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后2年内的生长模式及特点,以促进早产儿适宜的体格生长。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规律随访和管理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123例,分为小于胎龄(SGA)儿和适于胎龄(AGA)儿,定期测量体重、身长、头围等数据,采用WHO Anthro软件,计算生后3、6、12、24月龄的体重、身长和头围Z 评分。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特征早产儿生长指标情况。结果 1)早产儿总体体重、身长及头围在生后12个月内Z评分呈上升趋势,但在12~24月龄间Z评分上升不明显。2)SGA与AGA比较,组内效应分析显示:两组体重、身长、头围Z评分总体表现为上升趋势,增长速度以6月龄之前最快,后增速放缓,SGA组身长Z评分在12月龄后转为下降趋势。组间效应显示:在3~24月龄期间,SGA组生后各年龄组体重、身长及头围Z评分值均小于A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53、5.644、 7.163,P<0.05)。AGA组在12、24月龄时体重、身长、头围接的评分接近于WHO标准同龄儿童的均值水平。结论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在生后24个月内体重、身长和头围均有追赶生长,追赶生长主要发生在生后12个月内,呈先快后慢的模式,SGA 早产儿各月龄体格生长情况均低于AGA 早产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早产儿2岁以内体格追赶生长特征,为早产儿临床干预提供资料。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出生至24月龄定期预约随访管理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Z评分法,对早产儿体重、身长和头围进行评估,分组统计各月龄3项指标Z值和增长值、不同Z值水平构成比与追赶生长率,分析小于胎龄儿(SGA)与适于胎龄儿(AGA)早产儿体格追赶生长特点。结果 AGA早产儿出生时、1月、18月、24月体重Z值均数,1月、9月、18月、24月身长Z值均数均高于SGA早产儿,24月头围Z值均数高于SGA早产儿(t=1.998~6.383,P<0.05)。两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Z值均数均随月龄增长而增大,追赶速度则随月龄递增而变小,1~6月龄追赶速度最快。两组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Z值<-2的百分比均随月龄增长而下降,追赶率则随月龄增长而上升,上升幅度最大的月龄是1~6月。SGA、AGA早产儿体重出现全部追赶生长的月龄分别是18月、12月,身长、头围出现全部追赶生长的月龄均为24月。Z值≥0百分比均随月龄增长呈上升趋势,SGA早产儿体重、身长、头围24月龄时完成追赶生长百分比分别为36.1%、25.0%与22.2%,AGA早产儿24月龄时完成追赶生长百分比分别为57.7%、45.1%与43.7%。结论 低出生体重早产儿2岁内体格追赶生长具有先快后慢、体重追赶生长月龄提前等特征,追赶速度最快为1~6月龄。SGA早产儿生长水平落后于AGA早产儿。到24月龄时,除了AGA早产儿体重有超半数完成追赶生长外,其余指标完成追赶生长的个体均未超过半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000-2009年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SGA)0~2岁的体格生长趋势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0-2009年在华西第二医院建立儿童保健档案的SGA,分别在3、6、12、18、24月龄测量体重、身长,采用Z积分计算生长速度,并评估生长偏离的发生情况。结果 筛选出出生资料完整准确,并在规定的各随访时间范围内进行了体重、身长测量的SGA 592例。SGA男童在3、12、18月龄时生长迟缓的发生率较女童高,而女童在3月龄时超重的发生率高于男童(P<0.05)。无论男、女童,2000-2004年出生的SGA在3、6、12、18月龄时的身长及增长速度均低于2005-2009年出生的SGA,且2000-2004年出生的SGA男童在各年龄段身长出现追赶生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2005-2009年出生的SGA男童,SGA女童在3、6、12月龄时身长出现追赶生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2005-2009年出生的SGA女童,而体重水平、增长速度及体重出现追赶生长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SGA主要在生后3~6月龄出现追赶生长。儿童保健工作者应注意不同年龄阶段的保健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FGR儿的生长发育模式,为制定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昆山市1998年1月1日~2006年6月30日出生、出生体重<2 500 g的678例新生儿分为两组:①足月低体重儿(37周≤胎龄<42周)组,②早产低体重儿组(28周≤胎龄<37周),回顾性分析随访资料(体重、身长和头围等资料),并以足月正常体重儿(2 500 g<出生体重≤4 000 g,37周≤胎龄<42周)作为对照组,随访时间为出生时、42天、3、6、9、12、18、24、30、36个月。结果:3岁时,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的平均体重、身长、头围仍低于足月正常体重儿(P<0.05)。随着年龄增长,足月低体重儿的体格发育指标越来越接近对照组,在生后12个月内,生长曲线显示,存在明显的追赶现象。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长潜力大于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结论:证实了FGR儿有追赶生长现象,尤其在生后12个月内。