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4年8月~2015年8月进行常规管理(循证护理管理实施前)的器械件数70件为对照组,分析对照组常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开始实施循证护理管理后的器械件数70件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器械清洗灭菌合格情况和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后的环节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器械清洗灭菌合格率、清洗质量评分、包装质量评分、灭菌质量评分情况比对照组高(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中应用循证护理管理能够促进器械消毒质量的提高,减少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节把控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消毒供应中心2018年1月1日~2019年3月31日实施细节把控管理处理的消毒器械120件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处理的消毒器械120件作为对照组。统计比较两组器械消毒质量、器械清洗合格率、遗失率及耗损率,同时进行医护人员对器械满意率的调查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器械消毒质量包括灭菌、清洗、包装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器械清洗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1),遗失率、耗损率低于对照组(P0.05),医护人员对观察组器械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细节把控管理进行干预,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中器械消毒质量和清洗合格率,降低遗失率与耗损率,医护人员对器械消毒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信息化追踪管理系统在消毒供应室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7年7月实施信息化追踪管理系统,选取2017年1—6月抽取的650批次医疗器械作为对照组,2017年7—12月抽取的680批次医疗器械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器械管理效果、管理不良事件,回收、分类、发放时间。结果观察组器械回收、清洗、装配、包装、消毒、灭菌、配送合格率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P 0. 05);观察组器械损坏、丢失、标签错误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 0. 05);观察组器械回收、分类、发放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 0. 05)。结论信息化追踪管理系统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效率与器械管理效果,减少器械管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室采用目视管理对器械管理效果及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消毒供应室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处理的1111批次医疗器械,33名护理人员,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处理的1202批次医疗器械,33名护理人员,实施目视管理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效果以及护理人员对消毒供应室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包装合格率、物品发放差错率、灭菌合格率、器械洗涤合格率、器械回收合格率等均差于研究组。研究组护理人员对物品标识、消毒质量、团队合作、文书记录以及微生物监测等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消毒供应室实施目视管理可有效提高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效果,确保护理人员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程质量管理干预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骨科器械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6月30日清洗的800件外来骨科医疗器械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干预措施;选取2019年8月1日~2020年1月31日清洗的700件外来骨科医疗器械作为实验组,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外来骨科器械流程管理过程中各环节工作质量达标情况、清洗消毒不合格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合格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同种类实验组外来骨科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不合格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外来骨科器械损坏、丢失、提前放行手续不完整、送货不及时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骨科器械质量控制中采用全程质量管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效率,降低器械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保障了临床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6.
荀勤  杨凌云  徐洁  华达 《妇幼护理》2022,2(19):4538-4541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室器械管理中应用感染管理体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消毒供应室器械1200件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器械管理模式.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消毒供应室器械1200件作为观察组,实施感染管理体系.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器械消毒效果、消毒供应室人员工作质量与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器械消毒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工作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毒供应室器械管理实施感染管理体系,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器械管理程序表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7年6月针对消毒供应室外来器械存在的不良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原因,设计及制作"外来器械管理程序表",并根据表格对消毒供应室器械管理环节实施持续质量改进,以提高外来器械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器械回收合格率、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器械保存完整率高于实施前(P0.05),而实施后器械灭菌后湿包率、数量缺失率、器械遗失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各科室护理人员对医疗器械清洗效果、消毒灭菌效果、包装效果及消毒供应室工作效率等方面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器械准备程序表能有效规范消毒供应室外来器械管理,降低因器械管理不规范而引起的不良影响,提高各科室对消毒供应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供应室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12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前)随机选取5000件清洗消毒物品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12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后)随机选取5000件消毒物品作为试验组,记录医院供应室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手术器械管理情况,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器械包缺陷率低于对照组(P 0. 05),器械清洗质量检测合格率、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供应室手术器械清洗、消毒质量,还能够降低器械包缺陷比例,有利于提高手术器械管理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查对制度结合"3C"模式对消毒供应手术器械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使用的83件消毒供应手术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6~12月实施查对制度联合"3C"模式前的消毒供应手术器械纳入对照组(n=39),2021年1~6月实施查对制度联合"3C"模式后的消毒供应手术器械纳入观察组(n=44)。比较两组清洗消毒质量、器械质量管理情况、工作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清洗消毒优良率95.46%(42/44)显著高于对照组79.49%(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记录合格率、包装合格率、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发放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灭菌合格、护理质量、器械回收、交接工作、无菌物品发放及时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管理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包括:器械包装不规范、器械发放时间延迟、手术器械丢失、手术器械损坏,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8.18%(8/44)显著低于对照组43.59%(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查对制度结合"3C"模式与常规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手术器械进行管理相比,前者可显著提高消毒供应手术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改善器械质量管理合格情况与工作质量,同时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目视管理对消毒供应室器械管理效果及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消毒供应室应用目视管理,与2015年6月~2016年5月未应用目视管理前消毒供应室器械管理的效果及工作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消毒供应室器械回收合格率、器械洗涤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及包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在物品标识、消毒质量、团队合作、文书记录、微生物监测等方面工作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目视管理能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效果及护士工作质量,从而有利于消毒供应室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应用于供应室骨科外来器械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3月31日供应室骨科外来器械800件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选取2018年4月1日~2019年4月30日供应室骨科外来器械800件作为实验组,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比较两组骨科器械的管理质量。结果:实验组器械种类错误/缺失、灭菌包湿包、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植入物提前放行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供应室骨科外来器械中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降低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器械种类错误/缺失、灭菌包湿包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骨科外来器械的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理论的分层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2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消毒供应中心800件医疗器械纳入研究,根据管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0件,对照组采用常规质量管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目标管理理论的分层管理。比较两组实施前后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清洗合格率、消毒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器械外观情况,工作人员管理效果并记录两组工作人员使用满意度。结果:实施后,两组清洗合格率、消毒合格率、包装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及器械外观情况均得到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施后,两组工作人员服务意识、风险防范、安全识别能力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工作人员器械使用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目标管理理论的分层管理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能提高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改善其外观质量,提高工作人员服务管理能力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医院再生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与质量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4年1~12月200件再生医疗器械包设为对照组,按供应室常规消毒灭菌措施进行管理;选取2015年1~12月200件再生医疗器械包设为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管理。结果:观察组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风险事件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人员灭菌制度执行能力、危险预警能力、自身防护能力、预防差错能力、服务意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再生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过程中,可提高手术器械无菌检查合格率,提高护理人员个人素质。  相似文献   

14.
