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对于大多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危重症患者,通过补液提高心脏前负荷,从而增加心输出量,改善组织灌注,是临床重要的抢救措施之一。然而在过去几年的研究中显示,重症监护病房(ICU)中仅有50%的患者可以从补液治疗中获益,即对液体复苏治疗有反应性。因此能够在液体复苏治疗之前,准确评估出对液体复苏有反应的患者,避免补液可能带来的风险,如肺水肿等,是至关重要的。临床上判断患者循  相似文献   

2.

尽管目前临床上出现了许多血流动力学监测工具,但超声正在成为不可或缺的监测手段。由于具有无创、床 旁、可快速重复的优势,重症超声还可以快速评价治疗效果,动态、连续的指导重症病人的循环管理。使用重症超声 进行重症循环管理,应以血流动力学和病理生理为基础,以流程的方式进行系统性评估和分析。首先进行心脏形态 学评估,其次判断容量,第三评估右心功能,第四评估左心功能,第五评估血管张力,第六评估组织灌注及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及中心静脉压(CVP)监测辅助指导老年危重哮喘患者液体管理的临床年龄。方法选择老年重症哮喘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5例,分别在PICCO及CVP监测指导下予以容量复苏。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呼吸机参数、血乳酸、脑钠肽(BNP),病死率变化情况。结果 72 h内治疗组呼吸机参数(PIP,PEEP)、BNP及血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O通过对胸腔内血容量指数等指标的监测,能准确、可靠地评估患者血容量状态,对指导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液体管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能显著提高该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可替代CVP临床监测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4.
吗多明是一种新型的血管扩张剂,其血流动力学效应与硝酸甘油相似(但作用时间更长),业已表明它对心绞痛的治疗有效。晚近该药已被建议作为一种减轻负荷的制剂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它的有益效应是由于使容量血管扩张从而减轻心脏前负荷。初步的临床研究显示,它能改善急性心肌梗塞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本文研究旨在观察吗多明的血流动力学效应,以及估价该药对急性心肌梗塞引起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液体治疗不仅可以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和良好的组织器官灌注,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但由于心脏手术患者术前的病理生理状态,研究者担忧容量过负荷带来的负面效应会加重心功能的进一步损害,从而对患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现就心脏手术患者围麻醉期液体治疗的争议以及监测方法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对于心脏重症患者病情的监测与评估是心脏重症康复的核心环节, 但是尚缺乏精准有效的连续监测和疗效评估手段。传统有创的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虽然是金标准,但有高价格、高风险、耗时长、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培训等运用瓶颈,无法在临床常规开展。与传统监测技术相比,动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则提供了一个更优的选择。目前,基于动态无创心输出量测量系统在临床实施过程中尚无统一的标准,为规范动态血流动力学在心脏重症康复中的应用,以及学术发展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的需求。中国心脏重症与康复血流动力学专家委员会特制订此专家共识,以期为中国心脏重症康复动态心输出量测量系统的标准应用及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周森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828-3829
重症监护室(ICU)中严重感染患者及顽固性感染性休克患者通常应用液体复苏疗法改善血容量状态,目的在于提高左心室的每搏量,从而提升心输出量;但是用量不当的液体复苏治疗反而会引起严重后果.临床研究显示,ICU患者对于复苏无反应的患者比例约达50%[1].因而,临床对患者容量状态进行有效评价,对促进血管内容量与心脏前负荷达到最佳调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临床上结合对机械通气的控制测定每搏量变异( SVV)是目前被公认为判断容量反应性的有效指标.本文主要探讨SVV对ICU顽固性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有创导管技术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重症心力衰竭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通过病例分析,以PICCO及swang-ganz导管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重症心力衰竭病人心率、血压、心脏收缩功能、容量负荷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心脉隆注射液不同剂量/浓度对病人即刻血压、心率无明显影响,连续使用3 d,可以改善心脏收缩功能,减轻心脏负荷,尿量明显增加。结论心脉隆注射液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急性肾损伤(AKI)在临床尤其在重症监护室十分常见,但仍缺乏有效的内科治疗手段,其病死率居高不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精确控制容量平衡、缓慢持续清除毒素、清除炎症介质、调节免疫功能等多项优势,是目前治疗重症AKI的重要方法,也是危重患者救治领域的研究热点。它自应用于AKI治疗以来,不断发展,已衍生出多种新型治疗模式,但其具体治疗处方及与间断性血液透析的疗效比较等方面尚存争议。文章将就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AKI的时机、模式及剂量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老年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实施容量管理,个体化液体复苏和治疗,达到改善微循环、纠正组织细胞低氧血症和恢复器官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通过临床评估和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结合老年人自身生理特点,实施容量管理,一方面个体化液体复苏,纠正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改善微循环,减少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性损害,使患者度过危重期;另一方面避免输入液体过多,造成组织水肿,加重损害,延误患者抢救时机.结果:依据老年患者病理生理特点,实施容量管理,防止器官灌注不足或高灌注,改善微循环,纠正低氧血症,减少细胞损害,降低休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结论: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依据自身状况实施容量管理,个体化液体复苏和治疗,能够提高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严格液体管理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心肺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157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液体管理组和对照组,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的方法检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指标[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胸腔内血管容量( ITBVI)、血管外肺水(EVLWI)]并指导液体管理;实验前后测定患者血浆脑型利钠肽(BNP),评估液体管理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测定纤支镜肺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IL)-6的浓度,以评估肺组织局部炎症情况,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实验前后行胸部CT检查评价肺部病变恢复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液体管理组血浆脑型利钠肽、血流动力学指标( CO、CI、EVLWI)和肺组织局部IL-6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动脉血气氧分压升高(P<0.05),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下降(P<0.05),肺部病变和肺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积极液体管理可保护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心肺功能,其原因可能与降低炎症反应及改善氧合有关.  相似文献   

12.

