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3种不同麻醉方法用于学龄前儿童腹股沟斜疝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4~6岁行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患儿6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级。先肌注氯胺酮5 mg/kg,入睡后开通静脉,然后随机均分为3组。A组:由同一麻醉医师行骶麻,用微泵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手术开始时追加氯胺酮1 mg/kg;B组:由同一术者行局部麻醉,用微泵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局麻开始时追加氯胺酮1mg/kg;C组:单纯用微泵输注丙泊酚加氯胺酮维持麻醉。观察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丙泊酚和氯胺酮的用量,术毕清醒时间和躁动评分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 3组术中的MAP、HR变化组间、组内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丙泊酚和氯胺酮用量比C组少(P<0.05);术毕清醒时间比C组短(P<0.01);躁动评分比C组低(P<0.01);而A、B组无差异(P>0.05);3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麻醉方法均可安全用于学龄前儿童腹股沟斜疝手术,但以B组操作更简单,安全性更高,医疗费用低,更值得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温护理在全麻下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安庆市立医院泌尿外科95例在全麻下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术(TU-PKRP)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n=40)和保温护理组(n=55);常规护理组行常规护理,保温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保温护理;比较两组在手术灌洗中的体温、平均动脉压、心率,术后30 min的体温、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手术持续时间和术后苏醒时间等。95例患者有并发症27例,无并发症68例,以并发症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保温护理组在手术灌洗中的体温、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术后30 min的体温、平均动脉压、心率均较常规护理组高,且术后复苏时间较常规护理组缩短,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护理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125,95%CI:1.013-1.250,P=0.028)、护理方式(OR=3.647,95%CI:1.305-10.19,P=0.014)为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实施保温护理能有效防治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中、术后低体温的发生,减少了TU-PKR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王亚楠 《全科护理》2022,20(1):102-105
目的:分析腹股沟斜疝患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后1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制定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14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随访,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34例,未复发组114例。将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结扎线类型、哭闹情况等信息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获取腹股沟斜疝患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后1年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BMI、内环口直径、疝环粘连程度、哭闹情况的腹股沟斜疝患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后1年内的复发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岁、BMI≥22 kg/m2、内环口直径>2 cm、哭闹多是腹股沟斜疝患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后1年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股沟斜疝患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后1年内复发风险较高,危险因素有年龄≥8岁、BMI≥22 kg/m2、内环口直径>2 cm、哭闹多,护理人员要加强风险预测性,针对性防护,降低患儿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应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2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研究组给予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切皮(T2)、术毕(T3)时,研究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呼吸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拔管时间、呼吸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应用效果理想,可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改善麻醉效果,且能有效缩短患者术后自主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5月儿科收治的9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临床路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恢复指标、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5),术后1、3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采取临床路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提高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术中急性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指标的分类,并筛选出典型指标。[方法]对91例发生术中压疮的肿瘤病人以及364例未发生压疮的病人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调查,采用聚类分析和 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肿瘤病人术中急性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指标可聚为3类,第Ⅰ类: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心功能分级、年龄、血管活性药物、术中变换体位、糖尿病;第Ⅱ类:性别、体重指数、术前皮肤情况、血清白白;第Ⅲ类:糖皮质激素、术中失血量、实际手术时间、术中低血压。每一类的典型指标分别为 ASA 评分、体重指数、实际手术时间。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A 评分、使用糖皮质激素、心功能分级、实际手术时间、术中低血压、体重指数、术中失血量7个指标是肿瘤病人发生术中急性压疮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聚类分析与 Logistic回归分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聚类分析筛选的指标更加简化,可以排除部分有相关性的指标,为建立手术室压疮快速筛查评估指标提供了依据,也为护理相关危险因素的分类和筛选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单次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20例。A组行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B组行氯胺酮肌内注射基础麻醉加氯胺酮、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2组患儿术中平均动脉压(MAP)、HR的变化及麻醉苏醒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麻醉效果均能满足手术要求。A组骶管穿刺均为一次成功,阻滞平面固定于T8~T10以下,无一例发生全脊麻或局麻药中毒。2组MAP均有波动,但波动值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R波动值显著小于B组(P〈0.05);A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单次骶管阻滞是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提高了小儿腹股沟斜疝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544-2545
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选择2010年4月~2016年5月南通市通州区通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无张力修补术,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26例和常规护理组22例。观察两组术后康复时间,比较两组并发症(切口疼痛、肺部感染、便秘、阴囊水肿、尿潴留)发生率及各项护理满意度。