加强对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对足月低体重儿生命的早期干预,对改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宫内发育迟缓对早产儿体格发育的影响,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15-2017年在西安市第四医院出生并在儿童保健科建立专案管理的符合入组条件的449例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其中小于胎龄(SGA)儿91例,适于胎龄(AGA)儿358例;同期随机抽取300名足月儿作为对照组,并对三组儿童进行体格发育监测及个体化喂养指导,随访至纠正12月龄,分析SGA组与AGA组后期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以及三组儿童生长速率之间是否存在不同。 结果 1)早产儿生后不同月龄体重、身长、头围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随月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χ2SGA=24.242,46.761,9.891,P<0.05;χ2AGA=17.536,45.763,13.829,P<0.05);2)相同月龄SGA组与AGA组体重、身长、头围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纠正6个月以内SGA组、AGA组、足月儿组三组之间生长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生后呈追赶性生长,SGA早产儿的追赶趋势最强,但有20%的SGA早产儿在1岁时仍存在体格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寻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营养与体重、身长、头围的生长及远期神经运动发育的关系,为以后临床工作中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治疗护理提供帮助。方法 在本院NICU住院的出生体重低于1 500 g的新生儿86例,以出院时体重分为宫外生长迟缓(EUGR)、非EUGR组,出院后定期在高危儿随访门诊进行随访。定期测量体重,身长,头围,进行GMs质量评估,头颅MRI检查,发育商(DQ)评估。观察不同组别出院后体重、身长、头围的增长及运动、神经发育情况。结果 EUGR组纠正胎龄6、12月身长、头围均明显低于非EU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胎龄6月时EUGR组体重明显低于非EU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胎龄12月时EUGR组体重与非EUG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UGR组GMs质量评估,头颅MRI检查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EU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育商<85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UGR组的平均发育商明显低于非EUG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低出生体重儿EUGR组出院后体格、智能发育均明显低于非EUGR组。结论 需重视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营养管理,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迟缓的发生率。同时需注重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管理,关注出院后生长发育情况,加强营养指导,使EUGR出现明显的追赶性生长态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体格生长迟缓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且存活出院、出院后定期于该院儿保门诊随访至纠正胎龄6月龄的63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基本资料、住院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Z评分法评价体格发育情况。同时将体格生长迟缓组和非生长迟缓组患儿进行对比,分析导致体格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63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纳入该研究,其中宫内生长迟缓(IUGR)24例(38.1%)、非IUGR 39例(61.9%);以体质量评价,63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时、出院时、纠正胎龄44周、3个月、6个月体格生长迟缓的发生率分别为38.1%、50.8%、41.3%、30.2%和22.2%。以身长评价,发生率分别为34.9%、57.1%、34.9%、27.0%和17.5%;以头围进行评价,发生率分别为34.9%、47.6%、31.7%、25.4%和19.0%;IUGR患儿发生体格生长迟缓的比例明显高于非IUGR组(P0.05);以体质量评价,63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院时宫外生长迟缓率为50.8%,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出生胎龄、达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是EUG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纠正胎龄6个月时体格生长迟缓率为22.2%,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宫内生长迟缓、婴儿期反复患病、纯母乳喂养是纠正胎龄6月龄体格生长迟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体格生长迟缓率较高,尤其是已经存在宫内生长迟缓的早产儿;应加强孕期保健,减少小于胎龄儿的发生;出院后加强随访,制定合理营养方案,实现追赶性生长。  相似文献   

8.