Frank-Starling 定律是指静脉回心血量提供给心脏前负荷的多少决定心脏每搏输出量。影响曲线的因素包括 心室前负荷、心肌收缩力、心室后负荷、体位因素、体温等。从生理学角度Frank-Starling 曲线和静脉回流曲线相对位 置决定患者有无容量反应性。在临床中,判断患者的容量状态是否在曲线的上升支的方法包括容量负荷试验、基于 心肺相互关系理论衍生参数,和自体模拟输液等方法。容量管理的流程是基于Frank-Starling 曲线内涵而衍生的容 量复苏的“金三角”,该方法使复苏效果最大化,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容量过负荷导致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了PICCO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容量复苏中的运用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该院接收治疗的7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患者38例,对照组给予CVP监测补液,观察组通过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液体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容量复苏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容量复苏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用于监测糖尿病酮酸中毒血流动力学变化,指导液体治疗,对维持血流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各类心脏血管疾病可引起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熟习和掌握这种病理生理变化,对诊断心脏血管疾病和判断其病情与转归,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分述如下:前负荷过重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前负荷过重的心脏血管疾病,临床上常见于瓣膜口反流及各心腔或大血管之间的病变,其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一、房室负荷过重在心室舒张时,反回心室的血容量增加,引起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此时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随年龄增长,无典型心功能不全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特征.方法 应用美国BioZ 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选取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正常或Ⅰ级~Ⅱ级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40%.235例分为<60岁组59例;60岁~79岁组104例;>80岁组72例.对心率、平均动脉压、胸腔液体水平(前负荷),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后负荷),心脏指数5种血流动力学参数作定量评估.结果 >80岁组老年患者心脏指数较其他两组下降明显(P<0.05);阻力负荷指数增加(P<0.05);心率、平均动脉压、胸腔液体水平改变不明显.结论 随年龄递增,老年患者尤其是>80岁患者血流动力学特性发生了改变,表现在心脏指数的下降及血管阻力负荷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I)和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I)能否充分评估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心脏前负荷状态。方法对8例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应用肺动脉导管(SWAN-GANZ)和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减轻心脏前负荷,分别监测CRRT开始时、8h、16h和24h的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WP)、ITBI、GED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随着前负荷的减少,这些指标的变化。结果在超滤8h后CVP和PAWP下降即出现显著变化(17.3±2.5掷.16.1±2.2和39.6±4.2%36.0±4.2,P〈0.01),并随着超滤时间延长,下降更明显,而ITBI和GEDI到超滤24h才出现显著下降(971±133VS.898±51和779±103vs.719±40,P〈0.05);CVP、PAWP、ITBI和GEDI随着前负荷减少的变异度分别为(16.29±10.37)%、(19.35±9.86)%、(2.95±6.02)%和(3.25±6.03)%。结论IBTI和GEDI在评估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前负荷状态时敏感性低于CVP和PAWP。  相似文献   

17.
<正>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指体外血液净化治疗技术中的一组旨在替代功能受损的肾脏每天24 h或接近24 h连续进行血液净化~〔1〕。该技术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较稳定的血流动力学,连续、缓慢和等渗性清除液体和溶质,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态~〔2〕。随着CRRT技术日益发展,其临床应用更加广泛,现已成为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生命支持手段~〔3〕。但是由于CRRT技术的专业性、操作的复杂性及各种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由于超声具有动态、实时、可重复操作的特点,可用于重症患者瞬息万变的危重病情评估,并可进行动态监测,获得许多其他监测手段不能得到的重要监测和评估数据,为重症患者的管理与治疗调整提供及时、准确的指导,因而被称为重症超声.重症超声以独特的整合可视的结构评估与功能监测评估为一体,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无创与动态评估相呼应,已渗透到重症的各个角落.重症超声虽已无处不在,但不是对其他监测评估手段的全方位替代,而是紧密的整合与发展,如重症超声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的结合使血流动力学从监测到治疗更加精准,重症超声不可能替代PiCCO,PiCCO也离不开重症超声提供的信息,只有整合才是合理使用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i CCO)血流动力学监测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的意义。方法因ARDS收入院、治疗时间超过1 w的患者46例,入院后随机分为常规液体管理组及Pi CCO液体管理组。入院后所有患者首先经验性应用抗生素,并根据痰培养及血培养等病原学检查调整抗生素应用。根据患者氧合、动脉血气进行无创或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常规液体管理组监测患者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CVP)等,依据心率、血压、CVP等指标进行液体管理。Pi CCO液体管理每日进行2次Pi CCO监测,根据Pi CCO数据进行液体管理。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IL)-1,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计算每位患者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等,3个月统计患者病死率。结果 Pi CCO液体管理组患者累计液体入量较常规液体管理组明显减少,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病死率降低(均P<0.05)。结论 Pi CCO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以减少ARDS患者的液体正平衡,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人工机械辅助装置替代心室的泵血功能,减少心脏负荷,根本上改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机械辅助装置支持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机制包括恢复心脏血流动力学,逆转心肌细胞肥大,恢复神经内分泌轴调节,增加心肌收缩蛋白表达,加强细胞呼吸链调控,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和细胞张力等;临床应用方面,机械辅助装置已经从等待心脏移植患者过渡的应用延伸到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最终治疗.本文探讨目前人工机械辅助装置作为终末期心力衰竭"标准治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