王少芹 《全科护理》2020,18(26):3530-3532
[目的]探讨4R危机管理对消毒供应室消毒、灭菌效果及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2018年7月—2018年12月对消毒供应室实施4 R危机管理模式(包括问题评估阶段、风险预警阶段、处理风险事件阶段、持续质量改进阶段)。比较实施前(2018年1月—2018年6月)及实施后(2018年7月—2018年12月)消毒供应室消毒灭菌情况、灭菌效果及工作质量。[结果]实施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器械包装合格率、医疗器械消毒合格率、器械发放合格率及科室对器械消毒效果满意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在环境管理、包装质量、设备管理、器械清洗质量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4R危机管理能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及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改善各科室对消毒供应室的满意度,从而提升医疗护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口腔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消毒供应室清洗的8400件口腔器械未实施品管圈活动;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消毒供应室清洗的8406件口腔器械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实施前后口腔器械返洗及合格情况。结果:实施后口腔器械返洗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口腔器械清洗合格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消毒供应室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口腔器械清洗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质量追溯信息系统在消毒供应室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消毒供应室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采用无线网络信息技术、条码技术及无线智能手持终端技术建立质量追溯信息系统应用于消毒供应室器械管理中比较实施质量追溯信息系统前后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结果实施后消毒供应室器械回收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器械洗涤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包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 0. 05)。结论质量追溯信息系统的建立有助于提高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效果,有利于消毒供应室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全程质控管理对医院感染及工作质量的影响,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5—8月应用消毒供应室消毒产品的263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消毒供应室实施全程质控管理的时间分为实施前组(2017年5—6月)1374例与实施后组(2017年7—8月)1257例,实施前组实施常规管理,实施后组实施全程质控管理。比较两组使用消毒供应室发放的医疗器械诊疗的患者医院感染率、灭菌物品布维-狄克试验(B-D实验)合格率,消毒供应室内医疗器械回收、清洗、分类、灭菌、验收、发放合格情况。结果实施后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低于实施前组(P0.05),实施后组B-D试验合格率高于实施前组(P0.05),实施后组医疗器械回收、清洗、分类、灭菌、验收、发放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组(P0.05)。结论对消毒供应室实施全程质控管理有助于提高工作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腔中心专科管理与供应室集中式管理在口腔器械消毒灭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1月该院消毒供应中心口腔器械2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专科管理,实验组采用供应室集中式管理。比较两组器械清洗合格率、管理问题发生率、质量评分、管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管理问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器械清洗合格率、质量评分、管理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器械消毒灭菌中采用供应室集中式管理,可有效提高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改进护理工作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化流程在消毒供应中心口腔器械集中清洗消毒灭菌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消毒供应中心实施集中清洗消毒灭菌的口腔器械256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8件。对照组行常规流程清洗消毒灭菌处理,观察组予优化流程的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处理,比较2组清洁率、湿包率、口腔器械处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消毒供应中心口腔器械的清洁率95.31%高于对照组的82.03%,湿包率0.78%低于对照组的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器械损耗率更低,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口腔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过程中实施优化流程,可有效提高消毒灭菌效果,提高临床科室工作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自动清洗机2种清洗器械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12月本院消毒供应室采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的500件器械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月—10月本院消毒供应室采取多酶液预先浸泡后再进行全自动清洗的500件器械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清洗时间、用水量及不同方法测定的清洗合格率。结果观察组的清洗时间短于对照组,用水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目测法、荧光检测法及蛋白定量法检测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8.40%、97.20%、94.20%,均高于对照组的95.20%、94.00%、88.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院消毒供应室采用多酶液预先浸泡器械后再进行全自动清洗的方法,可节约清洗时间及水资源,提高器械清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