对48例小于胎龄儿(SGA)出生后体格和智能发育进行了一年的随访,并与151例适于胎龄儿(AGA)进行比较观察,研究发现:SGA出生时体重、头围和身高明显落后于AGA,出生后SGA出现一定的“追赶生长”,尤以体重的增长较为明显,但随访至1岁时,SGA在体重、头围和身高的发育上仍落后于 AGA。应用 Bayley婴儿发育量表对 6月龄的 SGA进行发育评价,发现SGA表现为精神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落后,故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做好优生。  相似文献   

9.
小于胎龄儿出生后早期追赶生长与胰岛素敏感性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旨在探讨小于胎龄(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儿生后早期的追赶生长与胰岛素敏感性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分析44名SGA儿与74名适于胎龄(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儿3个月时的餐前血糖、胰岛素及内稳态模式评估(HOMA)值,以及SGA儿的追赶生长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SGA儿3月龄时餐前胰岛素及HOMA值均显著高于AGA儿;SGA儿追赶生长速度与胰岛素及HOMA值呈明显负相关(P<0.05).在SGA儿中12名体重身长均为出现追赶生长者,其胰岛素水平和HOMA值均显著高于生后3 d[胰岛素(21.92士14.25)mU/L vs(11.08±9.59)mU/L,P<O.05;HOMA值(4.15±2.96)vs(1.86士1.71),P<O.05].[结论]SGA儿生后早期的追赶生长与胰岛素敏感性密切相关,此时的生长迟缓很可能会导致胰岛素敏感性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VLBWI/ELBWI)出生后1年内生长和神经行为发育情况,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随访2014年8月-2017年7月期间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收治并存活的VLBWI/ELBWI 222名,评估其纠正胎龄40周及纠正月龄3、6、12个月时生长和神经行为发育情况。出生体重按照≤1 000 g,1 000<~1 500 g;胎龄按照≤28 周,>28周分组,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纠正胎龄40周及3、6、12个月VLBWI/ELBWI身高、体重及头围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不同出生体重和不同出生胎龄组间身高、体重及头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sell量表5个能区的评估中,随着年龄增加,VLBWI/ELBWI各个能区的得分逐渐增加,但6月龄和12月龄不同出生体重和不同出生胎龄组各个能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LBWI/ELBWI宫内发育迟缓及神经行为发育落后随着年龄增长可逐渐追赶,因此建立规范的随访系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早产儿体格发育迟缓进行评价,并对其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2012年3月-2014年7月来西安市第四医院儿童保健中心就诊的符合入选条件的183例早产儿随访至12个月,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以体重、身长、头围进行评价其出生时宫内生长发育迟缓(IUGR)发生率分别为21.3%、15.3%、18.03%;纠正40周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分别为21.9%、11.48%、16.39%;3个月为9.8%、4.92%、3.28%;6个月为8.7%、4.37%、4.92%;9个月为8.7%,2.7%,4.9%;12个月为8.2%,3.8%,3.8%。各阶段生长发育迟缓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以6个月体重、身长、头围进行分析,IUGR、出生体重、住院天数是EUGR的高危因素,胎龄不是EUGR的高危因素。结论 对早产儿EUGR干预的最有效的时间应该是矫正胎龄3个月之前。加强孕期保健,减少IUGR及极低出生儿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是预防EUGR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早产儿出生时宫内生长受限(IUGR)和出院时宫外生长迟缓(EUGR)的发生情况。