循证护理组术后康复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P<0.05);循证护理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54%,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的36.36%(P<0.05);循证护理组各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对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病人实施循证护理可促进其早日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外科90例拟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腹股沟斜疝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平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平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术期病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病人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对腹股沟斜疝患儿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1月腹股沟斜疝患儿53例,依据麻醉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26例采取氯胺酮与异丙酚联合麻醉,研究组27例采取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比较2组术前、切皮时、手术1 h时、拔管时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内皮素(ET)水平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2组术前ET、Cor、E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切皮时、手术1 h时、拔管时ET水平较对照组低,手术1 h时、拔管时Cor、E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术后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对腹股沟斜疝患儿采取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能减轻术中应激反应及缩短术后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就诊于该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383例,收集研究对象人口学、麻醉和手术相关资料,分析术中低体温的相关因素。结果 383例患者中,119例术中体温低于36℃,低体温发生率为31.1%。单因素分析显示与低体温相关的因素包括:(1)术前因素:年龄≥45岁;(2)麻醉因素: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和麻醉时间;(3)手术因素:CO2注入量、术中冲洗量、静脉总入量、液体总出量和手术室时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冲洗量(O^R=1.746,95%CI:1.079~2.826,P=0.023)、静脉总入量(O^R=2.554,95%CI:1.366~4.773,P=0.003)和手术室时间(O^R=2.058,95%CI:1.107~3.823,P=0.022)为妇科腹腔镜术中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为31.1%。与术中低体温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冲洗量、静脉总入量和手术室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七氟醚、氯胺酮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Ⅰ级、择期行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80例,分为七氟醚、氯胺酮静脉吸入复合麻醉组(A组)和七氟醚吸入麻醉组(B组)各40例,保留自主呼吸,至手术结束前2 min停药.观察两组用药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肢体活动情况,咳嗽屏气、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的发生情况,苏醒时间,术后躁动情况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儿较B组术中肢体活动少,术后躁动发生率低(P<0.05),两组患儿SpO2均>95%,无咳嗽屏气、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发生,清醒快,术后呕吐(postoperative vomiting,POV)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氯胺酮静脉吸入复合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术中更平稳,术后小儿烦躁情况少,优于七氟醚吸入麻醉.  相似文献   

13.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plugmeshherniarepair ,简称PMHR)是近年来欧美国家广泛开展的一种手术 ,被称为疝手术的里程碑[1:2 3 4] 。此类手术在我国开展较少 ,其护理也颇具特点。我院从 1999年 1月起开展此项手术 ,已施行 40例。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 1999年 1月起对 40例病人施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男 3 8例 ,女 2例 ,年龄 2 5岁~ 79岁 ,平均 5 2岁。腹股沟斜疝 3 9例 ,双侧腹股沟直疝 1例。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PMHR手术 ,平均手术时间约 1h。1.2 Pe…  相似文献   

14.
临床路径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04~2006-07我院普外科最先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推行临床路径,并在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股股沟斜疝患儿120例,其中左侧腹股沟斜疝51例,右侧腹股沟斜疝69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6例,对照组54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麻醉方法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2方法两组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医疗护理方法,实验组实施临床路径方法。临床路径执行小组制定临床路径表: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入院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饮食活动指导、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护理结局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在腹股沟斜疝行无张力修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9例腹股沟斜疝行无张力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普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以护理结局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护理结局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可促进腹股沟斜疝行无张力修补术患者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选取114例行传统疝修补术作为对照组,114例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作为观察组,共228例。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比较上;在手术平均时间、术后下地平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在术后腰部不适、阴囊水肿、尿潴留、切口处水肿以及切口疼痛并发症发病率;观察组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效果好、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超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冰  郭焕菊  徐春梅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2):2054-205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间收治的5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行腹腔镜下疝囊超高位结扎术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结果术后并发症得到及时处理,预后良好。随访时间最长3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加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超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观察及围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局麻下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在局麻下为48例患者施行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在局麻下完成。手术时间35~60 min,平均46 min,术后住院1~4 d,平均3 d,术后无尿潴留、补片感染、疼痛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30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熟练掌握局麻,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技巧,局麻下行腹股沟斜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并发症少,经济,恢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术后发生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该院确诊并行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11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69例)和无AKI组(42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关危险因素对术后发生AKI的预测价值。结果 AKI组与无AKI组术前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CT)、血清肌酐,术中急诊手术占比、体外循环总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以及术后重症监护病房滞留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白细胞计数升高(OR=1.204,95%CI:1.023~1.416,P=0.025)、术前PCT水平升高(OR=1.080,95%CI:1.014~1.447,P=0.004)、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增加(OR=1.134,95%CI:1.044~1.232,P=0.003)是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R...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基础麻醉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6岁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3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基础麻醉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B组行基础麻醉。观察术中SpO2降低情况。术后清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术后清醒时间、SpO2低于90%需要辅助呼吸的患者及不良明显少于B组。结论基础麻醉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效果满意,是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