大宁河流域巫溪县幅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该图幅近年来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对巫溪县幅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形成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表明:(1)巫溪县幅地质灾害发育分布与地层岩性、地形地貌、水系发育及人类工程活动等要素密切相关,尤其以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最为显著。(2)巫溪县幅地质灾害以滑坡发育数量最多,但近年来崩塌和泥石流发生的频率上升较快,其造成的危害也最为严重。(3)随着巫溪新县城的大力开发,巫溪县周边新增地质灾害将由滑坡向崩塌、泥石流转变。  相似文献   

8.
基于前人对灾害链的研究及实地勘察,分析山地灾害链的发育类型与结构,采用SINMAP斜坡稳定性分析模型,进行小流域斜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流域内不稳定区域分布特征。利用多重灾种链式演化模式中的聚焦型模型,分析典型小流域泥石流沟汉林沟链首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其链首灾种为地裂缝、崩塌、滑坡、坡面泥石流及沟谷泥石流。由于汉林沟沟口相对狭窄,沟道的排导能力较弱,在极端降雨或其他地球外营力下形成的大型沟谷泥石流,极易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坝体在无法承受巨大的泥石流体冲击时,极易发生坝体溃决,形成大型山洪灾害,因此汉林沟流域发生泥石流灾害后最终形成的灾害链为山洪灾变链。  相似文献   

9.
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根据湖北省59个县(市、区)地质区划调查资料,选取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为研究对象,从地质灾害(隐患)点与地质构造的相关性研究入手,深入探讨湖北省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以便为地质环境评价与分区,防灾减灾规划与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雅砻江流域卡拉段详细的地质调查测绘并结合Arcgis软件强大的分析功能,分析和总结了该区域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得到的主要结论有:该区域共发育地质灾害37处,其中滑坡12处,崩塌22处,泥石流3处,具有带状分布、密度大、规模大、高程分布集中及雨季多发的特征;该区域地质灾害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以及河流水系的控制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是河北省主要泥石流地质灾害频发区,该区地质构造强烈、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沟谷狭窄、沟床比降大.每年7~8月份是强降雨期.沟谷源头侧壁岩土体的崩塌和滑坡与洪水混合,极易形成泥石流。该文认真分析了该区泥石流发生的时空分布和形成特征,研究了泥石流灾变的物源条件和动力条件,并将该区泥石流类型定为暴雨激发-崩滑演变-沟谷型泥石流。  相似文献   

12.
贵州处于我国地势第二台阶东部边缘的一部份,区内河谷发育,地质环境条件极其复杂,加之贵州充沛的大气降雨和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贵州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因素。主要的地质灾害种类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和泥石流等,具有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规模大、造成的灾害严重、危害性大的特点;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矿山集中地区,尤其是煤矿集中区和工程建设活动强烈的地区;从地貌及岩性条件来看,滑坡多发育于地形坡度较大的顺向坡碎屑岩分布区,崩塌则大多发生于地势陡峻的上陡下缓、上硬下软的地质结构基岩分布区,泥石流多分布在碎屑岩和工程建设集中地区,地裂缝和地面沉降则主要分布于地下开采的矿区。因此,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决定了地质灾害的分布。  相似文献   

13.
研究区位于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范围内,受侏罗山式褶皱构造的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程度高,具有区域代表性。运用归纳和类比等方法对地质灾害编录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区域地质灾害基本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滑坡的数量居多,占72%,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和铁峰山北翼,多属蠕滑拉裂型;崩塌数量占28%,分布于长江基座阶地的陡崖处,以倾倒式、滑移式、拉裂式破坏为主。为此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植被发育情况、人类工程活动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孕灾背景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和控制作用,研究表明:该区域人类工程活动已成为其最主要的诱发因素;继而根据成因机理的不同划分了5种地质灾害类型,包括顺层滑坡、破碎带崩滑、崩坡积物滑坡、危岩体、库岸滑坡,并依次归纳总结了其斜坡破坏模式和成灾模式,铁峰山北翼斜坡破坏模式以滑移─弯曲、滑移─拉裂为主,长江沿岸滑坡以蠕滑─拉裂为主,崩塌破坏模式以滑移─拉裂和弯曲─拉裂为主。最后指出了需要重点防控的地质灾害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地质灾害调查的历史数据,结合广西环境地质特征,对广西地质灾害发育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为频繁、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的5~8月是广西地质灾害的高发期。广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崩塌和滑坡为主,发生规模以小型为主。崩塌主要分布在柳州、桂林、贵港、河池等地。滑坡主要分布在梧州、南宁、柳州、桂林等地。广西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与地形地貌、岩土特征、降水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自然因素是诱发地质灾害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清远市地质灾害气象条件的预报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已发地质灾害的统计分析,得出清远市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发育规律从诱因上分析,以自然诱因为主导,但人为因素也是主要诱发因素之一;从分布规律看,主要分布在多丘陵、盆地、花岗岩山地和褶断块等地质的西北部;从发育时间上主要集中在4~7月份,与降雨集中期一致;从地质环境条件划分有地质灾害的高—中—低易发区;并给出了清远市地质灾害气象条件等级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普洱市思茅区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发现,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其中滑坡灾害尤为突出。在完成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思茅区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灾害点的空间、时间分布规律,对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区域地质环境(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气候、水文)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关系,及成灾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因地制宜的提出了本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以期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以川藏联网输电线路工程西藏段为例,通过对沿线影响杆塔安全的地质灾害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得出藏东高寒山区影响杆塔安全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滚石)、不稳定斜坡、泥石流等。通过分析这几种地质灾害类型对杆塔稳定性影响的机理,为提出合理可靠的处置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汾河是山西第一大河,流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其中,汾河流域上游段地质条件复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发,对汾河沿线的水利工程和城镇化建设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因此研究汾河流域上游段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意义。在收集汾河流域上游段地质环境资料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汾河主河道和一级支流两侧地质灾害发育情况:按照地质灾害类型划分,不稳定斜坡分布最多;按发育规模划分,小型地质灾害分布最多;按行政区划划分,娄烦县内地质灾害数量最多。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该流域内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主要受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环境和人类工程活动4个方面的影响。最后,根据该流域内地质灾害的成因特点,认为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能够有效整体改善地质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9.
天山托木尔峰河流域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较其他地区具有明显的不同特征。主要以天山南脉托木尔峰河沿河岸坡地质灾害情况为研究对象,运用归类分析法对气候、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灾害内在影响因素以及冰雪消融、降雨、工程活动等外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这些地质灾害的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得出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在时间、空间及地层等方面的发育特征。在该区进行工程建设,尤其水库建设时,需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对这些规律的研究和分析,加以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并为冰川地区建设的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西南大通道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区南段,地形地貌复杂、峡谷深切、新构造运动强烈。该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份,降雨强度大且集中,复杂的地质环境加之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外部因素使该区成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常引起交通中断、毁坏房屋和人员伤亡事故,对该区规划建设的大瑞铁路、中缅油气管道、保瑞高速、中印公路等大型生命线工程产生重大影响。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和发育分布规律,对于减少和预防重大工程规划建设遭受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