方法:以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2009年1月~2012年5月出生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出生时、出院时生长发育指标在相应宫内生长速率期望值的第10百分位水平以下定义为IUGR、EUGR,分别计算各胎龄组及体重组IUGR、EUGR发生率及总的发生率,并计算各胎龄组及各体重组EUGR发生率比IUGR发生率增加的比例。结果:1 954例早产儿,IUGR与EUGR发生率以体重评价分别为10.64%和29.32%,以身长评价分别为10.18%和20.83%,以头围评价分别为5.63%和13.46%。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占14.99%,发生体重、身长和头围EUGR者分别为51.54%,47.10%和29.69%。不同出生胎龄(<28周、28~32周、32~35周、≥35周)出院时EUGR发生率较出生时IUGR发生率变化的情况:以头围为指标的≤P10、≤P3和以身长为指标≤P3的EUGR较IUGR增加率呈倒"U"型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出生体重组(<1 500 g、1 500~2 500 g、≥2 500 g)以体重、身长、头围为指标EUGR较IUGR的发生率增加的比例均随出生体重的降低而升高,各组以体重为指标,EUGR发生率分别增加25.60%、21.28%、1.55%;以身长为指标,EUGR发生率分别增加16.72%、11.43%、1.86%;以头围为指标,EUGR发生率分别增加10.92%、8.74%、1.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早产儿IUGR发生率较高,出院时EUGR发生率较IUGR发生率增高,且出院时EUGR发生率较出生时IUGR发生率的增加随出生体重的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出生至矫正6月龄早产儿体格生长规律,为早产儿保健提供指导。方法 对786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早产儿进行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早期综合干预,定期随访至矫正6月龄。按出生胎龄(<32、32~33+6、34~35+6、36~36+6周)和出生体重与胎龄关系(小于、适于、大于胎龄儿)分别进行分组,使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早产儿体重、身长和头围的变化趋势。结果 四组不同出生胎龄早产儿体重、身长和头围的组间效应(F值分别为11.88、29.91、19.19)和时点效应(F值分别为7 678.78、11 922.57、7 913.78)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小于、适于和大于胎龄儿体重、身长和头围的组间效应(F值分别为88.01、79.36、50.27,P均<0.001)和时点效应(F值分别为1 192.38、1 836.58、1 225.7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矫正6月龄时,50%以上早产儿的三项指标处于我国足月儿参考值的第25至75百分位。结论 早产儿的体格生长与出生胎龄和体重密切相关,早期综合干预可促进早产儿体格生长。  相似文献   

14.
低出生体重儿体格生长16年纵向随访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目的】 阐明低出生体重 (LBW )对体格生长的长期影响。 【方法】 采用纵向、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 (SGA)及对照组 (NBW )小儿的体重、身高及头围从出生到 16岁期间进行多个时点随访观察。 【结果】 对照组体重、身高和头围明显高于早产组 (P <0 .0 1)和SGA组 (P <0 .0 1)。早产组和SGA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体重增长速度 :早产组 >NBW (P <0 .0 0 1)、SGA >NBW (P <0 .0 0 1) ;身高增长速度 :早产组>NBW (P =0 .0 3 7) ;头围增长速度为早产组 >NBW (P <0 .0 0 1)及SGA (P =0 .0 0 0 7) ,NBW与SGA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低出生体重对儿童和青少年的体格生长有长期的消极影响。其中对SGA的影响大于早产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超早产儿出院至生后1岁体格追赶生长的特点,探讨其追赶生长规律,以指导临床干预工作。方法 选择从2013年8月-2018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成功救治并随访的超早产儿178例(男103例,女75例)进行临床研究。对其出院后至生后 1岁内的体重、身长及头围分别按实际月龄及纠正月龄参照足月儿生长标准进行Z评分评估并分析。结果 超早产儿出院至生后1岁体重、身长和头围均出现追赶性生长,出院至纠正3月龄身长生长速度最慢,纠正4~9月龄头围生长速度最慢。出院后最快的增长阶段在实际月龄4~6月。结论 出院后至生后6月龄内是超早期早产的快速生长期;体重与身长、头围的变化存在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